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十疑論》淺講 第四疑 偏求一土疑▪P2

  ..續本文上一頁功德,分一部分給我呢?他父親說:我平常很少念佛,分一部分給你怎麼分?他兒子說:沒有關系的,只要你答應就好。他父親就說:好啊,我就把阿彌陀佛的光明分一部分給你,你拿去吧。自這以後,他兒子睡覺就沒有再出現什麼事情了。

  這個故事的作者在文章最後評論說:這個廚師還只是隨喜念佛,也可以說信願還不怎麼具足,他只是護持別人打佛七,晚上閑著看到別人念佛,就順便進去念幾句,也沒有太用心。雖然如此,但他的身心積累了很多光明的功德。這位作者說:如果他真心的念佛,那還得了!

  所以,爲什麼一個法門會讓這麼多人來贊歎,這個地方一定有它的深義。也就是說阿彌陀佛的聖號,有很多本願的加持:第一個,我們講臨終的接引,你的心經常跟佛號接觸的時候,你就會産生臨終阿彌陀佛現前的力量。第二個,光明的攝受,你每天跟佛號在一起,你肉眼上雖然看不出有什麼變化,但事實上你的身體就出現一種阿彌陀佛的光明,這是不可思議的。這個光明,就是消除罪障的一種征兆。所以阿彌陀佛的聖號,第二個他的光明特別殊勝,這是佛的第叁十叁願所成就的。

  我們再看第叁個理由:

  【又《阿彌陀經》、《大無量壽經》、《鼓音王陀羅尼經》等雲:釋迦佛說經時,皆有十方恒沙諸佛,舒其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證成一切衆生念阿彌陀佛,乘佛大悲本願力故,決定得生極樂世界。】

  這裏講十方諸佛的稱歎。說爲什麼我們今天一門深入,一定要以阿彌陀佛爲第一個門呢?因爲《阿彌陀經》、《大無量壽經》、《鼓音王陀羅尼經》都講到,只要釋迦佛在贊歎阿彌陀佛功德的時候,講到最後都有十方諸佛的現前,來證明只要有念佛的衆生,一定可以成就阿彌陀佛本願的攝受,而使業障消除,乃至于往生淨土。這就是說,一個法門能夠得到十方諸佛的贊歎,表示這個法門有普遍性,它叁根普被、利鈍全收。這就是我們從法義來抉擇,我們選擇阿彌陀佛作爲我們第一感應的理由。

  我們看總結:

  【故知阿彌陀佛,與此世界極惡衆生,偏有因緣。】

   其余諸佛,一切淨土,雖一經兩經,略勸往生。總不如阿彌陀佛國,處處經論,殷勤叮咛勸往生。在這裏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阿彌陀佛的特色,是對極惡衆生偏有因緣。阿彌陀佛對我們障深慧淺的衆生,他的本願有特大的加持力。第一光明的攝受,現生消除罪障。第二在我們臨終的時候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接引我們往生西方。別尊佛就很少有這樣特殊的加持,這就是爲什麼有很多經論及祖師,乃至十方諸佛在教誡弟子時,都是殷勤叮咛,以阿彌陀佛作爲第一個皈依對象的理由。

  我們一個衆生憶念任一尊佛,與佛産生感應以後,這一尊佛對我的加持力,就決定于該佛的本願。我們可以從平常的生活來理解,比如說我們依止一個善知識,這位善知識他發的願是喜歡廣結善緣、修習福報,他的願力是這樣子,你跟他在一起,你肯定很快能夠成就福報,因爲他的本願就有這種力量;另外一位善知識,他的本願是專門弘揚佛法、開啓智慧,你跟這位善知識在一起,你的智慧肯定會很快增長。這就是說,每一尊佛的本願功德是不同的,所以你與每一尊佛接觸的時候,所産生的加持力、救拔力,就會有所不同。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佛在世的時候,摩伽陀國有一個國王,叫做頻婆娑羅王。頻婆娑羅王有一個大臣,到晚年才有兒子,這個兒子出生的時候,就從地上湧出一只金色的象,大家就把這個小孩子取名象護。這只象平常的排泄物都是黃金,因爲它每天都會排泄,所以他家的黃金就不斷的增加。象護長大以後,就騎著這只象到處遊玩。有一天在王宮舉辦的宴會中,象護說出了他家有一只金色的象,每天都會拉出很多的黃金。阿阇世王子聽後就生起貪心,他想:等我做國王的時候,我一定要把這只象奪過來。

  後來阿阇世王把他的父親頻婆娑羅王關閉起來,讓他活活的餓死,想殺了他父親以後,就自己做國王。他回憶起他過去的誓願,就請象護來到王宮參加宴會。這個時候,象護的父親就跟象護說:阿阇世王是一個壞人,你去參加他的宴會一定是不吉祥的。象護說:沒關系,我跟他以前是好朋友,沒問題的。所以象護就騎著象去參加宴會。但在宴會結束以後,阿阇世王就說:象護啊!你一個人回去就好了,這只象就留在這裏吧。于是象護只好一個人回家。但是象護得到這只象是福德所招感的,不是他人所能強奪的,所以他回到家以後,這只象就從王宮的地下沈沒,回到自己的家裏。因爲這樣就得罪了阿阇世王,所以他父親說:你的生命有危險了,現在你應立即出家。古時候要是犯到死罪,能遠離死罪的唯一辦法就是出家。象護就在這情況下出了家,後來還證得阿羅漢果。

  雖證得阿羅漢果,但當時印度的比丘都要托缽的,一個比丘旁邊跟著一只象有損威儀,釋迦牟尼佛就對他說:你應該使這只象離開,你可對象說“你出去、你出去、你出去!”念叁次,它就會離開你的。後來,佛弟子們就問佛陀說:象護爲什麼一出生就有象來保護他?乃至于後來能跟釋迦牟尼佛出家,在釋迦牟尼佛法中成就阿羅漢呢?

  佛陀就說:在迦葉佛的時代,有一個商人,這個商人有一次到外地經商,得到很多財寶。在回家的路上,經過一座寺廟,寺裏有法師在講經,他就進去聽,聽了以後起歡喜心。在他離開之前到大殿去拜佛禮謝叁寶,這時候他發現在本尊迦葉佛的旁邊,有一尊當來下生的釋迦牟尼佛。我們知道,所有賢劫千佛來到人世間,都是先生到兜率天,然後乘六牙白象而降生。但是當來下生釋迦牟尼佛所乘的象,有一點剝落了,所以他就出錢把這只象作了修整,順便把象上面的當來下生釋迦牟尼佛也作修整,再鍍上黃金。這個時候跟釋迦牟尼佛結的緣、跟釋迦牟尼佛乘的六牙白象結了緣,所以生生世世招感象的出現,乃至于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跟佛出家,最後在釋迦牟尼佛的座下得證羅漢果。

  就是說,這個法界有叁世諸佛,每一尊佛都代表一種加持力,而這個加持力的來源是他的本願。你看,釋迦牟尼佛剛好有本願來到娑婆世界,而象護又剛好跟釋迦牟尼佛結緣,機感相應就得度了。一切法從因緣生。當然因緣是你決定的,因緣是由你的心來引導的,你今天跟阿彌陀佛的聖號不斷的結緣,一次又一次的憶念他,這尊阿彌陀佛就對你産生四十八願的四十八種力量,包括現生光明的照攝、也包括臨終的接引,乃至包括他很多很多的功德。而在整個叁世諸佛的本願當中,對我們末法極惡的衆生來說,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對我們是最強的、最有效率的,這個就是我們以阿彌陀佛作爲本師的理由,因爲他的本願最殊勝。

  

《《淨土十疑論》淺講 第四疑 偏求一土疑》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