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茶
柏林夜话三
主持人 明杰法师
(2009年7月22日晚观音殿前)
(利生法师教营员们行茶)
明杰法师:请大家共同端起手中的杯,我们饮一杯赵州茶。唐代的时侯这里叫观音院,凉风徐徐,柏子青青,我们再一次盘坐在观音殿前,这是一种奇妙的因缘。今天晚上的普茶,大和尚的指示要轻松,所以最重要的事就是饮茶,第二件事是闻法解惑,用一个现代的词呢,就是Q and A。
到今天夏令营已经过去三天了,我想各位营员对柏林寺、对佛教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你们心中也有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今天晚上的时间就自由地开放给大家,大家可以向坐在前面的大和尚、向衍空法师、游教授提问,坐在前面的几位大部分都已经认识了,我需要介绍的一位是坐在大和尚右侧的木村礼道法师,来自日本。木村法师在1993年的时候就来到柏林寺,在柏林寺住过六年半的时间,到1999年回到日本,所以说木村法师也是柏林寺早期修复过程的见证人。
现在有人提问吗?(明海大和尚插话:还有游祥州教授,介绍一下游祥州教授)我忽略了游教授,因为在我心目中游教授已经是前一天来的,我感觉大家已经跟他很熟了,其实大家已经和他结缘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昨天晚上那一个非常特别的普茶的形式“我的善缘”的分享,就是游教授和明海大和尚共同策划的,所以大家已经跟游教授结缘了。明天游教授会给我们主持《禅茶一日》的这样的一个活动。我们会有机会亲近游教授。刚才我看有一位营员举手想提问。
营员:阿弥陀佛,我想请教一下,我注意到文殊阁和普贤阁里面都是一个字,可它们写的又不同,我想请教一下这两个字是做什么用的呢?谢谢!
明海大和尚:这两个汉字是一个字,就是“无”。这个字和那一天宗舜法师跟大家讲的赵州禅师的一个公案有关,有人问他:“狗子有佛性吗?”他说:“无。”在唐朝这个音发“mo”。“无”的音,现在在南方还发“mo”,有无(mo),有无。在日本他们就把这个接近的音保留,他们发“mu”,但是也是从“mo”来的,所以现在你别看我们文殊阁、普贤阁这两个字啊,世界闻名,知道它的不光是中国人,还有日本的、韩国的、欧洲人、美国人,还有很多人皱着眉头,在苦苦参究这个“无”,这就是那个字。
营员:那为什么写的不一样
明海大和尚:写的不一样,那是书法问题,应该请利生法师来回答,利生法师是书法家。你们谁去弄张纸?谁去弄一张大宣纸,一支大毛笔,让利生法师现场给我们把这个“无”的好几种写法现场表演一下,所以,(对利生师说)这问题你得等一下再回答,你先去弄一张大纸来,多弄几张吧,一张一种写法,这个“无”有很多种写法,你当众挥毫,用笔给我们表演一下,我也学学,我也有这个问题,注意!我也有这个问题,这个“无”,因为它有的写法我也纳闷,有一个写法,日本朋友喜欢这样写:一横三竖再一竖下来,拐一个弯带出来,我参究了很久,这个写法怎么来的,我们繁写的“无”怎么变成这个,我不明白。所以今天请利生法师表演、讲解一下,你现在可以离席去准备你的工具。利生法师今年在首都师范大学读书法研究生班,那个不是开玩笑的啊!
明杰法师:本来前台坐的法师就不多,已经离开了一位,所以呢,接下来的问题希望你们慈悲不要再让我们的法师,另一位再离开准备什么。但是我需要跟大家说的,衍空法师明天要离开,所以呢,你们还是可以把一些问题丢给他,在他走之前为你们解答。
营员:我想问一下衍空法师,人为什么会做梦?
衍空法师:你这个问题,还是很好玩,反正做人就是做梦的嘛,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睡觉的时候为什么会做梦,可能是生理上的,亦可以是白天有时候想的一些事情,你晚上睡觉会重复想的东西。有的时候不是你自己作的,是外来的因缘来影响你,好像是佛菩萨可以到你的梦中来,你可以在梦中看到观音菩萨。所以做梦有不同的理由。但是佛教时常用梦这个概念来解说人世间,让我们感觉,人生就如梦一样吧。好像昨天晚上我们在后面喝茶,今天在观音殿前面在喝茶,明天两个事情就好像发了一样梦,梦的特点是,当在梦中,一切都感觉真实,醒后完来都是假的,无法证实,或把梦境留下,故经中说如梦幻泡影,教我们把得失都要放下。
营员:修行好的人,还会去做梦吗?
衍空法师:应该也会做梦的,但是你来的时候做梦,因为你的觉性大,你对你心里的活动更清楚的时候,你可以在梦中影响你自己的那个梦。好像你在梦中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那个时候你可以念观音菩萨,因为你的修行已经到了这个阶段了,你梦中可以影响你自己。
游祥州教授:你们讲话的时候我正在做梦,我觉得衍空法师讲得很重要,梦有很多的方式、很多的形式。梦其实就我们身体来讲,我想从神经医学的角度上来讲,我们现在还不太了解,人的神经系统到底有多奥妙而人类还没有发现的,所以世上有的梦好像是个预兆,没见过的事情,可是它是在你的梦里出现的,所以解梦也是非常困难,佛教对梦的几个方面的看法,我想跟大家分享。比如说,像《金刚经》它对梦,它作为一切有为法的很重要的比喻,六个比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那么这六个比喻来形容有为法,也就是说其实我们在人这一生,你放眼看这个世界,它好多东西就好像刚刚衍空法师讲的就像梦幻泡影一样,这是佛教用梦来比喻生命或者有为法的虚幻性。可是,我觉得到了大乘佛教,到了华严宗的时候呢,它却从梦里面发展出来一种智慧,叫如幻智,就是说它还是梦,可是这个梦呢,你可以把它经营,也很有意义,我认为这是另一种智慧的开垦,所以我觉得刚才衍空法师讲得很重要,梦真的很难解,很难的问题,刚才他在讲的时候我正在做梦,我梦到坐在这个古观音院,赵州禅师的古观音院,设想如果我今天坐在这里正在跟赵州禅师喝茶,不知道师父会跟我说什么法,这是刚刚做的梦。
营员:尊敬的衍空法师,因为您明天就要回香港了,我觉得这几天跟着您学习真是因缘殊胜,有一个问题想向您请教,我们今天学了两种禅法,一种是坐禅,另外一种是行禅,不知道我们佛学的禅除了这两种形式的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形式的禅?这是第一个问题。
衍空法师:我可以请我的翻译过来吗?因为我发现我来了以后非常感到遗憾的是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好,所以很多方面我想展示得好一点的,但是有困难。(香港营员上前来替衍空法师做翻译)
佛教的禅修当然是好多好多种了,首先跟大家说的是四念住那个方法,还有你今天那个行禅的那个方法。坐禅里面也有很多很多方法,好像唯识宗有唯识宗的方法,密宗有密宗的方法,密宗有很多很多方法,天台宗有天台宗的那个方法,参话头是一个方法,所以禅修有很多方法,一下子也不能全部给你说出来。但是虽然禅修有很多很多方法,都只有一个目的。
首先就是,我以前说过,禅修的目的就是打破对自己的执着,就对我们这个“我”,要把这个“我”打破,就是通过禅修这个方法,用不同的方法,来打破我们对我的执着。我昨天也讲过,我们认为的“我”是个什么东西呢?一般佛教里认为“我”就是五蕴和合而成的“结盟体”,禅修其实就是要对五蕴培养深刻的了解,然后就可以打破我们对五蕴的执着。比如说有参“念佛的是谁”,其实也是对五蕴当中其中一个蕴的参透,参“念佛的是谁”也就是对色、受、想、行、识的那个“识”,最后那个识,意识的识的参透。禅宗的参话头的功用,就不在五蕴之中的前四个“色、受、想、行”,而是直接参透能认识的“识”,而当打破了那个能认识的那个“我”,你会同时间就打破你所认识的“色、受、想、行”,打破了。所以禅宗的直指人心是很快的、很深入的,其实所有的禅修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比如说密宗的大圆满,也是一下子对我们的心境和心识的观察,所以有人说参禅跟大圆满是相似的。其实禅修本身没有所谓的高或低的,只有契机与否。
营员:阿弥陀佛!大师,您要走了,还想问个问题,就是昨天大和尚做了个比喻说:人的“我”和禅的“我”之间的关系,再请法师给我们讲一下六道轮回与因果报应的秘密,它是怎么运转的,就是它的机制,就是怎么来运作的?
衍空法师:其实六道轮回与因果报应的运作,它的秘密是什么呢?就是完全没有秘密的。因为佛法是说的缘起法或者因果法,其实是自然的法则,佛教称为法尔道理,法尔道理就是说事情就是这个样子的,比如说我们把手松开杯子就会掉下来,你吃饭了你会觉得饱。这个就是事情本身就是这个样子。这个法呢不论佛陀出生与否,有没有向众生说法,那个法还是会存在的,存在于宇宙之间。不过呢佛陀出世领悟了解这个法,因为明白、了解了,然后为自己断了烦恼、了生死。继尔向众生开示这个宇宙的真理。你刚才问的缘起法的秘密,其实太简单了,它的意思就是说你如果想要吃苹果,你就需要有苹果种子,这是要带出一个道理,就是说,人要改变事实,改变生命,你就先要改变因,如果你不从因入手,而想改变那个果,是不可能的。所以果只能接受。比如说你现在是个男生或是个女生,这个是个果,这个是改不了的,除非你找医生做手术,但是你用怎么样的心态来接受你的男生或者女生的身份呢?这个是可改变的,你可以用你自己的智慧或者无明来理解,从而产生不同的理解。如果你沉迷或执着的不喜欢你自己的身份,你会因此而种下一个不好的因,但是如果你因为自己的智慧或者理解,接受你现在的状况,产生一个好的心,你会因此而得到一个好的果报。所以佛陀所说的因果的道理,其实第一就是希望我们接受现实的果报。因为果报是改变不了的,但是你用一个什么样的心来面对…
《十六届:普茶 柏林夜话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