..續本文上一頁這個那也不行。念佛亦複如是,你不能“統攝六根,淨念相繼”那也不行。總而言之,你專修某一個法門,如果功夫用不上,實際上是我們基礎的助行沒有做好。所以,我們無始劫的業障要靠拜忏,乘佛加持來淨除罪障;供養祈禱能夠乘諸佛神力的加持;布施,持戒,乃至種種身體力行的護法行爲,也是我們積累功德的一種辦法。一福壓百邪,你沒有功德福報,沒有戒力護持,沒有強大的善根基礎,你那一點點正念敵不過你無始劫的業力。所以很多人提問題說,一些頓悟的思想我似乎是懂了,無生的法我似乎是懂了,很多道理我都懂了,可是境界現前完全不受用,爲什麼呢?力,你正念的力不夠,而你業習的力強大。所以這個修行一定要去實修的,“理可頓悟,乘悟並消,次需漸修,因次第進”。這裏邊是有次第的。上上根人,無需次第,一悟直入佛地。我們薄地的凡夫修行,像我這樣的人,世間法不懂,聖法呢學了十年了,沒學出什麼名堂來,最後落了個大癡。我雖然很可憐,但是也沒有辦法,只好如是。我回答得比較亂,後面由大和尚接著補充。
明海法師:知道自己是大癡的人哪,是有大智慧的人。
某營員:我是第二次參加夏令營,第一次來是前年的第九屆,當時後面萬佛樓、珍旭樓還沒建成,現在已經是巍巍莊嚴了。我自己去過的地方不多,但是柏林寺的物質條件是比較好的,而近代的一些佛教大德比如虛雲老和尚、印光法師和弘一法師,他們都經過長期的苦修,所以我想是不是苦一點的條件更適合我們年輕師父的修行?請明海大和尚慈悲開示。阿彌陀佛。
明海法師:你的提問很好,使我們升起很大的警覺心和慚愧心,非常感謝你的提問。那麼我們的夏令營已經辦了十一屆,從93年第一屆直到現在,在座的各位師父們從開始到現在參加完的還不是很多。這個生活禅夏令營從一開始,一直是由河北省佛教協會主辦,由柏林禅寺承辦。十幾年來,柏林寺不管是在修複寺院,還是在弘法工作,包括舉辦夏令營這些工作的開展上,一直都是以河北省佛教協會作爲強大的後盾,強大的支持,沒有河北省佛教協會各位同仁的支持,是不可能有成績的。今天正好吳會長過來,吳會長是個老佛教徒,老居士,現在我們鼓掌請吳會長談談他的感想。
吳會長:大和尚慈悲。河北省佛教協會從93年舉辦第一屆夏令營到現在,一共是十一屆。這十一屆裏邊每一屆我都參加了,我也知道每一屆的行腳這一天是最累的,所以行腳回來大家就普茶,“一張一弛之爲道”,交流一下感想同時也休息一下。讓我講話我還沒有准備,今天我是來送馮老師。從我們師父淨慧大和尚到河北來,開始在正定的臨濟寺組建河北省佛教協會,然後92年到柏林寺開始建設——(被掌聲打斷,因爲淨慧老和尚來了)
吳會長:老和尚來了,既然老和尚來了,就請老和尚開示吧。
淨慧老和尚:你接著說。
吳會長:那我就繼續說。因爲佛教裏經常說的話叫“依教奉行”,師父怎麼說我就怎麼依教奉行。從92年開始建設這個柏林寺,從最初老和尚到河北來,就非常重視兩件事:一個就是從河北佛協一成立就籌辦了《禅》的雜志。《禅》刊是佛教界裏唯一的一本講專門的宗派思想的雜志,從一開始老和尚就對《禅》刊傾注了非常大的心力,爲河北佛教找到了一個陣地,河北佛教最主要的特色就在“禅”,因爲河北的兩大佛教祖庭,一個是正定的臨濟寺,另一個就是這個趙州柏林寺。老和尚到河北來的最主要原因,也是看到這兩個祖庭都非常的重要,在整個佛教界有非常大的影響,但是都已經荒廢了,急需有人來建設。那麼建設河北佛教事業,宣傳什麼?老和尚提出宣傳“禅”,所以就創辦了《禅》的雜志。另外一個就是組織籌辦了生活禅夏令營。這是河北佛教能夠走到今天的最重要的兩個舉措。在這十一屆生活禅夏令營中,已經有數以千計的營員參加,大家在這裏學習生活禅的理念,體會寺院的生活,有著各種各樣的感受,有很多的人對于佛法有了很深的信仰,也有很多的人對于佛教有了起碼的認同。下面請我們師父開示吧。
淨慧法師:行腳辛苦了(掌聲)。各位行腳到蒼岩山,我今天也行腳,到邢臺的玉泉寺。我本人從18歲開始親近虛雲老和尚,是學禅宗。然後在中國佛學院讀書的時候,也把精力放在禅宗和佛教曆史方面。到河北來我確實是爲禅而來,爲兩個禅宗的祖庭而來,也是想盡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夠振興臨濟祖庭和趙州祖庭。不過說來非常慚愧,所謂振興祖庭,我想不僅僅是修幾間房子而已,振興祖庭是要在禅法上,在禅的精神實質上能夠弘揚、傳播。有了傳人了,那才可以說是振興了禅宗祖庭。但是目前,在弘揚禅法方面,在落實禅宗精神方面,做的工作很有限,也還僅僅停留在語言和文字上。夏令營就是靠語言,《禅》雜志就是靠文字,和禅的精神剛好背道而馳。禅的精神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我剛好是在語言文字上面兜圈子。不過呢,禅宗雖然說不立文字,不是說不要文字,不立文字者,是不執著文字,執著文字就不對,還是要利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禅的思想,禅的精神。所以語言文字不妨作爲一種方便,利用這種方便,來宣傳弘揚禅宗。所幸在這十多年中,從出家衆到在家衆,還是有不少人傾心于此,著力于此,所以還是感覺到有所欣慰。下面還是聽各位的。
(明谷師唱歌)
某營員:剛才聽了慧林老和尚的開示,我們生活禅叁個字的解釋,我突然明白原來生是這麼簡單,生跟死都是生命流程中的一部分。我們可以不去貪財,不去貪名,但是否能不貪功德,不貪生呢,如果能夠不貪生,在紅塵生死中,我們都會很放松,甚至可以去普渡衆生。這是我的一點感想。
某營員:尊敬的淨慧老和尚、各位法師、各位營員大家晚上好,我想彙報一下今天去蒼岩山行腳的感受。我們一般都是在城市生活的人,能夠到青山綠水之間親近大自然,同時在雲霧飄渺的山間體會禅的意境,感覺真是內心清涼,體驗到一些禅的韻味,感覺非常好。另外,也看到一些現象,感到心裏有些不舒服,看到有寺廟裏有一些可能沒文化的老年人在裏面敲磬,拜一下敲一下,一下保佑全家平安;二下保佑吉祥如意,諸如此類。另外在殿裏只有放上四十八圓錢才保佑你,有人就放了四十八圓錢,臨走回頭說了一句,一定要保佑我們全家平安。看到這些我就感到淨慧大和尚創立生活禅夏令營的智慧的偉大,讓我們這些不了解佛教的人理解了佛法的真正內涵,更感覺到需要我們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把佛法的真谛傳播到更廣泛的人群中。另外還有一個問題,過去和近代很多高僧大德,像虛雲老和尚,印光法師都經曆過很多的苦行,包括現在終南山也有很多苦行的僧人。而咱們的寺院的殿堂樓閣環境非常好,對那些初修行和剛出家的僧人提供學習方便的同時,會不會有負面的影響?請上淨下慧老和尚開示。
老和尚開示:佛法是講時節因緣,我們處在21世紀,21世紀的人接觸的佛法是否是佛法的原汁原味呢?我不敢說。但是我覺得21世紀的衆生,他不是抽象的東西,他是和具體的時間、空間、人和事是一個統一體,不要說我們出家人,就是在坐的營員,如果我們還是搭一個茅草棚,廁所的環境也非常髒,你們這些城裏人,可能一個個都嚇跑了。所以,佛法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衆生都是具體的,也不是抽象的,所以佛陀很早就給我們設定了一個弘揚佛法的基本原則,就是契理契機。雖然契理契機只有四個字,但如果做起來,那就是千篇萬篇文章,說不完,寫不完。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佛法不違背時節因緣,這是一個永恒的真理。
某女營員:我要謝謝柏林禅寺兩件事,第一件是坐禅,第二件是趙州茶,先說坐禅吧。來柏林寺是第一次坐禅,到今天爲止,我已經覺得坐禅和呼吸一樣自然了。我今天去蒼岩山行腳,我是一個有恐高症的人,爬到半山腰的時候,腿就哆嗦,同伴們說往上去,沒事,我就想起了我坐禅的感受,我就這麼想:我死都不怕了,我還怕上山嗎?結果我就上去了。當時我第一次站在那麼高的欄杆旁,面對群山,心裏只有十個字:“能追無盡景,始是不凡人”。我心情非常激動,到最高的地方開始打坐,打坐時感覺心潮慢慢平靜下來,感覺有點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效果。第二要謝謝趙州茶,因爲開始沒拿到話筒,喝了六杯趙州茶,心情非常激動,我就覺得所謂生活不過是“灑脫來去”四個字,尤其是遇到大癡法師這樣的師父爲我們天天開示,我覺得生活都成灑脫來去了,大癡又如何。還有第叁,剛才常仁師說,我們去蒼岩山不是從我們踏上旅途的那一刻開始,我們在很久以前就開始蒼岩山之行了,自從踏進柏林禅寺,就開始和各位法師告別了,想到這,我心裏很難過,因爲我是對離別很看不開的人。幸虧體味到灑脫來去,想到這兒,我覺得分別也是挺高興的,因爲既然有分別就有再次相遇,所以我要謝謝柏林禅寺給我這麼多感動。
(營員唱《生活禅》曲)
一小營員:各位法師,各位營員,大家好。今天我心裏有股勇氣,我可以問老和尚一句話嗎,就是我可以拜您爲師嗎?不管您答應不答應您都得回答我一下!(叁拜法師)
淨慧老和尚:我很高興收到這樣一個聰明的徒弟。
小營員:我在這裏祝尊敬的老和尚長命百歲,普度衆生!
明奘法師:請師父賜個法名吧,大家爲你做見證!
老和尚:我本來說讓你叫“明月”吧,可是今天晚上沒有月亮,但是因爲有你這樣一份天真活潑,就好像天上出了月亮一樣,你就叫“明月”吧!
明契法師:南無阿彌陀佛,各位弟弟妹妹們,你們好。我這樣稱呼你們,就像和我的家人一樣。對不起,我的中文不是很好,每年明海師父的英文都在進步,而我的漢語都在退步。非常感謝邀請我來,去年有一些加拿大的朋友來,我們作了很好的交流。在這裏,先向我的師父淨慧老和尚…
《十一屆:第二次普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