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朝暮課誦白話解釋卷上 一、楞嚴咒

  一、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大佛頂首楞嚴六個字,是一部佛經的名目。這部經是因爲佛的弟子阿難,依照了佛定的規矩,到施主人家去化齋,走過淫女摩登伽的門前,被摩登伽用邪咒來迷惑了。正在危險的時候,佛曉得了,從頂上放出光來,光裏頭有佛的化身,坐在有一千瓣葉的寶蓮花上,說了一篇咒,派文殊菩薩把這個咒去解救阿難。文殊菩薩就把阿難,同了那摩登伽,一齊帶到佛前。阿難自己慚愧,沒有道力,哀求佛說止觀修禅的法門,佛就說出了這一大部經來,總共經文有十卷。這篇神咒,就是救阿難的,在經文的第七卷裏頭,是阿難請佛重說一遍,給大衆聽的。這個咒,佛原定的名字,是叫佛頂光明摩诃薩怛多般怛啰無上神咒。佛頂光明四個字,就是說佛頭頂上的光裏頭,化出來的佛,說的這一篇咒,所以用一個明字。並且這咒是從佛的心光裏頭,流出佛的智慧來說的,所以又叫心咒。摩诃薩怛多般怛啰八個字,是梵語。翻譯中國文,摩诃是大,薩怛多是白,般怛啰是傘蓋,就是真心的表相。心量最大,十方虛空在真心裏頭,只好比得一片浮雲在天空裏頭,所以說是大。心本來是清清淨淨的,不受那一切汙穢的,所以說是白。一切的法,都隱藏在心裏頭,好像傘蓋能夠遮蓋東西的,所以說是傘蓋。心是一切法的根本,再沒有能夠超過心的東西,也沒有比心的力量更加大的東西,所以說是無上。神字,是說心佛的威神力,不可思議。這是大略解釋這篇咒的原來的名目。現在所取的名字,只有大佛頂首楞嚴六個字,是用簡單的經名。加上神咒二個字,就算是咒的名目。大佛頂叁個字,照高明法師講起來,有許多的道理在裏頭,不獨是取頂光化佛說咒的意思。叁個字裏頭,每一個字,都包含著佛的叁種德的。大字,有大,多,勝叁種的道理。佛的法身,所有一切的境界,沒有不周遍的,所以取大的一種道理,就是法身德。佛的智慧,無量無邊,叫做一切種智,所以取多的一種道理,就是般若德。佛證得最勝的妙法,超過聲聞菩薩的境界,能夠教化度脫一切衆生,自在無礙,所以取勝的一種道理,就是解脫德。佛字,是中國文覺字的解釋。覺有自覺,覺他,覺滿叁種的道理。自覺,是從文字上邊明白了道理,用觀照的方法,照見那實相,這是般若德。覺他,是用方便真實兩種的智慧,教化衆生,使得他們都證得自己的心性,了脫生死,這是解脫德。覺滿,是了因緣因兩種修的功德,完全滿足,顯出自己的正因佛性來,證得圓滿的法身,這是法身德。頂,是在人身上最高的地位,有最尊,最上,最第一的叁種意思。佛所以稱世尊,就因爲是在一切世界裏頭最尊貴的緣故,所以最尊是法身德。般若波羅蜜多,叫做無上咒,所以最上是般若德。一切法裏頭,涅槃最是第一清淨的,妙法蓮華經說的,知第一寂滅,就是這個涅槃法,所以最第一是解脫德。若是把大佛頂叁個字,各顯一種佛德講起來,那麼大字,是顯的法身德,因爲法身是沒有邊際的緣故。佛字,是顯的般若德,因爲沒有智慧,就不能夠覺悟成佛的緣故。頂字,是顯的解脫德,因爲超出一切境界,不受束縛的緣故。這是單講大佛頂叁個字。還有首楞嚴叁個字,也應該要講明白的。首楞嚴,是梵語,翻譯中國文,叫做一切事究竟堅固。這是修定的第一種要緊方法。一切事,就是一切法的現相。一切的法,都是從自己心性裏頭現出來的,所以一切法的體性,就是自己的心性。心性雖然能夠隨緣現相,但是到底沒有絲毫的變動,所以說是究竟堅固。照這個名字的意思,也是顯佛的叁種德的。一切事叁個字,是所有一切的事,沒有不是從因緣上生出來的,照性的一邊說,全是空的,曉得這種道理,就是般若德。照相的一邊說,一切的事,都是假名目,既然是假的,還有什麼可以取,有什麼可以舍呢,不起取舍的執著心,就是解脫德。一切事的本體,完全是中道佛性,就是法身德。究竟,是極頂的意思。佛的法身,是最尊貴到極頂的,那是顯的法身德。究竟又是到底的意思,般若能夠照到諸法的邊底,那是顯的般若德。究竟又是圓滿的意思,功德圓滿,自然成解脫,那是顯的解脫德。堅固兩個字,是說法身是不動不變的,再要堅固也沒有了,所以堅固兩個字,可以合著法身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拿最堅固的金剛來比般若的,所以堅固又可以合著般若德。涅槃經裏頭說,解脫名曰獨一無二,堅實不可破壞,所以堅固又合著解脫德。若是把那叁德分顯出來講,那麼一切事是法身德,因爲心性是一切法的本體的緣故。究竟是般若德,因爲一切法要用智慧觀照,方才能夠曉得究竟的道理的緣故。堅固是解脫德,因爲離一切相,自然心不搖動的緣故。所以照這樣看起來,一切的法,實在都有這叁種德的道理在裏頭的。這是什麼講究呢,因爲那叁種德,本來是自己心性裏頭,天然有的,並不是從外面得來的,不過要修到功德圓滿,才能夠證著實在。講到修的一個字,實在也並沒有旁的東西可修,仍舊還是自己的心性。所以說來說去,總之只顯得一個心性。照經上說起來,所有十方如來,從修因起,一直到成佛坐道場,說法度衆生,都是靠這篇心咒的力量。因爲這篇咒的力量大,效驗大,所以稱做神咒。但是要照了規矩,正式的設壇持咒,修這首楞嚴叁昧,那是很難很難的。若是要遠離開一切魔事,那就定要誠心持這咒,才能夠有效驗。就是平常念誦,也有無量無邊功德的。照經裏頭說,誠心念這咒的人,有菩薩金剛神等保護他,所以火不能夠燒他,水不能夠淹他,所有惡鬼邪魔,同了一切毒蟲毒物,都不能夠害他。並且到了後世,可以不生在窮苦人家,還能夠得著種種出世的功德。就是不會念這咒的,把咒寫好,做一個袋,放在袋裏,挂在身上,或是挂在屋裏頭潔淨的地方,這個人也可以一世裏頭,不受毒物的害。有這種種的大利益,所以這篇心咒,應該天天要誠心念的。欲心重的人,更加應該多念,可以使得欲心漸漸的消滅。只要看那摩登伽,本來是一個淫女,靠了這神咒的力量,就成了阿羅漢,可見得這咒的威神力,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不過佛經裏頭,不論什麼咒,都是照了咒的梵音念的,不像經的字句可以翻譯成中國文的。咒的所以不翻譯,有五種緣故,叫五不翻。第一叫秘密,佛的說咒,像軍營裏頭的密令一樣的,不讓旁人知道的。第二叫多含,那是一種咒裏頭,包含的意義很多的,有多到六種意義的,若是翻譯起來,照哪一種意義翻呢。第叁叫此土無,那是有許多東西,我們這裏沒有的。像閻浮提樹,中國不生的,翻譯起來,叫他什麼名目呢。第四叫順古,那是從古時到現在,向來用慣梵音的。像阿耨多羅,菩提等,各種名詞,向來不翻譯的,就不翻了。第五叫生善,那是不翻譯可以使得念的人,生出恭敬的善心來。像智慧兩個字,覺得平淡輕薄得很,現在用原來的梵語般若兩個字,便覺得尊敬鄭重些,所以也不翻的。因爲有這五種道理,所以咒都不翻譯的。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

    南無,是梵語,翻譯中國文,是皈依兩個字。皈字,就是把我的性命歸托佛。依字,是把我的性命依靠佛。念起佛的名號,或是菩薩的名號來,頭上都要加南無兩個字的,就是皈依的意思。釋迦牟尼佛在這一次的法會裏頭,說的是楞嚴經,所以就叫做楞嚴會。凡是一個法會,說法的佛,是主,聽法的菩薩等,都是伴。但是雖然只說得菩薩,實在連那緣覺,聲聞,也一起要皈依的。因爲緣覺聲聞,也都在僧寶裏頭的,所以也應該皈依的。這一句,叫做皈依的總相叁寶。佛,是佛寶,楞嚴是法寶,菩薩等,是僧寶。因爲這叁寶,都是在這一個會上現的相,不是在幾處分開現的,所以說是總相叁寶。講起真的道理來,無論他是總相叁寶,別相叁寶,總之都是從自己心性裏頭現出來的,實在就是自性的叁寶。但是照俗谛上邊說起來,各有各的相,卻是不能夠不分清楚的。念的時候,這一句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要連念叁聲。從這一句起,一直到下邊四個字一句的偈,都要合了掌念的。念到了咒,就可以不要合掌了。

  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

    從這兩句起,一直到後面爍迦羅心無動轉,總共有十八句七個字的偈,都是阿難贊歎佛法,發大願心的文字。楞嚴經上說,在那個時候,阿難碰著了去救他的文殊菩薩,依仗了佛說的心咒,脫了摩登伽的難。回來見了佛,哀求佛說修行用功的方法。佛就對阿難說明白一切衆生,所以在那六道裏頭,死死生生,不斷輪回的緣故,都因爲沒有曉得自性清淨的真心,把那業識上起的妄想心,當做了真心。妄想心裏頭現的虛幻相,反認做是實在的,所以就生出了種種的煩惱來,造業受報,一世一世的不了。這害處的根本,全在那虛妄同了真實兩種上,辨不明白。所以佛先七處的征心,教阿難辨明白心的真妄。十番的辨見,教阿難知道性的虛實。再把那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的種種法相,一種一種的推究道理。末後發明了地,水,火,風,空,見,識,七種的性。這七種性,都是周遍法界,隨緣發現的。七種性都發現了,那麼如來藏心本體的實相妙用,就自然完全都顯出來了。阿難才恍然大悟,曉得自己的真心,本來是不生不滅的。仿佛就像是得著了法身了,心裏頭感激佛的恩德,發願報恩,所以說這幾句偈的。這是所以有這個偈的原因,不可以不先說明白的。現在再把開頭的兩句偈來解釋。妙字,是不可思議的意思。湛字,是清淨光明的意思。總持,是一切都照顧到,沒有一個失落的意思。不動,是永遠不會變動的意思。尊字,是贊歎佛的尊貴,就是贊歎妙湛總持不動六個字的德。這一句,是總贊佛的叁身的。妙湛兩個字,是贊佛的報身,智慧滿足,光明遍照的緣故。總持兩個字,是贊佛的應身,度一切衆生,不失機緣的緣故。不動兩個字,是贊佛的法身,真如實相,不生不滅的緣故。報身,又稱尊特身。應身,又稱世尊。法身,又稱無上尊。叁身都是…

《朝暮課誦白話解釋卷上 一、楞嚴咒》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