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三届:数息观(大痴法师)▪P2

  ..续本文上一页才能得定。这些是修禅的外方便。

  在具体修的过程中,我们要选择修定的场所。这个场所,不要当风,不要在风地里面修,不要有过堂风,不要潮湿,同时不妨碍他人。你不妨碍他人,他人就不妨碍到你,包括一些非人。有些山洞里面有非人住,你要住,人家不让你住,那都不行,你这个地方要找好。你在家里好办,但是你在家禅修,不要有过堂风,不要门窗对流。坐的地方光线不能太强,太强心散乱;太暗的话又昏沉,这个也不行。

  要是双跏趺的话,座位要平坦,它的软硬要适度;如果单跏趺的话,你可以在后面稍垫高二寸。但绝对不能前面高,后面低,那个不行。

  在上座之前你要办毕事物,谢绝外缘,心无挂碍。杂事提前就要做好,该上厕所的上厕所,该干的什么事干好、做完,谢绝外缘,有的人在门上贴个条,你的心中不再挂碍这些事情了,一心修定。

  在上座以前还可以祈求三宝的加持,在佛前可以修种种供养、忏悔、发愿,以便在修定的过程中不出现障碍。

  上座前还要行香。应该在上座前要活动活动,下来之后也要活动活动。

  师父们在禅堂里坐禅,都有巡香的,刚才我们有几个师父手里面拿着香板,那就是巡香,巡香就是看有谁打瞌睡了,要打香板子,警醒昏沉。但是刚才,咱们在坐的时候我观察了一下,大部分人坐不住,不停地换腿,觉得难受,没有一个打瞌睡的(众笑)。其实,我告诉你们,在师父的禅堂里坐禅,打瞌睡的比较多,为什么啊?因为师父们的腿不痛,用功的时候心一细很容易接近昏沉。你们想让你们睡也睡不着的,为什么?因为你腿痛,你的腿痛啊,你的心乱啊,心很乱腿很痛,就没法入定,你好不容易才能够坐在这个地方……哎,如果是比方说,我讲修禅,我说好大家往那一坐,不到十分钟,你遇到昏沉的状态,打瞌睡,说明你还是有工夫了,你知道吧?(笑声)那真是有工夫啦,你问他疲劳吧?他不疲劳,他不是疲劳地打瞌睡,而是他的心细以后,身上没有任何的感受,稍微不注意的话就容易进入“昏沉”,轻昏状态,如果突破这个轻昏状态,不进入那个轻昏状态,就很容易得定。我们一般大部分人都是散乱,就是心定不住,那就差得很远,所以在禅堂里面必须要警醒昏沉,拿香板打,按规矩呢,这些换腿的人也要挨打,但是,大家都是初学嘛,所以换腿就不打了,这些就是上座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情况。

  还有这个时候包腿要包好,现在这个时候正是夏天,稍微好一点,禅修都要有包腿布,腿都要包起来,包严了,不能着风,后面也不能有风,不能戴帽子,不能把头捂起来,这些都是打坐的基本常识,我们就先介绍到这里。

  下面大家来提问题。

  营员:我曾经有过一个经历,就是站桩,然后被狗给吓着了,请问如果打坐的时候被惊吓了怎么办?

  大痴法师:打坐是修定和气功那一套是不一样的。

  遇到惊吓的情况,在坐禅时受了惊,怎么办?

  坐禅以前首先要有些准备,尽量不要让自己容易被什么东西惊吓,选择地方要注意一些。虽然有时候有突发的事件,但坐之前注意这个问题,你要让自己放心,哪怕就是天塌下来,任何的响动,都不会惊扰到你,你有这种思想准备的话一般都不会有问题。即便有什么响动,也没有什么。虽然心特别空静的时候,容易受到惊吓,就比如气功的修法,特别容易受到惊吓,但是如果用寺院里师父修禅的方法,我的体验是绝对不会受惊吓的,因为不怕惊吓。

  这个寺院里面,师父们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参话头,就是要参“念佛是谁”?这个状态中,不管是多大的声音,都干扰不到他,他并不是那种无记的定。另一个是数息,也是一样的。禅定不是顽空和无记,禅修者的心念、观察力很敏锐、很细,并不是什么也不知道,所以从数息观的角度来讲,你在数息,就要对自己的呼吸很清楚、明了,那个心是不散乱的,而且你的观察力很敏锐,不会进入到那种什么也不知道的状态,那种状态是顽空定,那是无记状态,禅宗里面把这叫做“死水不养活鱼”。参禅,参话头也是这样的,好象怀疑坐在这里的是谁啊?能够有感知的这个是谁啊?他有这个疑情在,所以是不怕惊吓的。当然尽量不要有惊吓,即便有,也是障碍不大,因为他的心本身上座前,就已经放下了很多。不管你是什么,都不会干扰到我,所以你即便听见了,不会怕的。我看过很多学气功的人被惊吓,他这个原理呢,实际上里面有很多问题,在这个地方我不愿意去讲太多,你修这个的时候,你就要去注意,要把地方找好,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公共场合容易被人惊吓。

  刚才那个同学说的情况,如果遇到了,怎么办?可能你的第一个念头是:把你吓了一跳;第二个念头,你就是:无所谓,不动,把心先定下来。也许你被惊吓之后,全身的毛孔可能轰然一下。我以前受过惊吓,有过那种感受、不知所措那种状态,但你不要理它,你第二个念头就是:没关系,不理它。这样你的心慢慢就静下来,慢慢恢复原来的状态,就没事了。最怕的是一惊吓之后,一着急,你马上就着急出定,就出事了。所以要注意不要被惊吓。

  营员:法师,我们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入定?入定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大痴法师:什么状态算你入定,目前在我们国家来讲,稍微有点争议,一般的认为你的心止了,你的心停止了种种攀援,就可以了。你能定在那里不动,是你的心不动,但是知觉在。

  还有定的深浅不一样。有的人定了以后,他的全身心起了一种轻安,那就是一种定中发起来的轻安。有的人呢,定了以后全身有乐,你看那个一禅、二禅、三禅、四禅,离生喜乐,他心中离开了生灭,进入一种定的状态,然后他生起一种喜乐。还有一种三禅时离喜妙乐。有的人坐的时候他只感觉到自己的头在,身体没有了,觉得头还在,身上好像没有了。他其实那时候已经是定住了,他眼睛还睁着呢,他的觉知都在,这也是种定的状态。但有的就认为,这仅仅是定前的种种状态,没有到定,没进入定。智者大师认为,得定以后,他有发八触。我也问过一些大德,他们讲有的不一定要发八触,有的发一触也算是得定,有的虽然不发触,但他也是得定的状态。这个定呢,不一定是要什么都不知道了,不是这样的。

  营员:我们平时修禅的目的是什么?

  大痴法师:修禅的目的有世间法的和出世间法两个。

  世间的目的,从你表面来说,是让这颗散漫的心安住于三昧正受。三昧就是正受的意思,心不散乱。它有两种功德,一种是世间的功德,就是我们世间、凡夫界,三界内的功德,修禅定,如果能得禅定的人,他的身体好,还能够祛病、延年,身体好而且没有病,寿命长,这就是真正得定的人。但是这个定不能退,我们现在有很多人修定,得定以后由于懈怠的缘故,那个定又失去了。因为得定以后又失去了,所以没有起到延寿的作用。但是当时的那一段得定的时间,你的身体就比较好,这就是去病延年。另外定的程度较深的话,还能够发起五种神通,这都是世间法。

  那么出世间法呢,修定,心安住以后,你再去思维四谛法,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出离圣谛,思维这个,乃至十二因缘,或者是观察诸法实相,你在定的状态下去观察呢,就很容易发起决定的、无漏的正见,发起无漏的智慧,使你能够超凡入圣。因为我们这些凡夫,在心很粗的情况下,即便法师将佛的经典中的四谛法讲一遍,将顺逆观、十二因缘法都给你讲上一遍,什么叫诸法实相也给你讲一遍,你听后会感觉到确实很妙,但是你不能得到决定、不退的正见。

  如果你要有禅定工夫的话,在禅定中静虑、观察。禅又叫静虑,在印度叫禅那,翻译成中国话叫静虑。在清静的状态下去思维法,所谓的法,一般指的就是咱们这个四谛法、十二因缘法、诸法实相。因为这个时候你的观察力很敏锐,能够观察到法的真实内涵,能够观察到诸法实相,这样你就能发起决定的见解,你的正见就会不退了。所谓的“决定”就是不退了。比方说“法无我”,你在禅定的过程中思维“法无我”、“四大本空”、“五蕴无我”,然后按照那个法的教授来修行,你这么思维一遍,你就真实感到这个五蕴实无我、确实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唯一的、能够主宰的我。这个固定不变的、唯一能够主宰的我,是没有的。当你得到这个体验以后,现量地体验到实际上确实无我,而不是我跟你说:无我。你会怀疑,这是无我吗?你根本没有体验到。或者说,我相信你,相信是无我的,但是呢,我感觉不到无我,这个就是没有决定。如果你在禅定里去思维的话,你就会感觉到确实无我,这个就叫“决定见”。

  什么叫诸法实相呢,经书上讲了很多,有人开始参禅,参了很久,一直都不知道诸法实相什么意思。无相无不相,实相无相,实相一相,一切法不二,听起来挺有道理,实际上不知道什么道理。等你参禅时间长了,你就这个问题老在脑子里面去观察,忽然一下,你感觉原来是这么回事,说明你懂了,那个时候才叫作获得了决定的正见,开悟了,超出凡流进入圣流了,这就是禅定的作用。

  营员:我觉得数息应该是禅定的一种途径,请问法师除了数息还有其他的途径吗?

  大痴法师:有。禅定不止一种途径,数息法只是其中的一种。修习禅定有很多方法,佛最初讲的是不净观,就是对治众生的贪欲,修不净观,然后呢,又介绍了数息观。当时佛陀在世时就只有这两种法门,称二甘露门——两种甘露之门,通过修这个法能够获得圣者的受用,能超凡入圣,证得四果。

  贪欲重之人修不净观,能够得定,证道。

  心散乱的人,修数息观,就能够让你的心安住,也能够得定,证道。

  另外,有的人比较愚痴,执著很重,怎么办呢?修因缘观。因缘观就是通过顺、逆反复思维老病死苦、忧悲苦恼,从哪里来?从生来;生从哪里来?生从有…

《十三届:数息观(大痴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