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
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是想,常常想佛。想佛什么?就像《无量寿经》上所记载的,想阿弥陀佛最初的发心,想他的修行经过,想他发愿建立西方净土,接引十方念佛人往生,这种种不可思议的功德。我们常想这些,不要去想世间拉杂的事情,更不应当想人与人之间恩怨的事情。常常想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这叫念佛。心是佛心,愿是佛愿,心愿跟佛相同,他将来一定到极乐世界去,“必定见佛”。这是与佛相应。
凡夫想的是人我是非、得失恩怨。那个人对他过不去,他一生一世都忘不了,永远记在心上,这就是“念”。这个念力坚固,这一生不能报复,来生来世遇到了,他还得报怨,这事情多麻烦。
迷惑颠倒的根就是爱。佛在此地告诉我们,“人在爱欲之中”是“独生独死,独来独去”。你怎么到这个世间来的?是你过去生中造的业,业力牵引著你来投生。你被业力所转,自己做不了主宰。父母是缘,业是因,遇到父母这个缘,来到这世间了。当然父母这个缘也不是偶然的,是前生前世,或者是多生多世之前,与你父母一定有恩怨债务这些关系,所以是讨债、还债、报恩、报怨,总有这些关系而来的,都不是偶然的。所以要晓得确实是独生、独死。来的时候没有人陪伴你,死了之后一样也带不去,也没有人陪伴你。
古时候的帝王想尽了方法,以为死了还能带去很多人、很多的财物,到阴曹地府去受用。那都是妄想,都是一场空。秦始皇的坟墓被人挖掘出来了。兵马俑那样的壮观,他带去没有?一个也没带去。独来独去。
佛说得好“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能带去的是业。业是什么?业就是念头。你心里面善恶的念头、恩怨的念头,能带得去。我们天天念佛,我们带去的是佛,这才殊胜。念念不忘你喜欢的人,来世遇到缘,就报恩去了。念念忘不了冤家对头,来世就报仇。都搞这些。
我们晓得业能带去,业就是念头,为什么不带善念而要带恶念?善念中念阿弥陀佛是第一善,是纯善,没有比这个更善。为什么不带这个念头?带这个念头去,果报就是生西方极乐世界,不退成佛。这个重要。
“苦乐自当,无有代者”。作善业,你就享乐;作恶业你就受苦。自作自受,没有人能代替。诸佛菩萨虽然大慈大悲,没有办法代众生苦。为什么?苦乐是自作的,谁都不能代替。
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这些都是讲的事实。“善恶变化”。因为善恶业力就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六道。上品善业就生天道;中下品的善业,生人道;上品的恶业,就到地狱道去了;中品的恶业生饿鬼道;下品的恶业生畜牲道。
“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每个人造的业不一样,因此死了之后,六道里个人往个人的道去,再想遇到,非常困难,“会见无期”。这一些都是事实,佛为我们说破,在这里教导我们。
“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这是劝我们修善。“强健”是指我们身体现在还强壮,还健康的时候。不明白事实状况就不说了,已经了解事实状况,知道这个世间是善恶果报所成就的,就应当要努力去断恶修善,不要再等待。
善恶的标准,这一部经里面讲了很多。依这个标准修学就好。
世人善恶自不能见。吉凶祸福。竞各作之。
这一段是讲三毒里面的“愚痴”。愚痴很可怕。世间人见不到自己的善恶,这就是“痴”。
“吉凶祸福”。“吉”跟“福”是善,“凶”跟“祸”是恶业所召感的。“竞”是竞争、比赛。世间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拼命在造。既然造作,当然就要受吉凶祸福的果报。
身愚神闇。转受余教。颠倒相续。无常根本。
“神闇”是指思想愚痴、迷惑。对于真妄、邪正、善恶没有能力辨别,这种愚痴,就是“身愚神闇”。
“转受余教”。注意“转受”这两个字。他原本是接受佛的教诲,现在从佛的教诲里面退出了,去跟外道学了,就是“转受余教”。所以“颠倒相续,无常根本”。
为什么遇到纯正的佛法,他不能接受,反而被外道所诱惑?根本的原因在“愚痴”。以为外道高过佛法,舍弃佛法去修外道。特别外道利用感应、神通,很容易使这些愚人迷恋不返。佛在此地说“颠倒相续,无常根本”。
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迷于嗔恚。贪于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
如果所依据的理论方法都是纯正的,外道最高的修行果报,能达到四禅天、四空天。如果是左道旁门,问题就非常严重了。这是不可以不辨别的。
这一段所讲的,就决定不是真法。为什么?他所表现的是“蒙冥抵突”。“蒙”是蒙眬,“蒙冥”就是我们一般讲糊涂。“抵突”是抗拒。以正法劝导他,他抗拒,他不能接受。糊里糊涂。
“不信经法”。你以佛菩萨教训去劝导他,以圣贤人的教导去劝导他,他都听不进去,都不能接受。
“心无远虑”。“远虑”是没有想到来生来世,只图眼前。
“各欲快意”。他心之所思,身之所做,都是贪、嗔、痴。
“迷于嗔恚”。我们现在常讲暴力。这个暴力就是愚痴与贪嗔起来的。
“贪于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止不住的贪得无厌,作恶多端,这样的人在世间必定要被法律制裁(这在佛法里面叫“花报”),果报一定在三途。所以佛在此地感叹:“哀哉可伤”。造作恶业,一定要受恶报。
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
这四句是指早年。当初迷昧的时候,是可以原谅的。但是以后再继续不断造罪业,那就不能原谅了。这四句话我们今天读到了,感慨非常之深。
今天在中国、在外国,在世界许多的地方,我们看到犯罪的年龄越来越低,犯罪的形象真是越来越可怕。原因到底在那里?追根究底,原因在教育。我们这个时代教育只著重于科技,人文教育疏忽了。现代人的思想,在社会上就是竞争(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理念),而不懂得和平共存的道理。无论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确实值得我们深深去反省。
今天要挽救这个社会,纵然用古圣先贤教我们做人这些道理,也很难收效。古人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效果不是马上就看到的。佛法的教育比起世法教育,确实来得快速、来得有效。但是也得要有真正发菩提心的人来大力弘扬推动,把宇宙人生的真相说明白,把因缘果报的事实讲清楚。大家听懂了、听明白了,起心动念多少会检点、会约束。
死生之趣。善恶之道。都不之信。谓无有是。
这从果上说,我们看别到人就应当想到自己。人在临终的时候,因为他一生当中所做的业果不同,临终的样子也不一样。大致上临终有瑞相的(我们中国人讲好死,好死好生),大致不会堕三恶道,来生是人天两道。如果死的时候相不好,大多数在三恶道。这一刹那当中,是没有办法掩饰的。我们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特别是现在世间人,他不相信,他没有法子接受。但这是事实,不能接受、不能相信,这是愚痴、迷惑。
更相瞻视。且自见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
这几句话是说明世间生离死别的状况。到那时候机会已经失掉了,哭泣无补于事。为什么不趁现在健康的时候努力修善?到那个时候,纵使后悔也来不及了。
一死一生。迭相顾恋。忧爱结縳。无有解时。思想恩好。不离情欲。
这都是指世间愚痴的样子。人在生离死别的时候,死的人舍不得离开亲人,活的亲人也舍不得死的人过去。这是“迭相顾恋”。
这一种忧爱,结缚在心中,无有解时,他是真的带走了,这是“业随身”。带走的是贪、嗔、痴。
三恶道业因非常复杂。在许多复杂业因里面有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饿鬼道是悭贪;畜牲道是愚痴;地狱道是嗔恚。如果这一生当中与别人有冤结,怀恨在心,念念不忘,嗔恨的念头极强,他就到地狱去了。愚痴是迷惑颠倒,是非不明,糊里糊涂,就变成畜牲。贪爱深重的,或是贪财、或是贪色、或是贪念眷属,多半到饿鬼道去了。所以佛为我们说的,我们要牢牢的记住。这些事情不能犯。
深思熟计。专精行道。年寿旋尽。无可奈何。
这四句是说,一个人一生当中不能认真修行,他就失策了。
“深思熟计”。“计”是计算。如何才能真正永远摆脱六道生死轮回?我们要常常想这桩事情。
要如何摆脱世间这么复杂的恩怨情结?这是我们生活环境里面最复杂,最不好处理的事。想到这些情形,自然就有出离的心。佛在一切大乘法中所说的,都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而我们自己必须衡量自己,大乘法虽然多,我们能不能做得到?如果做不到,就没有用处。一定要真正能做到,要讲求真实的效果。
在一切大乘法里面,无过于念佛求生净土。这一条路确实是每一个人都能走得通的,每一个人在一生当中都能成就的。其他大乘法虽好,我们一生当中不一定有把握能成就。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的。
果然搞明白了,一定要死心踏地一门深入,“专精行道”。我们这一生才有指望,才有成就。否则这一生一定空过。像此地讲,不能深思远虑,不能专精行道,一直到寿命到了的时候,就无可奈何,还是要去搞六道轮回。这就可惜了。
惑道者众。悟道者少。
“惑”是迷惑。“道”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迷惑的人多,觉悟的人少。迷惑是因,造业受苦是果报。觉悟的人少,所以容易堕恶道。怎么晓得?佛在下面为我们说出来了。
各怀杀毒。恶气冥冥。为妄兴事。违逆天地。
这就是心里面充满了贪嗔痴三毒,发作为杀、盗、淫、妄,这一些恶业。
人有气。现代练气功的人很多,气功工夫愈好,气愈明显。每个人的气大小不相同,光色也不相同。“恶气冥冥”。这种气是灰暗的,充满了恶毒。
“为妄兴事”。“妄”是妄想。天天打妄想。为了打妄想,就生起事端,就造杀、盗、淫、妄这些事情。
“违逆天地”。天地是和顺的。违逆天地,是违逆自然的法则。
“为妄兴事,违逆天地”。是指这一些人,为非作歹,在世间造五逆罪、造十恶业。
恣意罪极。顿夺其寿。下入恶道。无有出期。
“恣意罪极”。“恣意”是放纵,毫无约束。造作这些罪业,恶贯满盈的时候,就“顿夺其寿”了。或者是遭遇到刑罚,或者是遭遇到横死。这是属于花报,果报还在后面。
“下入恶道”。果报是在三恶道。
“无有出期”。三恶道,进去很容易,出来就很难。
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地狱里面的一昼夜是我们人间两千七百多年。诸位不要以为释迦牟尼佛的法运还有九千年,还很长。如果这个人堕地狱了,地狱一天是人间两千七百多年。九千多年大概地狱才三四天。地狱的寿命,短命的都是一万岁,长命的就不得了了。所以堕落在地狱容易,出来太难了。世尊在《楞严经》上把地狱道说得特别详细,就是警惕我们不要造地狱罪因。太可怕了。佛都没有办法救。这个要知道。
饿鬼道比地狱,苦是减少了不少,寿命也很长。饿鬼道的一天是人间的一个月。过去朱镜宙老居士告诉我,他抗战前住在苏州的时候,他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是走阴差的。就是晚上到城隍庙里去上班的,我们大陆上人叫走阴差的。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常常把阴曹地府看到的事情说给他们听。他在阴间看到汉唐很多知名的文学家在饿鬼道。宋朝的岳飞也在饿鬼道。寿命很长,几千年了,出来不容易。
畜牲道愚痴。虽然有寿命短的,但是想脱离畜牲身也不容易。佛在经上说祇园精舍盖房子的时候,有一窝蚂蚁。佛看到,笑了一笑。学生问佛为什么笑这些蚂蚁?佛说这窝蚂蚁,七尊佛都过去了,还没有离蚂蚁身。一尊佛是三个阿僧祗劫,七尊佛二十一个阿僧祗劫了,为什么还没有离蚂蚁身?这不是说蚂蚁寿命那么长,而是死了以后又做蚂蚁,蚂蚁死了又做蚂蚁。他从来不想能投别的身。这是执著愚痴。所以三恶道去不得,非常麻烦。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八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