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燈之光九 《緣起贊》略釋▪P12

  ..續本文上一頁的衆多佛教理論呢?

  下面宗喀巴大師用非常謙虛的語氣說:

  噫愚壞我慧,于如此德聚,

  雖曾久皈依,未知德少分。

  悲痛的是,因爲我自己的愚昧毀壞了我的智慧,所以雖然皈依了具有圓滿功德的釋迦牟尼佛很長時間,卻到現在爲止,仍然無法圓滿了知佛陀功德的一小部分。“噫”,就是悲傷、悲痛的意思。

  當然,要想全部講出釋迦牟尼佛的所有功德,是任何人也做不到的,就連佛陀自己也做不到。因爲宗喀巴大師了知佛陀的功德,所以用這種方式來稱揚贊歎佛陀的功德。偉大的成就者們都是很謙虛的,佛陀有些時候也會示現謙虛。這一切,都是度化各種根基衆生的方法。

  下面,宗喀巴大師又用安慰自己的語氣講道:

  然幸將近終,命相續未沒,

  于尊略生信,想此亦善根。

  幸虧在我接近臨終,還未壽終正寢之前,能對佛陀生起特殊的信心。僅僅想到這一點,也是我最大的福分。

  “想此亦善根”這句的原文意思是說:哪怕對佛陀生起一點點信心,都是我最大的福分。

  每個人從生下來開始,就在以飛快的速度一天比一天向死亡靠近。生命非常短暫,獲得生命也很不容易。在這一步步走向死亡的短暫過程中,若能在生命還沒有終止時,對釋迦牟尼佛生起稍許的信心,的確是極大的福報。

  我們要知道,真正的福分,不是擁有寬敞的別墅、豪華的汽車、昂貴的衣服、大量的存款,而是有機會遇到佛法,並對佛法有所了解,且隨之而産生信心。事業上的成就,談不上是成功。真正的成功,是對佛産生了那怕極少的信心,這才是人生旅途中最大的收獲。當這次人生旅途結束時,房子、車子、票子以及所有的保險,都無法保護我們,都全部要放棄。唯一能帶走的,就是對佛的信心,以及聞思修的種種功德。當我們走到生命盡頭時,總結自己的一生,最有意義的,不是擁有房子、車子,不是開公司、成爲百萬富翁,而是在對佛生起信心的基礎上,通過聞思修所做的功德。出離心、菩提心、證悟空性,把佛法融入內心,才真正是屬于我們的。反之,如果佛法沒有融入內心,那佛法只屬于佛陀,而不是屬于我們。

  就像宗喀巴大師一樣,真正的修行人、成就者,都非常謙虛。除非有把真實情況講給大家,讓聽衆增長信心的必要,才會偶爾說出一點自己的功德。在沒有必要時,都是盡量宣說別人的功德,掩飾別人的過失;隱藏自己的功德,並在大家面前發露忏悔自己的過失。

  不過,有些時候,釋迦牟尼佛爲了說服一些只相信神通的人,或是爲了調伏一些特殊根機的人,也會適當地示現神通,但這都是在有必要的情況下的特殊示現。

  而當今時代,只要在網頁上搜索,就可以找到成千上萬的“大成就者傳記”。會寫的就自己寫,不會寫的就口述讓別人代筆,或者花錢找人給自己寫傳記。過去是活佛,慢慢變成法王,現在已經開始有佛了。這些做法,已經完全違背了佛教的原則。我們不能評價誰對誰錯,這也是菩薩戒裏的一條戒律。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持頭腦清醒,不要相信公開宣講自己功德的人。既不否認誰的功德,更不輕易肯定誰的功德。

  無論如何,我個人從不相信這些。我終身唯一相信的,就是釋迦牟尼佛宣講的真理——慈悲、智慧以及四聖谛等教法。

  修學的路上不能大意,也開不得玩笑。如果在修學的路上走錯了,就是大錯特錯。修行道路的錯誤,與世間工作上的失誤不同。工作上的失誤,只會少賺一點錢,但如果修行上出問題,走了彎路,就會坐失解脫的大好機會,這樣的損失就太大了!由此,我們更應該相信釋迦牟尼佛的教育,相信佛陀教給我們的解脫之路。其他各種不靠譜的說法,一定要謹慎取舍。

  說中緣起說,慧中緣起智,

  二如世勝王,尊善知非余。

  所有的學說當中,最殊勝的就是緣起學說;在所有的智慧當中,通達緣起的智慧就是至高無上的智慧。緣起的學說和緣起的智慧,如同如意寶一樣卓爾不群、有求必應。而這樣的學說和智慧,只有釋迦牟尼佛才能精通、證悟並宣講。除了佛之外,所有其他人都無法完全領悟並宣說緣起。

  我們可以看看世上的所有書籍,有沒有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宣講緣起性空的。如果有,而且是在釋迦牟尼佛之前,就由他們自己的導師說出來的,那我們可以承認,此文所講的內容都是錯誤的。但事實可以證明,其他科學、哲學以及宗教都沒有宣講過完整的緣起學說,所以,釋迦牟尼佛是獨一無二的覺悟者,只有他,才有能力宣說緣起。

  “世勝王”有兩種解釋: 一、世勝王就是佛陀。如果證悟了緣起,有能力宣講緣起,就是佛陀。二、世勝王就是佛經中常講的如意寶。在佛不出世的時代,衆生的所有福報集中也不足以産生一位佛陀,他們的福報,只能創造如意寶。如意寶是一種寶石,供奉這個寶石,向這個寶石祈禱,就可以心想事成。

  叁、佛法才是欲解脫者的唯一途徑

  盡尊所垂教,依緣起性轉,

  彼爲涅槃故,尊無不趣寂。

  對尋求解脫的人來說 ,佛陀的緣起道路是唯一的選擇。

  釋迦牟尼佛所教導的一切,包括第一轉*輪、第二轉*輪、第叁轉*輪,還有密法等所有教法的基礎,就是緣起道。佛陀的教法,就是以緣起道作爲出發點的。佛陀宣講緣起的目的,就是爲了涅槃,而不是爲了到天堂或人間去享受世間果報的。所有佛經的最終目的,就是讓衆生一步步地走向寂靜,走向涅槃。寂靜,也就是涅槃、光明、空性。

  比如,四聖谛裏面,包含了所有大乘與小乘的修法。而四聖谛,也是以緣起道作爲基礎。因爲有了集谛——業力與煩惱,然後就産生了生老病死等苦谛,這也是緣起。

  證悟人無我之後,就可以推翻、斷除所有的煩惱和業,因爲痛苦的因緣被破壞,所以集谛的果——輪回也就停止了。所以,無論是小乘佛教、大乘佛法還是密宗,其修道原理都是緣起。

  再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外在世界,包括衆生的身體,以及我們內心的狀態,都是不清淨的現象。這些不清淨的現象,來自于內在氣脈明點的運轉,這也是緣起。

  在修持生起次第、圓滿次第以後,所有的現象,都會變成佛的壇城。因爲外在的世界和我們內在的世界有著密切的關系,當內在的無明煩惱有了不同程度的減少,氣脈明點上的各種障礙得以斷除和淨化以後,外面的世界就開始慢慢地轉化爲清淨。最後成佛或證悟的時候,所有不清淨的現象都將消失無蹤。這與其他東西沒有關系,只跟自己的修行有關。內在的因緣停止以後,外在的果法就會停止,這也是一種緣起和緣滅。

  佛陀傳講的修行之道沒有什麼神秘的,其中根本沒有什麼借助鬼神的力量,就能達到什麼境界的說法。所有的修行原理,就是內在的因緣和外在的因緣。佛陀修法的一部份,非常接近于心理學;而另一部分,又非常接近于自然科學。但佛經裏面的一些非常高的境界,則既不像心理學又不像科學或哲學,那就是佛教獨一無二的觀點、修法與境界。

  涅槃有兩種,一種是小乘佛教的涅槃,另一種是大乘佛教的涅槃。

  從大乘的角度來講,小乘佛教的涅槃雖然是涅槃,但已經走到涅槃的極端——解脫以後不去度衆生,在相當長的時間當中停留在沒有思維、沒有煩惱,所有時空都停止的境界中。小乘佛教的涅槃,只是解決了自己的生老病死,解決了自己的貪嗔癡等煩惱,卻對其他衆生沒有什麼影響。這種涅槃,不是最圓滿的涅槃。

  小乘佛教走到了涅槃的極端,而普通凡夫又走到了輪回的極端,這都是兩個不同的邊。

  大乘佛教的涅槃,卻不會走這兩個極端。大乘佛教既不走輪回這條路,又不走涅槃這條路。既要超越輪回,又不脫離輪回。智不住叁有,悲不滯涅槃,就是大乘佛教的涅槃。雖然已經超越了輪回的生老病死、貪嗔癡,但最終證悟的結果,卻是要度化衆生,所以也不會離開輪回。

  佛教裏面也有一種法門,叫人天乘。有些衆生的根機不成熟,不可能放下世間的一切,去尋求小乘或大乘的解脫。因爲對輪回的眷戀,對物質生活享受的貪著,所以放不下。佛陀就給這種人設計了一個暫時的方案,叫做人天乘。讓他們暫時斷除殺盜淫妄等惡業,盡量去行善,相信因果,相信輪回,這樣暫時可以不墮地獄。在此基礎上,再慢慢進入大乘佛教或小乘佛教,但最終的目的,還是讓衆生走向終極的寂靜涅槃。

  學佛的核心,就是要走向最終極的寂靜、光明、涅槃。暫時的目標,是貪嗔癡的明顯減少,這也是走向寂靜的一部分。當煩惱、痛苦消失以後,就是寂靜。就像天空中所有的烏雲都消失以後,留下的藍天就是寂靜一樣。心的本性沒有貪嗔癡煩惱,通過修行的訓練,把表面上的煩惱全部斷除以後,最後的境界,就是最終極的寂靜。但最終極的寂靜,不可能一瞬間就達到,只能一步一步地靠攏。

  如果我們學佛之前和之後沒有斷除煩惱方面的進步,只是懂了很多道理,那就只是聞思上的進步。如果連聞思都沒有,只是燒香拜佛,求佛祖保佑自己健康、長壽、發財,就根本沒有往寂靜的方向走,這樣學佛沒有太大的意義。

  衡量學佛有沒有進步的標准,就是要看貪嗔癡減少了沒有,而不是看誰有沒有神通,有沒有勢力,有沒有錢等等。釋迦牟尼佛雖然有神通,但釋迦牟尼佛卻沒有追求神通。佛陀讓我們追求的,就是慈悲與智慧。

  現在的很多佛教徒,都找不到方向。雖然知道學佛好,所謂的“善知識”、“導師”、“佛”、“菩薩”也隨處可見,但真正能告訴我們佛教的核心、修行的方法和見解的人卻非常少。很多人把魔術說成是神通,讓所有人都去羨慕、追求,但這些所謂的神通都是假的。即使真的有神通,那也跟寂靜沒有關系。

  大家都知道提婆達多,正是因爲他有神通,才利用神通說服了當時印度的一個國王,然後借助國王的勢力造了兩個五無間罪。如果提婆達多沒有神通,就說服不了這個國王,也不可能造兩個五無間罪。所以神通不但沒有什麼了不起,甚至還可以成…

《慧燈之光九 《緣起贊》略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