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第五卷)
净空法师讲述
一九九四年于加州迪安萨学院
第五卷
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三十六“教化随意愿”。这一愿非常重要。使我们对于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什么时候可以离开阿弥陀佛到他方世界去自由活动?这个疑问得到了具体的答案。
从这一愿来看,确实西方世界真正是无比的殊胜。在任何地方修学,总得要费一段时间,自己能得到智慧、神通、德能,才有能力自在的帮助别人。因为这不是普通的事情,不是普通的学科能力,因此确实是要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成就。到西方世界,几乎全部时间都省下来了。弥陀愿文里面,明白告诉我们,他没有任何限制,真正是随意自在。
“除其本愿,为众生故”。愿度一切众生,是每一个人的本愿。四弘誓愿第一条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一切人基本的愿望。如果愿力很强,又感觉到众生天天在受苦、受难,迫切地需要帮助,我们到达西方之后,就想要赶快去帮助这些苦难的众生。
“被弘誓铠”。“被”跟“披”是同音,也是一个意思。是披铠甲。“弘誓”是指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我们常常发,到达西方世界,如果有能力,我们的誓愿应当要对兑现。就是“教化一切有情”。
“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这三句是菩萨教化众生的内容。
我们教众生什么?当然像佛菩萨、祖师大德,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经论科目非常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三条。这三条是有层次,有阶段的。
第一阶段是初学,要教众生“发信心”。信什么?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至少有六桩事情,一定要建立信心。
第一“信自”,要相信自己。古人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圣贤”。要相信自己有良好的本质,相信自己可以作圣、作贤、作君子。我们要有这个信心。人对于自己有信心,前途真的是非常光明远大。一个民族有信心,一定能建立一个伟大的国家,为世界带来和平、幸福。所以信心非常重要。
我们学佛一定要有信心,决定能成佛。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就应当要作佛。佛是具足究竟圆满智慧的人,具足圆满德能之人。佛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相信我们念佛,一定能生极乐世界,一定能见阿弥陀佛,一定能得到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这是相信自己,自己没有信心,那就没有法子了。佛菩萨帮助人,是帮助有信心的人,没有信心的人,就叫无缘之人,佛菩萨帮不上。
第二“信他”。“他”是指世出世间的圣贤人。古圣先贤对我们没有任何要求,所以他的教训、教诲,决定是公正、没有私心。他并不求我们恭敬,也不求我们供养。他对我们的慈爱是没有任何条件的。父母对子女还有条件,唯独圣贤人对于社会大众没有条件。佛法称之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对他要相信,他们对我们的教导决定是好的、是善的、是美满的。
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训、孔孟的学说,流传到后世,后人奉为经典。诸子百家里面也有很多宝贵的教训,这是古圣先贤留给后人的。诸佛菩萨对于一切众生的教诲,都留在经典之中。佛门的经典,我们称之为《大藏经》,这是佛陀对众生教学的全部课程。我们要相信。这是“信他”。
“信自、信他”,是基本的。第三要“信因”、第四要“信果”。世出世间一切法,绝对不会超过因果的定律。善因一定有善果,恶因有一定有恶报,因缘果报是真理。如果说做善因得的是恶报,造恶因得的是善果,佛说绝对没有这种事情。
我们往往看到世间的恶人很享福;看到很多善人生活很艰苦。这是我们肉眼凡夫只见到现前的状况,不知道因果是三世的。我们这一生所受的果报是前生种的因。他前生修福,所以这一生享修福得的果报;他这一生没有继续修福,却造罪业,所以我们看到享福的人造罪业。怎么没有果报?他享的福是前生修的,罪是现在造的。现在造的罪业,是来生受报。
佛告诉我们:“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们要想知道前生造的是什么因,我们现在这一生享受的就是。前世造的因,是现在所受的果报。“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我们要晓得来生的果报如何?这一生所造作的就是。这一生造作的是善,来生必定得善果。这一生造作的是恶,来生免不了有恶报。所以因果是三世的,不是在眼前的。这我们一定要晓得。要相信因,要相信果。整个佛法是建立在因果的理论上。
我们看古大德的判教,《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五周因果,《妙法莲华经》是一乘因果,都脱离不了因果。《华严》是佛法里面的根本*轮。根本是依因果建立的。一切经、一切法门,皆是根本的枝叶,是《华严》的眷属,当然也离不开因果的定律。
第五要“信事”,第六要“信理”。“事”跟“理”离不开,有理一定有事,有事一定有理。我们的信心至少要建立在这六个基础上∣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理如果真的明白了,真正能肯定了,有许多事我们并没有见到,我们能信。为什么?有理论做依据。
佛在大乘经典里面讲这些理,讲得很广泛、很深刻。佛说得很多的,像《华严》里面所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来的。佛把道理给我们说出来了。如果对这个道理参透了,经上讲的虚空、法界无量无边,我们能信得过。佛又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也是个重要的理论。一切法既然从心想生,这心想什么,就能变现什么。于是许多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也能接受了。为什么?从心想生。这确实是真实的。大到虚空世界,小到我们身体的生活状况。这个道理都包括了。
我们能信,才能立志奋发,才能立志向上作圣、作贤、作佛、作菩萨,不会自甘堕落。这一条非常重要。
有圆满的信心,再提升一层,第二个阶段的教学要偏重在“菩提行”。“行”是生活行为。我们想奋发向上,一定要有良好的生活行为。我们现代人所追求的幸福、快乐、美满,这些确实可以得到。从那里得到?从“菩提行”当中得到。“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悟”。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要觉,不能迷。迷就会做错,就造罪业。如果样样都觉悟,样样都明了,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自然就做到恰到好处。对自己有利益,对别人也有利益,自利利他,这就是菩萨行。菩萨教化众生,是教的这些事情。
最后一个阶段是“普贤道”。菩萨叫“行”,普贤叫“道”。“行”跟“道”有一点差别。道是大道,是通到大圣人这一条路。修这个法门可以成佛,这才叫道,是通达如来果地上的大道。
普贤行我们在阿弥陀佛愿文里面看到了。在《无量寿经》第二品里面,我们看到“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是世尊为我们介绍的)。本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这很要紧。说明了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修普贤道。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实在是普贤大士的法界,是纯一菩萨法界。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是十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底下还有六道。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十法界,所以它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一乘当中的一乘。大乘菩萨众多,修行的法门也众多。西方极乐世界所有菩萨只修一种法门——普贤行。也就是《华严经》末后给我们讲的“十大愿王”。他们修学的这十条是总纲领,念念都离不开这十个纲领。
普贤行跟其他菩萨不相同的地方,普贤行的心量是周遍法界,是任何一个菩萨不能比的。菩萨心量已经很大了,但是还有限度,还没有达到圆满。譬如菩萨行,像月光一样,从初三、初四的月牙一直到十三、十四,光明越来越大。菩萨的地位越往上升就越大。但是十五的月亮才圆满,十四还没有圆满。普贤行是十五的月亮,是满月。他的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圆满起修。所以他的“礼敬”、“称赞”,都是称性、都是圆满的。跟一般大乘菩萨不一样。
以上是教化众生三个阶段。一切佛菩萨倒驾慈航到我们世间来教化众生,有这三个阶段。众生的根性是初发心的,就教他建立信心;已经有信心的,就教他修正自己的生活行为;已经修正生活行为的,就教他普贤大道。
“虽生他方世界”。到极乐世界的这些人,他们度众生的愿很恳切,见到阿弥陀佛,就向佛报告想到他方世界去帮助众生。阿弥陀佛会同意,他立刻就可以到他方世界去。
你是带业往生的,烦恼没断;到达他方世界,又有六道,会不会再造业?会不会再堕落?会不会再受恶报?这是我们很担心的一桩事情。有阿弥陀佛这一愿加持,就不会…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五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