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八届:生命存在与生命证明(圣凯法师)▪P4

  ..续本文上一页不动就告诉你:你踩错一只脚,下十八层地狱。经常你会听到寺庙里有这种说法,进大殿时,就告诉你从右边进,右脚先抬;从左边进,左脚先抬;你踩错脚了呢,后边就有人喊了:哎呀,不能踩错脚呀,踩错脚就下地狱了。你说这个大殿谁还敢来啊,没人敢来啊。那么为什么要这么走呢?因为寺庙出入是集体出入,大家同一个方向抬脚,不容易摔倒,这是它最本质的原因;不是踩错脚就下地狱了,下地狱比坐火箭还快,不是这样的。所以这个佛法是:“臭得可厌,要修得它香起来”;“死得可厌,要修得它活起来”;“肥得可厌”,这个肥是贪心、膨胀、欲望大,“要修得它瘦起来”。这就是修道。

  所以修道的意义如果从这么讲,有自我又追求无我。所以一个年轻人成长,要有自我,就是你的性格,但是要了悟无我。

  八、生命的提升

  生命怎么提升呢?

  第一句话叫心态决定状态。一个人状态好不好?什么原因?看心态。你看一个人走路摇摇晃晃,他的内心就是摇摇晃晃,佛法叫相由心生。那么相由心生,人到40岁以后,你的相貌就自己负责了,跟父母就没关系了。现在你还能找到你爸你妈的样子,到了四十岁以后就基本上没什么关系了,为什么呢?因为生命的历程、这个痕迹已经印在你的相貌上了。所以心态决定状态;第二句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好不好,站得高就会看得远,站不高就看不远。第三格局决定结局,什么是格局呢?就是你所缘的对象,一个人老抽烟,他的结局就是烟鬼;一个人老喝酒,他的结局就是酒鬼;如果这个人整天想着美女,叫什么知道吧?色鬼。所以你整天脑海里面想的是什么,这就是格局决定结局。

  下面三有三无句,是我最近几年对人生的总结。三有句是:“有信心就有力量,有愿力就有动力,有佛法就有办法。”很多人对佛法的理解是,我需要的时候它才有用。不是,佛法其实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在才是有用的。所以无论你在生活、在生命、在生存,佛法都有用。

  三无句叫:“慈悲没有敌人,智慧没有烦恼,佛力没有障碍。”谁有敌人啊,因为心里面有敌人。敌人怎么来的呢?压力怎么来的?我们内心产生。所以我们有慈悲心的时候,就没有敌人;下面“智慧没有烦恼”,“佛力没有障碍”,这跟我们等一下讲到生命的证明有关系,因为我们所有的世间的力量都有作用跟反作用,只要有反作用就是有障碍,可是只有你内心的信仰、佛陀的力量,没有障碍,为什么呢?佛陀破除一切烦恼,他就没有障碍。

  我们大家一起念念这段话,大家合掌:“慈悲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要自立;慈悲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慈悲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慈悲鞭挞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慈悲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增强了你的能力;慈悲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全场合念)这也是经啊!你不要认为它不是经啊,凡是可以念的、对你有用的都叫“经”。

  九、生命的证明与幸福

  我们讲第九个,生命的证明与幸福。这个问题就很关键了,就是我们讲这个存在,怎么样的存在?存在的意义如何证明?生命的意义如果没有证明的话,这个生命没有意义的。比如说一个讲课的老师,如果没有人听课,这个讲课是没有意义的。从缘起里面要开发它的意义。从儒家里面讲,“人之为人”,这就是生命的自我证明。所以成己是自证,成物是他证。反过来讲,成己是自觉,成物是觉他;成己是觉悟人生,成物是奉献人生。人要自我成就,怎么成就呢?必须奉献人生才能成就自己。所以成己跟成物,从缘起法里面我们回到心理,这是马斯洛的一个心理需求。就一个人来讲,一个人要解决生理需要,吃喝拉撒,饮食男女;安全的需要;可是到了第三层,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这就是一个社会;最后,人要自我实现。

  反过来讲,人生意义的解决、自我的实现,只能用自证来解决,所有的尊重跟爱这些都是他证。生命的意义里面,自证就是你信仰的力量、生命自我的力量。所以你在禅堂里面,你问禅师你坐禅一天多少钱?禅师睁开眼睛骂你一下:神经病,对吧?坐禅一天多少钱能证明吗?证明不了。你说你诵经,很多人说出家法师诵经一天工资多少钱?我说一块钱也可以,一万块钱也可以。那他说到底多少钱嘛?我说你爱给多少给多少,这有它的意义啊。所以生命的自我证明靠什么?要靠自己内在的力量,如果你的生命没有这个内在的证明,那你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这个时候,宗教的力量就是必须的。

  这个“他证”是为什么呢?从缘起法讲,所有“自”的存在都依赖于“他者”,对吧?老师的存在依赖于学生。如果说一个老师完全依赖于学生行不行啊?绝对不行。为什么啊?如果说一个老师完全依赖于学生,那就像有一位大学教授曾说,你必须要赚到四千万才来找我。这就是他的问题,因为他把所有生命的意义都放在一个学生的身上。那么在这个“他证”的外在里面,有两种东西是最有效的,一个是名誉,一个是利益。但是名誉和利益永远是生命的一种中转方式,它自身是无法实现意义的。为什么?赚多少钱算有钱?这绝对是无止境的。为什么呢?因为利益跟名誉,在追逐的过程里面,它是我们生命的外延,随着这个外延的不断扩大,生命的主体逐渐地在消失,我们就这样迷惑在名利里面。所以你就看今天为什么喜欢炒作,他炒作得越厉害,他这个生命的主体——生命的自我就越没有。所以明星为什么会自杀呢?他突然发现自己的生命没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呢?因为那个名利没有用。所以,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是什么呢?就是一个恰当和充分的证明方式。什么是恰当和充分呢?就是从社会来讲,一个人有“自我证明”的内心力量,同时他还有一定的“他证”的方法和手段。所以我对名利的总结,名利应该是功德感应,自然而然得来的,不是通过炒作,也不是通过你追求;如果你通过炒作,通过追求,通过依靠种种心机得来的,背后都潜伏着一种危险。从佛法上讲“因地不正,果招迂曲”;儒家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因为你只有“取之有道”的这个财,才是人间正道;如果不是“取之有道”的财和名,这就是非道,那么这种道后面隐藏着很大的危险,所以在年轻时大家对名利应该有这样正确的认识。另外,当你获得名利以后你要小心,要慎之又慎。因为第一个,容易迷失;第二个,它的危险永远存在。因为,它永远都是意义的中转方式!

  在生命意义里面,我们在心理方面要追寻幸福,那到底什么是幸福呢?幸福要符合这四个特点:

  第一个是创造性,就是不断地改变自我。一只乌鸦不断地飞,在一棵树上休息,有只小鸟就问乌鸦:“乌鸦大哥,你为什么老跑呢?”乌鸦说:“这里的人不喜欢我的声音,所以我必须要走。”小鸟说:“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永远都没人会喜欢你。”所以什么是幸福呢?——创造。我相信所有的营员来这里,都有一种幸福感,为什么呢?因为你通过创造来的。当男孩女孩之间谈恋爱的时候,什么时间最幸福啊?他意想不到地从背后掏出一朵花送给你,你觉得很幸福,为什么啊?因为是创造出来的。

  第二是永恒。大家记住,永恒不是永久。我们平常所有的期待,都是永久,不是永恒。很多人就没有理解爱情,说爱情是永恒的,没错,可是爱情不是永久的。为什么呢?因为爱情是生命的一种意义,所以它是永恒的,不是永久的。有没有永久的爱情?没有。它是无常法,它怎么可能是永久的呢?可它是永恒的。永恒的是什么?意义。就像我们这样一个当下,它是永恒的,因为这个当下的意义是永恒的。

  第三是直接。什么是直接呢?不是复制的,也不是重复的。为什么抄袭不幸福啊?因为抄袭是复制的。所以谈恋爱你必须亲自送花,人家才幸福。听课经常有人说你帮我好好录音哦,回来我好好听。听录音的感觉跟现场的感觉绝对不一样,为什么?因为直接。所以你想孝顺父母,一定要亲自到跟前向爸爸妈妈问候,每天打个电话都不够,你爸你妈就想见你一眼。

  下面一个更重要,是自成目的性。最幸福的东西是因为它有最纯粹的意义被保存下来。如果你们来夏令营是凑凑热闹来的,到了明天、后天你就后悔了;如果你来夏令营是听说有这么一个和尚来讲课,来见见他,你会发现,哎呀,真沮丧,见到这么一个和尚。对吧!如果谈恋爱是为了结婚,那一结婚,恋爱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到,为什么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因为你认为婚姻是爱情的结果,所以当你结婚的时候,你不再谈恋爱了。什么是爱情真正的幸福呢?爱情的意义是它的自身,自成目的。大家看江苏电视台的有一个节目叫“非诚勿扰”,大家看吧?我也看。(笑,鼓掌)我看的时候,我就想,他们谈恋爱怎么能幸福呢?永远不可能幸福,因为从一开始就不是自成目的性。反过来讲,如果你的修行是一种交换,我们也永远不幸福。因为比如说这个念佛,很多人就是为了往生净土,这句话没有错,可是如果你把往生净土的这个念头强烈地放在你的念佛里面,这个念佛是痛苦的,为什么?如果不能往生,你怎么办?那你这不白念了嘛,对吧?所以,很多人说,谈恋爱如果不能结婚,那么谈恋爱不是白谈了,所以失恋为什么痛苦啊?很多女孩子一失恋就说那个男孩子不好,骗她,什么什么的一大堆不好。我说你们两个有没有快乐过呢?她想想有快乐过啊,那为什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因为你把东西做一个交换,就是有一个结果的设定。

  下面一个,有信仰的人不一定都幸福,但是没有信仰的人一定不幸福。什么是幸福呢?幸福等于快乐加意义,有意义而且快乐,它才是幸福。

  十、自己的幸福与所有人的幸福

  最后一个,自己的幸福与所有人的幸福。大家想想我的幸福跟别人有没有关系啊?有关系,那很重要,因为所有的人都追求所有人自己的幸福,可是每个人又只能在人际关系里面去谋求幸福。比如我今天很幸福,因为讲课有人听。如果我今天讲课没人听的话,我就不幸福了。每个人之间都是互相依存的存在,都是跟他人共在的状态,所以我们每个人的个人的幸福都必然产生于主体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众生不幸原因在哪里?就是不想让别人幸福,所以就大家都不幸福。什么是快乐?快乐是别人布施给你的礼物。什么是道德?给别人快乐。所以成佛为什么要广度众生呢?因为别人幸福了,我就幸福了,所以必须广度众生。所以佛度众生,不是因为众生需要度,而是佛自己需要去度众生,这是一个缘起的规律。

  最后祝福大家都幸福,谢谢大家!

  

《十八届:生命存在与生命证明(圣凯法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