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 第四卷▪P2

  ..續本文上一頁念佛先往生。我們不認識他們,他們都認識我們。他們也跟佛來接引。一見面,彌陀一介紹,他是那一劫、那一世,跟我什麼關系,馬上就想起來了。我們過去生中的家親眷屬、同參好友,不曉得有多少已經念佛往生。所以那個地方熟人很多。這是一定要知道的。來迎接的菩薩是這些人。如果跟我們沒有因緣,他不會來的,因爲沒有感。我們有感,他有應。我們念佛往生的緣成熟,是感,佛與菩薩們就有應。

  

“經須臾間”,速度很快就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願文裏沒有說是那一品往生的。沒有講,當然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實報土上上品往生,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梵語,翻成中文是“不退轉”,就是常講的圓證叁不退。

  

阿惟越致菩薩是七地以上,品位太高了。七地以上才圓證叁不退。這樣說起來,我們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雖然生凡聖同居土,蒙阿彌陀佛本願的加持,地位一下就提升到七地以上。我們是不是七地菩薩?不是。我們煩惱一品也沒斷,要說是菩薩,實際上是凡夫;要說不是菩薩,確實是圓證叁不退,也不能說是凡夫。所以蕅益大師在《要解》裏說得好,“不能說他是凡夫,也不能說他是菩薩”。真正不可思議。煩惱一品沒斷,居然是圓證叁不退。一切經裏沒這種說法,一切諸佛刹土裏面也沒這種人。唯獨西方極樂世界有。這真是不可思議,是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

  

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衆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

  

這一段是說念佛的人往生。正如善導大師所說的,一百個人修,一百個人往生;一千個人修,一千個人往生,叫“萬修萬人去”,一個也不會漏。

  

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

  

這一段就講到悔過。“宿惡”是前生所造種種惡業。聽到《無量壽經》、聽到《阿彌陀經》、或者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能生起忏悔心,能悔過。

  

爲道作善。

  

這是悔過之相。悔過不是口裏說說就算了,那沒有用處。要從心地裏面去悔改,要從行持上去表現,表裏一致。他真的悔改了,真的回過頭來斷惡修善。

  

便持經戒。願生我刹。

  

他真能持戒,能尊照經典裏的教誨,認真去做。

  

命終不複更叁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個人臨命終時,就生極樂世界。就像前面第二十願,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我作佛時。國無婦女。若有女人。聞我名字。得清淨信。發菩提心。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刹土。十方世界諸衆生類。生我國者。皆于七寶池蓮花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一段裏面有叁願。第二十二“國無女人願”說明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女人。所有的女子,發願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男身,相貌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不止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那是釋迦牟尼佛在我們世界示現的,叫“劣應身”。大經上對佛的贊歎,說得很詳細。佛的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我們無法想像。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得的身相與佛相同。

  

“厭患女身,願生我國,命終即化男子,來我刹土”。這是第二十叁“厭女轉男願”。這一願是說十方世界女子去往生的都轉男身。

  

第二十四“蓮華化生願”非常重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是蓮花化生。他沒有胞胎,所以身非常清淨。我們世間投胎,必須母親懷胎十個月。他的神識(中國俗話講靈魂)住在母親肚子裏面,不幹淨。西方世界是蓮花化生,無比的清淨。

  

我作佛時。十方衆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

  

這是第二十五“天人禮敬願”。這一願是佛對于念佛人現在的加持。俗話說諸佛保佑。佛確實保佑我們,所以諸天鬼神對于念佛人,對于阿彌陀佛的學生,都隔外恭敬。所以餓鬼、邪神自然遠離,不敢加害于你。得善神的保佑,就是這一願。

  

也許有同修見到,有念佛人著魔的,有念佛人遭遇許多苦難的。好像沒有得到佛的保佑。這是什麼原因?他必定沒有做到佛所說的幾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是聞佛名號(包括聞經),“歡喜信樂”。聽了真正能生歡喜心。歡喜心一定從信心裏面生的。他要不信、不願意求生,那來的歡喜心?“樂”是愛好。喜歡西方極樂世界,喜歡這一部《無量壽經》,對于經典裏面所說的理論、境界,修行的方法,真正生起愛好。這就與佛相應。

  

“禮拜歸命”。“禮拜”是心裏面對佛、對極樂世界、對經典、對這個法門具足真實的恭敬心。這叫禮拜。否則的話,沒有真誠、恭敬,每一天在佛菩薩面前磕十萬個頭也枉然。那不叫禮拜。爲什麼?沒有誠敬之心。真正具足誠敬,你縱然一天一拜也沒拜,可是諸佛都認爲你禮拜了。爲什麼?真誠的恭敬,具足“歸命”。歸命就是歸依。“歸”是回頭,“依”是依靠。

  

“歸命”比歸依意思還要深。我們從世間法回過頭來,一心依靠《無量壽經》,依靠阿彌陀佛。從一切大、小乘法門裏面回過頭來。過去學禅也好,學教也好,學密也好,我都回過頭來專依這部經,專念阿彌陀佛,這叫“歸命”。一心歸命。

  

“以清淨心,修菩薩行”。“菩薩行”就是佛在經典上教我們修行的原則。念佛人一定要修叁福、六和、叁學、六度、普賢菩薩十願,這就是菩薩行。我們在一生當中對人、對事、對物,都遵守這個原則,不敢違犯。用清淨心修,這就是菩薩行。

  

你能具足這些條件,諸天世人見到你,一定尊重你,必然也禮敬你。這是真正佛弟子,真正彌陀弟子。如果我們違犯,那就不是真的佛弟子,就是冒充的。冒充的佛弟子,天人瞧不起。雖然外表裝得很像,天人有天眼,一下就看穿了。所以不能瞞過天龍、鬼神。這是天理。

  

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常修殊勝梵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段是第二十六“聞名得福願”、第二十七“修殊勝行願”。

  

“聞名得福”是什麼意思?就是這一生還不想往生,覺得世間還不錯,來生還想得人天福報。能不能得到?能得到。你的條件可以作佛,不作佛,以這個條件換取來生得生人天福報,那還有什麼問題。阿彌陀佛很慈悲,也滿你的願。所以說“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古時候生在帝王之家,貴族的家庭,這是福報。“諸根無缺”。身體健康,相貌圓滿。

  

來生得福報,如果把修行忘掉,去享福了。那真是可惜。這一生所修的,來生就報掉了。所以真正有福之人,來生享福還不忘修行,還繼續修行,福報才能長久。

  

第二十七“修殊勝行願”,是阿彌陀佛威神本願加持他,不昧本因。來世享福,還繼續不斷修行。“常修殊勝梵行”。這個“殊勝梵行”,還是念佛修學淨土。這真正是慈悲到極處了。

  

從第十叁願到二十七願,說明阿彌陀佛如何以本願威神去接引、加持、幫助十方一切衆生。這一切衆生,都是與阿彌陀佛有緣的衆生,也就是“聞我名字,歡喜信樂”,這一類衆生。

  

下面繼續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正的狀況。

  

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

  

這是第二十八“國無不善願”。我們世間惡事、惡的果報很多。既然有惡事、有惡報,當然就有惡名。西方世界連惡的名都沒有,那裏還會有人造惡業?還會有惡的果報?譬如說“叁惡道”∣地獄、餓鬼、畜牲,是惡名。世間有人造叁惡道的因,所以有叁惡道的果報。西方世界沒有人造惡因,所以沒有惡的果報,連惡的名稱都聽不到。西方世界稱之爲極樂,就從這個地方來的。

  

所有衆生。

  

“所有”是指十方一切衆生。

  

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

  

這是第二十九“住正定聚願”。十方世界的衆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住于定聚”。佛告訴我們,一切衆生可以分爲叁大類: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

  

什麼叫“正定”?他在這一生當中決定得成正果。這種人叫正定。什麼叫“邪定”?這些人修行,雖然很用功,很精進,他一生修行,決定得不到結果。“不定聚”是指我們一般凡夫。這一類的人,要看運氣,遇到正定聚的,就學了正定;遇到邪定聚,可能就學了邪定。所以說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們很幸運,遇到大乘法裏面最殊勝的淨宗法門,當生成就的法門。假如我們死心塌地,一心歸命,專求、專弘,這是第一正定。所以生到…

《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 第四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