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松普茶
主持人:利生法師
(7月24日晚于柏林禅寺普賢閣)
大家先喝一杯茶,請義工們先爲老師們斟茶。
今天晚上是我們本屆生活禅夏令營最後一次普茶,這就意味著我們的夏令營開始倒計時了,所以大家要十分地珍惜。
時間過得確實特別快,好像是昨天才開始報到,轉眼間五六天就過去了。每一位同學初來這個地方,可能對出家的生活以及寺院的許多規矩很陌生,但在這短短的五天內,經過法師們、老師們的講演,對佛法也有了基本的認識,對寺院的生活也慢慢熟悉。今天上午我們步行,行腳到趙州橋,我看到每個人都神采奕奕,非常歡喜。今天晚上的這個普茶是個非常輕松的活動,因爲大家在寺院生活了五六天,我相信每位同學都有很多的感受,所以希望每位同學,珍惜今天晚上的機會,爭取在這個時間內跟在座的法師們彙報、跟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感受,當然有問題也可以請教在座的法師、老師。
下面,我來介紹在座的法師、老師:
緊挨著我右手邊的是大家熟悉的明影法師。
挨著明影法師的是昨天爲我們做“平常心是道”講演的黃明堯老師。
挨著黃老師的是我們寺院元老級的老監院明證法師。
挨著明證法師的是我們本屆夏令營的禅修指導明基法師。
明基法師身邊坐的是每天和我們在一起的河北省佛學院教務長明勇法師。
明勇法師身邊的這位年輕的出家師父,很了不起的,給大家說說他與衆不同的地方。這位師父是我們河北省佛學院畢業的法師,現在在常住負責客堂,是寺院的知客師。這幾天大家居住的地方都是他們提前做好這些工作,包括這一屆夏令營的法師、老師,他們的住宿,都由持順法師接待安排。
最邊上的這位是明契法師。
別的就不需要介紹了。
明影法師:下面由我來介紹吧。利生法師是我們河北省佛學院第一屆畢業生,畢業後就留在柏林禅寺,任知客多年,現在任監院,同時負責真際禅林的管理,是真際禅林的監院,也是我們本屆夏令營的執行長。還有一點精彩的我還沒說,他還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書法家。
利生法師:謝謝明影法師對我的介紹,接下來我們把寶貴的時間交給在座的同學們。你們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用最美的歌聲供養在座的法師和同學們,當然最好是佛教的、健康的題材,這是前提。
大家請舉手示意,然後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在哪一組,和大家認識一下。
營員一(男):各位法師、營員,大家好!我來自武漢,叫蔡某。我第一個舉手,是想給各位唱一首歌,《楞嚴一笑》。(樂聲起,營員一唱《楞嚴一笑》)
利生法師:謝謝這位男營員優雅的聲音。
營員二(男):大家好,我是劉某,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經曆。
今天是我們男五組和女五組打掃齋堂。今天我洗碗的時候,看到面前有叁個大盆,裏面裝著水,我就想到了前世、今世、未來世。碗進到這個有洗滌液的盆裏,然後到下一個盆裏,這就像我們生命的輪回,從這一世到下一世;當我又把碗傳到下一個盆,就好像我們從今世到下一世。我洗的時候往右邊瞄了一眼,看到堆積如山的碗、無量多的碗,就像無量多的衆生,怎麼度盡?(衆笑鼓掌)洗完後我一直在想這事情,想其中也有一個碗是我用過的,我就想,自覺覺他,自度度他。假如一個人一定要把自己先度了才有能力度他人的話,我個人認爲是一種偏見。因爲度他、自度,無非都是洗碗,洗別人的碗就是度他。
看著那些洗幹淨的碗,我又想到日課上《金剛經》中說的“實無一衆生得度者”,這一點我有些疑惑。我自己嘗試著解答,那些衆生、那些碗雖然多,而我們作爲洗碗,做爲度他的人,我們只是把碗中那些汙垢、那些塵埃抹掉,讓碗還是原原本本、本來的那個碗,這就可能是度他了,實際上我們沒有去給這個碗增加任何東西,這點我不是很確定,所以我想請法師解答這個問題。我尤其想聽一聽明證法師和明基法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謝謝大家!
明證法師:這個營員說得很有意思,這個問題好像是說怎麼來解釋“沒有衆生得度”。那是你把碗當成了一個實質性的東西,碗在實際上也是一個夢幻泡影,沒有實質,沒有一個碗的自我。佛說沒有衆生得度,是在這個意義上講的。如果從事相上講,還是“衆生無邊誓願度”,有度者,有被度者,還有度這件事情。如果在理性上來說,碗本來是清淨的,因爲沒有碗這件事,碗是因緣和合所生,是刹那生滅的。大家知道原來沒有這個碗,它是人工製造,經過種種原料配合人工製造而成,然後用了一段時間後,壞了就扔掉,也就沒有了。所以現在我們發現古代的一些碗很珍貴,因爲太少了,那都是文物。如果現在從印度發現了佛用過的碗——缽,那就很值錢。但是不管怎麼樣,這些有形有相的事物一定是有生有滅的,既然有生有滅,是因緣所生的,那麼它就沒有本質。因此佛才說,雖然度了無量無邊的衆生,“實無一衆生得度者”,這是佛教的基本教義,非常重要。如果能在這點上突破的話,許多佛典的意思就明白了,譬如說“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這是《金剛經》非常實際的一個內容。要從這點透過去,如果明白的話,那當然沒有衆生得度,因爲衆生是假象,沒有實質。阿彌陀佛!
明基法師:《華嚴經》說佛在證道的時候,感慨“奇哉,奇哉,大地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就是說我們每一位,乃至一切的生命,都跟佛一樣,心佛衆生叁無差別。所以從究竟意義上來講,無有衆生得度。阿彌陀佛!
利生法師:謝謝兩位法師精彩的回答,也感謝這位男營員非常深刻的洗碗禅,從洗碗中悟得叁世因果來。
營員叁(男):各位法師,各位營員,大家好,我叫趙某,現在在中央民族大學讀博一,我讀的專業是社會學。這裏我主要是想談一下自己的感受,並且表達一下自己的感恩和決心。
我來到這次夏令營之後,覺得心靈受到了洗禮。在我看來,我們的柏林禅寺就是極樂世界的一個縮影,各位法師就是菩薩的化身,我們營員都是新發心的菩薩。在這幾天的生活中,受到了這麼周到的招待,學習到了這麼多精深的佛法,感到非常殊勝。我想說,這都是居士們供養,我們何德何能受這樣的供養?現在我決心發菩提心,如法修行,代衆生受苦,不舍衆生,來作爲對這次夏令營的回報。這是我想說的幾句話,感恩大家。謝謝!
利生法師:這位營員的發心值得在座的各位學習,希望不僅僅把寺院當成人間淨土,還要將在這裏所學的應用到自己的工作和家庭裏,真正落實法師們講授的理念,這也是對法師和老師們的最好報答。
營員四(女):各位尊敬的法師和夏令營的同修們,大家晚上好!我是來自女六組的劉某,目前就讀于江南大學,專業是服裝設計。我不太會說話,就讓我獻上一首歌來表達我的感恩之情——《從心開始》,謝謝各位法師的無私奉獻。
(營員唱《從心開始》,衆營員掌聲附和)
利生法師:感謝這位女營員,把她最好的聲音供養在座的師父和同學。生活禅夏令營正好需要服裝設計,希望你能提供更好的方案、更好的設計,我們大家期待著。
營員五(男):各位法師、各位營員,大家好,我是男叁組的,來自武漢。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幾天來的思想經曆和感受,我不知道這些話是否正確,但確實是我的感受。
開始報名參加夏令營就是想了解一下寺院的生活,內心其實是有點排斥的,因爲自己從小到大受的教育都是對宗教有種種偏見,有時覺得法師講得很好,但有時又覺得法師講得行不通,思想老是處在一個鬥爭的狀態。最近這兩天,我發現自己開始融入了寺院生活,前兩天上早晚課的時候總想讓時間快點過去,但是這兩天真的靜下心來讀《華嚴經》和《金剛經》的時候,一點一點體會到了那些道理,所以說,我可能是到最後一兩天才融入到這次夏令營生活中。
另外,在夏令營生活中,我學會感恩,我懂得了對一切都要有顆感恩的心,從自己做起。開始還有些抱怨,現在更多的是發現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只有自己真正做到了,才有資格去評判別人,這也是我的一點感受。
另外,今天明基法師在指導禅修的時候說到人生的意義,我對這個問題其實蠻感興趣,在此想請教一下明基法師。
明基法師:是講人生的意義嗎?那就是我們老和尚所提倡的生活禅的理念——“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它絕對不是一個口號,而是大乘佛法的精髓所在,覺悟人生,然後奉獻人生。
明影法師:盡管這個問題沒有問我,但是我想這個話題,還應該補充一下,因爲我們第一天的普茶也有營員問過這個問題,好像並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
關于人生的意義,是否也可以分爲總和別?就是總的意義和每個人差別的意義,這恐怕是很現實的一個態度。首先作爲生命,我們不認識我們的生命,也就是不認識我們的心,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現實。我們要生活、要成長、要追求我們的事業、要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但我們並不通達宇宙生命最基本的規律。那麼,我們種種的追求就不可能真正圓滿地實現,這也是一個基本現實。
我們一出生就有兩大問題擺在面前,第一,不認識我們自己;第二,我們不了解宇宙生命的規律。因此我們的生活就經常自相矛盾,過著一種不斷走入誤區的生活,不斷地經曆艱苦的努力以後不能實現自己願望的生活,甚至與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馳。這就是很多人一生的真實寫照,我們自己也身在其中,這就是所謂的無明。不認識我們的心,不認識宇宙的規律,這就是沒有智慧,就是無明,就是沒有做到覺悟人生,那我們的生活就是苦難重重。所以,我個人的理解就是佛菩薩、祖師們反複強調:第一要認識我們自己;第二個要認識宇宙生命的規律。這兩者在佛教來看事實上是一個問題。
佛教的真理大概可以分成兩個方面,一個叫真谛,一個叫俗谛。真谛就是指的真如,就是我…
《十八屆:輕松普茶——柏林夜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