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比如說石家莊有一個人叫張叁,我對別人說:“殺死張叁”。而當我在這裏說這句話時,張叁就死了。我也知道他是張叁,對象是人,作人想,起殺心也有。但是缺什麼呢?缺第四個,就是與方便!我怎麼殺的呀?用刀,用劍,或者我是用藥?沒有這個實施的手段,這個殺生不成立。第五個是命斷,就是對方斷氣了。
所以戒律是嚴密的,用這五個條件來判斷“犯”。這五個條件裏的某一個起了變化,它結的罪就會隨之改變。比如說如果殺的不是人,而是動物,這個罪就不是根本的。有沒有過錯呢?有,是下可悔的,是輕的。比如說我沒看出這是個人,還以爲是一個樹樁呢!這是誤殺,是中可悔的,也不是根本的。還有,比如說醫院的大夫動外科手術時,病人死了。他沒有殺心哪!不僅沒有殺心,而且他動手術是希望病人好的。但是那沒辦法,或者是因爲那病很嚴重,病人死掉了。這裏沒有殺心,也沒有這個殺生的問題。與方便,剛才講了。如果前面幾條都有,但是被殺的人沒死,這個罪就輕了,它的性質也輕了。
戒律裏面也講到很多殺的相,這裏我就不細講了。第一,自殺,是親自去殺自己,這也犯殺。現在我們大學裏面也有學生自殺,自殺的罪過很大。因爲我們的生命不完全屬于自己。比如說吃飯,我吃一碗還是兩碗,這個你可以自由掌握。但是,對于生命要特別嚴肅。第二,教殺,就是教別人去殺。第叁是遣使,派人去殺。所以美國派兵攻打伊拉克,布什有責任,因爲是他派出去的。第四,往來使,就是派人去,沒有殺死,又派他去。第五是重使,就是這個人沒殺掉,再派一個人去。第六是展轉死,張叁派李四,李四再派王五,王五去殺了,第一個派的人也犯。第七是求男子。第八是教求男子,教人去找,找那個殺手。第九是求持刀人,第十是教求持刀,這都是找殺手的一些相。比如說,政府的官員派人去或派人雇殺手暗殺政敵。第十一是身作相。比如有一個人站在馬路上,你想殺死他,你就故意用一個動作,讓他往後退一下,車正好過來撞著他了,這叫身作相。第十二是口說。比如說:“哎呀!其實你還不如去死,你去死吧。”誘導他去自殺。第十叁,身口俱現相,就是具備前面兩個相。第十四是遣使說,是派人去說。第十五,遣書,是送信去誘導他死。第十六是遣使書,派人帶信。第十七是坑陷,在那裏挖一個坑,等他過來掉進去。第十八,倚發,就是知道他一定會靠在那上面,利用這個殺人。第十九,藥,就是毒藥。第二十,安殺具,即安一個機關。
關于結罪差別,剛才大致講了。人和人想,知道是人,殺死了,不可悔;沒有殺死的,中可悔。殺天龍、能變形的畜生,如《聊齋志異》裏面的一些精怪,能變成人形的,殺死了,這個也是中可悔,這不是根本犯。殺死了一般的動物,屬于下可悔。每一個要件還有深度的分析,今天因爲時間的問題就不講了。在所有的殺罪裏面,最嚴重的是殺父母,這個在佛教裏叫逆罪。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可能會因爲貪、嗔、癡而犯錯誤,違犯戒律。有時候是因爲貪。比如說我想把他的錢弄過來,就殺了那個人。有時候是因爲嗔,還有的時候是因爲癡。癡就是糊塗,不明白。所以,在癡的情況下,衆生也可能犯下這個殺父殺母的罪過。現在安樂死的使用,就是在父母病重的時候,子女促成了他們的死亡,這個是犯逆罪的,很嚴重的!也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說很多人派一個人去殺一個人,所有人都有同樣的過錯。這個過錯是不能分攤的。衆人派一個人斷他人性命,中間有某個人有懷疑,但是他不遮止,那麼大家的過錯都是一樣的。
如果子女有善心殺父母令離苦,即出于善心而殺父母,在這種情況下是無罪的。比如說母親生病,你非常善意地給她吃的,吃完以後她命終了,你沒有過錯。再如箭射樹,誤射殺父母,屬于誤殺,非逆罪。
下面是不偷盜,構成偷東西的罪,也很複雜。也有相應的幾個條件。第一,有主物,這個東西是有主人的。第二個是有主物想,你知道它是有主人的。第叁個,有盜心。第四個,重物,在戒律裏講是五錢以上。對于五錢以上,古代律師們的說法不一樣。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偷了多少錢才夠刑事犯罪。第五,與方便,用各種手段。第六,舉于本處,只要是讓它離開了原來的地方。雖然贓物還沒拿回家,但你讓他離開了原來的地方,也是偷。
盜,又稱作不予取。不予取,別人沒給你,你就拿走了。盜可分成叁種:自守取、看取和看別人取,然後派人過去取。有主物,就是面對這個東西的主觀判斷。主觀判斷有幾種情況:知道不是自己的,而且也不是想用一用就還給他,叫非占用和非同意。有時候你覺得主人會同意才拿東西,比如你們在一個宿舍,都是哥們兒,沒事,這個不算偷。有時候你拿了,然後說我用一下就還給你,這也不算。他物,就是你知道這是他的。下面是有主他護。比如說,有一堆東西,有一個人在那看著,雖然這個東西不是他的,但他看護著,你拿也不行。有主物的概念包括通常我們說的金、銀這些無情的東西,也包括人和動物,比如小孩子或畜生。離本處的意思是什麼呢?它包括了移動位置,變動形狀,變動顔色,從水中到水面,從水面到水底,或者讓它毀壞。還有,比如說詐騙犯的簽字、蓋章、生效,雖沒有什麼東西離本處,但詐騙一成立,他就算犯戒了。
講到物的問題,在今天這個時代又有一些複雜的情況。比如說,我們在電腦上把別人的系統破解了以後,把別人賬上的錢轉到自己賬上,這也算犯。還有黑客們把別人的系統破壞,讓他垮掉,毀物令壞。別人爲了建那個軟件系統可能要花很大的代價,這個也是盜,犯偷盜!再比如說,同屋的同學有一件衣服很好看,你想把它拿走又沒有膽量,然後你偷偷地把它撕了,或者把墨水潑在上面,讓她穿不成,這也算。這些就是毀物令壞。釋迦牟尼佛是具一切智者,反正他對我們衆生所有的事都知道。
關于價值的規定,就是你偷的東西值多少錢,等于五錢或超過五錢就是根本的犯了,其他的就不是根本的。還有很多複雜的情況,像我在美國偷了一個東西,相當于五錢,拿到中國來不值五錢了,那算什麼呢?戒律裏面也講,那算什麼呢,那也是根本的!它是依偷盜發生地的價值來算的。(衆笑)這些都有啊!我只想跟你們隨便講一下,戒律非常有意思,它把生活裏各種情況都考慮到了。還有的人教人去偷,教的人可能沒有偷心,拿的人有偷心。
一些情況下,盜戒也有開緣。這些就不屬于盜。大致有以下幾種:若無想,就是沒有盜的主觀意識。比如說,本來不是送給你的,你錯以爲是送給你的,就拿走了,那不算犯。若己有想,就是你當成是自己的了。比如我們進門時把鞋脫在外面,出去時誤穿了別人的鞋,這個就不算了。若糞掃,就是以爲是別人扔掉的。若暫取,就是我暫時用一下就還給他,你是這樣想的,假裝這樣是不算的。比如你們住在一個屋裏,你用一下就還給他,這不算。還有親厚意,兒子用父親的東西,徒弟用師父的東西,這就沒有什麼。開緣,就是不屬于犯。還有的人說,偷一次五錢就是根本犯,是嚴重的,那我分幾次偷。佛陀早看出來了,前後的多次要累計。但這裏有一個細微的差別,比如第一次偷了兩錢,過了一段時間又偷到四錢,總價值超過了,但這個思想曾中斷了,行爲也中斷了,這個不算根本犯,這是兩個輕罪。如果剛開始你就有這種想,要分幾次偷,那就算根本犯。損減,損減易取,就是可能沒有拿到手,損人不利己的。比如把他人的東西弄壞,斷、壞、破、燒、埋、移動地標、決水、爛掉。比如把別人樹上的果實搖下來,掉在地上,移動地方了,滿了五錢,也是犯。有一個強盜偷了別人東西,然後你又把它拿過來,這你也算犯。還有就是偷了之後,不管你拿去幹什麼,也不管你那個東西從哪裏來,只要東西是別人的,也是一樣的犯。你說我拿去供佛,也不行。如果很多人派一個人去偷,價值超過五錢,大家都一樣,這個也不平攤。
在家五戒中的是不邪淫,八關齋戒裏的是不淫欲。不淫欲,就是跟寺院裏的出家人一樣過清淨的生活。邪淫是現代社會中很嚴重的一個問題。那天濟群法師也帶我們讀五戒,其中也講到,很多社會問題是由于性的紊亂造成的。而且現代社會有很多誘惑,有很多渠道和方法誘使人們來犯這個錯。
我們就針對在家人來講,這個戒的成犯有四個條件:第一個是正境。如果對的境不是自己的妻子,是別人的妻子,就是犯。身體,就是從小便道、大便道、口道的,就是犯。如果對境是自己的妻子,也可能有邪淫的問題。比如,身體的部位不對;第二個是地方不對;第叁個是時間不對。這是講對境的。
第二個條件是心染心,是說對淫的貪染之心。
第叁個是起方便,是說不是意念上的,有動作,有身體的接觸。
第四個與近合,也指接觸。這是邪淫的四個要件。
結罪的差異也有些複雜。他說自有淫意,首先自己有淫欲的意思,罪有輕重之分。被冤家所逼,這個結罪是你心裏貪著于那種快樂,那麼就成犯。是男做女想,就是說如果對的境是一個男性,將他作女性想。反之,如果對一個女性的境將他作男性想,一樣的。對此人作彼人想是一樣的。在邪淫罪裏面最嚴重的是破壞修行人的。梵行,就是我們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所受的不淫欲的戒。如果破這些人的戒,這個罪是最重的。如果有這樣過錯的人,以後不能出家,也不能受戒,這叫邊罪,邊罪就是被扔到一邊去了。
開緣,是說不算犯戒的情況。如果睡眠中你無所覺知;若不受樂——在被逼迫的情況下;若一切無有淫意,從頭到尾沒有淫意。但這個對凡夫來說是不可能的,以佛教的教理來說,只有證果的阿羅漢才可以。邪淫是現在社會的一個大問題,主要是因爲很多的輿論,包括電影、小說,它們似乎默許和激發人們…
《十四屆:八關齋戒、沙彌十戒戒律講解(明海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