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雖然代代都有,人太少了,唯獨能大師的殊勝,到現在沒有人能超過。
下面第八,「智身」。智身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就是世尊所說的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智身是說這個。「謂智慧圓明」,圓是圓滿,明是遍照,「一切諸法皆能決了」,了是明了,決是決斷,一點錯誤都沒有,這是智慧身。智慧身都是用來廣度衆生的,所以佛法自始至終都離不開智慧,離開智慧就不是佛法。佛法終極的目標是開智能,智能怎麼開的?智慧從禅定開的,你要記住,清淨心生智慧,煩惱心不會生智慧。我們平常凡夫都是用的分別執著心,分別執著心生煩惱,生七情五欲、自私自利,搞這個東西,所以功夫不得力。不單講功夫,聽經也不會覺悟,不會聽。有人聽了二、叁十年沒覺悟,還算不錯,二、叁十年的熏習,慢慢他聽懂了,這個現象現在人很多。所以佛教化衆生,秘訣沒有別的,就是叫你重複。可是現在人,真正能夠受教不多,爲什麼?他沒有耐心,學一樣東西,聽個一遍、二遍就不得了,我已經聽過兩遍了。跟古人比差遠了,古人學多少遍?千遍,你看「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話真的,一點不騙人,你不相信可以試試看。一千遍你的心定了,你看千遍是什麼?千遍是方法,那就是持戒,因戒得定,這一千遍你心就定了,定生智慧,不是戒定慧嗎?哪有一遍、二遍,十遍、八遍就會了?那你上上根人,你不是凡人。
我常常跟諸位說,我是個中下根性的人,不是上上根人,爲什麼?我聽東西至少是十遍,通常是叁十遍。我不如人!人家一遍就會,我十遍才行,人家十遍,我要叁十遍。我還沒做到古人,古人那是千遍,那我早就成佛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我教人,我也是隨便講的,沒想到他真幹,我就遇到一個,胡小林居士。第一次見面在新加坡,他問我,學佛要怎麼學法?他喜歡淨土。我就教他念《無量壽經》,我跟他講,你先把《無量壽經》念叁千遍。我跟很多人講過,人家都不聽的,沒想到他真幹。他大概念了一年半,將近兩年的時候,念到八百遍,他有悟處了,法喜充滿,他打電話告訴我。真幹!心清淨了。學《弟子規》,落實《弟子規》,專讀《無量壽經》,除《無量壽經》之外,他什麼都不看,什麼也不聽,他說他是鈍根,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他是老板,做生意,每天上午他是讀經、念佛,上午不上班,也不接電話。跟他連系上午是找不到他的,他在辦公室裏面誦經、念佛,他下午才問問公司的事情。現在差不多將近叁年,非常難得,這也是菩薩示現,不是凡人。教我們怎麼成就?這個方法就能成就,智慧身,真的他開智慧。「菩薩隨諸衆生心之所樂,即以智身作自身,亦作衆生身,乃至虛空身也。」
我們再看下面,「法身。法身者,謂所證無漏法界之體,而爲法身也。」一般我們都知道佛有叁身,什麼是法身?肯定法界是一體。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不是以我們肉身是爲身,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體,誰?是自己,真的一點都沒錯。我們在這篇論文裏面,第一段,大師告訴我們,宇宙的本體是自性清淨圓明體,整個宇宙、生命都從它來的。第二段講怎麼來的?一念不覺,就起兩個作用,第一個作用,宇宙現前,宇宙出現了,第二個作用,我出現了。所以講依報、正報,正報是我,不是別人,別人是我的依報。我從哪裏來的?我跟宇宙同時發生的,怎麼來的?是自性清淨圓明體裏變現出來的,心現識變。可是變現出來之後,很不幸,我們迷了自性,以後就愈迷愈深。剛剛迷的時候,是實報土,以後分別心起來,分別心一起來你馬上就掉下去,掉到四聖法界,十法界的四聖法界;再一起執著,又從四聖法界掉到六道輪回,這麼回事情。所以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一切諸佛如來菩薩是自己變現的,一切芸芸衆生也是自己變現的。你要是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回頭是岸,你就證得法身。你喜歡那個人,是你自己變的,你討厭那個人,還是你自己變的,就像作夢一樣,夢中所有境界全是自性變的。一下醒來,我做了個夢,夢裏面有討厭的、有歡喜的,討厭、歡喜都等于零,全是虛妄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整個宇宙是個夢境,夢幻泡影,一點都不錯。所以這是法身。佛告訴我們,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妄想是起心動念,你就證得。「菩薩知諸衆生心之所樂,即以法界身作自身,亦作衆生身,乃至虛空身。」這是對什麼?這是對實報土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要在這裏面幫助這些菩薩破根本無明的習氣,你就得現法身。
末後是虛空身,「虛空身。謂非衆生國土」,這個非字是貫兩樁事情,非衆生世間,非國土世間,「諸有量身」,他沒有這個身,「乃是無名無相之虛空身也」。這是什麼?好像我們現在科學家所講的,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虛空身。他沒有實質的身體,就是沒有物質的身體。我們六道裏頭有沒有?有,無色界天就是虛空身,色界天他有身體、有形相,無色界天沒有。所以我們稱無色界也叫做靈界,他只有靈魂,他沒有身體。可是有些衆生他喜歡這個境界,咱們中國老子就喜歡,老子說過,「吾有大患,爲吾有身」,他說我最大的憂患是因爲我有身體,沒有身體多好。可見得他向往沒有身體的境界,這個境界是無色界,確實這叫虛空身。「菩薩隨彼心之所樂,即以虛空身作自身,亦作衆生身,乃至法身也。」但是在無色界裏面,通常他們不需要修行,他們也沒有妄念,身心清淨,得大自在,壽命也很長,這是經上給我們介紹的,這是虛空身。所以經上所講的有,不是沒有。
我們看論文,『如是十身,隨舉一身攝余九身』,這句話很重要,「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身裏頭能現其它的九身。『故曰多身入一鏡像觀』,鏡子裏面現的像,鏡像是兩面鏡子對照,裏面的現相就非常之多,看不盡的,這種鏡像。告訴你,相有、體沒有,事有、理沒有。所以這個現相,你可以欣賞,你不能執著,你不可以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錯了,分別執著就更錯了。你要像菩薩一樣,真正覺悟,不起心、不動念,而受用這種微妙不思議的境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一0五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