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统摄整个思想,可以容纳整个思想,甚至,有机缘了解了太虚大师的思想,你们来这里的都是受太虚大师的思想的恩德,没有太虚大师的思想大家不会来这里,因为这里思想的引导都夹杂着太虚大师的思想在里面,所以会办夏令营。我当时来这里的时候是2007年吧,当初来这里刚好是传戒,传戒的时候没有上课,我没有事做,就去图书馆看了一本太虚大师传记。以前我还真不知道,以前我听各种介绍,没有系统的看过他的传记,看了他的传记之后感到太了不起了,后来激起我买他的书的想法,后来买了一套《太虚大师全集》。我学习太虚大师思想一年之后就感到这个佛教的脉络忽然就清晰了,所以思想就不会矛盾:怎样落实佛法?落实的问题就比较清楚了。
游祥州教授:谢谢师父的分享,我想师父讲的是他个人出家后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一点同学们可以参考,就是说佛教由于它的历史的发展,经过了两千五百年,而且全世界很少有宗教在历史上传播到那么多不同的文化体系、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比如说佛教发展到中国来,他就发展到十宗——十个宗派,所以现在佛学院的教育基本上就像百货公司,这个百货公司有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说,这个百货公司如果只卖一样东西的话就不能叫百货,只能叫一货公司了,专卖店。百货公司就是说,它那里什么都看得到,然后的重要事情就是你自己去选择,所以我们的法师,他那提供各种佛教的课程,最后他选择说:OK,柏林禅寺这个禅宗的就是我要的路。所以这样就有一个落实了,我觉得学呀,佛学的学的部分要广,但是行的部分要专,学要广行要专,要专你才能落实,才能聚焦,那才能有结果。我想师父给我们分享这个经验是我们一个大善缘啊,谢谢师父。
还有没有同学有什么感想要分享,可以提问题。请!
男营员:我在佛经上看到,“信为道元功德母”,就是说你有多大的成就取源于你有多深信佛法,我的问题就是如何深信佛法。
游祥州教授:“信为道元功德母”这句话,是你对佛教的信仰越深,就越能够得到这句话的受用。现在的问题在这里,就是信如果信偏了,它不但不是“道元功德母”,而且是阻碍你的道,阻碍你的功德的。所以为什么我刚刚讲,要用智慧来信,所以《大智度论》——就是龙树菩萨造的这个《大智度论》,有两句话特别重要,“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有信你就进得去。但是呢“智为能渡”,但要有智慧才不会没,不会沉在海底下。所以,诸位跟我念:“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渡。”(营员跟念),对,一定要用智慧的,进来的时候,信是不变,但是一定要用智慧进来。(大磬响起)好了,我们就用这句话总结了,圆满!
明海大和尚
在我们这次的夏令营中,今天这样的分享茶会,是一个新的形式。我们茶会的内容是:我的善缘。如同刚刚我听到有的营员所说的一样,此时此地,我们大家从四面八方相聚在这个千年古刹、古佛道场,相聚在万佛楼前,炎热的夏天还有凉风,还有凉风奉献给我们,这本身已经是我们人生莫大的善缘,莫大的福报。
在这个分享中,我们会发现,可能平时我们没有太多的去观照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有那么多的因缘和我们关联着,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事,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曾经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事件,那么多的巧合,让我们成长,帮助了我们。所以,在这种分享中,我们的讲述,是一个对自己的生活观照的机会。
由于这种分享,我们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去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去发现,善缘是那样的多。所以,在分享讲述的时候,我们是讲的人,我们也是听的人,当我们在聆听自己的讲述的时候,我们的心中会有很多感受。同时在这种分享中,我们也学会了倾听,倾听其他的人,倾听他们心灵的声音,和他们一起,感受他们生活中的世界,他们生活的道路。我们会感觉到,其实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我们的经历呀,不管是快乐的还是忧伤的;不管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不管是顺利的还是挫折的,所有这些经历,都有可能曾经是我们的经历,或者未来将会成为我们的经历。所以,以开放的心态,倾听别人的分享,我相信,这也是我们在今天的活动中,能够体会到的这种感觉,你会发现你的心变大了,变得更加敏锐,更加善于理解别人。这种能力很重要,不管是述说还是倾听,都是我们在生活中,每天不断重复的事件,但是这样一个事件,不知各位有没有发现,就是我们修行禅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我们经常错过,错过这样的机会。
那么,我们今天体验了这样一个禅修——在诉说和倾听中的禅修,原来禅修并不是我们想像得那么神秘。在生活中,它随时可以落实,随时你能体验到它带给你的变化。在今天的分享中,我相信我们大家也会注意到一个问题,什么是善缘呢?当我们讲我的善缘的时候,似乎总是离不开一些恶缘,于是就有了善缘。当我们在观照和讲述我们的这些经历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很多缘在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它是一个善缘,我们或者以漠然的态度对待它,或者以消极排斥的态度对待它。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人和事件,究竟是善还是恶呢?其实,在这种分享中,我们会发现,它有时就取决于我们的心,取决于我们的心念,取决于我们对待这个缘的心态。
我所在的小组里面,有一位营员说,他的感受好像没有恶缘,全部都是善缘,这种感受是很珍贵的。这样的善,其实是超乎于善恶对待的善,一切曾经发生过的,以及未来即将发生的都是善,只要你们把握好你的心态。
我们不知道下一刻要发生什么,我们也不知道下一刻来到我们面前的命运,会安排一个什么人什么事件,来到我们面前,我们不知道。诸位,这正是生命的奇妙之所在,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但是禅,佛法,帮助我们,有信心下一刻我应该怎么对待。这是禅和佛法能帮助我们的地方。佛并不能安排我们下一刻生命的结局,佛不是上帝,不是造物主。但是,佛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心,认识自己心中的智慧,使我们从当下,就具备信心,具足信心。那么,在这样的心中,其实是没有什么善和恶的判断,这个心就是一个空的心,以这样空的心,去面对我们的生活和生命,所有的一切也都是善缘。
老和尚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空的心,他又把它开显出来,用了四句话,帮助我们来认识,来贴近它。这四句话就是你们都知道的:“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以分享的心回报大众,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这是老和尚给我们的教导,这一教导非常具体,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就是讲我们面对生活,面对一切缘,当下那一念,那个心的品质。刚才我说是空的心你觉得很玄妙,用这四句话就不玄妙了,就非常之具体、亲切。
现在让我们在静默中,聆听这四句话所谱成的一首歌。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歌声响起)
《十六届:“我的善缘”分组茶会(节选)柏林夜话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