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四屆:八關齋戒、沙彌十戒戒律講解(明海法師)▪P4

  ..續本文上一頁來這樣做,後果就非常嚴重。我希望年輕的朋友、大學生們,在這一點上能夠堅持你的防線,你會有收獲的,你會有很大的收獲。

  第四個戒,不妄語。妄語裏最嚴重的是什麼呢?大妄語!大妄語就是修行上不誠實,沒有禅定說自己有禅定,沒有成佛說自己成佛了,沒有神通說自己有神通,叫大妄語。因爲大妄語會誤導人,你看李洪志,誤導了多少人。其他的,欺騙,坑蒙拐騙,這些都算。

  第五個,不飲酒。是酒,就是酒精嘛!沒有重病的人,就是你並非生了病非要用酒治,飲了就算犯。以上我們大概地講了一下五戒。

  我們再來講一下後面的叁條。第六是不著香花蔓,不香油塗身,就是說你在持八關齋戒一日一夜中,不要戴項鏈、項圈、耳環、發夾、戒指等飾物。第七是不歌舞倡伎,是說不要唱歌跳舞,也不要故意去看,當然包括不要看電視,因爲電視裏會有這些東西。但如果你是唱贊歎叁寶的歌,沒有問題,有開緣的。第八是不坐臥高廣大床,就是睡的床不要太高,太寬。比如說雙人床,就屬于這種。

  這叁條戒有什麼意義呢?我來講一點,這叁條都與修行中要克服的最大問題――淫欲有關系。因爲淫欲不是孤立的,是與很多緣相聯系的。我們對身體的打扮和重視,對生活的注重。還有我們的種種的娛樂活動,像卡拉OK廳裏邊的種種歌舞都讓我們的心散亂。所以,這叁條戒是幫助我們體驗和實現出家人的生活的。

  不非時食戒,大概是從當天中午到第二天早上天亮不進食。嚴格地說,除了可以喝水,不可以吃其他的食物。但是這次呢,我聽說怕你們受不了,怕你們餓壞了,准備了一點麥片給你們喝。在出家人的這條戒裏面也是有開緣的,大概有叁種。喝麥片是屬于其中一種。我沒有查,按照我的記憶,第一種叫盡形壽藥,比如說,高血壓,一輩子都要吃降血壓的藥,到了晚上要吃藥,可以吃。但是出家人吃藥也有個吃法,要說淨,然後這個藥就可以吃了。第二種叫七日藥,是指在七天之內可以吃,過了中午也可以吃。比如現在的酸奶、乳製品,還有蜂蜜、冰糖,生秫、蜜。但是出家人也要通過說淨,七天之內用完,過了七天就不能用了。第叁種叫非食漿,過了中午可以喝的漿。在佛陀的時代,就有一些體質弱的師父用麥子煮水喝,有時煮水喝還不行,後來就煮粥,但是粥要煮到很稀,筷子在上面劃不出紋來,這叫非食漿。所以,喝麥片大概屬于非時漿,是把你們作病僧來看的。(衆笑)

  爲什麼要持非時食這條戒?佛教裏講,佛陀示現爲人在世時中午進食,諸天早上吃,畜牲傍晚吃,鬼晚上吃。因爲餓鬼吃不進東西,很饑餓,如果我們晚上吃飯就會引起他的饑餓感,增加他的痛苦,所以出家人出于慈悲就過午不食。嚴格來說,出家人的飲食只有中午一頓,早上是開方便吃粥的,也就是像佛一樣,中午吃飯。在吃飯這個事情上,我們可以看出生命境界的高低來。大家可以仔細體會一下,人在吃的很飽的情況下,靈性會受到壓抑。我們每一個人有很多素質,比如說我跑的很快,我大腦反應敏捷,我的理性思維嚴密,我的形象思維很好等等,還有一個就是所謂的靈性的素質。

  靈性的素質通俗地說就是所謂的宗教情操。大家注意看,不同的人宗教情操不一樣,有的人到寺院裏來覺得很清淨、很快樂,還有的很感動,有的人就沒感覺!有的人一打坐很容易入靜,有的人怎麼坐也入不了靜。所以有一個宗教情操的問題,宗教情操又與飲食有很大關系。通俗地說,宗教情操就是我們個體的生命與超越的靈界溝通的那種素質和能力。有的人可能很容易就暢通,有的人就不容易暢通。戒就是遠離世俗的事情,齋就是禁食。

  在出家人的修行中,不非時食有助于我們禅定,有助于將身體裏的粗的能量提升爲細的能量,有助于身體內的能量管道的暢通。剛才講的靈性也就是這個問題,靈性素質提高了。你有沒有注意,同樣是一碗飯,有人拿這碗飯去罵人、去打架、去做體力勞動,有的人拿這碗飯去寫一篇文章,有的人拿這碗飯去做一個數學公式,有的人拿這碗飯的能量去打坐,對吧

   所以,同樣這一碗飯在不同的人身上所發揮出來的渠道是不一樣的。我們要以生命境界來說呢,這個能量的通道是不同的,能量粗細運用起來不一樣。

  如果你們在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中能夠體驗到不非時食帶來的身心清涼和清淨,那麼你們就找到出家人的那個感覺了。那種感覺只要體驗一天或者一段時間,就會深深地印在你們的心裏。因爲我們平常比較注重滿足我們的欲望,這個差別很大。在佛教裏有一個比喻,我們滿足自己欲望的快樂相當于我們長了疥瘡去撓,越撓越舒服,但是到一定的時候,就被你撓破了,很痛啊!所以,我們欲望的滿足也是這個道理。八關齋戒裏面這種不非時食和獨處清淨的修行,讓我們體驗到一種特別的清淨感。同樣一件事,人們因境界不同而做出價值評判完全不同。到明天晚上,我希望你們連麥片也不要吃,全心地體驗一下,多從正面去思維饑餓的快樂。你不要想我沒有吃飯,這相當于說,本來我應該吃飯,但是我沒有吃飯,然後你就只是忍耐了。別的欲望也是一樣的,當應該這樣而沒有這樣時,忍耐就出現了,那是痛苦的。就跟一個包袱一樣,比如說我的身上現在沒有一個包袱,我不會想我沒有包袱的痛苦,沒有包袱就沒有痛苦,沒有包袱只有快樂和輕松。所以你在餓的時候,就去體驗饑餓。哦,饑餓是這種感受!你正面去體驗它。你不想那有很多好吃的,然後我得忍著,那就是一種負擔的感覺了。

  在佛經裏講,持八關齋戒一日一夜的意義相當于什麼呢?相當于我們造一個佛塔,造到四天王天,四天王天在佛教裏是指很高的天界。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或者短期出家的功德就像造那麼高的一個塔一樣。這是簡單的講了一下八關齋戒。

  還有沙彌十戒,沙彌十戒是在八關齋戒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條戒律。因爲八關齋戒是九條要求。沙彌再加一條戒,就是“不執持金銀寶物”。這是講我們不要碰金,不要碰銀,不要拿錢。你們的短期出家其實就是一天多的時間,在受戒以前把你的錢都要放好。那麼你就在這一天中做一個清淨的沙彌。你不要以爲做一天的沙彌很容易,你要做好非常的不容易。“沙彌”這個詞的意思是“息慈”,即“息惡行慈”,指熄滅惡法,修行慈悲。

  在南傳佛教的地方,如泰國、緬甸、斯裏蘭卡等國家,每個男性一生中都要出家一段時間,通過這種出家的生活,一方面可以完成道德上的教育,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意義,就是報父母恩。我希望你們各位也這樣發心。在幾次座談中,經常也有營員問我們,出家是不是傷害父母啊!其實這種思想觀念也是一個因緣,也是相對的。在一些國家,出家不僅不是對父母的傷害,而且反而是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在泰國和斯裏蘭卡,如果一個男子沒出過家,他可能找不到對象,因爲他沒有報父母恩。所以,出家是報父母恩。爲什麼出家是報父母恩呢?因爲父母給我們這個身體,如果我們把這個身體拿來做有意義的事,就是對得起父母。而最有意義的事是什麼呢?就是用我們的身體去修行佛法,積累清淨的功德。我們這個身體是父母給的,然後我們做了這麼有意義的事,這是對父母最大的報答。

  我希望未來的沙彌們,你們要發這樣的心,要把我們一日一夜做沙彌的功德用來回報父母養育我們的恩德。然後,在這個發心的基礎上,如果我們再進一步地想一切衆生在過去世中都作過我的父母,我們就把這一日一夜的功德回向給六道中所有的父母和衆生,希望他們能夠離苦得樂,能夠覺悟,能夠和我們一樣修行佛法,早成佛道。這樣的一個發心就最圓滿了。

  今天,我用有限的時間向大家簡單地介紹了一下戒律,和它對于修行的重要性。我們通常講空,但是將修行落實到實踐中是非常細的。所以說佛教有兩句話,“見比天高,細如粉末”。我們的見地比天還高,我們的行要像沙子一樣細,我們落實到行動中是非常細膩的,非常嚴謹的。有的人說這是不是跟空矛盾呢?不是這樣,這跟空不矛盾,這恰恰是空的要求。所以在《金剛經》裏面,釋迦牟尼佛一開始就示現一個比丘去托缽乞食,這就是一個嚴持戒律的示現。《金剛經》是講真空妙有的智慧,佛陀的示現就告訴我們見地要落實到行動上,並且一定要非常的嚴密,非常的細致。

  謝謝大家!(鼓掌)

  明海大和尚戒律答疑

  (2006年7月24日19:00于柏林禅寺文殊閣)

  問:我們女營員能不能帶發卡?

  明海大和尚:可以,發卡可以。

  問:有的營員很願意體驗短期出家,但是還沒有決定以後長期的、終身的皈依叁寶。在受完沙彌五戒、沙彌十戒以後,在舍戒時,能否把叁皈依也同時舍去?

  明海大和尚:佛教是個非常講究民主精神的宗教,我們通過佛經,通過釋迦牟尼佛製定的戒律,我們能夠切實的感受到釋迦牟尼佛的人格的魅力,這個人格是完全民主的,完全尊重衆生的。即使是出家人的戒律,釋迦牟尼佛剛開始也沒有製定戒,他是在僧團裏面出現各種問題時,僧團裏有成員犯了錯誤,釋迦牟尼佛召集僧團的人召開民主會議大家討論,你們看這樣做合適嗎?大家說以後不這樣做。好了,以後就不這樣做。他是這樣定的,是很民主的,不是釋迦牟尼佛強加給我們的我們要遵守什麼戒規,沒有這個。

  要皈依叁寶成爲佛教徒,這裏我稍微介紹一下,要學佛,佛教徒的身份大概有這麼幾級:第一級,僅僅是皈依叁寶你就是一個佛教徒。皈依佛、法、僧,就是叁寶,爲自己人生終極的歸宿,精神家園。以釋迦牟尼佛講的法爲我做人做事准則,我認同並皈依叁寶,這就是佛教徒了。

  其次,你把你的信仰上升到行爲,落實到生活的要求上,你可以受五戒,但即使是五戒的受持,釋迦牟尼佛也非常的尊重我們,你可以五條戒一下受,你可以受四條、叁條、…

《十四屆:八關齋戒、沙彌十戒戒律講解(明海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