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然說它可悔,但是比較難。以不殺生來說,重犯就是殺人喽,所以不要殺人。不要笑,這個問題很嚴肅。那麼我們怎樣才算犯這條戒呢?大家看一下,(演示幻燈)有五個條件,戒律不是稀裏糊塗的,很嚴謹的,五個條件都具備,就是了。第一,是人,你面對的對象是人;第二,人想,這個意思是什麼呢?主觀對客觀的認識符合,面對的是人,我也知道他是人;第叁,有殺心;第四,就是通過一種方便手段進行;第五,造成的結果,就是他的命斷掉了。
以上這五個條件都具備,就犯了根本犯的這條戒。根本犯這條戒,這五個條件,啓發我們一個什麼問題呢?面對的是人,假如我們面對的不是人呢?是畜生什麼的,那就輕了;還有第二個條件,它啓發我們說,如果我們面對的是人,但我們不知道他是人,我們以爲那是棵樹呢,我們沖他射了一箭,他死掉了,一看,是個人,哎呀,麻煩了,犯了殺人戒,沒有,這不算。當然會給自己帶來麻煩,比如對方家裏人找你這些事情,但在戒律上是構不成殺人戒的;第叁是發心,這一條啓發我們什麼呢?就是動機想讓他死。所以在醫院裏面,如果你們有學醫的,在手術臺上,一不小心你的病人死掉了,你說犯戒了,壞了!沒有,因爲你沒有殺心,你面對的是人,你也知道是人,你是希望通過手術讓他的病好,但是出現事故,這不算;第四個,通過手段,一定要通過一種手段,有時候我們對一個人很生氣,我們說:他死了才好呢,在這裏咒他。當我們在這裏這樣想,或者在嘴裏念的時候,那個人在遠處突然心肌梗死就死了,假如說是這樣的話,那你說是犯了殺人戒嗎?沒有,因爲你沒有用什麼方法,比如用刀啊、電啊、藥啊,你只是有那種念頭,不算;第五,命斷,是結果。假如你對的是人,你知道是人,你想讓他死,你用一種方便,結果他受傷了,也沒有構成完整的殺生——重犯的殺生戒。
我跟大家說這幾個例子,就是讓大家明白,戒律的設定非常之精確,從手段、結果到你的動機都要考量的。
殺人的情況很多,自己親自殺,派人殺,讓別人殺,或者設陷阱,用藥,當我們犯了這條戒,就有叁種可能性:第一種是最嚴重的根本犯;第二種是方便的,是比較次重的;第叁種是最輕的。有的人說,我走路不小心踩死一個螞蟻,這個因爲你沒有殺心,沒有什麼問題,不要因爲這個鬧得有思想包袱。在殺生裏面最嚴重的是殺父母、殺聖人,殺父母就不光是殺生了,在佛教裏面叫忤逆,逆罪,它讓我們的生命有很大的缺陷,以後受戒受影響,也不能出家。
殺父母這種情況大家一定要小心一點,因爲有安樂死這樣一說,安樂死,看講義上第四條:“有善心殺父母,令離苦、無善心、無記心”都是不行的,安樂死實際上是個善心,出發點是說希望讓他離開這個病苦,不可以。戒律裏面這樣講,“無善心”當然更不對了,“無記心”,既沒有善,也沒有惡,這個戒律的態度是這樣的,這個大家要注意。但是如果你父母生病,你是給他飯吃,造成死亡,這個不算,注意,沒有問題,因爲你不是故意的。比如母親生病,你喂她粥,她吃了以後去世了,沒有問題,這樣誤殺父母也不是逆罪,也是屬“誤殺父母”,也不是逆罪。這是不殺生。
第二,不偷盜。 不偷盜比較複雜,有六條:第一個,是有主的東西;第二,知道它有主;第叁,有盜心;第四,有相當的價值,這個價值在戒律裏講是五錢以上,在現在用法律來說,我特別問了一下,當然這個解釋律師有不同的見解,我自己傾向于這樣一種見解,就是你偷他的東西,價值以國家的法律過問的量——現在量是六百塊錢,現在你偷到六百塊錢以上呢,就有可能受行政處罰,或者再往上就是刑事案件;第五,通過一定手段;第六,讓它離開本處。這六個條件就構成“盜”了。“ 盜”取的方式:親自取,要別人取,派人取,都是盜。
關于這個“有主物”,說東西有主沒主呢?有一種情況不算偷,你們同學同住一個宿舍裏面,你把另外一個同學的東西拿來用,因爲你覺得同學在一個宿舍,大家都很親密,這個叫“做親厚想”,這個不算;子女把父母的東西拿來用,不算;徒弟把師父東西拿來用,不算。親厚,因爲我們關系太好了。還有一種叫“暫用想”,暫用,用一下再還給你,在同一個屋裏面,這個同學的手機我拿來用一下,再還給你,這不算偷;還有一種叫做“糞掃想”,“糞掃想”就是我認爲這個東西是無主的,還以爲是不要的呢,這叫“糞掃”,糞,掃到糞堆裏的東西不要的,以爲沒有人要的,所以我拿了,這個不算。“有主物”,有一個注解,特別要注意,這個主可能是人,不僅僅指人,也包括畜生,比如有一匹馬,這個馬有個鞍很漂亮,你拿了,也是盜。
“離本處”就很複雜,離本處一般講就是造成位置的移動。你說,我把它偷了,我也沒有拿到家裏,我把它拿到廟裏供佛了,也不行;你說,我把它偷了以後我拿去做慈善,不行,也是偷。這是離本處,離本處有非常複雜的情形,從空中到地下,從水中、水面到水底,比如說我們偷了人家的地,可能是把人家的地的界限移動了,不是移動地,地我們移動不了,對吧?是說我們把地的界限移動;如果是詐騙別人,我們兩個簽了協約,欺騙別人了,協約一簽,就是離本處了,實際也沒有發生什麼移動,這是戒律裏面對移本處的注解。我知道現在事實上離本處的情形更加豐富,你們如果在電腦上,攻破了一個銀行的密碼,把別人賬上的錢動了,其實就點了幾下鼠標,離本處,那就是犯戒了;別人寫的一本書,我換上我的名字出版了,這是離本處了;有一個廠的産品,非常好賣,我生産的産品冠它的名,然後我賣,也是離本處。這都是構成“盜”的幾種情況。
盜戒由前面幾種情況,構成它的輕和重。還有的人說,偷的價值達到國家法律過問的數額,那我分幾次偷呢?這都是戒律裏面說的,不是我編的,要不我們說佛是一切覺者,他把很多地方都看到了,逃不掉,逃不掉他的法眼。分幾次偷呢,這種情況有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我剛開始去取,比如說,我們還用六百塊錢來比喻,現在在大陸標准是六百塊錢,我剛開始去偷的時候,就想偷一百塊錢,結果偷了一百塊錢以後覺得,哎呀,真好,就連續的再偷兩百,再偷一百……我這個中間的念頭是延續的,這就是可以累加構成不可悔,構成重犯;假如說,我第一次偷了兩百,我就想,不偷了,金盆洗手。過了一天,心裏又想起來了,不行,再偷,又偷叁百,然後說,不偷了!過了幾天,又想,不行,再偷一次,又偷一百——六百。這個就構成叁次的輕,叁次的輕犯,而不是一次的重犯;然後一開始就想著,我分五次,那就更是重犯了。
戒律裏面還說,如果你在美國偷的東西值一百,拿到中國值六百怎麼辦呢?按六百算。如果在石家莊偷的東西值六百,拿到趙縣值叁百怎麼辦呢?按六百算。這些都是戒律裏面講了,他考慮了這些情況。還有一種偷呢,是說,我沒有偷,我把它搞壞,那也是不可以的。如果你同學有件衣服很漂亮,你想要,又不敢拿,最後塗上墨水,把它弄壞,讓他穿不了,時裝,廢了,不行的,這相當于偷。你說師父說的移本處,沒有移啊,我只是給他加了點顔色,不可以!毀壞一個東西相當于偷。因此我們要懂得,我們同學們在學校裏面使用公共的設施,要懂得不要毀壞它,讓它維持原狀,用完以後讓它保持原來的樣子,這個是有好處的。還有一種情況,你說,偷六百塊錢是犯了重犯,我們六個人每人偷一百呢?合起來呢?全部!
我們六個人合起來偷六百塊錢呢?全部都是重的。不會因爲你是六個人就把這重的分成六份,不會。拐賣婦女兒童都是偷,拐賣小孩,偷!
第叁,不邪淫。
這是現在大家要重視的問題,以在家人來說,就是和沒有婚配關系的人發生性關系,這就叫邪淫,包括同性的和異性的。性關系的身體部位,在戒律裏面講到,叁個——在女性是叁個部位:小便道、大便道、口道;在男性是兩個部位,就是小便道、大便道。我們要嚴肅的考慮這個問題,你們大家要注意,這個是部位。因此有的同學要問,師父我談戀愛和女朋友親嘴算不算呢?顯然就不算。如果是在家人結婚以後,這是有婚配關系的,這個大家可以理解,但是和自己的妻子也會有犯這個錯誤,這個錯誤就是講義上講的:非道、非處、非時,非道就是沒有在正常的部位,而是在大便道、口道,沒有在房室中,注意,也不可以;然後是時間,時間是,當你的妻子懷胎、喂奶,如果她是佛教徒,受了八關齋戒,她那一天要過出家人的生活,那一天也不可以。所以說自己婚配關系之內,也有可能犯這個錯誤。
邪淫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如果在這一點上,你比較認真的去約束自己,未來你的家庭會非常的幸福,會非常的穩定,你的婚姻含金量會高。如果你在這個問題上不重視呢,你的婚姻就會含金量很低,而且你發現你的身心會在一種負擔中,會在一種失去平衡中,含金量很低,于是你就不穩定嘛!你老思遷哪,見異思遷哪!就會造成一種混亂。把這一條戒如果持好的話呢,會有很多的功德。現在我們社會的問題,我覺得我們現在中國有好多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太嚴重了,造成我們的家庭不穩定,我們的家庭不穩定,再影響社會不穩定。我們很多青少年,由于家庭的離異造成性格的問題,人格的問題,乃至于犯罪,非常可憐。中國社會現在爲什麼會這樣呢?我覺得就是因爲過去我們對我們的傳統文化,對我們的信仰,對我們的道德,破壞得太嚴重了,簡直是連根拔起。改革開放以後,通過經濟騰飛,大家的物質生活又好起來,經濟物質條件好了,而我們的信仰,我們的道德建設又跟不上,兩個不平衡,就出現各種問題。我告訴大家,我去歐洲特別的觀察,就是我們改革開放,有時可能我們把人家沒落的東西學會了,好的沒學會,我覺得我們有誤區。
我去…
《十六屆:授叁皈五戒(明海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