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朝暮課誦白話解釋卷上 七、十大願

  七、十大願

  一者禮敬諸佛。

    念這一句的前,先要加弟子某某發願六個字,那麼就是念的人發的願了,更加切實了,功德也就更加大了。從這一句起,直到後邊的十者普皆回向,總共十句,叫做十大願王,出在華嚴經末後的普賢行願品上。是普賢菩薩教華藏世界的許多菩薩,同了善財童子,發這十種大願心,回向求願往生極樂世界的。現在把這十句,定在朝課裏頭念,也就是發願求生淨土的意思。這十句發願的話,都是照普賢行願品上原來的文字的。一者,就是說第一種大願心。禮字,就是上邊講過的接足頂禮。敬字,是一心恭敬。拜佛全在恭敬,能夠誠心恭敬,那麼妄想自然可以息滅。妄想息滅,才能夠同了佛心相應。若是不恭敬,不誠心,身體雖然在拜佛,心裏頭盡管起種種妄想,那功德就很少了。若是起了惡念,那就不但是沒有功德,倒反有亵渎佛菩薩的罪孽哩。諸佛兩個字,是把所有十方叁世一切的佛,都包括完全的。照事相上說,那麼單講十方同了叁世,已經是無窮無盡的了。況且十方的世界,每一個世界,就有無窮無盡的微塵。每一微塵裏頭,還有無窮無盡的世界。一微塵裏頭無窮無盡的世界,還各有無窮無盡的微塵。那些微塵裏頭,又各有無窮無盡的世界,像這樣的一重一重,永遠沒有窮盡的。這些世界,照叁世說,那麼每一個世界裏頭,就有無窮無盡的佛了。這許多的佛,怎麼能夠都禮拜恭敬到呢。若是懂得了唯心的道理,那麼所有這許多的佛,總之都是自己的心現的相。既然自己的心,能夠現出這許多佛的身相來,那麼自己的心,一定也能夠現出許多自己的身相來了。並且能夠在每一尊佛前,都現出自己的一個身相來。那麼有無窮無盡佛的身相,就有無窮無盡自己的身相。每一個自己的身相,就禮拜恭敬一尊佛。有無窮無盡自己的身相,就禮拜恭敬無窮無盡的佛。那麼現在自己禮拜恭敬一尊佛像,就是把十方叁世所有的一切諸佛,都完全禮拜恭敬到了。若是講到理性,那就無窮無盡的佛,實在就是一尊佛。無窮無盡自己的化身,實在也就是一個身。能夠照上邊所說的那樣想念,那樣的禮拜恭敬,才合那普賢菩薩的行願。這個禮拜恭敬諸佛的大願心,要是虛空界盡了,衆生界盡了,衆生的業盡了,衆生的煩惱盡了,我這個願心,才可以算盡。但是虛空等四種的法,都是永遠沒有盡的,那麼我的願心,也永遠沒有盡的了。這種願心,一念一念的接連不斷,叫做普賢行願。像唐朝的僧衍,每天拜佛一千拜,那麼也可以算是修普賢行願的了。

  二者稱贊如來。

    這一句,是第二個大願心。稱,是稱揚。贊,是贊歎。如來兩個字,是佛的一種德號。單就這一句看起來,像是只稱贊眼面前的佛,但是照經文上邊講,也是總包括十方叁世一切佛的。華嚴經上,法慧菩薩頌初發心菩薩的功德,說道,過去未來現在佛,一切緣覺及聲聞,分別解說不能盡,發心菩薩諸功德。這四句偈的意思,是說叁世諸佛,同了叁世的一切緣覺聲聞,分別解說初發心菩薩的種種功德,沒有方法能夠解說完了的。初發心菩薩的功德,尚且稱贊不盡,何況是佛的功德呢。所以金光明經上說,假使用一千個微妙的舌根,在一千個大劫裏頭,贊歎一尊佛的功德,還說不到極少的一小部分,何況是要稱贊諸佛的功德呢。譬如從地面上起,一直到最高的天,都積滿的水,那還可以用方法,推究出水的滴數來,但是沒有方法,可以曉得佛的一種功德。照這樣說起來,那麼佛的功德,怎麼能夠稱贊得盡呢。一尊佛的功德,已經是稱贊不盡,何況稱贊十方叁世無量無邊的佛呢。就是說每一尊佛前,現出了自己無量無邊的化身來。每一個化身,都有超過辯才天女的微妙舌根,用了種種微妙的聲音,說那種種微妙的偈頌,稱贊佛的不可思議的功德。哪怕稱贊了無量無邊的劫數,究竟還是稱贊不盡的,所以這個願心,永遠沒有窮盡的。

  叁者廣修供養。

    這一句,是第叁個大願心。供,是供奉供獻。養,是孝養。佛是一切衆生的大導師,所以應該要供奉的。又是一切衆生的大慈悲父,所以應該要孝養的。廣修兩個字,就是說能供養的東西,無量無邊的多,所供養的佛,也是無量無邊的多,所以說廣修供養。供養有兩種,一種是財供養。像那種種的花,種種的鬘,種種的音樂,種種的傘蓋,種種的幢幡,種種的衣服,種種的香,種種的燈,用這種種東西來供養佛,叫做財供養。一種是法供養。依照佛所說的正法修行,利益一切的衆生,教化一切的衆生,代一切的衆生受苦,精進的修種種善根,不舍去菩薩應該做的事業,不離開大菩提的心,這種都叫做法供養。兩種功德比較起來,那是財供養的功德,遠不及法供養的功德。像昙鸾和尚,得著了菩提流支送給他的十六觀經,就把那先前得著的道家的仙經燒了,一心的專修淨業。善導和尚看見了西河綽禅師的九品道場,說這真是成佛的捷徑,就此一心念佛,絕口不談世俗的事情。這是依法修行的榜樣。永明壽禅師,相傳說他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是禅宗的大祖師,也是淨土宗的大祖師,常常做施食放生等種種的功德,把這種功德來莊嚴淨土。蓮池大師對那戒殺放生的兩件事情,非常的看重,做了一篇大文章,懇懇切切的勸化世人。這是利益衆生的榜樣。法照大師受了文殊菩薩的囑付,盡力提倡念佛,在湖東寺開了五會念佛道場,感應得西方叁聖,都現出相來。又在並州開了五會念佛道場,感應到代宗皇帝的宮裏頭,都聽見念佛的聲音。後來奉了代宗皇帝的命令,教宮裏頭的人念佛,也照他的五會念佛方法,所以大家都稱他是五會法師。少康法師在新定地方行化,用一種方便法,引誘那一班小兒念佛。念了一聲佛,就給他一個錢。到了一年後,新定地方的人,不論老的,小的,看見了法師總是念阿彌陀佛,滿路上只聽見念佛的聲音了。這是教化衆生的榜樣。省常大師羨慕廬山蓮社的方法,在南昭慶寺,刺血寫華嚴經淨行品,代一切衆生忏悔罪業,結了一個淨行社,做念佛道場。當時的宰相王文正公旦,也來入社,自己稱淨行弟子。僧衆入社的,有一千多人。自從王文正公入了社,那些做官的人,不論官大的,官小的,也都來入社,總共也有一百二十多人。省庵大師在杭州梵天寺,每年到佛涅槃的那一天,總是聚了在家出家的人,念佛供養的。他做了一篇勸發菩提心的文,懇切得了不得。禮拜育王的舍利塔,前後五次,燒香燃指,代一切衆生修法供養。人多說他是永明大師再來的。這是代衆生受苦的榜樣。慈雲忏主修般舟叁昧,九十天的辛苦,直嘔出血來,兩足的皮,走得破開來了。他立心情願死的,仍舊精進的修。忽然像是做夢,看見觀世音菩薩,把手指點著他的口,引出了幾條蟲來。菩薩的指頭上,流出甘露來,灌到他的口裏頭,就覺得身體爽快,病也沒有了。這是精進修善根的榜樣。道綽禅師,禅宗教宗,都精通的,一心的歸向淨土。一生一世,同人家講經說法,總是勸人念佛的一個老主意。講那無量壽經,十六觀經,同了阿彌陀經,大約講了有二百遍。每天自己七萬佛號的常課,還是一定做的。法智大師精通天臺宗的止觀法門,也是歸心淨土的。做的觀經妙宗鈔,說的觀心觀佛的道理,很明白切實的。每年的二月十五那一天,開一個念佛施戒會,修那布施放生種種的功德。入會的人,常常超過一萬多的。這是不舍菩薩業的榜樣。智者大師是天臺宗的開宗祖師。做的淨土十疑論,破去人家對了念佛往生的各種疑心,堅固人家的信心,功德不可思議。他一生坐的地方,從沒有背對西方的。志通法師因爲看見了智者大師的淨土儀式,心裏頭十分的歡喜,就此也是不對了西面唾,不背了西面坐,專心的念佛求生西方了。這是不離菩提心的榜樣。上邊所說的諸位大師,都是修法供養的,沒有一個不是往生西方的。若是能夠學他們的修法,那是真正的能夠供養佛了。實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種種的法供養,都在裏頭了。一心念佛,不是依法修行麼。功德回向法界,不是利益衆生麼。自己精進念佛,給人家看做榜樣,不是教化衆生麼。念念替一切衆生忏除罪業,不是代衆生受苦麼。天天拜佛念佛,不是勤修善根麼。念這一句佛號,六度萬行,完全具足,不是不舍菩薩業麼。念佛求生西方,完全爲的是成佛度衆生,不是不離菩提心麼。所以這個念佛法門,實在真是法供養哩。但是法供養果然是要緊的,就是那種財供養,實在也是少不得的。照經上邊說,所有各種供養佛的東西,都要像須彌山大海水一樣的多。不明白道理的人,一定要疑惑那裏能夠有這樣的多,一定沒有這回事的。實在要用那種像須彌山大海水的供養東西,供養一切諸佛,只要能夠生到了極樂世界去,就都可以辦成了。因爲阿彌陀佛四十八個大願裏頭,第二十叁願說,國土裏頭的菩薩,吃一頓飯的時候,能夠周遍到無數無量億那由他佛國裏頭去,供養佛的。第二十四願說,國土裏頭的菩薩,在十方諸佛那裏修供養功德,一切供養的東西,要什麼就有什麼,沒有不稱心如意的。所以只要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去,就可以真的照了普賢行願的供養法,供養十方叁世一切的佛了。要曉得一切的法相,都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要大就大,要多就多,沒有一定的。因爲那種大的相,多的相,都是全部分的心量造的,並不是造大的相,加多些心量,造小的相,減少些心量的,一樣都是完全的心量,所以實在是大小不二的。信心銘上說,極小同大,忘絕境界,極大同小,不見邊表。意思是說極小的東西,同了極大的東西,是一樣的,不可以執著境界相的。極大的東西,同了極小的東西,也是一樣的,都是看不見邊際的。就是講這大小不二的道理。既然是大小不二的,那麼就是可大可小的了。只要看隋朝的道喻法師,他造的阿彌陀佛像,只有叁寸長的樣子。後來他在念佛的定心裏頭,看見阿彌陀佛向他說道,你造我的像,爲什麼這樣的小呢。他回答道,心大就大,心小就小,說完了這句話…

《朝暮課誦白話解釋卷上 七、十大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