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動就告訴你:你踩錯一只腳,下十八層地獄。經常你會聽到寺廟裏有這種說法,進大殿時,就告訴你從右邊進,右腳先擡;從左邊進,左腳先擡;你踩錯腳了呢,後邊就有人喊了:哎呀,不能踩錯腳呀,踩錯腳就下地獄了。你說這個大殿誰還敢來啊,沒人敢來啊。那麼爲什麼要這麼走呢?因爲寺廟出入是集體出入,大家同一個方向擡腳,不容易摔倒,這是它最本質的原因;不是踩錯腳就下地獄了,下地獄比坐火箭還快,不是這樣的。所以這個佛法是:“臭得可厭,要修得它香起來”;“死得可厭,要修得它活起來”;“肥得可厭”,這個肥是貪心、膨脹、欲望大,“要修得它瘦起來”。這就是修道。
所以修道的意義如果從這麼講,有自我又追求無我。所以一個年輕人成長,要有自我,就是你的性格,但是要了悟無我。
八、生命的提升
生命怎麼提升呢?
第一句話叫心態決定狀態。一個人狀態好不好?什麼原因?看心態。你看一個人走路搖搖晃晃,他的內心就是搖搖晃晃,佛法叫相由心生。那麼相由心生,人到40歲以後,你的相貌就自己負責了,跟父母就沒關系了。現在你還能找到你爸你媽的樣子,到了四十歲以後就基本上沒什麼關系了,爲什麼呢?因爲生命的曆程、這個痕迹已經印在你的相貌上了。所以心態決定狀態;第二句眼界決定境界。境界好不好,站得高就會看得遠,站不高就看不遠。第叁格局決定結局,什麼是格局呢?就是你所緣的對象,一個人老抽煙,他的結局就是煙鬼;一個人老喝酒,他的結局就是酒鬼;如果這個人整天想著美女,叫什麼知道吧?色鬼。所以你整天腦海裏面想的是什麼,這就是格局決定結局。
下面叁有叁無句,是我最近幾年對人生的總結。叁有句是:“有信心就有力量,有願力就有動力,有佛法就有辦法。”很多人對佛法的理解是,我需要的時候它才有用。不是,佛法其實是無所不在,無所不在才是有用的。所以無論你在生活、在生命、在生存,佛法都有用。
叁無句叫:“慈悲沒有敵人,智慧沒有煩惱,佛力沒有障礙。”誰有敵人啊,因爲心裏面有敵人。敵人怎麼來的呢?壓力怎麼來的?我們內心産生。所以我們有慈悲心的時候,就沒有敵人;下面“智慧沒有煩惱”,“佛力沒有障礙”,這跟我們等一下講到生命的證明有關系,因爲我們所有的世間的力量都有作用跟反作用,只要有反作用就是有障礙,可是只有你內心的信仰、佛陀的力量,沒有障礙,爲什麼呢?佛陀破除一切煩惱,他就沒有障礙。
我們大家一起念念這段話,大家合掌:“慈悲遺棄你的人,因爲他教導了你要自立;慈悲傷害你的人,因爲他磨煉了你的心志;慈悲欺騙你的人,因爲他增進了你的見識;慈悲鞭撻你的人,因爲他消除了你的業障;慈悲絆倒你的人,因爲他增強了你的能力;慈悲斥責你的人,因爲他助長了你的定慧”。(全場合念)這也是經啊!你不要認爲它不是經啊,凡是可以念的、對你有用的都叫“經”。
九、生命的證明與幸福
我們講第九個,生命的證明與幸福。這個問題就很關鍵了,就是我們講這個存在,怎麼樣的存在?存在的意義如何證明?生命的意義如果沒有證明的話,這個生命沒有意義的。比如說一個講課的老師,如果沒有人聽課,這個講課是沒有意義的。從緣起裏面要開發它的意義。從儒家裏面講,“人之爲人”,這就是生命的自我證明。所以成己是自證,成物是他證。反過來講,成己是自覺,成物是覺他;成己是覺悟人生,成物是奉獻人生。人要自我成就,怎麼成就呢?必須奉獻人生才能成就自己。所以成己跟成物,從緣起法裏面我們回到心理,這是馬斯洛的一個心理需求。就一個人來講,一個人要解決生理需要,吃喝拉撒,飲食男女;安全的需要;可是到了第叁層,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這就是一個社會;最後,人要自我實現。
反過來講,人生意義的解決、自我的實現,只能用自證來解決,所有的尊重跟愛這些都是他證。生命的意義裏面,自證就是你信仰的力量、生命自我的力量。所以你在禅堂裏面,你問禅師你坐禅一天多少錢?禅師睜開眼睛罵你一下:神經病,對吧?坐禅一天多少錢能證明嗎?證明不了。你說你誦經,很多人說出家法師誦經一天工資多少錢?我說一塊錢也可以,一萬塊錢也可以。那他說到底多少錢嘛?我說你愛給多少給多少,這有它的意義啊。所以生命的自我證明靠什麼?要靠自己內在的力量,如果你的生命沒有這個內在的證明,那你的生命是沒有意義的。所以這個時候,宗教的力量就是必須的。
這個“他證”是爲什麼呢?從緣起法講,所有“自”的存在都依賴于“他者”,對吧?老師的存在依賴于學生。如果說一個老師完全依賴于學生行不行啊?絕對不行。爲什麼啊?如果說一個老師完全依賴于學生,那就像有一位大學教授曾說,你必須要賺到四千萬才來找我。這就是他的問題,因爲他把所有生命的意義都放在一個學生的身上。那麼在這個“他證”的外在裏面,有兩種東西是最有效的,一個是名譽,一個是利益。但是名譽和利益永遠是生命的一種中轉方式,它自身是無法實現意義的。爲什麼?賺多少錢算有錢?這絕對是無止境的。爲什麼呢?因爲利益跟名譽,在追逐的過程裏面,它是我們生命的外延,隨著這個外延的不斷擴大,生命的主體逐漸地在消失,我們就這樣迷惑在名利裏面。所以你就看今天爲什麼喜歡炒作,他炒作得越厲害,他這個生命的主體——生命的自我就越沒有。所以明星爲什麼會自殺呢?他突然發現自己的生命沒有什麼意義,爲什麼呢?因爲那個名利沒有用。所以,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是什麼呢?就是一個恰當和充分的證明方式。什麼是恰當和充分呢?就是從社會來講,一個人有“自我證明”的內心力量,同時他還有一定的“他證”的方法和手段。所以我對名利的總結,名利應該是功德感應,自然而然得來的,不是通過炒作,也不是通過你追求;如果你通過炒作,通過追求,通過依靠種種心機得來的,背後都潛伏著一種危險。從佛法上講“因地不正,果招迂曲”;儒家講“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因爲你只有“取之有道”的這個財,才是人間正道;如果不是“取之有道”的財和名,這就是非道,那麼這種道後面隱藏著很大的危險,所以在年輕時大家對名利應該有這樣正確的認識。另外,當你獲得名利以後你要小心,要慎之又慎。因爲第一個,容易迷失;第二個,它的危險永遠存在。因爲,它永遠都是意義的中轉方式!
在生命意義裏面,我們在心理方面要追尋幸福,那到底什麼是幸福呢?幸福要符合這四個特點:
第一個是創造性,就是不斷地改變自我。一只烏鴉不斷地飛,在一棵樹上休息,有只小鳥就問烏鴉:“烏鴉大哥,你爲什麼老跑呢?”烏鴉說:“這裏的人不喜歡我的聲音,所以我必須要走。”小鳥說:“如果你不改變你的聲音,永遠都沒人會喜歡你。”所以什麼是幸福呢?——創造。我相信所有的營員來這裏,都有一種幸福感,爲什麼呢?因爲你通過創造來的。當男孩女孩之間談戀愛的時候,什麼時間最幸福啊?他意想不到地從背後掏出一朵花送給你,你覺得很幸福,爲什麼啊?因爲是創造出來的。
第二是永恒。大家記住,永恒不是永久。我們平常所有的期待,都是永久,不是永恒。很多人就沒有理解愛情,說愛情是永恒的,沒錯,可是愛情不是永久的。爲什麼呢?因爲愛情是生命的一種意義,所以它是永恒的,不是永久的。有沒有永久的愛情?沒有。它是無常法,它怎麼可能是永久的呢?可它是永恒的。永恒的是什麼?意義。就像我們這樣一個當下,它是永恒的,因爲這個當下的意義是永恒的。
第叁是直接。什麼是直接呢?不是複製的,也不是重複的。爲什麼抄襲不幸福啊?因爲抄襲是複製的。所以談戀愛你必須親自送花,人家才幸福。聽課經常有人說你幫我好好錄音哦,回來我好好聽。聽錄音的感覺跟現場的感覺絕對不一樣,爲什麼?因爲直接。所以你想孝順父母,一定要親自到跟前向爸爸媽媽問候,每天打個電話都不夠,你爸你媽就想見你一眼。
下面一個更重要,是自成目的性。最幸福的東西是因爲它有最純粹的意義被保存下來。如果你們來夏令營是湊湊熱鬧來的,到了明天、後天你就後悔了;如果你來夏令營是聽說有這麼一個和尚來講課,來見見他,你會發現,哎呀,真沮喪,見到這麼一個和尚。對吧!如果談戀愛是爲了結婚,那一結婚,戀愛就結束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體會到,爲什麼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因爲你認爲婚姻是愛情的結果,所以當你結婚的時候,你不再談戀愛了。什麼是愛情真正的幸福呢?愛情的意義是它的自身,自成目的。大家看江蘇電視臺的有一個節目叫“非誠勿擾”,大家看吧?我也看。(笑,鼓掌)我看的時候,我就想,他們談戀愛怎麼能幸福呢?永遠不可能幸福,因爲從一開始就不是自成目的性。反過來講,如果你的修行是一種交換,我們也永遠不幸福。因爲比如說這個念佛,很多人就是爲了往生淨土,這句話沒有錯,可是如果你把往生淨土的這個念頭強烈地放在你的念佛裏面,這個念佛是痛苦的,爲什麼?如果不能往生,你怎麼辦?那你這不白念了嘛,對吧?所以,很多人說,談戀愛如果不能結婚,那麼談戀愛不是白談了,所以失戀爲什麼痛苦啊?很多女孩子一失戀就說那個男孩子不好,騙她,什麼什麼的一大堆不好。我說你們兩個有沒有快樂過呢?她想想有快樂過啊,那爲什麼,問題出在哪裏呢?因爲你把東西做一個交換,就是有一個結果的設定。
下面一個,有信仰的人不一定都幸福,但是沒有信仰的人一定不幸福。什麼是幸福呢?幸福等于快樂加意義,有意義而且快樂,它才是幸福。
十、自己的幸福與所有人的幸福
最後一個,自己的幸福與所有人的幸福。大家想想我的幸福跟別人有沒有關系啊?有關系,那很重要,因爲所有的人都追求所有人自己的幸福,可是每個人又只能在人際關系裏面去謀求幸福。比如我今天很幸福,因爲講課有人聽。如果我今天講課沒人聽的話,我就不幸福了。每個人之間都是互相依存的存在,都是跟他人共在的狀態,所以我們每個人的個人的幸福都必然産生于主體之間的關系。那麼我們衆生不幸原因在哪裏?就是不想讓別人幸福,所以就大家都不幸福。什麼是快樂?快樂是別人布施給你的禮物。什麼是道德?給別人快樂。所以成佛爲什麼要廣度衆生呢?因爲別人幸福了,我就幸福了,所以必須廣度衆生。所以佛度衆生,不是因爲衆生需要度,而是佛自己需要去度衆生,這是一個緣起的規律。
最後祝福大家都幸福,謝謝大家!
《十八屆:生命存在與生命證明(聖凱法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