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四卷▪P2

  ..续本文上一页念佛先往生。我们不认识他们,他们都认识我们。他们也跟佛来接引。一见面,弥陀一介绍,他是那一劫、那一世,跟我什么关系,马上就想起来了。我们过去生中的家亲眷属、同参好友,不晓得有多少已经念佛往生。所以那个地方熟人很多。这是一定要知道的。来迎接的菩萨是这些人。如果跟我们没有因缘,他不会来的,因为没有感。我们有感,他有应。我们念佛往生的缘成熟,是感,佛与菩萨们就有应。

  

“经须臾间”,速度很快就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萨”。愿文里没有说是那一品往生的。没有讲,当然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实报土上上品往生,都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梵语,翻成中文是“不退转”,就是常讲的圆证三不退。

  

阿惟越致菩萨是七地以上,品位太高了。七地以上才圆证三不退。这样说起来,我们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生凡圣同居土,蒙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地位一下就提升到七地以上。我们是不是七地菩萨?不是。我们烦恼一品也没断,要说是菩萨,实际上是凡夫;要说不是菩萨,确实是圆证三不退,也不能说是凡夫。所以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说得好,“不能说他是凡夫,也不能说他是菩萨”。真正不可思议。烦恼一品没断,居然是圆证三不退。一切经里没这种说法,一切诸佛刹土里面也没这种人。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有。这真是不可思议,是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

  

这一段是说念佛的人往生。正如善导大师所说的,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叫“万修万人去”,一个也不会漏。

  

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

  

这一段就讲到悔过。“宿恶”是前生所造种种恶业。听到《无量寿经》、听到《阿弥陀经》、或者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能生起忏悔心,能悔过。

  

为道作善。

  

这是悔过之相。悔过不是口里说说就算了,那没有用处。要从心地里面去悔改,要从行持上去表现,表里一致。他真的悔改了,真的回过头来断恶修善。

  

便持经戒。愿生我刹。

  

他真能持戒,能尊照经典里的教诲,认真去做。

  

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个人临命终时,就生极乐世界。就像前面第二十愿,蒙佛接引往生极乐世界。

  

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花中化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段里面有三愿。第二十二“国无女人愿”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女人。所有的女子,发愿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男身,相貌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不止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释迦牟尼佛在我们世界示现的,叫“劣应身”。大经上对佛的赞叹,说得很详细。佛的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我们无法想像。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得的身相与佛相同。

  

“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这是第二十三“厌女转男愿”。这一愿是说十方世界女子去往生的都转男身。

  

第二十四“莲华化生愿”非常重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莲花化生。他没有胞胎,所以身非常清净。我们世间投胎,必须母亲怀胎十个月。他的神识(中国俗话讲灵魂)住在母亲肚子里面,不干净。西方世界是莲花化生,无比的清净。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

  

这是第二十五“天人礼敬愿”。这一愿是佛对于念佛人现在的加持。俗话说诸佛保佑。佛确实保佑我们,所以诸天鬼神对于念佛人,对于阿弥陀佛的学生,都隔外恭敬。所以饿鬼、邪神自然远离,不敢加害于你。得善神的保佑,就是这一愿。

  

也许有同修见到,有念佛人著魔的,有念佛人遭遇许多苦难的。好像没有得到佛的保佑。这是什么原因?他必定没有做到佛所说的几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闻佛名号(包括闻经),“欢喜信乐”。听了真正能生欢喜心。欢喜心一定从信心里面生的。他要不信、不愿意求生,那来的欢喜心?“乐”是爱好。喜欢西方极乐世界,喜欢这一部《无量寿经》,对于经典里面所说的理论、境界,修行的方法,真正生起爱好。这就与佛相应。

  

“礼拜归命”。“礼拜”是心里面对佛、对极乐世界、对经典、对这个法门具足真实的恭敬心。这叫礼拜。否则的话,没有真诚、恭敬,每一天在佛菩萨面前磕十万个头也枉然。那不叫礼拜。为什么?没有诚敬之心。真正具足诚敬,你纵然一天一拜也没拜,可是诸佛都认为你礼拜了。为什么?真诚的恭敬,具足“归命”。归命就是归依。“归”是回头,“依”是依靠。

  

“归命”比归依意思还要深。我们从世间法回过头来,一心依靠《无量寿经》,依靠阿弥陀佛。从一切大、小乘法门里面回过头来。过去学禅也好,学教也好,学密也好,我都回过头来专依这部经,专念阿弥陀佛,这叫“归命”。一心归命。

  

“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菩萨行”就是佛在经典上教我们修行的原则。念佛人一定要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菩萨十愿,这就是菩萨行。我们在一生当中对人、对事、对物,都遵守这个原则,不敢违犯。用清净心修,这就是菩萨行。

  

你能具足这些条件,诸天世人见到你,一定尊重你,必然也礼敬你。这是真正佛弟子,真正弥陀弟子。如果我们违犯,那就不是真的佛弟子,就是冒充的。冒充的佛弟子,天人瞧不起。虽然外表装得很像,天人有天眼,一下就看穿了。所以不能瞒过天龙、鬼神。这是天理。

  

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段是第二十六“闻名得福愿”、第二十七“修殊胜行愿”。

  

“闻名得福”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一生还不想往生,觉得世间还不错,来生还想得人天福报。能不能得到?能得到。你的条件可以作佛,不作佛,以这个条件换取来生得生人天福报,那还有什么问题。阿弥陀佛很慈悲,也满你的愿。所以说“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古时候生在帝王之家,贵族的家庭,这是福报。“诸根无缺”。身体健康,相貌圆满。

  

来生得福报,如果把修行忘掉,去享福了。那真是可惜。这一生所修的,来生就报掉了。所以真正有福之人,来生享福还不忘修行,还继续修行,福报才能长久。

  

第二十七“修殊胜行愿”,是阿弥陀佛威神本愿加持他,不昧本因。来世享福,还继续不断修行。“常修殊胜梵行”。这个“殊胜梵行”,还是念佛修学净土。这真正是慈悲到极处了。

  

从第十三愿到二十七愿,说明阿弥陀佛如何以本愿威神去接引、加持、帮助十方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都是与阿弥陀佛有缘的众生,也就是“闻我名字,欢喜信乐”,这一类众生。

  

下面继续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的状况。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

  

这是第二十八“国无不善愿”。我们世间恶事、恶的果报很多。既然有恶事、有恶报,当然就有恶名。西方世界连恶的名都没有,那里还会有人造恶业?还会有恶的果报?譬如说“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牲,是恶名。世间有人造三恶道的因,所以有三恶道的果报。西方世界没有人造恶因,所以没有恶的果报,连恶的名称都听不到。西方世界称之为极乐,就从这个地方来的。

  

所有众生。

  

“所有”是指十方一切众生。

  

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

  

这是第二十九“住正定聚愿”。十方世界的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住于定聚”。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可以分为三大类: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

  

什么叫“正定”?他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得成正果。这种人叫正定。什么叫“邪定”?这些人修行,虽然很用功,很精进,他一生修行,决定得不到结果。“不定聚”是指我们一般凡夫。这一类的人,要看运气,遇到正定聚的,就学了正定;遇到邪定聚,可能就学了邪定。所以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很幸运,遇到大乘法里面最殊胜的净宗法门,当生成就的法门。假如我们死心塌地,一心归命,专求、专弘,这是第一正定。所以生到…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四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