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來;有從哪裏來?有從取來;取從哪裏來?取從愛來;愛從哪裏來?愛從受來;受從哪裏來?受從觸來;觸從何來?觸從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來;六根從哪裏來?六根從識來;意識、名色,從哪裏來?從我們的造作,行來;造作從哪裏來?從無明來,就是從“不明白諸法實相”而來。這是逆著推上來的。再往下推,你就會發現,原來我們的這些無明,是因爲不明白諸法的實相,不明白五蘊無我,不明白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緣故,所以起了一種造作的心。這個意是行,就是無明緣起,這個行的意思是什麼呢,是造作的意思,或者是執取的意思。無明導致了造作、執取的狀態。本身我們人的覺性就有這個功能,你一執取、造作,就會入胎,受生,進入名色——衆生入胎後的狀態。名色緣六入,你漸漸地在胎中長大,眼耳鼻舌身都具足了,六入緣觸,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到了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觸緣受,你接觸後,有種感受;這個受就緣愛,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然後就有老病死苦,憂悲苦惱。這就是衆生的苦惱,你觀察這個就能悟道。
還有一種呢,有的人嗔恚心很重,應該修慈悲觀。熄滅這個嗔恚心,得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得持叁昧,也能得定。
第五種,也是障重的衆生,可以修念佛觀,念佛的功德,念佛的相好,來滅除你宿世以來的罪障,漸漸地讓你的心安住,不爲罪緣所障。
這就是五種修定的方便,叫五停心觀。即五種停止妄心的觀法,讓我的心安住,安住就是定,或者叫止,停止虛妄的浮動,這是在上座部佛法裏講的。
在漢人來講,叫外凡的初位。有了定以後,再去修“四念住”,別相念住,總相念住,就是外凡的叁賢位。得了定後,你才能生起暖、頂、忍、世第一法四種善根,這就進入到內凡四賢位,很快就可以進入到初果,就開悟了。所以必須修禅定,才能進入。頓教門下講的方法是對上根人的,他不是通過先行禅定,而是直接從智慧入。
營員:打坐時,可以用右腿壓左腿嗎?因爲那樣對我來說比較方便。另外,打坐時,腿很麻。
大癡法師:咱們教你左腿壓在右腿上,你這麼做就好。不過,右腿壓左腿也行。打坐時腿很麻很正常、也很普遍的現象。“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氣脈還不通,剛開始也不習慣,剛坐下來有點發麻,不要怕,你堅持,心不要管腿的事情,你就一直數息,一、二、叁……
如果痛得很厲害,你就很堅定的數;如果你的心力很堅定,過一會就不麻了,它會痛,等痛一會後,也不痛了。等這個痛過了以後,可能還會出現痛,第二次再痛時,你可能就忍受不了了,那就可能要下坐了,不能忍受那麼長時間。
營員:法師您好,您說打坐的益處就是能抵禦住色、聲、香、味、觸等外界的幹擾,但是我在坐禅的時候,我發現,由于感覺非常地敏銳,所以對這些外界的幹擾反而會更加的敏感,這個情況怎麼辦?
大癡法師:坐禅要诃五欲,诃五欲是前行。所謂“诃”就是摒棄,摒棄這些欲。平常坐時,你心裏很散亂,不知道狀況,而當你往那兒一坐,忽然發現心裏的念頭很多,那麼平常怎麼沒發現呢?因爲你平常很散亂,對這散亂的心你連知都不知道。一彈指間就有二十個刹那,一刹那間,我們就有九百六十個念頭,這些只有到進入禅定後,才可觀察到。平常由于我們的心很粗,心中的貪、嗔、癡非常嚴重,自己都感覺不到。當你定下來,心細下來就會發現怎麼念頭這麼多,這是個進步,說明你心細了,觀察到念頭多。
第二,以前你可能對某些事情,比如很生氣的事情,你好像都是忍下來了,結果往這裏一坐,你卻忍不下來了,爲什麼呢?因爲你心一細的緣故,把你不忍的嗔恚心給放大了,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有時候,覺得平常貪欲心本來很弱的,結果一坐下來後,反倒發現自己的貪欲心很重,這是因爲你心細的緣故,觀察得比較清楚、敏銳,才發現這個問題很嚴重,否則你不會發現問題的嚴重性。這也說明你能夠細下心來,這個是正確的。
這時候正是你需要用功,需要你進入到對治一些問題的時候了。比如說念頭很多,如何對治?辦法是不要管它,只管數息。無論念頭有多少,它都會自生自滅,與我無關。欲念起來了,也是這樣子的,感覺很猛烈,這是你心細的緣故,因爲發現了自己粗重、猛烈的惡習,怎麼辦?知道了,你就可以安住,把息安住在上面,安住在鼻端,這些欲念很快就消失了,這是對治的方法。有的人在打坐的過程中突然起了嗔恚心,嗔恚心起來要怎麼辦呢?我們要思維這個事情不見得怪人家,很可能是怪我自己,我觸惱別人,別人才能觸惱我,這裏邊有很多觀法,在談慈悲觀的時候我們會講到,這裏就不細講了,我只能給大家提個醒。
營員:我感覺內心的念頭是一個一個的,這是一方面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被周圍環境的幹擾,比如說閃光燈,就會驚嚇或照著我不舒服,另外還有周圍動東西的聲音,他們換腿的聲音…
大癡法師:你可能屬于特別怕幹擾的人,在我修行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一種人特別的敏感,也可能是以前修過其他的法,我不知道你以前是否修過其他的什麼法?如果是這種情況呢,你就不要管它。我在這個地方坐,外界的各種聲音,各種事情,都不會幹擾到我們,沒有必要去怕它。你先做到心無挂礙,心都不要挂礙它,既不要怕,也不必怕被幹擾,更不用怕什麼東西嚇你一跳,爲什麼我們怕呢?比方說,你在這裏坐得好好的,突然閃光燈閃了一下,你嚇一跳,這裏的原因是人有一種本能的反應,你在這裏坐著,突然有個人出來拿手電把你的眼睛晃一下,這是人本能的一種保護,爲了避免外界傷害自己而出現的一種驚慌狀態。
那麼像你這種人上座的時候,你自己就要知道,任何境界、狀態,都不能幹擾到你,既然不會幹擾我,所以就沒有必要怕,你心裏可以想到你並沒有必要怕,天不會塌下來,地也不會震動,放心吧,沒有人會過來抓你的頭的,就把心給放下來了。即便是唐山地震,那麼怎麼辦?地震就地震了吧,反正你也管不了,你現在坐禅呢,也管不了,就放下來吧。心中也沒挂礙,這些都幹擾不到你,而你心細下來可以聽到旁邊人的呼吸,這個很正常,那個心不要攀緣他,不要攀緣到外面去,外面的東西幹擾不到你。
營員:念阿彌陀佛可以使心裏清淨,我也念過一段時間阿彌陀佛,可以去除一些妄想,那麼打坐的時候念阿彌陀佛算不算禅修嗎?
大癡法師:也算。現在修淨土法門裏面,靠這個信願行,這是關鍵。在一些提倡禅淨雙修的人來說,一方面我念阿彌陀佛的功德名號,有無量的功德。我也發願了,我也相信了,同時他們也用阿彌陀佛這一念帶萬念,我現在只有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我的心就放在這一句佛號上了,那麼他的心也會定起來。實際上久了以後他也有定,他的行住坐臥都不影響,時間長了他也能定下來,他也能夠無意中觀察到別人的心裏在想什麼,也能無意中觀察到很多事情,這樣心定也可以的。
營員:能不能把阿彌陀佛和數息觀結合起來呢?
大癡法師:可以的,以前我念阿彌陀佛的時候都是拿個表看著,是不是不起念頭?如何做到一分鍾不起一個妄念?那都是很難的。後來我就把念阿彌陀佛和呼吸聯系在一起,一呼一吸,念一句佛號,我就能做到五分鍾之內不起念頭。
所以數息和念阿彌陀佛結合起來也是可以的。
營員:請問數息的具體方法。
大癡法師:這個數息的數法是一吸一呼數一次,比較難。如果一吸一呼數兩次,這好數,卻不容易定。一吸一呼之間拖的時間比較長,那個時候心念容易跑丟。有的人剛開始一吸一呼各數一下,也可以,但熟了之後就應換成一吸一呼數一次,要拉長距離。
不要倒著數,太費勁,從一數到十就可以,到了十之後,再從一數。
營員:在呼吸的時候,感到肚子漲氣,後來在胸口氣息不順,有痛的感覺,因爲我聞到不好聞的味道,就閉了一會氣。
大癡法師:這個特別要注意,以後在修禅定的過程中,你的心慢慢細下來以後,千萬不要出現閉氣的情況,或突然做什麼事。只要你往那一坐,就要坐的身心很輕、很靜。不要隨便去做其他事情,不要隨便下坐,不要隨便給別人講話,不要別人放了個屁,你馬上閉氣,千萬不要這樣。那個氣臭一點沒關系。但你要一閉氣的話,就不太好,你那個狀態雖然不是定,但和定相應,你身上基本上都處在一個很靜的狀態,你突然閉氣,會導致你某個地方的氣脈不通,就會出現痛。這時你就要靜下來,靜下來以後你心中作意,希望身上的氣脈能夠通暢,以前不通暢的地方都能夠通暢。然後你在下坐時作意,讓以前不通暢的地方都能夠通暢,把遺留下的細的氣氛放出或者回收,從毛孔中放出。有的人他的辦法是把所有的感受收回到小腹部,收回到丹田,然後把它縮小,縮小後就會變得“無”,這個辦法也行。
營員:我的腿不痛,但是腰酸。
大癡法師:這是正常現象。
營員:我在電視裏看到有人這樣子手心朝上坐下來,是不是也是一種打坐的方式?
大癡法師:在禅宗裏面沒有把手這樣放的,大概在氣功裏面有這種方式,藏地的佛法中有沒有我不清楚,我沒有考察過。氣功裏面這種手勢很多,在禅宗裏面沒有這種做法。我建議按照傳統的出家人修行的辦法,就是剛才講的辦法打坐。
營員:我會覺得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念頭,以至忘記了自己在打坐了。
大癡法師:如果有的人妄想太重而忘記了自己還在打坐,那叫妄想,不叫入定。有一種情況是這樣的,他坐了一會就感覺到他也沒打妄想,他在數息(其實數息也是一種妄想),他感覺到沒有這個身體了,只有頭在這裏,那就是你心靜下來了。你心中明白地知道,如果起了一個念頭,它會自消自滅的,不管它,妄念起來不要管它,千萬不要在打坐過程中隨著妄念跑。心靜下來後,就思維法,凡是修禅定的人心中要有法,剛才我說的那些四谛法、十二因緣、諸法實相等。我們心中平常都是人我是非、愛恨得失,如果座上你心中思維非法,惡法,那麼不好的效果也會放大很多,所以不能非理作意。心靜下來後就會觀察到自己在打妄想,所以不要理它,自然就會滅了,你若理它,它就不滅,你去理會它,也是一種妄念。
《十叁屆:數息觀(大癡法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