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三届:禅修指导(明基法师)▪P2

  ..续本文上一页恨不得马上就蹦出去,不耐烦了。那时的身心状态就是这样,好像随时随地都可能爆发出来。怎么样才能有很一种深入的认识?是不是那是不可能啊?并不是说我们不可能弄清楚。而是说什么呢?是说我们要有信心,心理里面那种实实在在的感受能够转化掉。你刚才问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我在刚从学校毕业,刚开始出家学佛的时候,也是问师父这个问题。因为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对神秘现象没有特别的兴趣,一直不怎么信。但是呢,我自己原来想法是片面的。如果人死之后,什么都不存在了这件事是真的,那问题就太严重了是不是?如果人没有下一世,人死了就没有我了,这个问题就太严重了。但是我们没有办法来证实它是不是真的。那时候,我们隔壁有一个人跟我们一起练气功,然后他就带我们跑庙,接触了很多师父。我们那时候学哲学,特别喜欢辩论。比如说这是一杯水,那是一条毛巾。他指着毛巾问我:“这是什么?”当时我就答不出来。你想啊,如果我说是毛巾肯定是不对的,那不是问傻子吗!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再比如说我说话的时候,大家听到了吗?(不说话几秒钟)我刚才几秒钟不说话,大家听到了没有啊?(大家说:没听到。)这说明一个什么呢?《楞严经》里是这么讲的。佛叫人撞一下钟,然后问阿难:“你听到了吗?”阿难说:“听到了。” 等钟声消失了佛又问:“你听到了吗?”阿难说:“没听到。” 又撞一下问:“你听到了吗?”阿难说:“我听到了。”佛就说了:“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胡说话呢?”这个能听的功能不是有声音时就有,没有声音就功能就没有。有声音的时候你听到声音。没有声音的时候你听到无声嘛!是不是?

  再一个的问题,我已经出家了,佛是一个历史人物这个观念我慢慢能够接受了,但是我感受不到佛的存在啊。当然,佛是无处不在的,每一个人都是佛,但是心里面还没有认识到。那你说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你父母活着的吗?你爱你的爸爸妈妈,那么当他们死了,你会不会自杀?不会。你是为老公或者老婆活着的吗?或者为你的孩子活着的吗?也不是的。那么到底来这世界干什么?归根结底,还是那个念佛是谁,这个生命到底是一个什么状态。

  师父用两句话概括人生的意义: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觉悟的存在,是无始无终的,前面无头,后面无尾。那么这个生命的无限用来干什么呢?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信为能入这四个字,有很深刻很深刻的含义。你刚才所问的问题啊,其实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要分开来讲,是很不容易讲完的。人生的意义,对我们现在的学生来说,首先就是好好读书,认真学习。外面的世界改变不了我们自己,说到底还是我们自己改变自己。你说你不喜欢这栋楼,你要把它炸掉,这就不是有智慧的做法,也不符合慈悲的精神。有慈悲的人就没有敌人,有智慧的人就没有烦恼。那么到底什么是人生的意义,我觉得我还没有讲透。刚才所讲的层面,可能比较高了一点,可有我们的注意力都放在是眼前的一些问题上面。金钱啊,地位啊,还没有思考到这个层面上来。(对 李 老师说:)现在请您老人家来讲一下。

  老师:我觉得,我们如果只是重视希望,不直接去做,那这个希望就是很难实现的。愿望与努力是相辅相成的,不实际去做,大家就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感觉。你真正按照法师们说的去做,按照佛法的教义去做,当你去做的时候,才容易有真正的体会。佛还在世的时候,印度的人比较听话,佛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佛法传到汉地来了以后,这里的人你告诉他怎么做他不乐意听从,老是想反问为什么。但是,如果一个人真正有了目标,那他就会比较从容。诸佛菩萨都很从容。他们的目标有明确,然后脚踏实地去做,最后真正达到了那个境界。好了,我就说这么多。(鼓掌)

  明海师父:就像我们明基师所说,念佛是谁,我究竟是谁,每一次你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无论你有没有答案,只要你能够追问这个问题,那么我们的人生可能就不一样了。现在我们非常健康,或者最近非常乐观,所以你就觉得这个问题好像没有什么意义。那么我们假设一下,假如你得了一个怪病,非常地危险,有可能只有一天的生命,这个时候你怎么来面对这个问题呢?这个时候,你的心态可能跟你平时完全不一样。是吧?在这个时候,你可能不会发现,每一天是为什么而活的这个问题是多么有意义和有价值。如果一个人他只是为了自己而活,那你就会钻入自己的圈套里面。就像我们师父所说的,只有觉悟人生,你才能奉献人生。这八个字非常简单,我想在座的没有不认识这八个字的吧?但是人通常是这样子,在顺境中觉得什么人生的意义这类问题并不重要,从没有脚踏实地去做,然后一遇到烦恼心里就急躁,没有办法消除,烦恼反而更加严重。如果我们经常反问自己是谁,那就一定要保持住这个心态,当烦恼来的时候,不要给它下任何的定义。你一旦给它下了定义,那它就会像种子一样,逐渐发芽、抽枝、开花、结果。成功和失败,往往只是一念之差。不要碰到事情就下定义。是谁下的定义呢?为什么要下这个定义呢?为什么就认为自己与佛陀、与高僧大德的距离那么遥远呢?这些都是观念,都是假相,都是一个无!我们观察一个杯子,可以有很多角度。这个角度看上去是这个样子,另一个角度又有另外一个样子。看问题也是一样,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事实上说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好,我就说这么多!(鼓掌)

  营员:为什么我这么倒霉?

  明基法师:学佛本身,就是让大家接受事实!学佛就是学这个勇气。人生的一切苦乐都是自作自受。快乐是如此,痛苦也是如此。人的各种各样的念头,就像是这个杯子里面的水。有某一个念头,就有可能发展某一种行为,然后由这种行为导致某种结果。我们现在所遭遇到的,只是在无穷无尽的种子中已经成熟了的那一些,很多还没有成熟。所以首先要把这个观念摆正,要勇于面对。你能够觉得自己倒霉,那还没有真倒霉。

  老师:山东一位老人家,他每天晴天的时候呢,就想自己卖伞的儿子,伞卖不出去;下雨的时候呢,就想自己卖鞋的儿子,鞋卖不出去。因此他每一天都很不高兴。然后就有一个人教她,下雨的时候呢,要想着那个卖伞的儿子又有生意可做了;晴天的时候呢,就想着卖鞋的儿子。这样,这个老人家就每一天都很快乐!

  明基法师:转换观念。佛教所讲的智慧,是很具体的,并不是虚玄的。

  营员:我想知道你在家是怎样修行的。看过你的讲演文章,但是没有讲到你具体修行的方面。

  老师:我那里面好像讲了一点例子吧!修行往往有一定的方式,打坐就是一种最好的方式。有些人不打坐,但是他念经。比如说早上念《普门品》,晚上念《金刚经》。修行的体验是真实不虚的。你要知道,首先这些法师是受了戒的,他不会说假话。他所说的话,要么是他自己修行得来的体会,要么是他转达佛说的话。你真正按照他说的去做,就会有一种体会!说是说不出来的。退一步讲,在你按照佛陀的教义去做的时候,你会觉得所面对的事情并没有什么不好,你会感谢它带给你的人生体验。

  营员:我觉得成佛是一个理想……

  老师:成佛当然是个理想啊,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目标。

  营员:那您现实的理想是什么?

  老师:理想源于现实。所以如果把目标定得具体一些。觉悟与奉献,我们应该要随缘去做,然后在做的过程中就会有体会。比如说一个人有个哥哥,他哥哥自己不会划船,于是他就想方设法要把哥哥送到对岸去。当他把哥哥送到对岸的时候,他自己也已经到了彼岸。所以奉献本身就是修行。人生懂得奉献,生活就有了方向。希望我们在生活中朝这个方向去做。就像老和尚说的,修行就是要我们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怎样来面对自己的生活,我个人觉得智慧不够,所以还不能很从容。知道目标,但是不知道怎么走!这是智慧不够,所以提升智慧是决定性的。(鼓掌)

  师父:打断一下哦!因为大家见面的机会实在太少,所以我很想把自己的初衷供养给大家,作为一个借鉴。刚才讲的还是围绕生命的意义。就是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并不要解释这几句话,因为他刚才说“我怎么这么倒霉”,我想就此来谈谈我的体会。在现实生活中,你们年纪还小,不一定会遇到这些问题。大家都能够亲身体会的,就是我们心里的各种各样的力量,我们控制不住的力量,就是这种力量让我们在六道里面轮转。这是我个人建立佛法信仰的基础,我个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这股力量。这个力量有与它相应的环境。首先就是那种状态。我们没有吃饭的时候肚子会感觉到饿;当我们欲望没有达到满足的时候,一个贪婪的人,即使是家财万贯,他还是不会满足,一个人一直在一种饥饿的状态。那是不是饿鬼啊!我这么讲大家能够理解么?这个业的状态,它必然会感应相应的环境。打个比方,你骂别人,别人就不会骂你吗?这就是相应啊!你让别人起烦恼了,他就会让你起烦恼啊,都是相对的啊!我们现在的生活是这样,六道轮回就在当下,说人死了之后有六道轮回,有六道轮回是因为当下的和六道轮回相应的行为,在自己心里所形成的力量,所留下的那股力量,就会把自己的生命推到那六种生活的方式上去。这是我相信佛法的基础。我没有看到六道轮回,但我相信佛法所讲的六道。为什么要相信六道轮回?我眼睛没看到鬼,那我凭什么相信有鬼啊?人做了和鬼相应的事情他就会到鬼道里去啊,做了和畜牲道相应的事情他就会到畜生道里面去啊!打个比方:老鼠有什么特点?一辈子偷。是不是?再一个是愚痴,你看老鼠的吃相就是个傻瓜相。(众笑)它痴痴呆呆的那样一个相。我曾经看到过一个人,大家都说他是神经病。他眼睛是很呆滞的,给人的感觉…

《十三届:禅修指导(明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