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八届:禅修与情绪管理(净因法师)

  禅修与情绪管理

  净因法师

  (2011年7月22日上午于文殊阁)

  

  主持人明勇法师:下面介绍一下今天上午讲课的净因法师。

  净因法师和柏林禅寺有着殊胜的法缘,早在第一届生活禅夏令营时就担任授课老师。随着夏令营走过18个年头,净因法师曾数次来柏林禅寺授课,净因法师还是我国派出僧人国外留学的最早五比丘之一,曾就读于斯里兰卡克拉尼亚大学研究生院,伦敦大学亚非学院,2001至2010年任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总监,现仍为该中心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教授,南京大学生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今天我们再次有幸请到净因法师,大家热烈欢迎! (鼓掌)

  净因法师:各位法师、各位营员,上午好!

  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禅修与情绪管理”。

  最近出了很多与大学生有关的事件。大家都知道2004年马加爵杀人案,后来又出了“药家鑫撞人刺八刀”恶性案件,最近又出了北京人文大学四名学生为独吞火锅店而六板斧砍死火锅店合伙人张某的恶性事件。这么多的恶性事件一连串的发生,都与大学生有关,就不得不让人反思。在人们的心目中,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而大学生恶性杀人案件一个接着一个地发生。我经常在问自己,现在的大学生都怎么啦?年纪轻轻的,受高等教育,天之骄子似乎成了恶魔的代名词,引发社会各层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这是我今天讲这个题目的因缘。

  1.心理学与传统文化

  我看过药家鑫的一些资料,他是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成长道路上没有污点,学习优秀,得过诸多嘉奖,学习很用功,也没有什么不良的记录,应该说是一个很好很优秀的学生。正是这位“品学兼优”的天之骄子,2010年10月20日晚,驾车送完女朋友返家途中撞伤路人,他下车查看,但没有询问对方的伤情,而是举刀连捅受害人8刀致其死亡,然后驾车逃离现场。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在一念之间成为杀人犯呢?这一案件值得我们反思。我们在座的都是大学生,我想听听各位营员对此事有什么看法:一个优秀大学生为什么一夜之间成了杀人魔?到底背后是什么原因?有没有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谁制造了药家鑫?新闻传媒、网上对此事的评论很多,你们有何看法?

  营员一(女):先自我介绍一下,我父母都在大学工作,我个人也在大学工作。现在大学生怎么了?因为我们把学校都已经搬到郊区去了,然后功课的压力又很大,就业的形势又很不好,即便就业了,生活压力还是那么大,所以现在的大学是缺少爱和关注的地方……

  净因法师:你的意思是,觉得大学生缺乏爱与关注?我觉得你们得到的爱比谁都多啊,父母亲啊、朋友啊。

  营员一(女):我理解的爱是在了解的基础上。

  净因法师:那你觉得我们都不了解大学生,对吗?

  营员一(女):不是很了解。

  净因法师:那你了解的大学生是什么?

  营员一(女):我很难笼统地来说,但是我有看到过药家鑫的一些资料,包括我的一些朋友亲自去接触过他的家人,就像法师所说的,并不像网上所说的怎么样的富二代啊、有多少仇恨啊,他可能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吧。

  净因法师:和我们大家一样?在座的大学生们,你们到底谁?是魔鬼还是天使?告诉我。好,这边有位天使,来,话筒,你到底是谁?老实说。

  营员二(女):我不是天使,但是我曾经是大学生,在离云南很近的城市生活,马加爵杀人案发生时我还是大学生,当时听到这件事时也很震惊。因为在我们那个地方,广西、云南是属于贫困地区,很多很多的学生都是靠亲戚的资助才能上大学。我们那边的学费也是挺高的,如果家里面很贫穷的话,是很受歧视的,也没有人理解,心理压力很大,因为学费很高,伙食费也很高,还有其他一些杂费,学生本身会有很多压力。但我们那里的人也是非常懂事,就是说不会向父母要,可能会出去打打工,勤工俭学,但是还是不足以让我们承担这些费用。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富二代或者家庭比较富裕,他们很瞧不起来自家境贫困的学生,不愿跟贫困生来往,甚至合起伙来欺负人。马加爵就是其中一个。

  净因法师:我总结一下你说的要点,大学生中有的家境贫寒,也有富有的,互相比较。富的自命不凡,贫的很有压力,但是咬紧牙关,也不敢跟别人说,压力很大,对吧?我想问你,药家鑫是穷人还是富人?他的问题是压出来的吗?

  营员二(女):不是。

  净因法师:他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在座的营员中,我敢说,够胆杀一只狗的人并不多,更何况是杀一个人呢?人是有智慧的生灵,杀一个人真的很难,但药家鑫连人都敢杀。谁能告诉我,他的极端举动到底是压出来的,还是家里富出来的?还是家里穷出来的?

  营员二(女):好像都不是。

  营员三(女):法师您好,我觉得就是……

  净因法师:你是在校的大学生,还是已经工作了?

  营员三(女):我现在大二了。

  净因法师:大二还行。因为刚才所讲的人都是大学生过去时,我想听听大学生现在时的想法。

  营员三(女):我感觉他们的杀人是一时的冲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净因法师:打住,打住,你意思是,他的杀人是没有预谋,对吧?

  营员三(女):应该是没有,据网上说没有。

  净因法师:我完全同意你的说法,他就是一念之间产生杀人的念头,在本讲座的最后我们会详细分析。

  营员四(男):据我了解,药家鑫他爸对他管得非常严,然后就……

  净因法师:他爸管教他很严不好吗?他就会去杀人吗?

  营员四(男):我是说他的个性太受压制了。

  净因法师:家教严,他的个性就很怪,对吗?

  营员四(男):对。

  (众笑)

  净因法师:啊?家里管得严,人就很怪?你脾气怪不怪?说真话。

  营员四(男):我脾气……还好吧。

  净因法师:还好,就是你家里管得不严,对吧?

  (众笑)

  营员四(男):不是,我是说管得过于严格了。

  净因法师:过于严格,你的界定过于严格是什么?他老爸哪些管的不对,你跟我说,你小心啊,他的资料我看得不少的。要不要帮忙?来,后面,让后面的营员帮你好了。

  营员五(男):法师你好,我是一个在读的本科生。我觉得今天的大学生问题在于心灵没有获得足够的成长,自己,是我们自己,不是父母、外界、环境、压力,而是我们自己,太幼稚太嫩,男人不像男人……

  净因法师:你打住!(众笑,鼓掌)

  学生就因为太幼稚太嫩,所以才要接受教育的啊,你要是很成熟,那还接受教育干什么啊?所以我不认为幼稚是你的问题呀,这不是什么问题啊。因为我幼稚,所以我可以杀人吗?幼稚难道可以成为杀人的借口?

  营员五(男):不应是借口。现在的教育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没有什么好不好。

  净因法师:“对于普通人”,你的普通人是什么定义?

  营员五(男):对于这个,我的这个定义不清楚,不好意思。

  净因法师:不清楚啊,对不清楚的事你都敢说啊!

  (鼓掌)

  营员六(男):法师您好,我的想法也许不成熟,但我觉得这三个案子都跟钱有关系。马加爵是因为家里穷,没钱,受歧视;而药家鑫为什么会杀人呢?是因为如果不把受害人杀掉,那个人会一直缠着他,他也会损失一大笔钱;第三类,还是钱。我觉得现在的教育,我说的可能不对,我觉得非常的差。他们的态度太功利了,大学生对生命缺乏尊重。从佛家的角度来看,他们对于果报也无所畏惧,所以说他们才会这样做。

  净因法师:嗯嗯嗯,好!(鼓掌)药家鑫的案子让人反思的地方确实很多,现在我们把刚才讨论的内容归纳为如下三点。

  1.1 断根的危机

  药家鑫辩护律师认为被告是“激情杀人”;应从宽处理;一位教授将药家鑫连捅受害人八刀说成是“弹钢琴的重复性动作”;而最让人瞠目的是药家鑫师妹的惊人之语:“我要是他,我也捅……”这些匪夷所思的言论,值得人反思:现在的人们都怎么了?我们的社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从承担责任、敬畏因果与尊重生命等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探讨这起恶性案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深层社会问题——中国文化“断根”的危机。

  1.1.1 对责任的承担

  生活在一起的生灵,物资缺少时,若无后天的教化,难以形成伦理道德的观点,来协调彼此的关系,出于求生的本能,相互争夺有限的资源,群体内必然争夺不休,甚至相互残杀,无法形成群体的力量,给生存造成极大的危机,这是动物的特性。而人类则不同,通过后天的教化而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协调相处(能群)。荀子对此有明确的解释:

  “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得之分义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群生皆得其命。”

  荀子将“分”、“义”看作是“能群”与“不能群”的客观条件。人在一个团体中确立相互之间的关系后(伦),按分工之不同而扮演特定的角色(分),承担相应的义务(义),享受相应的权力,这就是“理”,慢慢形成群居的生活规范(伦理)。若大家都能遵守这一规范,人们就能和睦协调,团结一致,力量就大,成为一个强大的团队,就能战胜外物,这是人成为万物之灵的法宝。同样,小到一个家庭、团队,大到一个国家,重人伦,承担责任,尽义务,形成强有力的团队,才是一群人的生存之道,国家兴盛之本。因此自古以来,重人伦,尽义务,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

  然而,由于教育的缺失,人们对人伦礼教观念越来越淡漠。一位美国朋友在中国游历,回国前夕,我问他对中国人的印象时,他的回答很妙,“当服务员的不知道自己是服务员,不知为客人提供好的服务是他/她应尽的责任,总感到自…

《十八届:禅修与情绪管理(净因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