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六屆:學習儀軌(道智法師)

  學習儀軌

  道智法師

  (2009年7月19日晚于觀音殿前)

  

  尊敬的各位法師,各位義工,各位營友:

  很高興和各位學習寺院的儀軌。從第十二屆夏令營開始,每一次學習儀軌,都是我和大家在一起,給大家介紹一次儀軌,也有助于我自己對寺院裏的儀軌熟悉得更深,所以,跟大家學習儀軌,我很高興。

  剛才,我在跟大家打招呼時,說了一句阿彌陀佛,我們每一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見面的時候,合掌,阿彌陀佛!

  平時上殿、做佛事的時候也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呢,它是無量光、無量壽的意思,超越了時間,超越了空間,這一句話,四個字,我們每次見面打招呼,一句阿彌陀佛代表了一切。我們與有情、與無情,與所有的衆生打招呼,也可以用阿彌陀佛這一句,大家都可以聽得懂。因爲我們講中國話,可能很多人聽不懂,那麼我們與動物、與植物講話可能它也聽不懂,我們講阿彌陀佛,這個音包含很多意義。我們在寺院裏見到法師、所有出家人,甚至營員與營員之間見面,可以雙手合掌“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是問候,問好,也就是說你好,打招呼。所以我們在寺院裏,就用“阿彌陀佛”來跟大家打招呼,這是一個稱呼。

  剛才利生法師介紹我們寺院裏的比如監院、知客、維那,這是寺院裏的八大執事。那就是說方丈是寺院裏的主要負責人,方丈,我們寺院裏一般稱和尚,不是叫方丈,也可直接叫和尚,或者是大和尚,所以在寺院裏不是隨意一個出家人都可以稱和尚,“和尚”二字是非常高貴的,導師的意思。所以寺院裏,我們叫一個半和尚——方丈稱和尚,在方丈之下有四個職務,其中首座稱和尚,所以寺院叫一個半和尚,就是方丈和尚,首座和尚。其他出家衆,我們見面叫某某法師,或者某某師,利生法師,利生師,是這樣的稱呼,不是用和尚來稱呼。

  方丈下面四個職務,首座,西堂,後堂,堂主。這四個職務叫四大班首。四大班首在寺院裏是輔佐方丈分座說法,指導說法,引導學人,引導後學。

  再下面是在寺院裏負責具體事情的,就是八大執事,有八個職務,有監院我們俗稱當家,當家師在寺院裏基本上是全面招呼寺院裏的一切事務,統籌來招呼;然後是知客,知客是負責寺院裏來往信衆,包括出家衆,在寺院裏負責對信衆的接待,我們今天報到是在客堂,設在會賢樓,東邊,會賢樓就是我們寺院的客堂,一般來寺院,首先要到客堂,有事情,到客堂去問,想在寺院裏住下,到客堂裏挂單,我們(對僧人)叫挂單,在客堂裏面登記,知客師接待。

  然後是僧值師父,僧值在寺院裏是負責紀律的,哪裏有做得不符合寺院的規矩的,他都要去講,包括方丈和尚,他同樣要講,凡是有犯了規矩的。我們在26號,和出家師父一起上早課的時候,可以看到進大殿之前,有一位師父站在中間,那個就是僧值師,是負責紀律的。那麼寺院裏呢,僧值師父只有一位,監院可以有多位,知客可以有多位,僧值只有一位。僧值師如果有事情,不能隨衆,可以請知客代理僧值師,因爲都是在客堂裏工作,歸客堂安排。

  僧值師下來就是維那,維那在寺院裏負責佛事唱念,一切的佛事唱念,包括儀軌、規矩,維那師負責規矩、佛事唱念。然後下來是典座。典座師父是負責飲食的,每一天的一日叁餐,負責大衆的飲食。寺院裏有叁綱,叢林裏有叁綱,叁綱就是首座——也就是班首師父的說法之綱,維那的規矩之綱,典座的滋身之綱。首座,班首師父是負責輔佐方丈、引導學人、引導後學、教戒後學說法;維那是負責規矩,在寺院裏出家衆修行由維那來負責調理;典座是負責飲食的,照顧好大衆的飲食,因爲有好的身體,有好的色身才能去修行,身體不好,修行會有障礙。

  典座師父下來是衣缽,衣缽在方丈寮裏工作,相當于方丈和尚的秘書,負責方丈寮日常的事務。方丈那裏的接待,一切的丈室的安排,甚至大和尚出門、會客都由衣缽師來安排。寺院裏有四大寮口,客堂是一大寮口,禅堂是一大寮口,衣缽寮也就是方丈寮是一大寮口,再一個寮口是庫房,因爲古來的庫房是所有寺院的收支全部在這裏,監院也就是當家師是住在庫房裏,負責寺院的經濟、一切的收支、供養,全部在這裏。這是寺院的四大寮口。

  衣缽下來是寮元,寮元是負責寺院的來往的信衆——單指出家衆,挂單、安單、安排住宿的,由寮元師來負責。常住的師父,也由寮元師管理——常住居住的地方,安排常住師父的修行活動,或者是出坡,都由寮元師父來負責。

  寮元師下來是副寺,副寺相當于寺院的副當家,也就是副監院,是負責寺院裏的會計與出納。

  在寺院裏有四大班首、八大執事。八大執事是負責寺院裏的具體事宜,寺院裏面一日具體的事情由這八位來負責。我們一般在寺院裏叫方丈和尚,方丈是指他居住的地方,這個詞是源于《維摩诘經》——方丈,他居住的地方一丈見方,所以是指他的住所叫方丈,有的地方叫丈室。

  這是寺院裏職務的分工。大家對這八個執事要了解他們所負責的是什麼事情,到寺院裏,涉及到哪一部門的事情我們可以與這幾個執事去聯系。一般我們寺院裏,不管是出家衆、在家衆,有事情都統一到客堂,由客堂來負責安排與銜接。

  在寺院裏我們看出家人的著裝顔色不同,這個沒有等級的區分,出家人沒有級別去分,樣式都是一樣的。我們現在穿的這個叫長衫,上殿時候穿的,袖子很大的叫做海青,還有那種對襟開的,短的,我們叫小褂。現在一般在寺院裏都要穿長衫,離開自己的房間就要穿長衫,在出坡的時候會穿短褂。大家總是會問,師父,你穿的衣服有沒有級別,有沒有什麼區分,這個沒有,都是一樣的。

  大家在寺院裏生活幾天呢,有幾項要注意的跟大家講一下:出門以後呢,除了洗澡可以穿拖鞋,參加活動的時候不要穿拖鞋,著裝要端正,因爲我們是生活在寺院裏,不是在俗家,寺院裏應該是很嚴肅的一個地方,我們大家要尊重這裏一切的要求,所以大家出門的時候一定要著裝莊重。不要隨意地到法師的房間。因爲我們常住有一個規矩,在家衆不允許到出家衆的房間,見方丈和尚,如果是女衆一定要兩個人以上,才能到丈室去見方丈和尚,不能一個人去方丈室去見方丈和尚,到法師房間,那就絕對不允許,任何人不允許到法師房間,大家切記這一點。

  在寺院裏生活,因爲出家人的生活,每一天基本上是日日如是,每一天幾點做什麼就是在那個時間,一年叁百六十五天不會變,像早課,我們早上四點一刻起床,五點鍾早課,這個沒有特殊情況不會變的。所以大家在寺院裏生活呢,說話聲音要低,輕聲細語,不要吵吵嚷嚷,尤其是晚上。出家人每一天晚上,常住的師父每一天在七點半或者是七點,在禅堂裏會打坐。觀音殿後面的無門關,那裏是出家師父的禅堂,出家師父晚上在那裏打坐,所以大家在寺院裏不要吵吵嚷嚷。

  一定要注意。每天早上四點一刻的時候,我們會打板,也就是這樣一塊板,有個師父負責,四點一刻的時候會繞著寺院打板,這個信號就是讓大家起床。那麼大家聽到打板以後,就要起床。四點一刻打板,四點半敲鍾,那麼我們應該在敲鍾前就要起來。聞鍾聲就要起來,我現在給大家打一下,大家聽一下。(演示打板)這是打四下,兩下單,兩下連著,會繞寺院一圈,包括你們住的地方,門口,都會走,大家聽到這個板的時候就要起床。(演示打板)

  寺院裏每一天,招呼、做活動,沒有說用喇叭去廣播,也不需要人去喊,去叫,完全是由法器,剛才我打的板,就是法器,完全是由法器來招呼大家的,做什麼事情都是由法器來引領。法器是龍天的耳目,大衆的號令。所以法器呢,寺院裏每一天幾點鍾敲,一般不會變動,都是那個時間,日日如是的。你每天敲,每天敲,這個時候呢,很多的衆生會聞到這樣的聲音,會來參加這樣一個活動。要是今天一個時間,明天一個時間,錯亂了,那大家一切都全亂了。每一天,幾點鍾做什麼,幾點鍾做什麼,對我們修行進步會很快,因爲你這個生物鍾不亂,不錯亂;思維不錯亂,這樣對我們自己的進步是很快的。所以寺院裏每一天幾點做什麼,什麼法器響,該做什麼,全部由法器來引導。

  我們早上起床,寺院裏一天的法器都是由禅堂裏開始,禅堂相當于寺院裏的核心部位,是寺院的心髒。一切法器的響聲都是由禅堂開始。最後晚上,同樣也是,禅堂裏開了大靜以後,外面才開始打鼓、敲鍾,都是由禅堂裏開始,所以大家早上聽到打四板,早上先是打叁板、四板、五板。大家聽到打四板的時候就要起床、洗漱,到該做早課的地方,你們是去普賢閣,找到自己的經書,去做早課。

  我們在拿經書的時候呢,一定要恭敬,因爲經書是法寶,我們皈依叁寶,佛寶、法寶、僧寶,法寶是佛的言教,所以我們要恭敬,拿經書的時候,是食指與中指把經書夾起,是這樣一個姿勢(示範),當胸,平端,這樣的一個姿勢,叁指在下,兩手夾起,這個拿經書的姿勢。拿經書的時候一定要恭恭敬敬的。不要隨意地亂丟,隨意地亂放。一定要注意這一點,對法寶要恭敬。

  接下來,我們講殿堂與齋堂的儀軌,由雲祥維那師來給大家做個演示。大家先可以想一下,對于剛才我所講的,沒有聽明白的,或者想多了解一些的,等一下給大家一個提問的機會。

  剛才忘了給大家介紹,還有一個法器,我手裏拿著的這個叫香,所有這些法器,包括剛才那個板,都是用來集衆的,召集大家的。

  這個叫香,就是我們每天吃飯、打坐,寺院裏的師父打坐的時候會用這個叫香來通知大家集衆。現在大家聽一下,聽到叫香,就是吃飯的時間,吃飯了,就打這個叫香。(演示打叫香)

  這個呢,一打叁遍,但是有可能是分開叁個地方打。每個地方打一遍。所以大家聽到打叫香的時候呢,就是吃飯了。現在雲祥師給大家做一下禮佛的示…

《十六屆:學習儀軌(道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