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很阴森森的,就像鬼一样。他现在虽然是人,但是他忧郁的心境给人的感觉就是那样。那他这一世生命结束的时候,也肯定在那种精神状态下,感受那样一个生活环境。为什么要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就是因为有这个业,你作恶业就会感受恶道,作善业就会感受善道。进一步就要自净其意。因为人有什么样的心,就造作什么样的事情,真正障碍和伤害自己的,是忌妒心、伤害心这些心所以要净化它、转化它,这就是诸佛的教诲。
营员:我是学绘画的,这两天打坐参禅,忽然觉得这个道理和古代的书法绘画是一样的,不知道对不对。我想知道您个人的见解和写书法当中的直接体验。谢谢!
李老师:尤其在出家之后,我对书法的认识有一些改变。通常我们搞艺术的人都会有他自己的一个弱点,这个弱点就会把他限制住了。但是呢,相反地,他可能认为这个正是他最大的优点。所以在学佛之后,不管做什么事情,从事艺术也好,搞事业也好,心应该越来越自在。就像一部车有了方向盘,知道自己该干嘛,而且非常聪明敏锐。画画也好,做其它事情也好,每次做之前,先看看自己的心,让它静一会,感觉会非常好,会觉得自己表达的方式淋漓尽致,更加自如。好多时候,一个人的观念会限制自己的发展计划,使自己受到古人和成功人士的影响。这个没有关系,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你自己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之前一定要静下来。古人都用这种方法,提笔之前先把笔放在一边,用心体会一下。当然方式有好多种。我自己每次写字的时候呢,会很专注地静心,当然写的时候也非常专注,忘记了时间的存在。所以经常自己已经写了三四个小时,甚至旁人来看你也不知道。因为你进入那个状态之后,真的是非常美。你整个人融入到那个墨、纸、笔之中,与它融为一体了。一分开状态就不佳了,就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你进入那个状态之后,一切好像是早就安排好了似的。所以你可以用这种方式,做之前先静一静心,几分钟后再做。每次都这么做。我发现,在每年冬季的禅七活动结束之后,写字的状况不一样。虽然我在这 35 天内没有写字,那种状态那种风格,和 35 天之前完全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很多时候,技法是不可靠的。我们中国书法现在有很多迷惑很多问题,也在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去解决它,但是始终没有在点上,那些处理方式还并不是究竟的。他们好像是在追求自己的风格,事实上你越强调风格越没有风格。这是品德的事情,不是强调得来的,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实践它,要有非常专业的精神。事实上它是和佛法是相应的。所以每次禅七结束后,平时写字经常有不舒服的状态好像不存在了,这件事非常奇怪。那时候可能已经达到无我的状态,如果能够达到无法的境界,可能会写的更好。
李老师:我们就要结束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营员:我想请教打坐。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腿特疼,就想动。今天我试了一次,20分钟就是感觉很长了。 18 分钟的时候我没有动,但最后腿太疼了,根本无法静下心来,疼占据了专心的意念。所以我在 30 分钟的时候换腿来盘,接下来倒是比上一次要好。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一个原则,就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应该坚持下去?还是可以有策略性的变化?谢谢。
明基法师:这有一个善巧。初学打坐的人,首先你要有兴趣,知道打坐对自己的意义,不仅是健康身体,而且调节身体。这个善巧就是初学打坐不要时间太长,也长不了,顶多半小时,或者是二十分钟,然后一般在自己打坐状态最好的时候才坐,这样对自己就会留下一个印象 -- 打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看到座位就害怕的事情,这样就会对打坐有一种欢喜之心。这是一个善巧方便。但是打坐一定要调整好身。怎么调身、调息、调心,《入禅之门》里面讲得很详细,要认认真真地看。你可以在每天睡觉之前坐半个小时,如果寝室太闹,可以早睡一点早起一点,用半个小时或者二十分钟打坐。女众不要双盘,男众可以试着练双盘。
营员:刚才明基法师说人做了和鬼相应的事情他就会到鬼道里去,为什么这么说?现实中有很多人做很多不好的事情,他们都是饿鬼吗?
明基法师:为什么我们每个人的身心状态都不相同?做了这样的业,才会得这样的结果;种了那样的因,才会得那样的结果。人的业果是错综复杂的。你刚才说很多人做很多不好的事情,那他就是种了不好的因了。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这个果出现了我们害怕了,却没有注意到种这个因就会得这样的果。有那个种子在那里,因缘具足的时候,它就会长出来的。我们怕长出来的果,但不怕种这个种子。善因善果,恶因恶果,是铁定的规律。不是说你做了什么事情你不用负责任,没那回事。
李老师:有些时候大家可能不知道怎么做,没关系,我们慢慢来,可以按照法师说的试着去做,这样就会有体验。事实上,佛教是学校,教给我们好的东西,我们是要享受它。什么样的人不退转,就是有享受了。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没有享受到,那是另一码事。我们要慢慢地去做,就会有收益,真正有了收益了,那就一样了。
营员:我觉得今天我们能够有幸来听明基法师的开示,非常的有缘。
李老师:明基法师现在住在黄梅四祖寺。
明基法师:我是九六年在这里出家,见的老和尚,那年是二十四岁。零三年才跟随老和尚去了黄梅四祖寺,在这里生活了八年。我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我原来也是学生,然后出的家。虽然是时代有一点点不同了,但是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是基本相同的,所以我很想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提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总而言之一句话:大家都是同参道友,应该互相提携。不是说我三十多岁你们是十几二十几岁,不是从这个方面来考虑的。(鼓掌)
《十三届:禅修指导(明基法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