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們生命的主體,昨天明堯老師講的真常,我們生命的真常,真如心;再一方面就是緣起法則——俗谛,講的是宇宙人生當中一切現象的發生、發展、演變的規律,具體到我們生命來說,就是生命的生老病死,爲什麼會出生,爲什麼會輪回,爲什麼會有痛苦,怎麼能解脫,這些的規律。真俗二谛,這兩者也是統一的,是我們必須要面對、必須要學習的內容。這兩個問題解決不了,或者這一個問題解決不了,後面的問題就都解決不了,那麼我們的人生永遠充滿了矛盾和痛苦,這是沒辦法回避的現實,不管是今天、明天還是未來,還是無數生以後,都不能解決的問題。所以,唯一的道路就是要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像剛才明基師講的,這也是我們夏令營的普遍宗旨,也是我們老和尚十幾年苦口婆心提倡的大乘佛法的要義之一。
我們每個人有種種的知見、種種的欲樂、種種的性格、習氣、業習等等,我們每個人必須要生活,覺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今天覺悟了明天就萬事大吉,一時實現不了。我們有學數學的、有學服裝設計的、有學音樂的,等等各種職業,對于事業發展有種種的願望,也不用回避我們世俗的、世間的追求。所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職業選擇、不同的事業發展願景,這些就是每個人差別的價值。
這兩者我覺得要統一起來,以我們現實的、人生健康的選擇爲前提,建立我們基本的價值觀。但是不管我們是什麼樣的職業、什麼樣的生活方式,總之我們不認識自己、不認識生命的規律,這永遠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應該面臨的問題。我們老和尚提倡生活禅,就是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在家庭生活、職業生涯中,把我們“覺悟人生”的這個總的目標、總的方向、總的價值,落實到我們每個人具體的生活和事業中。不知這樣大家能否接受,感謝大家!
利生法師:感謝兩位法師爲我們開示的人生的意義,下面我提議請兩位義工表演,表演的節目是鋼琴協奏曲《不能說的秘密》。(義工演奏鋼琴協奏曲“不能說的秘密”)
利生法師:謝謝兩位義工精彩的表演。
我本來想讓她們爲我們講講什麼是“不能說的秘密”,(衆笑)結果題目裏告訴我了,所以無法再問了。剛才我已經從她們的鋼琴演奏中感到,答案每一個人或多或少能體會到,尤其是後面那段非常歡快的演奏。如此的秘密,就是告訴我們每一個人身心放寬、快樂、自在。
營員六(男):大家好,我是李某某。首先我想借此機會對各位義工表示感謝,因爲我感覺這些天他們都很辛苦,有的人忙到很晚才吃飯,謝謝你們!
然後我想問一下兩位法師,剛才您二位關于洗碗所開示的道理,是不是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道理。剛想到這句話和生活禅很契合,因爲“色不異空”所以生活中有禅,因爲“空不異色”,所以禅修也必須到生活中去修行,我不知道這樣理解對不對?
還有就是六祖慧能大師從《金剛經》悟到了什麼?謝謝。
利生法師:你請臺上哪位師父回答?如果每一位都回答時間就太多了。
營員六(男):請明證法師回答。
明證法師:這個問題很重要。是佛法的根本,尤其是大乘佛法的根本。
大乘佛法到底在講什麼?在講成佛之道。芸芸衆生怎麼就能夠成佛?因爲一切衆生本來就是佛,只是不知道自己是佛,所以就冤枉地做了衆生。如果明白其中的道理,敢于承當,去作佛,那就是佛。所以《無量壽經》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是看我們肯不肯去做。
這一只碗很平常,不過是粘土經過加工製作以後成爲我們平時日用的很重要的工具,它來了又走了,也沒有留下太多的痕迹,這說明一切萬事萬物都是無常的。由無常能導出什麼?無常就是苦,爲什麼是苦?因爲不能常保。這只碗也不能常保它造出來時的那個樣子,因爲要被人用,用了以後就會變舊、變破。你們看碗上經常有小豁口,因爲洗的時候一磕碰它就會變壞,所以碗已經換了不知道多少次了,不可能老用一種碗,因爲居士不斷地供養新的碗,那以前的就被淘汰了,淘汰它也不會說什麼“我好冤枉”,過去就過去了。我們人也是這樣,你反抗也沒用,反正個個都要死,誰也跑不了,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但是,生命有死嗎?沒有生就沒有死,我們說生命是無限的,沒有開頭也沒有結束。就像碗,它表面上看起來已經沒有了,但是它是粘土組成的,它只是回歸它原來的大地,在這個意義上說它是永存的,慢慢地風化、氧化再變成土,它可以再製造出新的粘土、新的碗都沒有問題。我們的生命也是這樣,表面看起來我們非常可憐、無助,實際上我們的生命是永恒的,是任何力量也不能摧毀的,所以衆生才可能轉凡成聖。因此,一切萬事萬物表面現象的背後有一個本質,就是這個空性。所以“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
一切衆生都有真如佛性,而真如佛性是常住不滅的,含藏衆生成佛的種子。剛才明基法師講佛在《華嚴經》中說:“大地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都有空性。一切無常的現象後面的本質就是常,而不是無常。無常只是現象,常才是本質。因此我們通過學習佛法,就可以擺脫無常帶給我們的無奈和種種的痛苦。而我們則可以長存不滅,好比說成了佛,佛不但有法身,而且有報身——圓滿報身,還有千百億化身,永遠和衆生在一起,度化衆生沒有窮盡。所以佛度無量無邊的衆生,但是實無一衆生得度,因爲佛看透了這一點,他把這個真理告訴我們。因此我們現實生命的當下,其實也是永恒,因爲它不能獨立存在,這個刹那不能獨立存在,它也是無限生命長河中的一個環節,不管多小,也是如此。同樣的道理,我們衆生,不管大小,都具有真如佛性,將來都會成佛,想不成佛,也了不可得。
營員七(女):各位法師、營員,大家好。我想問一個比較輕松的問題,請問持順法師,因爲我看明海大和尚的《俯躬寮散記》,提到您曾經做過大和尚的侍者,因爲這次沒有聽到大和尚的開示,覺得有點遺憾,所以我想問持順法師能不能講一個你和大和尚之間的讓你印象最深或者是給您啓發的小故事,給我們一些啓發。謝謝!
持順法師:啓發太多了,他主要是在言行舉止、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中給我許多啓發。我一下子也想不起來具體事情……對不起。
明基法師:我有個建議,明海大和尚是我們追隨老和尚出家的師兄弟中非常優秀的一位,學識淵博,修證高深。我們都對他很尊敬,在座的每一位法師對他都有深刻的印象,別光問持順法師,可以請我們臺上在座的每一位回顧一段對明海大和尚的美好感受,從明影法師開始講。
利生法師:這個提議可能每一個人都會歡喜。在此我可以告訴大家一個秘密,不是“不能說”,是可以說的。我們持順法師身邊的另一位師父——明勇法師,明勇法師也曾經在我們大和尚身邊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侍者,我們可以請明勇法師談談他的感受。
明勇法師:可以說,感受還是比較多,就選擇一個吧,這樣也給別人留點機會。
每天都會有很多的人來找大和尚,這些人裏面各種文化背景的人、各種問題的人、各種煩惱的人……,很多。不管是什麼人、什麼背景,無論這個人他是什麼狀況,大和尚都能耐心地聽人去講,如果需要指導,就給出指導的方法。有些人回去後照這個做,問題解決了,回來感激大和尚。
我覺得有一點特別值得學習的就是大和尚的耐心,因爲有的時候我們可能有自己的看法,這個人來了這樣,那個人來了那樣,但是不同的人來了都能夠有一個平常心那就很難得,這就是我要分享的。
明影法師:那我就接著明勇師的繼續講,講一個跟明勇師有關的。
有一次大和尚想徒步去朝五臺山,應該說我們的海師有五臺山情結,特別喜歡五臺山,特別喜歡唱關于五臺山的歌,他想朝五臺山乃至現在想閉關,想了很多年了,做過種種的准備。有一年,是在升任方丈以後,准備好了帳篷,沒和任何人說,像我們這些班首執事都沒打招呼,但出于責任心,和當時相當于方丈室辦公室主任的明勇法師說了一下,說我想去朝山,走幾天。但是明勇師一下就有了壓力:“哎呀,把方丈放走了,萬一師父怪罪下來,責任擔不起呀!”出于責任心,他給老和尚打了個電話。老和尚出于更大的責任心和關心,馬上就給大和尚打了個電話。于是,大和尚出于孝心和尊重心,就不得已放棄了朝山的計劃。這一下明勇師又有了壓力,由于自己的負責任導致了大和尚自己的修行計劃成爲泡影——夢幻泡影。于是他就對大和尚說:“我替你去行腳吧。”(鼓掌)于是乎,明勇師做了准備,可能他也已經等了很多年了,終于有了機會,平常請假也不好請。于是他和我們一位香燈師輕松地上路了,因爲他不是方丈,所以比較輕松。途中也遇到了種種挫折,比如腳起了泡,走不了,在路邊的旅店住了幾天。終于如願地、圓滿地朝山歸來,還寫了篇文章,在網上應該有,好像是叫《學習朝山》。應該說,這是我們大和尚閉關前的一個前奏吧。
這是幾年前的故事,剛才明勇師說大和尚對待來訪賓客的耐心,我也再講一個我親見親聞的故事。有一天,禅堂裏很快就要起香,這是所有的師父包括方丈也必須要參加的——每天晚上的坐禅。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上的事情要和大和尚彙報和請示,來到方丈室。剛要說話,從門外進來一個從內蒙來的老居士,他闖到了方丈室,因爲他很著急,想要向大和尚請教問題,請教完一個又一個。可是我的工作很重要,關系到很多人的安排,而那邊禅堂也要起香了,我很著急。大和尚也開始有點不高興,他希望起香前把我的問題解決了。但老居士非常地懇切,對他的問題很在意,一直在問。我當時很著急呀,不耐煩。忽然發覺大和尚態度變了,剛才還有一絲想打斷老居士問話的意思,現在沒有了,變得特別有耐心,老居士說完了,還說:“你再想想還有沒有問題?大老遠來一趟不容易。”…
《十八屆:輕松普茶——柏林夜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