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很陰森森的,就像鬼一樣。他現在雖然是人,但是他憂郁的心境給人的感覺就是那樣。那他這一世生命結束的時候,也肯定在那種精神狀態下,感受那樣一個生活環境。爲什麼要諸惡莫做,衆善奉行?就是因爲有這個業,你作惡業就會感受惡道,作善業就會感受善道。進一步就要自淨其意。因爲人有什麼樣的心,就造作什麼樣的事情,真正障礙和傷害自己的,是忌妒心、傷害心這些心所以要淨化它、轉化它,這就是諸佛的教誨。
營員:我是學繪畫的,這兩天打坐參禅,忽然覺得這個道理和古代的書法繪畫是一樣的,不知道對不對。我想知道您個人的見解和寫書法當中的直接體驗。謝謝!
李老師:尤其在出家之後,我對書法的認識有一些改變。通常我們搞藝術的人都會有他自己的一個弱點,這個弱點就會把他限製住了。但是呢,相反地,他可能認爲這個正是他最大的優點。所以在學佛之後,不管做什麼事情,從事藝術也好,搞事業也好,心應該越來越自在。就像一部車有了方向盤,知道自己該幹嘛,而且非常聰明敏銳。畫畫也好,做其它事情也好,每次做之前,先看看自己的心,讓它靜一會,感覺會非常好,會覺得自己表達的方式淋漓盡致,更加自如。好多時候,一個人的觀念會限製自己的發展計劃,使自己受到古人和成功人士的影響。這個沒有關系,不是問題。重要的是你自己要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所以之前一定要靜下來。古人都用這種方法,提筆之前先把筆放在一邊,用心體會一下。當然方式有好多種。我自己每次寫字的時候呢,會很專注地靜心,當然寫的時候也非常專注,忘記了時間的存在。所以經常自己已經寫了叁四個小時,甚至旁人來看你也不知道。因爲你進入那個狀態之後,真的是非常美。你整個人融入到那個墨、紙、筆之中,與它融爲一體了。一分開狀態就不佳了,就會受到環境的影響。當你進入那個狀態之後,一切好像是早就安排好了似的。所以你可以用這種方式,做之前先靜一靜心,幾分鍾後再做。每次都這麼做。我發現,在每年冬季的禅七活動結束之後,寫字的狀況不一樣。雖然我在這 35 天內沒有寫字,那種狀態那種風格,和 35 天之前完全不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呢?很多時候,技法是不可靠的。我們中國書法現在有很多迷惑很多問題,也在試圖通過各種方式去解決它,但是始終沒有在點上,那些處理方式還並不是究竟的。他們好像是在追求自己的風格,事實上你越強調風格越沒有風格。這是品德的事情,不是強調得來的,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實踐它,要有非常專業的精神。事實上它是和佛法是相應的。所以每次禅七結束後,平時寫字經常有不舒服的狀態好像不存在了,這件事非常奇怪。那時候可能已經達到無我的狀態,如果能夠達到無法的境界,可能會寫的更好。
李老師:我們就要結束了,大家還有什麼問題?
營員:我想請教打坐。對于我們初學者來說,腿特疼,就想動。今天我試了一次,20分鍾就是感覺很長了。 18 分鍾的時候我沒有動,但最後腿太疼了,根本無法靜下心來,疼占據了專心的意念。所以我在 30 分鍾的時候換腿來盤,接下來倒是比上一次要好。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一個原則,就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都應該堅持下去?還是可以有策略性的變化?謝謝。
明基法師:這有一個善巧。初學打坐的人,首先你要有興趣,知道打坐對自己的意義,不僅是健康身體,而且調節身體。這個善巧就是初學打坐不要時間太長,也長不了,頂多半小時,或者是二十分鍾,然後一般在自己打坐狀態最好的時候才坐,這樣對自己就會留下一個印象 -- 打坐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不是看到座位就害怕的事情,這樣就會對打坐有一種歡喜之心。這是一個善巧方便。但是打坐一定要調整好身。怎麼調身、調息、調心,《入禅之門》裏面講得很詳細,要認認真真地看。你可以在每天睡覺之前坐半個小時,如果寢室太鬧,可以早睡一點早起一點,用半個小時或者二十分鍾打坐。女衆不要雙盤,男衆可以試著練雙盤。
營員:剛才明基法師說人做了和鬼相應的事情他就會到鬼道裏去,爲什麼這麼說?現實中有很多人做很多不好的事情,他們都是餓鬼嗎?
明基法師:爲什麼我們每個人的身心狀態都不相同?做了這樣的業,才會得這樣的結果;種了那樣的因,才會得那樣的結果。人的業果是錯綜複雜的。你剛才說很多人做很多不好的事情,那他就是種了不好的因了。所謂菩薩畏因,衆生畏果。這個果出現了我們害怕了,卻沒有注意到種這個因就會得這樣的果。有那個種子在那裏,因緣具足的時候,它就會長出來的。我們怕長出來的果,但不怕種這個種子。善因善果,惡因惡果,是鐵定的規律。不是說你做了什麼事情你不用負責任,沒那回事。
李老師:有些時候大家可能不知道怎麼做,沒關系,我們慢慢來,可以按照法師說的試著去做,這樣就會有體驗。事實上,佛教是學校,教給我們好的東西,我們是要享受它。什麼樣的人不退轉,就是有享受了。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沒有享受到,那是另一碼事。我們要慢慢地去做,就會有收益,真正有了收益了,那就一樣了。
營員:我覺得今天我們能夠有幸來聽明基法師的開示,非常的有緣。
李老師:明基法師現在住在黃梅四祖寺。
明基法師:我是九六年在這裏出家,見的老和尚,那年是二十四歲。零叁年才跟隨老和尚去了黃梅四祖寺,在這裏生活了八年。我現在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呢?我原來也是學生,然後出的家。雖然是時代有一點點不同了,但是我們所面對的問題是基本相同的,所以我很想把自己經曆過的事情提供給大家作爲一個參考。總而言之一句話:大家都是同參道友,應該互相提攜。不是說我叁十多歲你們是十幾二十幾歲,不是從這個方面來考慮的。(鼓掌)
《十叁屆:禅修指導(明基法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