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
大勢至菩薩教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是想,常常想佛。想佛什麼?就像《無量壽經》上所記載的,想阿彌陀佛最初的發心,想他的修行經過,想他發願建立西方淨土,接引十方念佛人往生,這種種不可思議的功德。我們常想這些,不要去想世間拉雜的事情,更不應當想人與人之間恩怨的事情。常常想西方世界依正莊嚴,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這叫念佛。心是佛心,願是佛願,心願跟佛相同,他將來一定到極樂世界去,“必定見佛”。這是與佛相應。
凡夫想的是人我是非、得失恩怨。那個人對他過不去,他一生一世都忘不了,永遠記在心上,這就是“念”。這個念力堅固,這一生不能報複,來生來世遇到了,他還得報怨,這事情多麻煩。
迷惑顛倒的根就是愛。佛在此地告訴我們,“人在愛欲之中”是“獨生獨死,獨來獨去”。你怎麼到這個世間來的?是你過去生中造的業,業力牽引著你來投生。你被業力所轉,自己做不了主宰。父母是緣,業是因,遇到父母這個緣,來到這世間了。當然父母這個緣也不是偶然的,是前生前世,或者是多生多世之前,與你父母一定有恩怨債務這些關系,所以是討債、還債、報恩、報怨,總有這些關系而來的,都不是偶然的。所以要曉得確實是獨生、獨死。來的時候沒有人陪伴你,死了之後一樣也帶不去,也沒有人陪伴你。
古時候的帝王想盡了方法,以爲死了還能帶去很多人、很多的財物,到陰曹地府去受用。那都是妄想,都是一場空。秦始皇的墳墓被人挖掘出來了。兵馬俑那樣的壯觀,他帶去沒有?一個也沒帶去。獨來獨去。
佛說得好“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能帶去的是業。業是什麼?業就是念頭。你心裏面善惡的念頭、恩怨的念頭,能帶得去。我們天天念佛,我們帶去的是佛,這才殊勝。念念不忘你喜歡的人,來世遇到緣,就報恩去了。念念忘不了冤家對頭,來世就報仇。都搞這些。
我們曉得業能帶去,業就是念頭,爲什麼不帶善念而要帶惡念?善念中念阿彌陀佛是第一善,是純善,沒有比這個更善。爲什麼不帶這個念頭?帶這個念頭去,果報就是生西方極樂世界,不退成佛。這個重要。
“苦樂自當,無有代者”。作善業,你就享樂;作惡業你就受苦。自作自受,沒有人能代替。諸佛菩薩雖然大慈大悲,沒有辦法代衆生苦。爲什麼?苦樂是自作的,誰都不能代替。
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何不于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這些都是講的事實。“善惡變化”。因爲善惡業力就産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個“變化”就是六道。上品善業就生天道;中下品的善業,生人道;上品的惡業,就到地獄道去了;中品的惡業生餓鬼道;下品的惡業生畜牲道。
“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每個人造的業不一樣,因此死了之後,六道裏個人往個人的道去,再想遇到,非常困難,“會見無期”。這一些都是事實,佛爲我們說破,在這裏教導我們。
“何不于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這是勸我們修善。“強健”是指我們身體現在還強壯,還健康的時候。不明白事實狀況就不說了,已經了解事實狀況,知道這個世間是善惡果報所成就的,就應當要努力去斷惡修善,不要再等待。
善惡的標准,這一部經裏面講了很多。依這個標准修學就好。
世人善惡自不能見。吉凶禍福。競各作之。
這一段是講叁毒裏面的“愚癡”。愚癡很可怕。世間人見不到自己的善惡,這就是“癡”。
“吉凶禍福”。“吉”跟“福”是善,“凶”跟“禍”是惡業所召感的。“競”是競爭、比賽。世間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拼命在造。既然造作,當然就要受吉凶禍福的果報。
身愚神闇。轉受余教。顛倒相續。無常根本。
“神闇”是指思想愚癡、迷惑。對于真妄、邪正、善惡沒有能力辨別,這種愚癡,就是“身愚神闇”。
“轉受余教”。注意“轉受”這兩個字。他原本是接受佛的教誨,現在從佛的教誨裏面退出了,去跟外道學了,就是“轉受余教”。所以“顛倒相續,無常根本”。
爲什麼遇到純正的佛法,他不能接受,反而被外道所誘惑?根本的原因在“愚癡”。以爲外道高過佛法,舍棄佛法去修外道。特別外道利用感應、神通,很容易使這些愚人迷戀不返。佛在此地說“顛倒相續,無常根本”。
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迷于嗔恚。貪于財色。終不休止。哀哉可傷。
如果所依據的理論方法都是純正的,外道最高的修行果報,能達到四禅天、四空天。如果是左道旁門,問題就非常嚴重了。這是不可以不辨別的。
這一段所講的,就決定不是真法。爲什麼?他所表現的是“蒙冥抵突”。“蒙”是蒙眬,“蒙冥”就是我們一般講糊塗。“抵突”是抗拒。以正法勸導他,他抗拒,他不能接受。糊裏糊塗。
“不信經法”。你以佛菩薩教訓去勸導他,以聖賢人的教導去勸導他,他都聽不進去,都不能接受。
“心無遠慮”。“遠慮”是沒有想到來生來世,只圖眼前。
“各欲快意”。他心之所思,身之所做,都是貪、嗔、癡。
“迷于嗔恚”。我們現在常講暴力。這個暴力就是愚癡與貪嗔起來的。
“貪于財色,終不休止,哀哉可傷”。止不住的貪得無厭,作惡多端,這樣的人在世間必定要被法律製裁(這在佛法裏面叫“花報”),果報一定在叁途。所以佛在此地感歎:“哀哉可傷”。造作惡業,一定要受惡報。
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
這四句是指早年。當初迷昧的時候,是可以原諒的。但是以後再繼續不斷造罪業,那就不能原諒了。這四句話我們今天讀到了,感慨非常之深。
今天在中國、在外國,在世界許多的地方,我們看到犯罪的年齡越來越低,犯罪的形象真是越來越可怕。原因到底在那裏?追根究底,原因在教育。我們這個時代教育只著重于科技,人文教育疏忽了。現代人的思想,在社會上就是競爭(這是一個很可怕的理念),而不懂得和平共存的道理。無論是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確實值得我們深深去反省。
今天要挽救這個社會,縱然用古聖先賢教我們做人這些道理,也很難收效。古人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效果不是馬上就看到的。佛法的教育比起世法教育,確實來得快速、來得有效。但是也得要有真正發菩提心的人來大力弘揚推動,把宇宙人生的真相說明白,把因緣果報的事實講清楚。大家聽懂了、聽明白了,起心動念多少會檢點、會約束。
死生之趣。善惡之道。都不之信。謂無有是。
這從果上說,我們看別到人就應當想到自己。人在臨終的時候,因爲他一生當中所做的業果不同,臨終的樣子也不一樣。大致上臨終有瑞相的(我們中國人講好死,好死好生),大致不會墮叁惡道,來生是人天兩道。如果死的時候相不好,大多數在叁惡道。這一刹那當中,是沒有辦法掩飾的。我們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特別是現在世間人,他不相信,他沒有法子接受。但這是事實,不能接受、不能相信,這是愚癡、迷惑。
更相瞻視。且自見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
這幾句話是說明世間生離死別的狀況。到那時候機會已經失掉了,哭泣無補于事。爲什麼不趁現在健康的時候努力修善?到那個時候,縱使後悔也來不及了。
一死一生。疊相顧戀。憂愛結縳。無有解時。思想恩好。不離情欲。
這都是指世間愚癡的樣子。人在生離死別的時候,死的人舍不得離開親人,活的親人也舍不得死的人過去。這是“疊相顧戀”。
這一種憂愛,結縛在心中,無有解時,他是真的帶走了,這是“業隨身”。帶走的是貪、嗔、癡。
叁惡道業因非常複雜。在許多複雜業因裏面有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餓鬼道是悭貪;畜牲道是愚癡;地獄道是嗔恚。如果這一生當中與別人有冤結,懷恨在心,念念不忘,嗔恨的念頭極強,他就到地獄去了。愚癡是迷惑顛倒,是非不明,糊裏糊塗,就變成畜牲。貪愛深重的,或是貪財、或是貪色、或是貪念眷屬,多半到餓鬼道去了。所以佛爲我們說的,我們要牢牢的記住。這些事情不能犯。
深思熟計。專精行道。年壽旋盡。無可奈何。
這四句是說,一個人一生當中不能認真修行,他就失策了。
“深思熟計”。“計”是計算。如何才能真正永遠擺脫六道生死輪回?我們要常常想這樁事情。
要如何擺脫世間這麼複雜的恩怨情結?這是我們生活環境裏面最複雜,最不好處理的事。想到這些情形,自然就有出離的心。佛在一切大乘法中所說的,都是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而我們自己必須衡量自己,大乘法雖然多,我們能不能做得到?如果做不到,就沒有用處。一定要真正能做到,要講求真實的效果。
在一切大乘法裏面,無過于念佛求生淨土。這一條路確實是每一個人都能走得通的,每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都能成就的。其他大乘法雖好,我們一生當中不一定有把握能成就。這是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的。
果然搞明白了,一定要死心踏地一門深入,“專精行道”。我們這一生才有指望,才有成就。否則這一生一定空過。像此地講,不能深思遠慮,不能專精行道,一直到壽命到了的時候,就無可奈何,還是要去搞六道輪回。這就可惜了。
惑道者衆。悟道者少。
“惑”是迷惑。“道”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迷惑的人多,覺悟的人少。迷惑是因,造業受苦是果報。覺悟的人少,所以容易墮惡道。怎麼曉得?佛在下面爲我們說出來了。
各懷殺毒。惡氣冥冥。爲妄興事。違逆天地。
這就是心裏面充滿了貪嗔癡叁毒,發作爲殺、盜、淫、妄,這一些惡業。
人有氣。現代練氣功的人很多,氣功工夫愈好,氣愈明顯。每個人的氣大小不相同,光色也不相同。“惡氣冥冥”。這種氣是灰暗的,充滿了惡毒。
“爲妄興事”。“妄”是妄想。天天打妄想。爲了打妄想,就生起事端,就造殺、盜、淫、妄這些事情。
“違逆天地”。天地是和順的。違逆天地,是違逆自然的法則。
“爲妄興事,違逆天地”。是指這一些人,爲非作歹,在世間造五逆罪、造十惡業。
恣意罪極。頓奪其壽。下入惡道。無有出期。
“恣意罪極”。“恣意”是放縱,毫無約束。造作這些罪業,惡貫滿盈的時候,就“頓奪其壽”了。或者是遭遇到刑罰,或者是遭遇到橫死。這是屬于花報,果報還在後面。
“下入惡道”。果報是在叁惡道。
“無有出期”。叁惡道,進去很容易,出來就很難。
佛在經典裏面告訴我們,地獄裏面的一晝夜是我們人間兩千七百多年。諸位不要以爲釋迦牟尼佛的法運還有九千年,還很長。如果這個人墮地獄了,地獄一天是人間兩千七百多年。九千多年大概地獄才叁四天。地獄的壽命,短命的都是一萬歲,長命的就不得了了。所以墮落在地獄容易,出來太難了。世尊在《楞嚴經》上把地獄道說得特別詳細,就是警惕我們不要造地獄罪因。太可怕了。佛都沒有辦法救。這個要知道。
餓鬼道比地獄,苦是減少了不少,壽命也很長。餓鬼道的一天是人間的一個月。過去朱鏡宙老居士告訴我,他抗戰前住在蘇州的時候,他有一個很好的朋友是走陰差的。就是晚上到城隍廟裏去上班的,我們大陸上人叫走陰差的。因爲他們是好朋友,常常把陰曹地府看到的事情說給他們聽。他在陰間看到漢唐很多知名的文學家在餓鬼道。宋朝的嶽飛也在餓鬼道。壽命很長,幾千年了,出來不容易。
畜牲道愚癡。雖然有壽命短的,但是想脫離畜牲身也不容易。佛在經上說祇園精舍蓋房子的時候,有一窩螞蟻。佛看到,笑了一笑。學生問佛爲什麼笑這些螞蟻?佛說這窩螞蟻,七尊佛都過去了,還沒有離螞蟻身。一尊佛是叁個阿僧祗劫,七尊佛二十一個阿僧祗劫了,爲什麼還沒有離螞蟻身?這不是說螞蟻壽命那麼長,而是死了以後又做螞蟻,螞蟻死了又做螞蟻。他從來不想能投別的身。這是執著愚癡。所以叁惡道去不得,非常麻煩。
《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 第八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