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一0二集▪P3

  ..續本文上一頁犍連嗎?不能救,業因果報,怎麼救法!當時釋迦牟尼佛是小孩,敲這個魚頭,流離王滅釋迦族的時候他頭痛。他頭痛的原因,他有他的果報,各人有各人的果報,他那時候拿個小棍子去敲頭。這些事情告訴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你能不謹慎嗎?不可以,不可以不謹慎。

  第四個「佛患骨節煩疼」。人身上的疾病,確實有因緣的。我們過去學佛,知道古大德給我們講疾病叁種原因,第一種飲食起居不當得了病,這種病是屬于生理的,醫藥可以幫助你。第二種病是冤親債主,就是佛經上講的這些例子,冤親債主,你沒有辦法躲避,醫生束手無策,治不了你的病。這個要跟冤親債主調解,他同意,離開你了,你的病就好了。這種病很多,現在好像特別多,中國、外國到處都有,附身的、靈媒傳遞信息的,很多。爲什麼現在多,從前少?從前社會人心正,人有正氣,邪不勝正。現在很多,就說明人心不正,人心邪了,他就能滲透進來。我們真正學佛的人,冤親債主不容易附身,爲什麼?他有護法神,而且你心地正大光明,他不敢沾你的邊。如果我們心裏有邪念,有自私自利、有貪瞋癡慢,很容易進來,這不能不知道。第叁種是宿業,自己造的罪業造得很重,這既不是冤親債主,也不是生理上的,是業,業習,還有過去生中造的業,佛舉的例子是過去生造的。

  這一節裏面講的就很值得我們啓發,佛說「往昔羅閱祇城,有長者子,得病甚困,即呼城中大醫子曰,爲我治愈,大與卿財」。這意思都不難懂,有個大富長者的兒子得了病,病得很苦,他就叫城中有一個大醫子,有個很好的大夫,來求他。這個大醫子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他找他來治病。他說你把我病治好,我給你很厚的報酬,要大與卿財,我來酬謝你。結果病治好了,病治好之後,他就不給他錢,就食言,不給他錢。沒多久的時候他又得病,這個醫生又給他治,治好之後,他又不給錢。到第叁次,叁次他都沒有實踐他的諾言。這個醫生也不好,這個醫生就是釋迦牟尼佛前世,他還是貪財,他說這個大富長者子欺騙他,叁次了都沒有兌現。他說這一次生病再來找我的時候,我就不給他治了,我給他一點毒藥把他害死。真的,他起了這個念頭之後,確實把這個人害死了,這是有意。

  醫生在中國,我想在古印度也不例外,社會上有兩種人最值得人尊敬,一個是教書的先生,另外一個就是醫生。爲什麼他值得別人尊敬?這兩種人都是救人的,教書是救人慧命,醫生是救人身命。要不要報酬?不要。所以教書先生要收學費,那不把人笑壞了,哪有這種道理!從前我們中國家族,政府沒有辦學校,都是家族,有家學。要知道民國跟過去最大的差別就是教育,中國幾千年來,教育是家庭負這個責任,不是政府;民國年間,政府才設學校,從前沒有,都是私塾。私塾是每個家族他們自己辦的,就跟一個家族的子弟學校一樣,家長聘請好的老師,有德行、有學問的。供養是隨意的,這個家族富有,供養就會多一些,這個家庭清寒,供養會少一點。教書的老師絕不在乎供養,他只要自己簡簡單單的生活能過得去就行了,絕不給你講求報酬。學校裏面還有附讀的,就是不是這個家族的學生,鄰近的鄰居可以讀書的時候,老師也收。收這些學生,逢年過節家長送一點束修,就是送一點禮物給老師。還有家境非常清寒,生活過不去的,有時候老師還要補貼學生,他太可憐了,還幫助他一點家用。這是從前的老師,跟現在完全不一樣。醫生也是如此,醫生請來馬上就治病,不講醫藥費的。病治好之後,你家庭富有,包個大紅包供養醫生;如果家裏面清寒的,供養就少一點,醫生不在乎這個;沒有錢的,醫生還要贈送醫藥。所以這兩種人在社會上普遍受到人尊敬,這救人的。從事這兩種行業的人決定沒有名利心,有名利心的人,這個行業他幹不了。可是現在不行,現在這個社會這兩行賺錢。你看老師,學校裏面待遇微薄,他在學校教書不認真,他開補習班,讓學生統統進他的補習班,交學費,這個收入比學校收入還要高。醫生現在也是如此,病人在那裏,先告訴你,你要多少醫藥費,不拿來,不拿來就不管,這在從前沒有。社會風氣走到這一步,完全走向功利,人命、慧命根本就不提,一切向錢看,這社會上怎麼能沒有災難?災難從哪裏來的我們要知道。

  佛患骨節疼,這個病,就是過去生中他是個醫生,行醫多次給人治病,人家是答應有報酬,最後都沒有,怨恨在心,少慈悲心,見死不救,還要加用藥物害死這個病人。最後佛說出這個因果的事情,「時醫子者,則我身是」,那個時候的醫生就是釋迦牟尼佛,那個生病的人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兜。那個時候我用藥害死他,「以是因緣,受諸苦報」。現在成佛,所以他常常有骨節疼,而提婆達兜是天天找他的麻煩。他跟提婆達兜的緣很深,但是都不是善緣,都是惡緣。真的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成了佛,你看又變成一家人,他們的關系是堂兄弟。他也跟釋迦牟尼佛出家,專門幹破壞佛陀的事情,這經典裏面記載得很多。這些示現實在講也都是教訓我們,真正學佛,決定不可以跟人,不可以跟畜生結怨。佛經上有講,但是此地沒有講。不但跟一些動物不能傷害,植物也不可以。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戒經》,出家人學習的。因爲過去出家人都住在山林,搭個小茅蓬自己住,小茅蓬自己蓋,在山上就地取材,砍幾棵樹,搭個架子,把茅草蓋上去,就能夠居住。佛說了,樹木有一個人高,高度跟一個人一樣高,就有樹神。你要去砍這棵樹,看中它,你要想用它,佛在經上講,叁天之前要去祭祀它,要去誦經回向,通知他叁天之後我要砍這棵樹,搭小蓬來修行,請樹神搬家。如果你不這麼做,你就得罪這些樹神,他也會找你麻煩。我們在澳洲建立淨宗學院,附近有一棟房子我們買下來,這個房子很破爛,我們把它拆掉重新再蓋。那個門口,這個樹就擋路,好像我們砍掉四棵,讓卡車運材料可以進來。我們是叁天之前這樣做了,結果樹神托夢給我們裏面的出家人,叫他傳話給我們,叁天時間不夠,希望以後你們要通知他,是一個星期之前。我們想想很對,澳洲人動作很緩慢,在中國好像叁天是可以,他們說叁天不夠,要一個星期之前通知,很有道理。真有樹神,佛講得沒錯。所以就是連花草樹木我們都要尊重它,都不可以傷害它,何況是動物,更不可以得罪人,人與人相處是大學問。

  底下一段講,佛又患背痛,釋迦牟尼佛一生也很多病。什麼原因背痛?貪財、瞋恚的果報。也是在羅閱祇國,過去生中,久遠劫前,「節日聚會」,就是逢年過節,挺熱鬧。這個熱鬧場合當中有相撲,兩個人在表演,一個是剎帝利,一個是婆羅門。剎帝利這個人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婆羅門就是提婆達兜。提婆達兜就告訴剎帝利,商量,他知道剎帝利很厲害,相撲就是摔跤,日本的摔跤,兩個人比賽。他說你讓我一點,讓我贏,我給錢給你,「卿莫撲我,當與卿財」,賄賂,我給錢給你。所以剎帝利就不盡力,婆羅門就贏了,贏了之後就受國王的賞賜。可是過後這個婆羅門食言,沒有給他錢,「不報所許」,沒有給他。「到後節會」,大概是過了一年,又有這樣的大會,他們又在表演相撲。這個婆羅門又求他,「得賞如上」,過後之後又不給他。我們就曉得,這個剎帝利當然心裏就不服,我每次讓你,你告訴我你要拿多少錢給我,可是過後你又食言,你又不肯給。「如是至叁」,到第叁次,兩個人又碰到。這一次表演,這個剎帝利心裏就念到,這個人前面兩次都欺騙我,我今天在摔跤的時候我要把他打死,發了這個心。真的在這次就把他打死了。這是貪財、瞋恚殺人。這次摔跤,剎帝利贏了,過去幾次他都是假的,輸給他的。國王一看到他非常歡喜,「賜金錢十萬」,賞他。佛說那時候的剎帝利即是我,婆羅門就是提婆達兜。他說我在那個時候「貪財瞋恚,撲殺力士」,力士就是提婆達兜前世,「以是罪緣,受諸苦報,今雖得佛」,成佛了,「由此殘緣,故受背痛之報」。這原因就是當時在相撲,摔跤的時候,他是讓他的脊椎骨受重傷而死,這是背。所以,這一生所感的果報背痛,說出這些原因,什麼樣的因,什麼樣的果報。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衆生畏果,菩薩畏因」。衆生在造作的時候他沒想到,果報現前他害怕了,害怕也沒有辦法,你沒有辦法躲避的。菩薩知道業因果報,所以他起心動念的時候他就想到,想到將來如果有不善的苦報,他就不敢做。果報現前,菩薩是甘心情願承受,不怨天不尤人,爲什麼?自作自受,怎麼可以怨天尤人?無論是共業、是別業,沒有例外的,統統都有前因。凡夫不知道事實真相,受了一點冤屈,不服,總不免怨天尤人,老天對不起我;學佛的人,佛菩薩沒有加持我、沒有照顧我,怨天尤人。這種心態只有招來更嚴重的苦報,不能化解。如果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在遇到災難的時候,不怨天不尤人,好好的反省。實在想不出自己哪裏有過失,那肯定是過去生中的業報。總要虛心、要忏悔,要斷惡修善,這樣我們不善的果報才會化解,縱然不能化解,它會減輕,這肯定的,這是消災免難正確的方法,我們不能不知道。學佛的同學,希望多多去學習經典,經典裏面這些教訓非常之多。

  下面有個很重要的,第六段「佛被木槍刺腳緣」。這個業因是什麼?是戰爭、殺敵,冤冤相報,戰爭不是好事情。釋迦牟尼佛處理流離王滅釋迦族,那個處理方法是智慧,不結怨。如果用戰爭,用抵抗、戰爭,這個事情麻煩,永遠解決不了問題。你看他用的方法是勸導釋迦族逃亡,知道他們的軍隊要來了,逃亡。釋迦族真的逃出來一些,逃到哪裏去?逃到後藏,西藏的後藏。這個事情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他說他們這一族這一部分人逃到後藏之後,以後在後藏就落戶,就沒有再回去。所以釋迦佛的遺族,他那一族的人有一部分在我們中國後藏。這個處理正確。爲什麼…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一0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