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 第七卷▪P2

  ..續本文上一頁性變現的,夢裏面所有的人物,善人也好,惡人也好,冤家對頭也好,還是自性變現的,夢中的山河大地也是自性變現的。在做夢的時候,能做夢的是“心”,所夢的是“境界”。境界是心變的,境界是妄。整個的妄境豈不是就是你的真心?那個時候你要問,你的心像什麼樣子?心化成夢境了,心的樣子就是夢境的樣子。沒有做夢的時候,心是什麼樣子?不曉得。做夢的時候,你要一覺悟,心是什麼樣子?變現的那個境界就是心的樣子。

  

《華嚴經》有比喻說:“心如工畫師”。心就像是一個畫家一樣,隨心所欲在那裏做畫。本來是一張白紙,什麼都沒有,他把它畫成一幅畫。我們夢境就像做畫。做出的一幅畫,那就是夢境。夢境是妄。“全妄”就是能做夢的真心。能做夢的真心就變成整個虛妄的境界。全妄即真,全真即妄。要從這個意思裏去體會。再回過頭來看今天的宇宙。

  

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境界,是幻境,這不是真的,也是夢境。我們夜晚做夢是第六意識變現的。我們現在眼前這些境界是第八識變現的(唯識的經論把這個事實現象講得很清楚),是阿賴耶識的相分。阿賴耶識不是真的,也是虛妄的。唯識入門的課本《百法明門》裏面,就把八識五十一心所都列在有爲法。有爲法是假的,是有生有滅的,就不是真的。所以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要執著它,就錯了。虛妄你可以用它,你可以享受它,你不要去執著它。執著它,就錯了。譬如你在做夢,夢中境界你可以盡量享受。你知道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不能占有。你要想占有,那你就自找苦吃。爲什麼?決定得不到。我們世間所有一切法亦複如是,包括身體都不可以占有。

  

“自然之有根本”。“根本”是心性。這一句爲我們說的就是“全妄即真,全真即妄,性相一如,理事不二”。

  

“自然光色參回”。這一句是講無邊的大用。它的作用是太壯觀了,顯現十法界依正莊嚴。像我們在經典裏面看到的西方極樂世界,《華嚴經》上講的毗盧遮那佛華藏世界,菩薩法界、聲聞、緣覺法界、諸天法界,極其莊嚴。

  

“自然光色參回”。“參”是有和合的意思。“參回”是無量的色彩,無量的品類交織在一起,成爲非常壯麗的景觀。這些都是自然的,不是人爲的。四聖法界是自然的,六凡法界也是自然的。餓鬼道裏見不到光明,地獄道裏無量的刑罰,從那來的?誰建造的?沒有!完全是“自然光色參回”。就如同我們夢中那些境界、畫面,誰設計的?誰去構想的?沒有!這都是自然的,是性德自然的變現。這裏面的因緣非常地複雜。佛在《華嚴經》上講“無量因緣”,這說法是正確的。

  

“轉變最勝”。今天我們最著重的就是這句。因爲有這一句,佛教我們離苦得樂,才有理論上的依據,那就是“轉變”。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的真相,確實轉變的把柄,操縱在我們自己手上。那問題就解決了。我們希求幸福美滿的人生,不至于落空。我們真正能做得到,因爲一切法是心現的,是識變的,心現識變。

  

佛在大乘經上常說,《觀無量壽經》中也說得很明白,“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想是識,真心本性裏沒有想,八識五十一心所裏有想。想就會起變化。這個道理在《楞嚴經》上有幾句話說得很好:“原是菩提妙淨明體”。十法界依正莊嚴,原本就是菩提妙淨明體。十法界依正都是從自性自然流現出來。這跟《華嚴》講的“唯心所現”完全相同。十法界裏面的變化,都是從心想生的,所以“轉變最勝”。

  

佛教我們最殊勝的轉變,是轉凡爲聖,轉六道爲一真法界。這真是無比的殊勝。佛教我們怎麼轉法,在這幾章經裏都要討論的。

  

郁單成七寶。橫攬成萬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無比。著于無上下。洞達無邊際。宜各勸精進。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無量清淨阿彌陀佛國。

  

“郁單成七寶,橫攬成萬物”。這兩句是說一切萬物都是成于自然,性德法爾流出的。也就是我們所講的自然生態環境。這個是最健康的。今天自然生態環境被我們人爲加以破壞了。造了因,不能不承受果報,所以要遭受這些災難。這是不知道自然的法則,把自然法則加以破壞,造成這些災難。

  

“郁單”就是郁單越,是梵語。這句是梵語音譯的,中文翻成“北俱盧”,就是四大洲之一。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須彌山四方有四洲。以北洲福報最大、最富裕。他們生活非常容易,不必辛苦經營都能過很好的日子,而且人人都健康長壽,壽命一千歲,沒有夭折的,福報之大,由此可知。極樂世界珍寶非常之多,用郁單越做比喻,取他的自然。這些珍寶是自然變現的。“橫攬成萬物”。

  

“光精明俱出”。光明、精美、明淨,這是說萬物的體性。這是世尊爲我們介紹極樂世界壽樂無極的狀況。

  

“善好殊無比”。它的善,它的好,它的殊勝,是其他世界不能相比的。這是對極樂世界贊歎到極處。

  

“著于無上下,洞達無邊際”。“上”是過去,“下”是未來。“著于無上下”是講時間,鹹無古今,就是講見到如如之理。“洞達無邊際”。“邊際”是講的空間,鹹無內外,這是證如如之智。理就是自性的本體。自性本體確實沒有過去、現在、未來,也沒有四方、四維、上下。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整體;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這才叫真正證得清淨法身,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

  

這兩句是贊歎西方世界這些菩薩們,個個都能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以上講的全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

  

下面是世尊勸勉我們。

  

“宜各勸精進,努力自求之”。“宜”是應該。應該每個人都要勤奮,要精進,要努力,求生西方淨土。西方世界這麼好的地方,這樣好的物質環境、人事環境,在這裏面自然很容易成就無上菩提。

  

“必得超絕去,往生無量清淨阿彌陀佛國”。這是我們的目標,是我們的方向,是我們這一生當中唯一的需求。“必得超絕去”。這一句話是非常肯定,絲毫的懷疑都沒有。我們要認真努力,一定成功。也就是說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生到阿彌陀佛西方淨土。

  

橫截于五趣。

  

“五趣”就是六道。“橫截”是橫超。“豎出”太難了。我們不必經過二十八層天,在人道就能超越,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惡道自閉塞。

  

假如我們不生淨土,我們過去生中所累積的惡業、惡習氣,這一生當中所造的惡業,必定感得來生要墮落叁途、墮落惡道。可是一往生,就跟惡道永遠脫離關系了,所以“惡道自然閉塞”。這叫帶業往生。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我們這些無始劫以來的惡業種子能不能消滅得掉?業習種子決定不滅。悟了以後,它會轉煩惱成菩提,會把惡的都轉變成最好的。古人有個比喻。譬如一個人從前做小偷,偷盜的本領很高明,天天造惡業。他忽然覺悟,不做小偷了,他就當警察專門去抓小偷。他把那些技巧聰明對付小偷,他是高手。他轉煩惱爲菩提,轉生死爲大涅槃。這是“轉變”。這個我們要曉得。

  

無極之勝道。易往而無人。

  

這幾句話是世尊感歎。“無極之勝道”是贊歎西方極樂世界。以修道人來講,西方極樂世界是至高無上,沒有其他能超過這個地方,所以是“無極之勝道”。“勝”是殊勝。“易住”。這個法門是易行道,很容易去,只要具足信、願、持名,這麼簡單的條件就能去。可惜人不相信。所謂是難信之法。他不信,就不肯修了。所以往生的人並不多,“易往而無人”。

  

其國不逆違。自然所牽隨。

  

“其國不逆違”。就是照應前面講的“易住”。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逆境,沒有障道的因緣,所以凡是往生的人都是圓證叁不退。

  

“自然所牽隨”是說西方世界隨念都滿願,個個人都證不退轉,作阿鞞跋致的菩薩。我們在四十八願裏面跟經文裏面讀到,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阿鞞跋致菩薩。“阿鞞跋致”菩薩就是圓證叁不退。

  

捐志若虛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

  

這是勸導我們往生。“捐志”。“志”是對于世間所希求的。“捐”是捐棄,放下。我們要放下對于世間一切的欲求,放下在大乘佛法裏面一切之所修,讓心地清淨像虛空一樣,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樣“勤行求道德”,求成佛之道。專用這一部經典裏面教導我們修學的方法,“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道”,佛道。“德”是指廣度衆生的方法。都在西方極樂世界完成。

  

“可得極長生”。這話是真的。我們在經文裏面讀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壽命無量,壽樂都無有盡,所以稱爲極樂世界。

  

這是佛勉勵我們,教我們舍棄世出世間一切法,專心求生淨土,專心向阿彌陀佛。

  

何爲著世事。譊譊憂無常…

《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 第七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