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果报呢?那个心是灵活变化的。它有沉迷或者觉醒的分别的。沉迷面对现世的境况,你会因此而生起“贪、嗔、痴”和痛苦。如果你是觉醒的面对现世的境况呢,你会生起慈悲喜舍心,你会有一个快乐的果报。所以呢,学佛虽然是讲因果,但佛陀也说得很明白,因为每个人都有佛性,什么叫佛性呢?其实就是我们觉醒学习的本能。比如说你以前不会讲话你现在会了,以前不认识佛法你现在认识了,那种觉性的能力就是我们的佛性。当你完全的发挥你的这种觉性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宇宙真理,那你就会成佛了。所以我们学佛的目的呢,就是去发挥我们的觉性,培养我们的戒、定、慧,有戒、定、慧之后呢,就可以影响我们对境的理解。当我们对境的理解不一样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的心就不会随境而转,心不随境转就成佛了,心随境转就是凡夫。
明杰法师:下面有没有营员主动上来唱一首歌,黄帅在吗?
女营员:我可以唱一首吗?
明杰法师:好!你来吧!唱好了一会儿有奖!
女营员:其实我拿话筒是想问问题,不过让我先唱一首歌,然后再问问题也可以。我唱的歌是布袋和尚的《插秧偈》(营员许可唱《插秧偈》)
女营员许可:各位法师慈悲,我想问的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第一天普茶的时候大和尚带我们回顾了前十五届夏令营,我们知道很多师父都是参加了夏令营然后出家的。但是我想出家的师父毕竟是少数,每一次夏令营都有几百位营员,那剩下的营员大部分都是要结婚的,我想问一问法师对于佛化婚礼是什么样的看法?因为今天有幸香港和台湾都有法师和老师在这里,我也想问一下在香港和台湾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佛教有没有帮助居士举办婚礼的情况,大家可以想象解放前在北京城有四百多座庙,寺庙其实是大家生活的一部分,初一、十五都会去庙里拜一拜,成就了很多因缘,我不知道我这个问题是不是太冒昧了?
明杰法师:我先插一句啊。在今年三月底四月初举办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里面,在无锡和台北的两个部分,一共有十六个分论坛。其中在台湾的分论坛里面,在佛光大学,明海法师去参加,他在那部分论坛提交过一篇论文,就是讨论这个佛化婚礼,那么明海大和尚的这篇论文发表之后呢,就引起了一些关注。凤凰网的《华人佛教》里专门做了一个访谈,做了一个问答的这样一个活动,就是叫做《问道》这样一个栏目,请了宗舜法师和中国人民大学的何建民教授来讨论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这个因缘就更加难得,那我们知道如许可所说,这佛化婚礼,无论在香港在台湾,都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了。那么之前呢,关于佛化婚礼也有一些讨论,我的想法呢,先由明海大和尚简短的发表他的看法,然后由衍空法师结合香港的状况来讲他的看法,然后,我们再请游教授谈在台湾的状况。
明海大和尚:在2003年,我在柏林寺主持过一场佛化婚礼,在《中国宗教》杂志上还有照片和报道。如果在2003年以前,大陆没有这样的婚礼的话呢,那么可能我们这是大陆的第一次。举办这一次以后呢,我就对自己说:再也不办了,讨厌!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这个缘起是这样的,当时我们这里负责电脑网络数据中心的老杨还在这儿,老杨,在吗?老杨在楼上忙。就是一个学究气的老先生,现在已经六十了。他呢这么多年都在柏林寺负责电脑网络的工作。那时候他就在方丈室,天天跟我打交道。有一天,他说我女儿呀最近要结婚,想办一场佛化婚礼。因为我这个人也蛮重视因缘的,他在寺院工作这么多年,又在我身边,我脱口而出“好啊,来吧”。就这么定了,定了以后选了一个日子。我心想按什么仪轨呢?我知道佛光山有,所以让明杰法师帮我从佛光山仪轨中查出来,查出来以后印出来。因为他们要结婚总是有很多亲戚朋友要来,我记得那个婚礼那天是个周末,大概是星期天,他有亲朋好友要来,提前一天到寺院里来住。为了这个事啊,他们来了以后,我还在客厅先跟他们讲了一通,就是他们这些亲戚们,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我想,他们也会想说“怎么寺院这个和尚也会弄这个”,我要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当然,第二天就在方丈室做。但是我们这个杨居士呀,是很热心的,行动力很强,他以前是当兵的,行动力特别强。因为他很多亲戚要来,柏林寺又大,所以呢他擅作主张,他本来在寺院里的媒体部门,我们叫宣传部门,所以他就擅作主张,印了很多告示“参加婚礼的人到***集合”,这儿贴一张,那儿又贴一张。结果,周末有很多游客来,不是说游客参加婚礼,游客说“哎……”,下面的话我不敢重复,你们去想吧,反正游客的想象,这个情况呢,我并不知道。在这个时间段内,我到指月楼跟他们讲,讲完了回去,第二天上午就给他们做,然后还有新人按照我们传统供的上堂斋呢!做的时候很隆重,还请师父来唱炉香赞,在方丈室,我按照佛光山的仪轨,给他们做,做了以后,再跟他们合影,所以那个宗教杂志上就是那张合影的照片。后来,我好像有看到他贴的这些“参加婚礼的……”这个告示,这就是我刚才说的“讨厌”的意思。所以,这个问题沉淀了几年以后呢,再也不做了!沉淀了几年,等我忙得有点头绪了,我再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在香港、在台湾他们有介绍,所以同时我也在研究佛教的戒律,出家人的戒律。所以,后来参加世界佛教论坛,我就写了篇讨论佛化婚姻的文章。我的基本态度是这样,第一个呢,我认为佛教界要面对这个现实,僧团要面对这个现实,要组织这样的活动,这是我的一个基本点,我的基本点是积极的;第二个呢,是怎么做,这个需要好好讨论,而这个讨论是应该在僧团、在出家人的范围内,要仔细的,特别是有号召力的长老,大家拍板,定下几个基本点。这几个点呢,它应该来自于我们戒律的精神,释迦牟尼佛教导的精神。然后呢,这几个基本点,一定是我们出家人主持这样的活动,在操作上应该有一些界限,不要逾越。然后在仪轨上,要有来自于佛经,来自于传统的文本的根据,我在那篇文章也提到了我读的英文版的《阿含经》,巴利藏的经文,中间有佛陀对一对夫妇的开示,我觉得这个开示非常好。因为我是先答应别人办佛化婚礼,后来才去查佛光山这个仪轨的,结果我看了以后,觉得他这个仪轨多少有点世俗化。所以我觉得应该有一个来自于佛经的一个依据,这个依据我也找到了这么一点,佛陀对一对夫妇的开示,我们可以把它转化成一个婚礼中的一个主线,仪轨也不是很复杂,所以大家要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因为我知道各处都有做的,可能有些地方并不符合戒律的精神,那么下面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刚才我讲讨厌的问题,这样的活动在什么场合,在什么地点,这很重要。我在文章里也有讲到,基本上我认为,不太适合在僧伽蓝内,这是我的实际经验,因为老杨居士他这么整的,在僧伽蓝内不适合,僧伽蓝就是由僧团结界,我们出家人在一个地方修道啊,结夏呀,它有个整个场地范围,有个仪轨来结界,这个叫僧伽蓝。在僧伽蓝内不合适,但是我们可以在僧伽蓝外,在不是僧伽蓝的地方,在一个什么中心,在一个什么协会,随便有一间屋子都可以,这一点是场地问题。第二点,就是参与的人,参与的人我的文章也没有提到,这个细节我没有提,我认为应该是以居士为主来组织。我们设定仪轨,居士来组织。这个结婚的事挺复杂,它还有这个那个各种环节来布置,都由居士来做,最后师父被迎请来出席,他就相当一个证婚人的角色,最后的这个核心的部分请他来,这样会更加好。当然还有一点我在文章里提到,就是这样的活动师父愿不愿意参加,要完全依他个人的选择,他自由选择,我们不能说大家都要这样。这个师父说我不愿意主持这个,那我们要尊重他的意愿,也就是说这样一个活动也是一个修行的法门,修行的法门当然就要自愿了。你念佛我不愿意念佛,我愿意参禅,那可以自由,根据个人的情况,自己根据自己修行的状态,自己发的愿,根据这样灵活来定。这大概是我的一些基本点。
衍空法师:我基本上认同他的说法,因为佛教界的婚礼,要面对这个问题,因为现在年轻的佛教徒太多了,我们完全不管他们好像有点不近人情,在香港的一些寺里面有部分是有婚礼的,我认同大和尚说的佛教的婚礼要合乎戒律,也可以参考一下南传佛教的婚礼,在南传佛教里出家人都不是证婚人。因为出家人如果做证婚人的话,就可能出现很多问题。比如现在在香港,结婚的人呢他可以请一个律师在任何地方进行婚礼,在他们新人结婚之后呢,就可以到寺院里去供斋,希望得到出家人的祝福,南传佛教的做法也基本上就是这样子。因为受供养和开示本来就是出家人该做的事情,在家人是因为什么因缘到寺院里去供斋这个是出家人不会太关心的事,不需要理会的事情。得到出家人的祝福和开示其实是一种幸福,所以在现在的制度之下,如果我的徒弟要结婚呢,我会跟他们说,你去找一个律师或者居士帮你们当证婚人,你完成那个结婚的手续之后呢,就去寺院找出家人供斋,就得到出家人的开示和祝福,我认为佛教的婚礼可以这样子,但是也认同大和尚说的应该有一些长老级的老和尚来批准。
游祥州教授:我感觉到刚才大和尚和衍空法师谈的观点都非常的重要,事实上,我想在谈任何世间法的问题,可能我们首先要有一个认知就是:所有的世间法都是有漏法,有漏就是有缺陷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在世间法里面,没有一个做法会是完美的,会是百分之百的大家都可以接受或者认同。因此,我觉得佛化婚礼,就是像在台湾,这几年佛教徒大概都是会找这样一个方式。佛化婚礼在台湾有不同的道场,会用不同的形式来安排过程。
佛化婚礼有几个最好的地方就是,第一个是通常办佛化婚礼的是佛教徒,在这个婚礼的过程中,师父讲一些开示的话啦,当然佛教强调的是出…
《十六届:普茶 柏林夜话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