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八届:禅修与情绪管理(净因法师)▪P2

  ..续本文上一页己是怀才不遇,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应该做什么……”这位美国朋友道出了目前中国人的通病:不太习惯于安守本份(人伦),履行责任(义)。药家鑫便是其中一位。自从他手握方向盘那一刻起,他就是司机,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是所有司机应尽的责任。他若遵守交通规则,则不会撞人;即使违反了交通规则,不幸开车撞上人,这原本只是一起平常的交通事故。下车,向受伤者询问伤情,救人,是他的责任!然而,据药家鑫当庭陈述,“天太黑,我不清楚她伤的程度,心里特别害怕、恐慌,害怕她以后无休止地来找我看病、索赔。”于是,他取出一把单刃刀捅向了受害人,连捅八刀,然后驾车逃跑。道义与罪恶只有一步之遥,如果他在那短暂的霎那有承担责任的念头,就不会举刀杀人并葬送自己性命。

  逃避责任的思维在当今社会已经极为普遍,折射出“重人伦,尽义务”这一中华文化核心元素正在被人们遗忘。

  1.1.2 对因果的敬畏

  对于一个游戏来说,游戏规则,你玩就是真,不玩就是假。同样,一个人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一旦确定,他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就是人生的游戏规则。在远古时,人生的游戏规则往往通过苍天、祖先、雷神、上帝等超自然的力量来维持。譬如说,孝养父母,是为人子女应尽的人生游戏规则,民间坚信,不孝子必遭天谴雷诛,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威慑力。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儒释道用自己的哲学思辨教化人,使人们从内心产生一种内在、自发的力量,来维持人生的游戏规则。以佛家为例,因果律从理论上解决了任何一个人为什么要遵守人生的游戏规则。依照佛教的缘起法,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不是偶然,都是由一定的条件按照一定的关系组合而成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形成了民间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在古代,无论一个人是否信佛,都会认同因果律,进而形成一股维护社会秩序的强大力量。所以历史上无论谁坐上皇帝宝座,掌握了政权,都会以儒释道三教来治理人心,维护人生的游戏规则,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

  而今,相当多的人把因果报应看成是迷信,人生的游戏规则只能靠法律、权力来维持。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法律惩治越来越严厉,而食品安全问题却越来越多,假药、假酒,假奶粉、假肉,毒馒头满天飞,只要能赚钱,毒死谁都行;只要有位好爸爸,撞谁都不怕。反正不信因果,有何惧哉?!

  由交通肇事变成杀人犯,药家鑫也是不信因果之牺牲品。他开车撞人后,下车看被撞的人,这是他天良未泯。当他看到被害人在看他的车牌号码时,自私的本能产生自我防范,这也无可厚非。然而,关键时刻,只有一念之差,他若信因果,绝不会认为杀人灭口后就可以逃避惩罚,杀人的悲剧就可以避免。

  事实上,药家鑫绝不是开车撞人后逃逸的第一人,也不可能是最后一人。因果报应,这一中华文化核心元素在教育中缺失所造成的的社会问题已经显现。为什么我会这样讲呢?现在很多人认为人死如灯灭,那么,做好事的人跟做坏事的人到了最后生命终结的时候都是一样。换句话说,好人也罢坏人也罢,他不需要对他做的任何事情承担任何责任,或者说做好事的人和做坏事的人在死的那一刻是一样的,那谁还愿意做好事呢?因为做坏事舒服啊!做坏事很容易发财啊!那么,伦理道德丧失,社会难以正常运转,这才是当今社会真正危险的地方——对因果认知的问题。

  1.1.3 对生命的尊重

  佛陀告诫我们,生命对每一个众生都是宝贵的,众生都具有强烈的求生愿望,都爱惜自己的生命。对于人类来说,每一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力,这是最基本的人权。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如果我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我们才能安心工作,生活幸福,社会也因此而发展和繁荣。反之,如果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生活在极度恐惧与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问题变成了“如何才能活着”,主要的精力自然都放到求生存方面去了,又怎能安心工作?这样的社会怎么能得到发展?所以生存的第一基本条件是生命安全,因为人们爱惜自己的生命重于世界上任何一件东西。因此,佛陀把“不杀生”放在第一位。

  药家鑫将受害人撞倒后,受伤者痛苦的呻吟声并未引发他的同情心。双方在此之前并不相识,应无怨仇。药家鑫只是为逃避责任而杀人灭口,持尖刀朝被害人胸、腹、背部等处连续捅刺,将伤者当场杀死。更匪夷所思的是,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药家鑫非人道的行为,药家鑫辩护律师认为被告是“激情杀人”,不是真杀人;一位教授将药家鑫连捅受害人八刀说成是“弹钢琴的重复性动作”,有人在网上公开表示:“我要是他,我也捅……”理由是,撞死人,国家有规定,一次性赔款有定数;若撞人不死,也许终身受累。这种把他人的生命当儿戏的思维,才真正令人恐惧!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更有司机撞人后,二次故意碾死人。由此可见,漠视人的生命已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尊重生命”这一中华文化的核心元素受到严峻考验。同时也提醒人们,仅靠法律来维持人生的规则,远远不够,文化治国的传统仍需继承。

  综上所述,自近代中国提倡科学、民主,展开反封建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以来,人们错将以儒释道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当作封建残余加以鞭挞与批判,文革期间更简单而粗暴地将之视为“迷信”与“落后”的象征而加以全盘否定。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人把主要精力用于解决温饱问题,无暇顾及传统文化的重建,传统文化化世导俗的功能丧失,人性自私、贪婪的劣根性无法受到有效的控制,因而造成当今中国社会的奇特现象:人们只讲权力与享受,不愿承担责任;不信因果,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甚至以牺牲别人的生命为代价,视他人生命为儿戏,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这正是“药家鑫撞人刺八刀”恶性案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深层社会问题——中国文化“断根”的危机。

  1.2 心理学的局限性

  早在2004年马加爵杀人案之后,人们已意识到,我们的学校教出了各种各样的怪胎,学校对教育出现的问题已经开始反思,心理教育和辅导被引进了学校。心理学引进了很多纷繁复杂的名相,看起来好像很有学问,但在处理我们心理上的问题时,常有隔靴搔痒之感,老是隔了一层,很难触及到我们的灵魂。原因何在?心理学是舶来品,扎根在基督教文化里面,时常让人找不到感觉。学生心理有问题了,引进心理学课程,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治标不治本。

  1.3 传统文化——生命的保险丝

  很多人认为,现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学就能解决。我认为心理学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是要真正解决中国人心灵深处的问题,还是要靠中国人的根——中华文化。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鼎盛民族,必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它不仅凝结过去,而且滋养未来,成为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根本。不管社会怎么变,人灵魂深处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文化之根,没有道理可讲,这是一种传承、熏陶、潜移默化,几千年来养成的一种思维,比如对父母的孝敬、对生命的尊重、对因果的敬畏和对责任的承担,成为代代相传长期积累下来的约定俗成的价值观,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让一个人自身产生抗体,相当于电路里面的保险丝,当电流出了问题的时候,跳闸,就可以挽救一条命。中国文化教化的保险丝在关键的时候也会提醒你,不能这么干。现在的人脑子里没有保险丝了,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为人、做事都没有底线,这才是“药家鑫撞人刺八刀”恶性案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严重社会问题。

  2. 小脑与大脑

  药家鑫犯案前,他没有前科,没有预谋、没有组织,与受害人更无任何仇恨。这么乖乖的一个好大学生,在父母的严加管教下,面对突发性的车祸,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是什么东西在起作用?是什么东西主导了他的行为?明白了这些问题,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2.1 小脑——动物的本能

  猫追老鼠、狗服从主人、鲑鱼洄游、杜鹃常把蛋产在其他鸟的鸟巢里,都是动物的本能。肉食动物会把比它小的动物吃掉,这是它们的本能;但是多数的肉食动物不吃自己的孩子,这也是本能。本能反应的器官在哪呢?是动物体内最古老的部分——小脑,是所有动物求生存的本能。

  尽管人是万物之灵,但也是动物大家庭的一员,只不过是在动物之前多了两个字——“高级”。但不管你是高级动物,还是低级动物,小脑的功能都很重要,控制着生灵的本能反应。对人而言,食色、吃饭、睡觉、欲望、说谎、虚荣、趋利避害等都是人的本能;发生意外时,逃生是人的本能;当危险来临,无论是自救还是救人,也是人的本能反应。药家鑫开车撞人后,逃避责任,也是人的本能在起作用;后天的教化不够,无法扼制自私的本能,不惜以杀人来保护自身的利益,人便失去了最后的底线,与动物没有任何区别,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的悲哀,也正反映出我们现在的社会问题——拼命往动物方向靠——最大限度地刺激了动物自私的本能。依据唯识学的原理,人自私的本能是由第七末那识发出的(见表一)。

  

  上表讲的是八识之间的关系。不少人认为,第八识最重要,而我则认为,化解任何心理的问题,应该从第七识入手。因为唯识学第七识解说了一个人自私的本能是如何产生的。前五识如同员工,他们只负责收集信息,无权表达好、恶;第六识如同CEO,有权表达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感受,但无权决定好、恶的评判标准;第七识如同大老板,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进行判断,作出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的最终判决,慢慢形成概念,储存于第八阿赖耶识中;我们通常把第八阿赖耶识看成是仓库,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所形成的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的概念,原本是主观的,时间久了,人们误以为…

《十八届:禅修与情绪管理(净因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