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八届:禅修与情绪管理(净因法师)▪P7

  ..续本文上一页典中,生命已有尊严。

  营员十六(男):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是有困惑的。当正、反面我分不清的时候,我该怎么办?黑白分不清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净因法师:重要的不是你做到完美,而是你尽了力,这是至关重要的。佛家不关心你做什么,而是你为什么这样做?太功利的助人行为,企求回报,有时会让自己失望。培养慈悲心最重要,你的行为对你心理有什么影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行为成习惯,习惯形成思维,习惯性的思维才是左右你未来命运的重要因素。

  营员十六(男):我达不到那个境界,想不到那些,所以我遇到这种困惑时很无助。

  净因法师:你怎么想,我尊重,我仅仅是分享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你接受多少,一切随缘。就像天下雨,大树吸收得多一点,小草吸收得少一点,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大树、小草因吸收各自需要的水份得以活下来,吸收什么,吸收多少,因人而异,所以你可吸收你需要的东西,好吗?

  (鼓掌)

  营员十七(男):法师您好,我学生物科学的,大家都知道我们做生物研究可能会用到一些生物个体,但是我没有学佛之前我没有想到做这样一件事是不对的,但是我后来看到很多书上说应该懂得尊重生命,但是我就觉得特别迷惑,既然这样的学科已经存在了,那我到底该怎么办?

  净因法师: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应该问我们的净慧老和尚,好吗?不过我试着说说自己的看法。佛家重视行善的行为,更重视行为背后的动机、出发点。以大慈悲心为出发点,为了拯救更多的人,做你应该做的事,而不是纠缠于你的某个行为本身。佛家认为,你的起心动念比你的行为还重要。无论在何种情况之下,虽有最大限度地利益众生的理由,心怀内疚地做试验与理直气状地去杀生,还是有本质性的区别的,心态不同啊!这才是最重要的。

  营员十八(女):怎么把第八识叫做意识形态呢?我很迷惑。

  净因法师:你认为第八识是意识形态,对吗?那是你的认为。我们认为它是潜能储存的仓库。你的行为会影响你的思维,思维形成概念,概念储存于第八识,具有潜能,像种子一样,对你未来的行为和思维又有影响,如此不断循环,推动生命的轮回。如此,生命的能量是自行运转,不需要外在的力量。

  营员十八(女):我感觉意识形态好像是属于意识范畴,但是看到您的解释,我感觉很意外,您把第八识解释得好像很浅显,很简单,很直观,也很好理解。

  净因法师:事实就是如此,最实用的道理不一定很复杂,而看似简单的道理,做起来也是最难的;反之,看似最深的道理,因缺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现实人生不一定有多大用处。

  营员十八(女):您刚才有句话,让我非常受益,就是说现代人很好高骛远,其实我就是好高骛远的心态,所以才提这一问题,耽误大家的时间,谢谢您的解释。另外一个问题是,其实您开篇提到人的本能和动物的本能,其实一开始我心里是很有抵触的,为什么是说本能呢?那是从它出生的时候是有这种下意识的行为,所以叫本能吗?如果它是本能的话,那为什么说动物的本能和人的本能有不同?那为什么说人和动物的问题呢?

  净因法师:好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我问你两个问题吧。你是动物吗?

  营员十八(女):我是动物。

  净因法师:动物有本能吗?你回答我。

  营员十八(女):动物没有本能,我觉得。

  净因法师:你有本能吗?

  营员十八(女):我没有本能。

  净因法师:你没有本能?那我就没有办法救你了。

  营员十八(女):我觉得本能应该是本有的一种。

  净因法师:你的运气很好,正好钟教授在场。钟教授,我请问一下:人有没有本能?我们是动物,动物有本能,动物有的我们人都会有,对吧?

  钟玲教授:在科学上,都有所谓的动物性反射,比如说小孩子一生下来就哇哇大哭,那你不哭就憋气就活不下来了,那是动物性的本能。另外,一种刚刚您讲的,佛家的阿赖耶识里面的东西,也会有一种东西会冲出来,这时候你没有佛法的力量就没有办法压住。

  净因法师:谢谢,你这种说法两种都照顾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谢你。

  我只是想说明一点,比如药家鑫撞人后又捅受害人,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在起作用。而这种本能,当然不完全是先天的,后天也有影响,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自我保护”这种本能起了主导作用。我想向钟教授请教,人跟动物之所以有区别,其实是人通过后天的教育,遏制或者控制了动物某些天生的本能,不知对不对?

  钟教授:对的。

  净因法师:人对自己的本能不加控制,那么人是动物,甚至比动物还恐怖;人对自己的本能加以控制,人便与动物区别开来。

  钟教授:也许有些动物的智慧也是蛮高的,比如海底下的大鲸鱼,我们都知道它的那种控制能力是很强的。

  净因法师:是很强,那么我想说的是,很多动物,包括小狗,有时也会控制自己的一些情绪,但是很有限。只有我们人类,经过350万年的进化,形成了一种文化,本能很重要,不能否定。有钟教授在,我不怕,你想说什么,你说吧。(众笑)

  营员:法师刚才所说的话是不是也可以说是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说人类经过多少年的进化,所以说人是万物之灵,所以人的智慧最高。这样的话,就像刚才钟教授所讲,现在还有某些动物其实也有很大的智慧和慈悲,甚至不比我们低。

  净因法师:我不得不承认,某些动物有智慧,但比人类智慧还要高的动物,我还是想不出来。我刚才讲的不是环保里面的那个人类中心主义,那是西方的。我讲的是人类自然发展的轨迹,就是人的大脑通过350万年的不断进化,小脑发展得比较少,有本质性变化的是人的大脑演变。可以说,人类的进步是人大脑的演变,使得人与动物区别开来。

  营员十九(女):我记得在某本书看到过,说人的大脑仅仅是意识的一团雾,其实人的阿赖耶识和末那识存在的具体位置是在人的下丹田。但这问题第一我是外行,第二我想私下再向法师请教吧。

  净因法师:一般人认为,意识是完全基于物质基础(我们的脑)而存在,但科学的发展证明,意识是大脑演奏的交响乐。我们都知道贝多芬的交响乐,可以用一套乐器把它们演奏出来。但这套乐器本身并不是交响乐。同理,大脑接受外界信息时,神经元对信号做出反应,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以电传导或化学传递的方式跨过细胞之间的联结(即突触),而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引发无数神经元相互作用,如同大脑演奏的交响乐,协调完成某个有意识的思维。这为我们理解“心物一元”,即意识和物质的统一,开辟了新途径。

  营员二十(男):您好,法师,我想请问一个第六感的问题,刚才您说禅修可以提高第六感。比如我自己修行大概有四年,有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有第六感,就是咱们这个距离我能够感觉你的眼睛是睁的还是闭的,有时候会有这种感觉。但是我确实不知道为什么会有第六感,以及如何产生这个第六感?就这两个问题,谢谢。

  净因法师:人体除了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五个基本感觉外,还具有对机体未来的预感,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体“第六感觉”。普通人能感知的范围少得可怜,无法感知的范围太广。静坐可以扩充人感知的范围。比如说,普通人认为时间与空间都是绝对的,而禅修者到一定的程度,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时间与空间是相对的,一万年与当下一秒钟并无区别,一万公里与一米差别也不大。到了这个时候,静修者感知的内容比常人要多得多,对自己的未来有预感,也不是一件难事。你打坐,会有“第六感觉”,应不难理解。

  营员二十(男):那是只通过坐禅吗?

  净因法师:不只通过坐禅,一要坐禅,二要明理,对生命深层次的认识。

  营员二十一(女):谢谢法师,我好幸福,我第一回接触到禅法就是慈心禅,真的好开心。

  净因法师:你表扬我还是批评我?

  营员二十一(女):听了您的讲座之后,我更有信心了。因为我自己也在求学的阶段,我想大家也有这个问题,就是想问一下关于生命教育或者国学教育,在香港地区或者在国内有没有这样的培训。

  净因法师:你问的问题非常关键,刚开始时我问大家:现在的大学生都怎么了?核心问题就是接受的生命教育不够,道德素养不够,这是根本。今天,你们来到柏林禅寺,一起探讨快乐之道,生命的意义,这也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帮助我们做一个正常人,撞人后不再发生捅人的问题。生命教育现在在台湾最盛行,在香港也很受重视。总的说来,生命教育在海外是蛮受重视的。国内每一所大学都关注政治思想教育,其实也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只不过还须扩大教育的范围。

  营员二十一(女):您能具体说一下,比如说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招生的情况,或者香港教育学院他们的生命专业招生的情况,南大好像也有什么生命的教学、研究。

  净因法师:对,南京大学刚刚成立了生命哲学研究中心,我任主任,正在思考未来发展的理路。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的课程,大多与生命教育发生关联,只有香港教育学院有专门的中心,致力于推广生命教育的教学、研究。当然,香港中小学、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中,都强调生命教育的理念。

  营员二十二:您好法师,我想问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您是怎么看待《西游记》中唐僧对他的三个徒弟的管理的?三个徒弟都比他有能力,为什么能管理好他们呢?谢谢。

  净因法师:一般来说,能不能管理,管理到什么程度,跟对自我的认识有关系,即因有我、无我、忘我之不同,展示了管理的不同境界。唐僧以忘我的精神管理他的团队,是当今最高的管理境界。首先,唐僧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为了自己成佛。取经是一件辛苦的事,如果唐僧取经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修成正果,那么孙悟空不干,猪八戒也不会干,因为为了一己之私,不可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带好一个团队。然而,事实是,西天的佛祖,东方的玉皇大帝,还有各路神仙,那么多的义工,为唐僧西天取经都出过力,而且没有任何条件,为什么?唐僧取得真经,是为了拯救东土的黎民苍生,受苦老百姓。

  同样,在一个企业里面,如果一个老板让所有员工都为他一个人工作,他没有那么大福报,也没那么大能耐。即使他一时做到了,容易把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这是一种对立;对立一旦形成,就会有分别;有分别,就会有争斗;有争斗,他就会患得患失,他就得防范,管理走到这种地步,应该算是最糟糕的管理。由此可见,一旦有我,麻烦随之而来。孙悟空就是因为有我,才会自大,必然处处树敌,怎能管好一个团队?换而言之,在一个团队里面,不是看你有多大本事,这仅仅是工具而已,是成功的条件之一,作为领头人,更重要的是要无条件地将自己融入团队,然后能综合运用团队的各种资源,才能够真正把事情做大、做好。在这方面,唐僧是一把好手。

  现在我们的教育有点失败,在无我的教育上不彻底,不少人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而行事。如果我们把自己当做一把盐巴,紧紧捉在手上,你是你,我是我,分得清清楚楚,自己便难融于家人、朋友、社会、同学,那么你永远就是一把盐巴,苦的、咸的,容易造成人、我对立,与他人格格不入,怎能管好一个团队?

  就像一把盐巴,融入一桶水,它就拥有一桶水;融入一壶水,它拥有一壶水;融入大海,它就拥有整个大海,因为你跟大海是一体的,不但不会枯竭,还会获得集体的力量。唐僧深知无我、忘我的道理,无条件地将自己的苦与乐都融入到团队中,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融入到大众中,他才获得志同道合人的支持,拥有无限的力量。

  我们在座的各位,如果真想将来有所成就,你必须像唐僧那样,无条件地把自己融入到家庭,你就拥有整个家庭;融入到团队,你就拥有整个团队;融入到企业,你就拥有整个企业;融入到社会,你就拥有整个社会……你利益多少人,就会得到多少人的支持,因为你不是一个人,你是代表整个企业、家庭、团队和社会。这一种物我一体的管理,唐僧能做得到,而团队中其他成员却做不到。孙悟空太自大,“想当年,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无时无刻都在把自我吹大,突显自己,再能干,他只能是一个人,所以做不了老板。

  无我地将自己融入到团队、家庭、企业、社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大众,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进而行成团队文化、家庭文化、企业文化、社会文化,形成一种理念,成为支撑团队、家庭、企业、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打造共同的理念,用共同的理念来凝聚人,团队、家庭、企业、社会就有了生命力。到此时,你有多大的理念,就能凝聚多少人;你利益多少人,你就能做多大事,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宽广。唐僧就有这个本领,我们若能领悟其中一二,就能点亮你的人生,改变你人生的轨迹,终生受用。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进行到这里。净因法师为我们做了生动精彩的演讲,从生命科学的角度,解说人类的行为,使我们在这过程中开发智慧。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恩我们的净因法师。

  

《十八届:禅修与情绪管理(净因法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