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朝暮課誦白話解釋卷下 叁、忏悔文▪P5

  ..續本文上一頁顯禅定度的。慧莊嚴光,是表顯智慧度的。可見得各種的光明,都是從修行功德上生出來的,所以稱做光德。

    南無無憂德佛

    憂悲苦惱,是十二因緣的生滅法,佛證得了真如妙性,圓滿了常樂我淨的四種德,自然再也不會有憂惱的了。

    南無那羅延佛

    那羅延,是梵語,翻譯中國文,是堅固的意思。同了首楞嚴叁個字,差不多的。不過這兩種名詞,都是包含許多意義在裏頭的。能夠明白了首楞嚴的意義,那就那羅延的意義,也就明白了。

    南無功德華佛

    佛身,是種種功德莊嚴成的。功德滿足,法身自然顯現出來了。像到了春天的時候,各種的花,自然一齊開放的樣子。

    南無蓮華光遊戲神通佛

    蓮,是清淨的本體,表顯佛的法身。花,是莊嚴的妙相,表顯佛的報身。光,是無礙的大用,表顯佛的應身。佛雖然有法身,報身,應身,但是這叁身就是一身,一身就是叁身。不動本位,遍現十方世界,這就是佛的遊戲神通。

    南無財功德佛

    世間的財物,碰著了水火盜賊,就保守不住了。今世所有的,一些也帶不到後世去,所以叫做不堅固財。依照佛法修種種功德,叫做積聚法財。下了法財的種子,在八識田裏頭,永遠不會失落的,這叫做堅固財。自己修行,是自利的法財功德。教化他人,是利他的法財功德。兩種功德,都圓滿了,就成佛了。

    南無德念佛

    凡夫的念頭,都是著相的,叫做妄念。佛證得了真空實相,一切的妄念,完全沒有了。真如心性上,自然有一種遍照法界的妙用。楞嚴經上說,十方如來,憐念衆生,如母憶子。憐念,是哀憐他,記念他的意思。佛的憐念衆生,有這樣大慈大悲的恩德,所以稱做德念。

    南無善名稱功德佛

    在因地上行菩薩道的時候,廣修六度萬行,一切無漏的善法。到了功德滿足,證得了佛的果位,無上的大名稱,就十方世界沒有聽不到的了,所以叫善名稱。

    南無紅焰帝幢王佛

    紅焰的焰字,梁皇忏本上,作焰字解釋,是光。若是照燄字的解釋,那就是火光搖動的形狀。紅焰帝幢,是天帝宮裏的赤珠寶幢。因爲這寶幢是赤珠結成的,所以發出來的光,全是紅色的。珠光閃耀,像是火在行動,所以叫做紅焰。這是表顯佛德高大,智慧光明,遍照一切法界的意思。

    南無善遊步功德佛

    遊步,就是行走。佛行走的樣子,像象一樣的,一直向中間大路上走去,不走斜路小路的,所以說是善遊步。如來舉足下足的事情,一切諸大菩薩,都不能夠曉得的。佛的一舉一動,無非是稱性的功德,所以立這個德號。

    南無鬥戰勝佛

    佛披了禅定的堅固铠甲,用了智慧的鋒利刀劍,同了一切外道邪魔戰鬥,沒有不勝過他們的。铠甲,是譬喻禅定的堅固。刀劍,是譬喻智慧的鋒利。

    南無善遊步佛

    佛的神足力,沒有來去相的。坐在一處道場裏頭,能夠周遍現身到十方微塵世界去,普度一切有緣的衆生,這叫做善遊步。

    南無周匝莊嚴功德佛

    匝字,本來是周圍的意思。周匝,就是周遍的意思。佛的無上功德,周遍莊嚴一切的法界,普利一切衆生,永遠沒有窮盡的。

    南無寶華遊步佛

    佛的叁十二相裏頭,有一種相,叫千幅輪。是佛的足底下,有許多輪盤形的好相。經上說,若欲行時,寶花承足。這兩句,就是說佛若是要舉足遊行,自然有衆寶妙花,托住佛的千幅輪足,往來十方,沒有蹤迹可以尋找的。

  南無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佛

    蓮花,是最清淨的花,況且還是寶的蓮花,那是更加顯得本體的清淨了。用寶蓮花叁個字,是因爲蓮花雖然生在泥土裏頭,但是仍舊不染汙花的潔淨,所以借來表顯心性隨緣不變的道理。善住的住字,就是常住不變的意思。心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永遠是這樣的,所以稱做善住。娑羅樹,是很大的,所以稱樹的王。佛現涅槃相的地方,就是在娑羅樹底下的。這善住娑羅樹王六個字,是表顯心性不變隨緣的道理。〇從前邊釋迦牟尼佛起,一直到這一句佛號,總共有叁十五尊佛,都出在決定毗尼經上的。寶積經上說,一切衆生,若有五逆十惡,萬劫不通忏悔者,應須頂禮叁十五佛,至心忏悔,一切罪障,即皆除滅。意思就是頂禮叁十五佛,哪怕五逆十惡等,種種不能夠忏悔的重罪,也都可以除滅。那麼禮拜稱念這叁十五佛,實在是有不可思議的大功德的。因爲能夠消滅一切極惡重罪的,所以一定要至誠的禮拜稱念的。

  南無法界藏身阿彌陀佛

    心性包含一切法界,稱做法界藏。十六觀經上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照這兩句經說起來,一切佛的心性,都是包藏一切法界的,那就不論那一尊佛,都可以稱法界藏身的了。現在把禮拜稱念八十八佛的功德,回向極樂世界,莊嚴淨土,求願往生,所以獨把這法界藏身四個字,加在阿彌陀佛名號上。見得阿彌陀佛的法身,實在包藏一切佛的法身的。所以經上說,見了阿彌陀佛,就是十方一切諸佛,都見到了。念了八十八佛後,再加念阿彌陀佛,就同了華嚴經末後,普賢菩薩說十大願王,回向求生極樂世界,是一樣歸結的意思。

  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諸世尊。當慈念我。

    這幾句,是求佛慈悲哀憐記念我們的意思。如是兩個字,是指上邊所說的八十九佛。等字,是總包括別的一切諸佛。有佛就有世界,所以說一切世界諸佛世尊。一切的佛,都是常住不滅的。就像本師釋迦牟尼佛,雖然說是在雙樹中間,現了涅槃的相,實在到現在時候,還是在靈鹫山同了諸大菩薩,說種種妙法,並沒有真的入了涅槃。不過我們薄福的衆生,自己沒有見佛的機緣,所以若是到印度去朝禮靈山,就只看見一座荒山,那裏還看得到佛的形像,聽得著佛說法的聲音呢。是諸世尊四個字,凡是一切世界的佛,都包括在裏頭了。楞嚴經上說,十方諸佛,憐念衆生,如母憶子。

  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無始生死以來。所作衆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

    這幾句,是總發露今世前世所造一切的罪業。意思是說若是我這一世,或是我前幾世,自從有了這生死的身體,一直到現在,在六道輪回裏頭轉。不論在那一道,都是生死的身體。舍了這個生死的身體,又得了那個生死的身體,一直是這樣的。盡管推算到從前去,從前還有從前,永遠沒有開頭的,所以叫做無始生死。在這無量無邊的生死裏頭,所造的種種罪業,不曉得有多少,所以說是衆罪。造罪的原因,總不出叁種事情的。一種是自己親身造的,叫做自作。一種是教旁人去造的,叫做教他作。一種是看見旁人造罪,不去阻住他,倒反跟了他生歡喜的心,這個叫做見作隨喜。叁種造罪的因,雖然也有輕重的分別,究竟都是罪業,都應該要發露的。

  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見取隨喜。

    這幾句,是分別發露今世前世所造取叁寶物的罪。塔,是供養佛身舍利的。照阿含經上說,有四種地方,應該要起造佛塔的。一種是佛生身的地方。一種是佛得道的地方。一種是佛說法的地方。一種是佛現涅槃相的地方。都應該要造了塔,供佛的舍利,做永遠的紀念,好使得人發起恭敬信仰的心,禮拜贊歎,用種種東西來供養,種出世的善根。現在所說的若塔兩個字,不獨是指供佛舍利的塔,連一切的寺廟庵院,凡是供佛菩薩的地方,一起都包括在裏頭的。若僧兩個字,是單指在本處塔廟寺院裏常住的僧衆。若四方僧,是說從各處來的遊方僧,經過各處地方,就暫時在那處地方的大寺院裏頭,挂單住幾天,就要去的。住的時候,來的地方,都沒有一定的,所以叫四方僧。一個物字,是連上邊的塔裏頭的東西,同了四方僧的東西,都包括在裏頭的。就是無論是塔廟寺院經管的東西,或是常住僧衆個人的東西,或是四方僧帶來的,同了那施主布施他們的東西,凡是叁寶名下的東西,倘然拿來私下用了,就叫做取叁寶物。智度論上說,盜佛燈油者,當墮黑暗地獄。意思是說偷用佛前燈油的人,將來一定要墮落到黑暗地獄裏頭去的。看了這句,就可以曉得偷用了別種供養叁寶的東西,一定也是地獄的罪。所以寶梁經上說,甯自啖身肉,不得盜叁寶物。這兩句的意思,是說情願餓極了,自己吃自己身上的肉,那不過是一時的痛苦,若是偷用了一些供養叁寶的東西,那是將來受的痛苦,還不曉得要加重幾千萬倍哩。所以這種事情,萬萬做不得的。若自取叁句的意思,是同了上段一樣的,不過作字換了取字罷了。罪業是做出來的,所以用個作字。東西是拿來用的,所以用個取字。看過了上段的解釋,自然就可以明白了,不要再講的了。

  五無間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

    這幾句,是分別發露今世前世所造阿鼻地獄的罪。無間地獄,是最大最苦的地獄。因爲有五種事情,都沒有間斷隔開的,所以叫做五無間。第一,是時無間。凡有墮落到這種地獄裏頭去的衆生,日日夜夜受罪,直要經過許多劫數,沒有一個時候停歇的。第二,是形無間。形,是形狀。這個地獄的牆,周圍一萬八千裏,高一千裏,牆是鐵的。上下中間,都是大火。地獄裏頭,有一鐵床,橫豎各有一萬裏。一個人受罪,自己看見自己的身體,裝滿在這只床上。千萬個人受罪,也各人都看見自己的身體,裝滿在這只床上,沒有兩樣形狀的。第叁,是受苦無間。地獄裏頭種種刑罰的名目,像那刀山劍樹等類,多得說不盡。地藏菩薩對摩耶夫人說,就是說了一劫的時候,也還是講不完的。像這種的大苦痛,受罪的人,一件一件都要輪流受到,接連不斷的。第四,是趣果無間。趣果就是造了因,招受果報的意思。不論是男人女人,老的小的,貴的賤的,也不管他天龍鬼神,凡是造了落地獄的罪,一定都要受這種的苦果報,沒有分別的。第五是命無間。若是墮落到這種地獄裏頭去,一日一夜裏頭,總要死一萬次,生一萬次。隨死隨生,隨生隨死。從起初進去的時候起,一直要經過百劫千劫,不是到罪…

《朝暮課誦白話解釋卷下 叁、忏悔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