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六屆:“我的善緣”分組茶會(節選)柏林夜話二▪P6

  ..續本文上一頁統攝整個思想,可以容納整個思想,甚至,有機緣了解了太虛大師的思想,你們來這裏的都是受太虛大師的思想的恩德,沒有太虛大師的思想大家不會來這裏,因爲這裏思想的引導都夾雜著太虛大師的思想在裏面,所以會辦夏令營。我當時來這裏的時候是2007年吧,當初來這裏剛好是傳戒,傳戒的時候沒有上課,我沒有事做,就去圖書館看了一本太虛大師傳記。以前我還真不知道,以前我聽各種介紹,沒有系統的看過他的傳記,看了他的傳記之後感到太了不起了,後來激起我買他的書的想法,後來買了一套《太虛大師全集》。我學習太虛大師思想一年之後就感到這個佛教的脈絡忽然就清晰了,所以思想就不會矛盾:怎樣落實佛法?落實的問題就比較清楚了。

  遊祥州教授:謝謝師父的分享,我想師父講的是他個人出家後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有一點同學們可以參考,就是說佛教由于它的曆史的發展,經過了兩千五百年,而且全世界很少有宗教在曆史上傳播到那麼多不同的文化體系、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比如說佛教發展到中國來,他就發展到十宗——十個宗派,所以現在佛學院的教育基本上就像百貨公司,這個百貨公司有個很重要的責任就是說,這個百貨公司如果只賣一樣東西的話就不能叫百貨,只能叫一貨公司了,專賣店。百貨公司就是說,它那裏什麼都看得到,然後的重要事情就是你自己去選擇,所以我們的法師,他那提供各種佛教的課程,最後他選擇說:OK,柏林禅寺這個禅宗的就是我要的路。所以這樣就有一個落實了,我覺得學呀,佛學的學的部分要廣,但是行的部分要專,學要廣行要專,要專你才能落實,才能聚焦,那才能有結果。我想師父給我們分享這個經驗是我們一個大善緣啊,謝謝師父。

  還有沒有同學有什麼感想要分享,可以提問題。請!

  男營員:我在佛經上看到,“信爲道元功德母”,就是說你有多大的成就取源于你有多深信佛法,我的問題就是如何深信佛法。

  遊祥州教授:“信爲道元功德母”這句話,是你對佛教的信仰越深,就越能夠得到這句話的受用。現在的問題在這裏,就是信如果信偏了,它不但不是“道元功德母”,而且是阻礙你的道,阻礙你的功德的。所以爲什麼我剛剛講,要用智慧來信,所以《大智度論》——就是龍樹菩薩造的這個《大智度論》,有兩句話特別重要,“佛法大海,信爲能入”,有信你就進得去。但是呢“智爲能渡”,但要有智慧才不會沒,不會沈在海底下。所以,諸位跟我念:“佛法大海,信爲能入,智爲能渡。”(營員跟念),對,一定要用智慧的,進來的時候,信是不變,但是一定要用智慧進來。(大磬響起)好了,我們就用這句話總結了,圓滿!

  明海大和尚

  在我們這次的夏令營中,今天這樣的分享茶會,是一個新的形式。我們茶會的內容是:我的善緣。如同剛剛我聽到有的營員所說的一樣,此時此地,我們大家從四面八方相聚在這個千年古刹、古佛道場,相聚在萬佛樓前,炎熱的夏天還有涼風,還有涼風奉獻給我們,這本身已經是我們人生莫大的善緣,莫大的福報。

  在這個分享中,我們會發現,可能平時我們沒有太多的去觀照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活,有那麼多的因緣和我們關聯著,那麼多的人,那麼多的事,在我們的人生路上,曾經有那麼多的人,那麼多的事件,那麼多的巧合,讓我們成長,幫助了我們。所以,在這種分享中,我們的講述,是一個對自己的生活觀照的機會。

  由于這種分享,我們開始用一種新的眼光去發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去發現,善緣是那樣的多。所以,在分享講述的時候,我們是講的人,我們也是聽的人,當我們在聆聽自己的講述的時候,我們的心中會有很多感受。同時在這種分享中,我們也學會了傾聽,傾聽其他的人,傾聽他們心靈的聲音,和他們一起,感受他們生活中的世界,他們生活的道路。我們會感覺到,其實每一個人的經曆,都是我們的經曆呀,不管是快樂的還是憂傷的;不管是幸福的還是痛苦的;不管是順利的還是挫折的,所有這些經曆,都有可能曾經是我們的經曆,或者未來將會成爲我們的經曆。所以,以開放的心態,傾聽別人的分享,我相信,這也是我們在今天的活動中,能夠體會到的這種感覺,你會發現你的心變大了,變得更加敏銳,更加善于理解別人。這種能力很重要,不管是述說還是傾聽,都是我們在生活中,每天不斷重複的事件,但是這樣一個事件,不知各位有沒有發現,就是我們修行禅的機會,這樣的機會,我們經常錯過,錯過這樣的機會。

  那麼,我們今天體驗了這樣一個禅修——在訴說和傾聽中的禅修,原來禅修並不是我們想像得那麼神秘。在生活中,它隨時可以落實,隨時你能體驗到它帶給你的變化。在今天的分享中,我相信我們大家也會注意到一個問題,什麼是善緣呢?當我們講我的善緣的時候,似乎總是離不開一些惡緣,于是就有了善緣。當我們在觀照和講述我們的這些經曆的時候,我們也會發現,很多緣在剛開始出現的時候,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它是一個善緣,我們或者以漠然的態度對待它,或者以消極排斥的態度對待它。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人和事件,究竟是善還是惡呢?其實,在這種分享中,我們會發現,它有時就取決于我們的心,取決于我們的心念,取決于我們對待這個緣的心態。

  我所在的小組裏面,有一位營員說,他的感受好像沒有惡緣,全部都是善緣,這種感受是很珍貴的。這樣的善,其實是超乎于善惡對待的善,一切曾經發生過的,以及未來即將發生的都是善,只要你們把握好你的心態。

  我們不知道下一刻要發生什麼,我們也不知道下一刻來到我們面前的命運,會安排一個什麼人什麼事件,來到我們面前,我們不知道。諸位,這正是生命的奇妙之所在,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但是禅,佛法,幫助我們,有信心下一刻我應該怎麼對待。這是禅和佛法能幫助我們的地方。佛並不能安排我們下一刻生命的結局,佛不是上帝,不是造物主。但是,佛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心,認識自己心中的智慧,使我們從當下,就具備信心,具足信心。那麼,在這樣的心中,其實是沒有什麼善和惡的判斷,這個心就是一個空的心,以這樣空的心,去面對我們的生活和生命,所有的一切也都是善緣。

  老和尚爲了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這種空的心,他又把它開顯出來,用了四句話,幫助我們來認識,來貼近它。這四句話就是你們都知道的:“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諧自他,以分享的心回報大衆,以結緣的心成就事業。”這是老和尚給我們的教導,這一教導非常具體,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就是講我們面對生活,面對一切緣,當下那一念,那個心的品質。剛才我說是空的心你覺得很玄妙,用這四句話就不玄妙了,就非常之具體、親切。

  現在讓我們在靜默中,聆聽這四句話所譜成的一首歌。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歌聲響起)

  

《十六屆:“我的善緣”分組茶會(節選)柏林夜話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