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 第四卷▪P3

  ..續本文上一頁西方極樂世界,是這個條件去的。

  

西方世界沒有邪定聚的人,也沒有不定聚的人,都是正定聚的。到達西方世界,在一生當中個個都圓成佛道。

  

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

  

這四句是第叁十“樂如漏盡願”。“漏”是煩惱的代名詞。“漏盡”就是煩惱斷盡。“漏盡比丘”就是小乘的四果阿羅漢。證得四果阿羅漢,他那種快樂,佛知道、菩薩知道,我們凡夫不知道。即使佛爲我們說了,我們也沒有辦法體會到。爲什麼?那個樂我們沒享受過,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情。佛舉這個例子,我們能體會到一點。

  

“永離熱惱”。“惱”是煩惱。人一煩惱,心就煩燥,身體就發熱。我們講火氣上升,動肝火,嗔恚心起來了。熱惱永遠沒有了,也就是這個人嗔恚、嫉妒、障礙的念頭沒有了。貪、嗔、癡、慢都斷了,“心得清涼”。這個境界,確實是阿羅漢的境界。因爲叁界之內的見思煩惱,他確實是斷了,確實永離了。這個時候心裏面的快樂、喜悅,就是佛經裏面常講的“法喜充滿”。

  

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這兩句是第叁十一“不貪計身願”。如果還有這種事情,佛說他就不成佛了。阿彌陀佛成佛已經十劫,可見他的願都兌現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不可能再有煩惱。

  

“貪計身者”。“貪”是屬于思惑。“身”是屬于見惑。這一句就是說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永遠不會再起見思煩惱。

  

爲什麼世尊要把這願放在大願裏?他的意義很深。因爲我們是帶業往生的,見思煩惱一品都沒有斷,所以心裏懷疑,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萬一煩惱又起現行,怎麼辦?我們在世間,見思煩惱、貪、嗔、癡、慢,有時候還起現行。念佛把它壓住了;不念佛,它又起來了。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會不會有這種現象?佛這一願的加持,使你見思煩惱,縱然帶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永遠不會起現行。如果還會有一念起來,阿彌陀佛就不成佛。他既然已經成佛了,這一願做到了。

  

這是得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我們的煩惱不要斷,到西方極樂世界自然就不起作用。諸位曉得,我們在這個世界,要靠自己斷煩惱,不容易!到達西方世界不需要靠自己力量斷,彌陀本願的加持,就容易太多了。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

  

這是叁十二“那羅延身願”。“那羅延”是梵語,是金剛力士的名字。佛在經上常常舉他做例子。那羅延金剛是金剛力士中,身體最強壯,能力最大的。

  

十方世界的衆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身體強壯就像金剛那羅延力士一樣。實際上,那羅延金剛是萬萬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的衆生。但是在我們世間已經找不到第二個人了,所以用他來做比喻。

  

“金剛”是堅固。它是非常堅硬的物質,它能破壞一切物質,一切物質不能破壞它。所以佛常用金剛來比喻“般若”。這說明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真正的金剛不壞身。這個世間,我們的身體非常脆弱。受一點風寒,身體就得病,吃壞一點東西,也得病。西方世界人的身體跟十方世界衆生不一樣,確實是金剛不壞身。

  

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

  

這是叁十叁“光明慧辯願”。佛有“常光”。我們畫佛像,佛的頭部有“圓光”。不但佛頭部有圓光,佛的身也放光,這叫“常光”。揀別不是“放光”。“放光”是有特別的因緣。“常光”是自然就有光。

  

佛有光明,菩薩有光明。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是下下品往生的人,造作一切罪業去往生的人,都有光明。他們跟佛菩薩一樣,皆有光明照耀。這也是彌陀本願的加持。

  

光明是佛的智慧。光明是自性般若智慧。佛以他的願力,伏滅了我們的煩惱;以他的願力,啓發我們自性本有的般若光明智慧。這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成就快速的原因∣得佛力加持。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所以那個地方成佛太快了,是我們意想不到的。故能“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

  

善談諸法秘要。說經行道。語如鍾聲。

  

這是第叁十四“善談法要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絕大多數是慈悲心懇切。自己在六道裏面受盡了苦難,不願意看到別人受苦、受難,總是要想盡方法去幫助這些苦難衆生。所以很多人迫不及待,不想在西方世界快速成佛,想以菩薩身分到六道裏面教化衆生。教化衆生一定要“辯才無礙”,一定要通達種種法門。

  

“善談諸法秘要”。這絕不是煩惱沒斷的人可以做得到,也絕不是二乘權教所能做得到的。必定是法身大士,才有這個能力。我們要憑自己的能力,斷見思煩惱、塵沙煩惱,再破幾品無明、證得法身,那談何容易。

  

通常佛講修行要經曆叁個阿僧祗劫,才能達到這個地步。時間太長了!所以發願救度一切衆生,如果自己不具足這樣的智慧、德能,那只可以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辦不到的。可是生到西方世界就行了。

  

生到西方世界,要住多久、學多久,才可以回來度衆生?這很多人關心。這一願裏面,阿彌陀佛並沒有限製我們在西方世界要住多久,要學多久。沒限製,就好辦了。到達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給他老人家頂禮叁拜,就說娑婆世界衆生苦,我很想做菩薩,到那裏教化衆生。請教阿彌陀佛,行不行?阿彌陀佛一定說:“好,你去吧。”

  

要智慧、要神通、要德能,佛第叁十四願加持你,所以有智慧、辯才。“善談諸法秘要”。乃至于“語如鍾聲”。音聲之美、洪亮,不是自己修的,是阿彌陀佛加持你。

  

真正要想發心行菩薩道,教化衆生,趕緊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不到極樂世界,不見阿彌陀佛,要想到達這個境界,那就准備好好的去修行叁個阿僧祗劫。沒有這麼長時間修行,這個能力是得不到的。所以西方世界的殊勝,不讀四十八願,不讀《無量壽經》,不知道。讀了之後,才真正能體會,能明白。才曉得爲什麼那些菩薩一定要到極樂世界去。道理就在此地。

  

不到極樂世界,智慧、能力,一定要自己修得。我們自己性德裏雖然具足,但是沒有修德,本性裏的智慧德能不能現前。唯有到極樂世界,蒙佛本願加持,不需要那麼長時間修行,立刻就能用得上。

  

我作佛時。所有衆生。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

  

這四句是第叁十五“一生補處願”。這一願也是對我們提出了決定的保證。保證你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

  

“補處”就是後補佛,就是等覺菩薩。像觀世音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後補,阿彌陀佛入滅了,他就成佛了。彌勒菩薩在我們娑婆世界後補,釋迦牟尼佛的法運盡了之後,他到這個世間來成佛。彌勒現在是菩薩,將來是佛,我們稱他“當來下生佛”。將來他到這個世界示現作佛,是第五尊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文殊菩薩,在華藏世界,是毗盧遮那如來的後補佛。實在講這種地位就是已經成佛了,但不在佛位。

  

一個世界只有一尊佛,不能有兩尊佛。好像一個學校只有一個校長,不能有兩個校長。他的能力、智慧確實可以做校長。但是現在的校長還沒有退位,他要等校長退位,才能繼任。所以等覺菩薩,實際上就是成佛了。成佛而不在佛位。

  

生到西方世界,一生中決定得到後補佛,不等到第二生。所以這個法門,古大德常講,是當生成就的法門。

  

也許諸位聽過,密宗裏說“即生成佛”。印光大師在《嘉言錄》裏講密教這一部分,說密宗裏的即生成佛,跟小乘裏所講的阿羅漢果很接近。由此可知,他成的是天臺家講的藏教佛。藏教上面有通教、別教、圓教。他成的不是圓教佛,而是藏教佛。藏教的佛,沒有明心見性,實際上就是小乘的阿羅漢。小乘最高的果位阿羅漢,就是天臺家的藏教佛。辟支佛的果位沒見性,雖然見思煩惱斷了,但是塵沙煩惱沒有斷,無明一品也沒破,是這樣的境界。這個境界已經不容易了,很難證得。

  

《無量壽經注解》是黃念祖老居士作的。黃老居士是密宗的金剛上師,諾那活佛的傳人。他很老實,不騙人。他跟學密的同學們說:中國大陸最近四十年,學密成就的只有六個人。太難了!所以他勸人念佛。他在《淨土資糧》、《谷響集》裏勸學密的人一定要加持《無量壽經》、《彌陀經要解》、《普賢菩薩行願品》這叁部經,念佛發願求生淨土。他是真正密宗大德,不騙人,真正愛護人。除這個法門之外,沒有第二個法門。黃老居士這一番苦心,要細細去體會。就是叫你老實念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生補處”(一生補處是圓教佛),一生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

  

《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 第四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