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四屆:八關齋戒、沙彌十戒戒律講解(明海法師)▪P2

  ..續本文上一頁和出世間,出世間就是我們要走向覺悟,要成佛;世間,就是我們所從事的世俗事務,是我們生活其間的這個世俗世界。

  世間的法也要求我們要忍耐,有約束力,這樣才能承辦大事啊!你說我想大學畢業後考上碩士,考上博士,那麼你現在要努力地學習,不能睡懶覺,功課要抓緊。你要有要求,不能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今天晚上去跳舞,明天再跳舞,後天再跳舞,大後天再跳舞,那麼到你考試的時候,就不是跳舞了,而是暈頭轉向了,世間是這樣的。在這裏有一個心理學的證明,通常來說,持戒即對自己有一些約束,是對自己的欲望的一個管理,是對自己的生活習慣的管理,即使你做世間的事也是需要的。在這個管理過程中,你可能會感覺到有點勉強,這個時候就需要忍耐。心理學家說,一個人的成就大小與與他的一種能力有關,這種能力叫作“延長滿足的忍耐力”。每個人都有這種能力。他們做過一個試驗。把一些四五歲的小朋友集中到一個屋子裏面,在桌子上放置非常好吃的糖果。然後老師告訴他們,我不在的時候你們不要吃,等我回來你們再吃;如果你們能堅持到我回來再吃,就有獎勵。然後老師就出去了。通過某個窗戶,實驗者觀察那些小孩子的反應。有的正襟危坐,不爲所動;有的看看那個糖果,舔舔嘴唇;有的用手摸一下,聞一下,再放下;還有的很狡猾,他把糖拿起來給身邊的人吃,別人吃了,他就有借口吃了…… 那麼後來,有的小朋友再也忍不住了,幹脆就不管了,拿起來吃了;有的小朋友自始至終就堅持住了。因爲這個過程有人觀察,那些堅持住的,那些中間動搖的,那些一開始就犯規的,那些被人誘惑的,都被記錄下來了。之後,他們保持一個長線的跟蹤。比如二十年或叁十年,再看。你一定認爲,那想吃就吃的人多爽啊,多自在啊!結果發現,想吃就吃的最後沒出息,上學成績不好,甚至有的犯了罪;最後有成就的,學業或事業有成就的都是那些忍得住的;當然中間的動搖分子的成就也表現爲居中。所以他們總結這個能力叫“延長滿足的忍耐力”。這個實驗充分說明了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在這個道理上是相通的。

  持戒的功德很大。什麼叫功德,通俗地說就是意義。佛教裏講,有一些意義是我們用衆生的智慧能看到的,有一些意義是我們看不到,所以叫“功德”。佛經中說,布施不如持戒,縱然以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四事供養四天下衆生滿一百年,不如一日一夜持戒的功德。在家人的五戒非常重要,它是我們受沙彌十戒、出家具足戒、菩薩戒的基礎。佛教裏講,能得到滿分的人生很難。有的人身體很健康,但他的生活很糟糕,夫妻不和或配偶有外遇;有的人很有錢,家庭也很和睦,但是他身體有病,老治不好;有的人身體很健康,但是非常貧窮。所以得滿分的人不大多。如果我們要得到滿分的生活,就要持好五戒。所以,五戒是人倫之因,幫助我們實現人的境界。我們有的營員說,做人很好,我很喜歡做人哪!你要把五戒持好了,未來的境界會很好。

  五戒同時是五種布施。哪五種布施呢?

  不殺生,給人以安全感,就是佛教講的施無畏。堅持不殺生的人,別人願意親近他,不僅人願意親近他,動物也願意親近他。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和大阿羅漢舍利弗尊者在一起散步。有一只鴿子被天上的老鷹追趕,沒有地方藏,就躲到舍利弗尊者的陰影裏面,但很害怕,身體還在發抖。後來這個鴿子又跳到佛陀的身邊,就很安祥。于是,舍利弗就問釋迦牟尼佛,我已經斷了煩惱,證得阿羅漢果,爲什麼這個鴿子在我身邊還會恐懼呢?佛陀說,你已經證得阿羅漢的果位,但是你過去很久很久以來的那種殺生的習氣還在,所以鴿子會害怕。習氣是什麼?就比如這個杯子裝過糞便,再怎麼刷,都還有點味。如果你用這個杯子裝過很髒的東西,然後我刷、刷、刷,刷過再給你倒茶,你也不會喝。佛陀說,我不僅斷除了一切煩惱,而且淨化了一切的過患和習氣,所以它在我這裏有安全感。不殺生,布施給衆生無畏。而且堅持不殺生的人,他的身邊會比較祥和,少有鬥爭和糾紛,他將來會出生在和平的國家,出生在和平的年代。我們知道在這個地球上有些地方經常發生戰爭,有些地方就沒有戰爭。比如說瑞士,明契法師的國家,就很少打仗,有好幾百年都沒有戰爭,生活在那的人當然就有安全感。I am speaking of your country,for very long history there is not war(對明契法師說).爲什麼這個地方會很長時間都沒有戰爭?爲什麼在中東,在有些地方就老打仗呢?生活在那兒的人就受戰爭之苦啊!這都是有因果的,所以如果你們想生活在瑞士,你們先不要殺生。不僅可以生活在瑞士,而且可以生活在更和平的地方。聽說,巴勒斯坦一帶的炸彈非常普遍,就跟我們走路可能碰到一塊石頭一樣。

  第二個,不偷盜,是布施給衆生財物堅固。持這條戒,會使衆生的財物堅固不受侵犯。這個也有它的因果。老偷盜的人會使自己的生命進入一個極其黑暗的境界,佛教叫這個境界爲地獄。除此以外,他的財物會不堅固。比如說,他發了很大的財,有很多的錢,但是突然一下,像亞洲金融風暴一樣的,錢財都空了;或者很多的錢被小偷偷走了;很多的錢被水火帶走了;很多的錢被親戚朋友借了,以後不還了。這個叫財物不堅固。

  第叁個,不邪淫,布施給衆生身心清淨。不邪淫的人,未來他的家庭會幸福,他的眷屬會和睦,他的夫妻關系會穩定。

  第四個,不妄語,布施給衆生以誠信。誠信是我們人生最大的資源。通常人們有時候爲了眼前的利益,犧牲誠信,其實很不值得。如果我們能夠樹立起自己的誠信,那麼你就擁有了最寶貴的資源。我們觀察一下身邊的人,有的人說話大家都相信他。比如,去年夏令營我們組織了一個生存挑戰活動,每個組抽一個營員到街上去找足夠全組人吃的飯。營員在街上的遭遇不盡相同。有的營員還沒開口,別人說:“丫頭啊,有什麼事啊?”營員說:“我們要到街上去找飯回去給人吃。”別人就說:“來來來,到我家裏來。”有的營員到人家裏說了好幾遍,人家不相信地說:“不會!你不像柏林寺夏令營的營員。”(衆笑)還有的呢,走到人家門口,有條狗在那直咬。你說誠信寫在哪裏?寫在臉上嗎?寫在額頭上?“我是一個誠實的人。”(衆笑)這個例子是不是很奇怪。我們要透過這些生活現象去體驗佛法。誠信確實是寫在臉上的,也滲透在我們說話的聲音裏。它是一種力量,是從過去積累而來的。如果你過去一直是誠實的,那麼你就有那種力量,你一說話,人家就信。

  所以,我們不要有撒謊的僥幸心理,只要你撒謊,總會有人知道的。古人講,舉頭叁尺有神明!我認爲在中國最近的一百年內,最誠實的人是梁漱冥。梁漱冥說話從來只說心裏的話,他不說假話。所以他的力量很強,毛主席那麼厲害,也不能拿他怎麼辦。現在這個社會就缺這個東西——誠信。有的人說話的影響力也不一樣,比如說美國有個經濟學家叫格林斯潘。他要說一句話:“人民幣會貶值。”那不得了!“人民幣會升值。”那也不得了啊!他那句話怎麼會那麼有力量,你想沒想過?而我們在這裏說“人民幣會升值”就沒有作用呢?你念一萬遍,也沒有人相信你。咱們的話怎麼就沒有影響力,你說爲什麼?別人不重視我們的話,因爲我們過去不重視自己的話。這個意思就是說,每個人通過自己的言行在給自己的生命和世界立法,你說話和做事是在給你的世界建立遊戲規則。假設明海說話不算數,昨天我答應給你們每人一百塊錢,今天不算數了。那麼相當于說,我在給我的世界裏設定一個“說話可以不算數”的規則。這個遊戲規則是平等的,不是說我說話可以不算數,你們說話必須要算數。你對自己說的話都不重視,別人對你的話也不重視。因此,我們看到誠信的重要性了。

  第五個,不飲酒,布施給人理智。在理智的情況下,人就遠離了各種各樣的過錯。所以,五戒也是五種布施。

  五戒應該在比丘的主持下受。五戒的戒相大致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表面上看,這五條很容易做到,但是你要做好,做到密不透風就不大容易。我們可能經常會有小小的違犯。這五條戒中前面的四條是性戒,性戒是說做這種事本身就是錯。如果你已經受了戒,那麼你做了,就還有犯戒的錯。不飲酒這條戒是遮戒,遮是遮止,指把這條戒守好了,前面的四條就不容易犯了。因爲人喝醉酒以後可能會殺生,會偷盜,會邪淫,會妄語,會辦很多壞事。

  下面我跟你們講一下佛教的戒律學。戒律學是一個非常嚴密的科學,不是通常人們所想象的只是對一些規範的解釋。比如說不殺生,不殺生也涉及到很複雜的情況啊,各種各樣的條件哪!怎麼才算是犯這條戒?怎麼不算犯?怎麼是重犯?怎麼是輕犯?針對這些,佛教裏有一套非常嚴密的說法。如果研究法律的人看到佛教的戒律學,就會發現這裏面有很多現代法律的東西!別小看不殺生戒,它的“犯”有輕重之分,我大概地把它分成叁種,出家人的更複雜。介紹一下這叁個等級,第一個是不可悔,叫根本犯,就是正犯這條戒;第二個是中可悔,叫方便犯;第叁個是下可悔,是輕犯。不可悔就是不能忏悔清淨了,也是相對而言的。這裏要注意!相對而言的。

  下面我們就討論一下,在五戒裏根本犯如何構成根本的嚴重的犯。根本犯殺生戒有五個條件:第一個,對象是人。“對象是人”是指主體所對的客體是人。第二個是人想。“人想”是說的主觀認識,以爲那是人。反過來比如說,你沒有看到這個人,或認爲這不是個人,但你真地殺了人,這叫誤殺。所以人想是主觀對客觀的認識。第叁個,起殺心,就是想殺死他。第四個,與方便,與方便就是爲達到殺人的目的而采用的各種手段。…

《十四屆:八關齋戒、沙彌十戒戒律講解(明海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