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普茶
主持人:利生法师
(7月24日晚于柏林禅寺普贤阁)
大家先喝一杯茶,请义工们先为老师们斟茶。
今天晚上是我们本届生活禅夏令营最后一次普茶,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夏令营开始倒计时了,所以大家要十分地珍惜。
时间过得确实特别快,好像是昨天才开始报到,转眼间五六天就过去了。每一位同学初来这个地方,可能对出家的生活以及寺院的许多规矩很陌生,但在这短短的五天内,经过法师们、老师们的讲演,对佛法也有了基本的认识,对寺院的生活也慢慢熟悉。今天上午我们步行,行脚到赵州桥,我看到每个人都神采奕奕,非常欢喜。今天晚上的这个普茶是个非常轻松的活动,因为大家在寺院生活了五六天,我相信每位同学都有很多的感受,所以希望每位同学,珍惜今天晚上的机会,争取在这个时间内跟在座的法师们汇报、跟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当然有问题也可以请教在座的法师、老师。
下面,我来介绍在座的法师、老师:
紧挨着我右手边的是大家熟悉的明影法师。
挨着明影法师的是昨天为我们做“平常心是道”讲演的黄明尧老师。
挨着黄老师的是我们寺院元老级的老监院明证法师。
挨着明证法师的是我们本届夏令营的禅修指导明基法师。
明基法师身边坐的是每天和我们在一起的河北省佛学院教务长明勇法师。
明勇法师身边的这位年轻的出家师父,很了不起的,给大家说说他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位师父是我们河北省佛学院毕业的法师,现在在常住负责客堂,是寺院的知客师。这几天大家居住的地方都是他们提前做好这些工作,包括这一届夏令营的法师、老师,他们的住宿,都由持顺法师接待安排。
最边上的这位是明契法师。
别的就不需要介绍了。
明影法师:下面由我来介绍吧。利生法师是我们河北省佛学院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后就留在柏林禅寺,任知客多年,现在任监院,同时负责真际禅林的管理,是真际禅林的监院,也是我们本届夏令营的执行长。还有一点精彩的我还没说,他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书法家。
利生法师:谢谢明影法师对我的介绍,接下来我们把宝贵的时间交给在座的同学们。你们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用最美的歌声供养在座的法师和同学们,当然最好是佛教的、健康的题材,这是前提。
大家请举手示意,然后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在哪一组,和大家认识一下。
营员一(男):各位法师、营员,大家好!我来自武汉,叫蔡某。我第一个举手,是想给各位唱一首歌,《楞严一笑》。(乐声起,营员一唱《楞严一笑》)
利生法师:谢谢这位男营员优雅的声音。
营员二(男):大家好,我是刘某,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经历。
今天是我们男五组和女五组打扫斋堂。今天我洗碗的时候,看到面前有三个大盆,里面装着水,我就想到了前世、今世、未来世。碗进到这个有洗涤液的盆里,然后到下一个盆里,这就像我们生命的轮回,从这一世到下一世;当我又把碗传到下一个盆,就好像我们从今世到下一世。我洗的时候往右边瞄了一眼,看到堆积如山的碗、无量多的碗,就像无量多的众生,怎么度尽?(众笑鼓掌)洗完后我一直在想这事情,想其中也有一个碗是我用过的,我就想,自觉觉他,自度度他。假如一个人一定要把自己先度了才有能力度他人的话,我个人认为是一种偏见。因为度他、自度,无非都是洗碗,洗别人的碗就是度他。
看着那些洗干净的碗,我又想到日课上《金刚经》中说的“实无一众生得度者”,这一点我有些疑惑。我自己尝试着解答,那些众生、那些碗虽然多,而我们作为洗碗,做为度他的人,我们只是把碗中那些污垢、那些尘埃抹掉,让碗还是原原本本、本来的那个碗,这就可能是度他了,实际上我们没有去给这个碗增加任何东西,这点我不是很确定,所以我想请法师解答这个问题。我尤其想听一听明证法师和明基法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谢谢大家!
明证法师:这个营员说得很有意思,这个问题好像是说怎么来解释“没有众生得度”。那是你把碗当成了一个实质性的东西,碗在实际上也是一个梦幻泡影,没有实质,没有一个碗的自我。佛说没有众生得度,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如果从事相上讲,还是“众生无边誓愿度”,有度者,有被度者,还有度这件事情。如果在理性上来说,碗本来是清净的,因为没有碗这件事,碗是因缘和合所生,是刹那生灭的。大家知道原来没有这个碗,它是人工制造,经过种种原料配合人工制造而成,然后用了一段时间后,坏了就扔掉,也就没有了。所以现在我们发现古代的一些碗很珍贵,因为太少了,那都是文物。如果现在从印度发现了佛用过的碗——钵,那就很值钱。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些有形有相的事物一定是有生有灭的,既然有生有灭,是因缘所生的,那么它就没有本质。因此佛才说,虽然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实无一众生得度者”,这是佛教的基本教义,非常重要。如果能在这点上突破的话,许多佛典的意思就明白了,譬如说“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是《金刚经》非常实际的一个内容。要从这点透过去,如果明白的话,那当然没有众生得度,因为众生是假象,没有实质。阿弥陀佛!
明基法师:《华严经》说佛在证道的时候,感慨“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就是说我们每一位,乃至一切的生命,都跟佛一样,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从究竟意义上来讲,无有众生得度。阿弥陀佛!
利生法师:谢谢两位法师精彩的回答,也感谢这位男营员非常深刻的洗碗禅,从洗碗中悟得三世因果来。
营员三(男):各位法师,各位营员,大家好,我叫赵某,现在在中央民族大学读博一,我读的专业是社会学。这里我主要是想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并且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恩和决心。
我来到这次夏令营之后,觉得心灵受到了洗礼。在我看来,我们的柏林禅寺就是极乐世界的一个缩影,各位法师就是菩萨的化身,我们营员都是新发心的菩萨。在这几天的生活中,受到了这么周到的招待,学习到了这么多精深的佛法,感到非常殊胜。我想说,这都是居士们供养,我们何德何能受这样的供养?现在我决心发菩提心,如法修行,代众生受苦,不舍众生,来作为对这次夏令营的回报。这是我想说的几句话,感恩大家。谢谢!
利生法师:这位营员的发心值得在座的各位学习,希望不仅仅把寺院当成人间净土,还要将在这里所学的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和家庭里,真正落实法师们讲授的理念,这也是对法师和老师们的最好报答。
营员四(女):各位尊敬的法师和夏令营的同修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女六组的刘某,目前就读于江南大学,专业是服装设计。我不太会说话,就让我献上一首歌来表达我的感恩之情——《从心开始》,谢谢各位法师的无私奉献。
(营员唱《从心开始》,众营员掌声附和)
利生法师:感谢这位女营员,把她最好的声音供养在座的师父和同学。生活禅夏令营正好需要服装设计,希望你能提供更好的方案、更好的设计,我们大家期待着。
营员五(男):各位法师、各位营员,大家好,我是男三组的,来自武汉。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几天来的思想经历和感受,我不知道这些话是否正确,但确实是我的感受。
开始报名参加夏令营就是想了解一下寺院的生活,内心其实是有点排斥的,因为自己从小到大受的教育都是对宗教有种种偏见,有时觉得法师讲得很好,但有时又觉得法师讲得行不通,思想老是处在一个斗争的状态。最近这两天,我发现自己开始融入了寺院生活,前两天上早晚课的时候总想让时间快点过去,但是这两天真的静下心来读《华严经》和《金刚经》的时候,一点一点体会到了那些道理,所以说,我可能是到最后一两天才融入到这次夏令营生活中。
另外,在夏令营生活中,我学会感恩,我懂得了对一切都要有颗感恩的心,从自己做起。开始还有些抱怨,现在更多的是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只有自己真正做到了,才有资格去评判别人,这也是我的一点感受。
另外,今天明基法师在指导禅修的时候说到人生的意义,我对这个问题其实蛮感兴趣,在此想请教一下明基法师。
明基法师:是讲人生的意义吗?那就是我们老和尚所提倡的生活禅的理念——“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它绝对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大乘佛法的精髓所在,觉悟人生,然后奉献人生。
明影法师:尽管这个问题没有问我,但是我想这个话题,还应该补充一下,因为我们第一天的普茶也有营员问过这个问题,好像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关于人生的意义,是否也可以分为总和别?就是总的意义和每个人差别的意义,这恐怕是很现实的一个态度。首先作为生命,我们不认识我们的生命,也就是不认识我们的心,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现实。我们要生活、要成长、要追求我们的事业、要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但我们并不通达宇宙生命最基本的规律。那么,我们种种的追求就不可能真正圆满地实现,这也是一个基本现实。
我们一出生就有两大问题摆在面前,第一,不认识我们自己;第二,我们不了解宇宙生命的规律。因此我们的生活就经常自相矛盾,过着一种不断走入误区的生活,不断地经历艰苦的努力以后不能实现自己愿望的生活,甚至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这就是很多人一生的真实写照,我们自己也身在其中,这就是所谓的无明。不认识我们的心,不认识宇宙的规律,这就是没有智慧,就是无明,就是没有做到觉悟人生,那我们的生活就是苦难重重。所以,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佛菩萨、祖师们反复强调:第一要认识我们自己;第二个要认识宇宙生命的规律。这两者在佛教来看事实上是一个问题。
佛教的真理大概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叫真谛,一个叫俗谛。真谛就是指的真如,就是我…
《十八届:轻松普茶——柏林夜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