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與情緒管理
淨因法師
(2011年7月22日上午于文殊閣)
主持人明勇法師:下面介紹一下今天上午講課的淨因法師。
淨因法師和柏林禅寺有著殊勝的法緣,早在第一屆生活禅夏令營時就擔任授課老師。隨著夏令營走過18個年頭,淨因法師曾數次來柏林禅寺授課,淨因法師還是我國派出僧人國外留學的最早五比丘之一,曾就讀于斯裏蘭卡克拉尼亞大學研究生院,倫敦大學亞非學院,2001至2010年任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總監,現仍爲該中心博士生導師,現任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教授,南京大學生命哲學研究中心主任。今天我們再次有幸請到淨因法師,大家熱烈歡迎! (鼓掌)
淨因法師:各位法師、各位營員,上午好!
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分享“禅修與情緒管理”。
最近出了很多與大學生有關的事件。大家都知道2004年馬加爵殺人案,後來又出了“藥家鑫撞人刺八刀”惡性案件,最近又出了北京人文大學四名學生爲獨吞火鍋店而六板斧砍死火鍋店合夥人張某的惡性事件。這麼多的惡性事件一連串的發生,都與大學生有關,就不得不讓人反思。在人們的心目中,大學生是天之驕子,而大學生惡性殺人案件一個接著一個地發生。我經常在問自己,現在的大學生都怎麼啦?年紀輕輕的,受高等教育,天之驕子似乎成了惡魔的代名詞,引發社會各層人士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這是我今天講這個題目的因緣。
1.心理學與傳統文化
我看過藥家鑫的一些資料,他是西安音樂學院大叁學生,成長道路上沒有汙點,學習優秀,得過諸多嘉獎,學習很用功,也沒有什麼不良的記錄,應該說是一個很好很優秀的學生。正是這位“品學兼優”的天之驕子,2010年10月20日晚,駕車送完女朋友返家途中撞傷路人,他下車查看,但沒有詢問對方的傷情,而是舉刀連捅受害人8刀致其死亡,然後駕車逃離現場。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促使一個優秀的大學生在一念之間成爲殺人犯呢?這一案件值得我們反思。我們在座的都是大學生,我想聽聽各位營員對此事有什麼看法:一個優秀大學生爲什麼一夜之間成了殺人魔?到底背後是什麼原因?有沒有值得我們反思的?是誰製造了藥家鑫?新聞傳媒、網上對此事的評論很多,你們有何看法?
營員一(女):先自我介紹一下,我父母都在大學工作,我個人也在大學工作。現在大學生怎麼了?因爲我們把學校都已經搬到郊區去了,然後功課的壓力又很大,就業的形勢又很不好,即便就業了,生活壓力還是那麼大,所以現在的大學是缺少愛和關注的地方……
淨因法師:你的意思是,覺得大學生缺乏愛與關注?我覺得你們得到的愛比誰都多啊,父母親啊、朋友啊。
營員一(女):我理解的愛是在了解的基礎上。
淨因法師:那你覺得我們都不了解大學生,對嗎?
營員一(女):不是很了解。
淨因法師:那你了解的大學生是什麼?
營員一(女):我很難籠統地來說,但是我有看到過藥家鑫的一些資料,包括我的一些朋友親自去接觸過他的家人,就像法師所說的,並不像網上所說的怎麼樣的富二代啊、有多少仇恨啊,他可能也是和我們一樣的人吧。
淨因法師:和我們大家一樣?在座的大學生們,你們到底誰?是魔鬼還是天使?告訴我。好,這邊有位天使,來,話筒,你到底是誰?老實說。
營員二(女):我不是天使,但是我曾經是大學生,在離雲南很近的城市生活,馬加爵殺人案發生時我還是大學生,當時聽到這件事時也很震驚。因爲在我們那個地方,廣西、雲南是屬于貧困地區,很多很多的學生都是靠親戚的資助才能上大學。我們那邊的學費也是挺高的,如果家裏面很貧窮的話,是很受歧視的,也沒有人理解,心理壓力很大,因爲學費很高,夥食費也很高,還有其他一些雜費,學生本身會有很多壓力。但我們那裏的人也是非常懂事,就是說不會向父母要,可能會出去打打工,勤工儉學,但是還是不足以讓我們承擔這些費用。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都是富二代或者家庭比較富裕,他們很瞧不起來自家境貧困的學生,不願跟貧困生來往,甚至合起夥來欺負人。馬加爵就是其中一個。
淨因法師:我總結一下你說的要點,大學生中有的家境貧寒,也有富有的,互相比較。富的自命不凡,貧的很有壓力,但是咬緊牙關,也不敢跟別人說,壓力很大,對吧?我想問你,藥家鑫是窮人還是富人?他的問題是壓出來的嗎?
營員二(女):不是。
淨因法師:他是怎麼産生出來的?在座的營員中,我敢說,夠膽殺一只狗的人並不多,更何況是殺一個人呢?人是有智慧的生靈,殺一個人真的很難,但藥家鑫連人都敢殺。誰能告訴我,他的極端舉動到底是壓出來的,還是家裏富出來的?還是家裏窮出來的?
營員二(女):好像都不是。
營員叁(女):法師您好,我覺得就是……
淨因法師:你是在校的大學生,還是已經工作了?
營員叁(女):我現在大二了。
淨因法師:大二還行。因爲剛才所講的人都是大學生過去時,我想聽聽大學生現在時的想法。
營員叁(女):我感覺他們的殺人是一時的沖動,控製不了自己的情緒,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淨因法師:打住,打住,你意思是,他的殺人是沒有預謀,對吧?
營員叁(女):應該是沒有,據網上說沒有。
淨因法師:我完全同意你的說法,他就是一念之間産生殺人的念頭,在本講座的最後我們會詳細分析。
營員四(男):據我了解,藥家鑫他爸對他管得非常嚴,然後就……
淨因法師:他爸管教他很嚴不好嗎?他就會去殺人嗎?
營員四(男):我是說他的個性太受壓製了。
淨因法師:家教嚴,他的個性就很怪,對嗎?
營員四(男):對。
(衆笑)
淨因法師:啊?家裏管得嚴,人就很怪?你脾氣怪不怪?說真話。
營員四(男):我脾氣……還好吧。
淨因法師:還好,就是你家裏管得不嚴,對吧?
(衆笑)
營員四(男):不是,我是說管得過于嚴格了。
淨因法師:過于嚴格,你的界定過于嚴格是什麼?他老爸哪些管的不對,你跟我說,你小心啊,他的資料我看得不少的。要不要幫忙?來,後面,讓後面的營員幫你好了。
營員五(男):法師你好,我是一個在讀的本科生。我覺得今天的大學生問題在于心靈沒有獲得足夠的成長,自己,是我們自己,不是父母、外界、環境、壓力,而是我們自己,太幼稚太嫩,男人不像男人……
淨因法師:你打住!(衆笑,鼓掌)
學生就因爲太幼稚太嫩,所以才要接受教育的啊,你要是很成熟,那還接受教育幹什麼啊?所以我不認爲幼稚是你的問題呀,這不是什麼問題啊。因爲我幼稚,所以我可以殺人嗎?幼稚難道可以成爲殺人的借口?
營員五(男):不應是借口。現在的教育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沒有什麼好不好。
淨因法師:“對于普通人”,你的普通人是什麼定義?
營員五(男):對于這個,我的這個定義不清楚,不好意思。
淨因法師:不清楚啊,對不清楚的事你都敢說啊!
(鼓掌)
營員六(男):法師您好,我的想法也許不成熟,但我覺得這叁個案子都跟錢有關系。馬加爵是因爲家裏窮,沒錢,受歧視;而藥家鑫爲什麼會殺人呢?是因爲如果不把受害人殺掉,那個人會一直纏著他,他也會損失一大筆錢;第叁類,還是錢。我覺得現在的教育,我說的可能不對,我覺得非常的差。他們的態度太功利了,大學生對生命缺乏尊重。從佛家的角度來看,他們對于果報也無所畏懼,所以說他們才會這樣做。
淨因法師:嗯嗯嗯,好!(鼓掌)藥家鑫的案子讓人反思的地方確實很多,現在我們把剛才討論的內容歸納爲如下叁點。
1.1 斷根的危機
藥家鑫辯護律師認爲被告是“激情殺人”;應從寬處理;一位教授將藥家鑫連捅受害人八刀說成是“彈鋼琴的重複性動作”;而最讓人瞠目的是藥家鑫師妹的驚人之語:“我要是他,我也捅……”這些匪夷所思的言論,值得人反思:現在的人們都怎麼了?我們的社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我們從承擔責任、敬畏因果與尊重生命等傳統文化的核心元素,探討這起惡性案件背後所折射出來的深層社會問題——中國文化“斷根”的危機。
1.1.1 對責任的承擔
生活在一起的生靈,物資缺少時,若無後天的教化,難以形成倫理道德的觀點,來協調彼此的關系,出于求生的本能,相互爭奪有限的資源,群體內必然爭奪不休,甚至相互殘殺,無法形成群體的力量,給生存造成極大的危機,這是動物的特性。而人類則不同,通過後天的教化而學會人與人之間的協調相處(能群)。荀子對此有明確的解釋:
“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義。故義以分則和,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故宮室可得而居也,得之分義也。……群道當,則萬物皆得其宜,群生皆得其命。”
荀子將“分”、“義”看作是“能群”與“不能群”的客觀條件。人在一個團體中確立相互之間的關系後(倫),按分工之不同而扮演特定的角色(分),承擔相應的義務(義),享受相應的權力,這就是“理”,慢慢形成群居的生活規範(倫理)。若大家都能遵守這一規範,人們就能和睦協調,團結一致,力量就大,成爲一個強大的團隊,就能戰勝外物,這是人成爲萬物之靈的法寶。同樣,小到一個家庭、團隊,大到一個國家,重人倫,承擔責任,盡義務,形成強有力的團隊,才是一群人的生存之道,國家興盛之本。因此自古以來,重人倫,盡義務,成爲中華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
然而,由于教育的缺失,人們對人倫禮教觀念越來越淡漠。一位美國朋友在中國遊曆,回國前夕,我問他對中國人的印象時,他的回答很妙,“當服務員的不知道自己是服務員,不知爲客人提供好的服務是他/她應盡的責任,總感到自…
《十八屆:禅修與情緒管理(淨因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