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九十一集▪P2

  ..續本文上一頁我們肉眼看不到的那些衆生可能真得利益,爲什麼?裏面有不少程度比我們高,高很多!

  世尊當年在世,每天講經,聽衆當中都有開悟、都有證果的,我們在經論裏常常看到有這樣的記載。現在人沒有了,爲什麼?沒有人教。追根究柢,從小家裏沒教。教育,最重要的紮根教育是在家庭。什麼時候?最圓滿的是母親懷孕的時候。懷孕這十個月,心沒有惡念、沒有邪思,眼不看一切不善的東西,耳不聽邪惡的聲音,口不出惡言,決定沒有妄語、沒有兩舌、沒有绮語、沒有惡口,身舉止端正,胎兒在學習。童蒙養正要從這個地方開始。中國早年周家的叁太,這叁個婦女她們懂得,她們就是這樣做,所以她們的後代文王、武王、周公,大聖大賢出現了。以這樣良好的基礎,到他長大接觸到佛法,生了歡喜心,認真學習,他成菩薩、他成佛,這是自然的,套佛經上一句話「法爾如是」。

  中國佛教,成佛、成菩薩代代都有人,惠能大師所證得的跟釋迦牟尼佛所證得的是一樣的,沒有差別。『離分齊故』,「分齊」就是差別,沒有差別,都是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絲毫都不留。所以我們的修行,修什麼?放下而已。看破是智慧,你真正肯放下,你心就清淨、心就平等,清淨心生智慧。慧在哪裏?慧在清淨心。所以我們的心情要是很亂,心浮氣躁他所生的是煩惱,他去研究、去考慮、去思惟都沒有離開煩惱。煩惱是什麼?煩惱是自私自利。即使是爲人、爲社會、爲國家、爲整個世界,自私自利、名聞利養沒有放下,還是煩惱,清淨心沒有現前,沒有智慧。他想來想去的是什麼?是知識,不是智能。智慧裏面決定不能夾雜,只要有夾雜就是屬于知識。智慧能解決問題,決定沒有後遺症,而且是圓滿的解決,知識不行。所以我們曉得我們天天學習的,特別是學習大乘就是學定、學慧,定就是清淨平等,《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就是慧,清淨平等覺。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別號叫清淨平等覺;念清淨平等覺就是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是念清淨平等覺。從這個地方我們很容易體會到,念佛人爲什麼功夫不得力?每天拿著念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天十萬聲不容易,爲什麼還不相應?他心不清淨、不平等,他沒覺悟。那我們就曉得,聲聲阿彌陀佛從心裏念出來,什麼心?清淨平等覺,那就是古大德講的「一念相應」,這一句阿彌陀佛跟清淨平等就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真念,「念念相應念念佛」,這還得了!這樣念佛,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我們明白了。所以諸佛菩薩、祖師大德都跟我們講,佛法是心法,佛法是內學,向內求不向外求,真管用。這句裏面,我們特別著重這個「融」字,融合成一體,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完全融在一起,定就是慧,慧就是定。初學的時候是先有定後有慧,真正相應的時候就融成一樁事了。

  『一多相即』,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怎麼回事情?一是講性,多是講相。相再多,萬事萬法(這個萬是形容,不是數目字),無量無邊無數無盡的法相,記住,體是一個,這是事實真相。所以萬法平等,法法皆如,不但如其性,不同的相,這個相跟那個相有沒有差別?離分別執著就沒有差別,差別是從分別執著起。分別執著不是真的,離開差別,平等性現前,平等的相也現前;不但性平等,相也平等。能現的理體是一,能現的諸多法相哪有不平等的道理!『絕前後故』,前後是講時間。這叁句話裏頭,理事、定慧、一多,裏面都含著現代科學所講的時間與空間。在諸法實相裏面,有沒有時空?沒有,真的沒有。現象,佛在大乘經上講得好,「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一切法在哪裏?當下,這才是事實真相,當下一念斷了,什麼現象都沒有了。十法界依正莊嚴,佛講「夢幻泡影」,就像你作夢一樣醒過來,醒過來就統統斷掉了,你醒過來那個夢還繼續再做嗎?沒有。我們眼前的事相就是這樣,所以永嘉大師說得好,「夢裏明明有六趣」,我們今天搞六道輪回,在作夢,你不能說它沒有;「覺後空空無大千」,你要是一覺,一覺是什麼?就是念頭斷了,大千就是六道,六道就是大千,叁千大千世界沒有了,夢醒,夢中之事。

  諸佛菩薩教導我們,這兩句話很重要,諸佛如來出現在世間幹什麼?作夢中佛事,諸位要知道,什麼叫佛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叫佛事,「建水月道場,作夢中佛事」。水月,晚上在池塘看到池塘水裏有月亮,知道那是假的,月亮的影子,不是真的。建道場是水月道場,作佛事是夢中佛事,千萬不能有絲毫執著。我們常常跟同學在一起互相勉勵,不可以有對立的念頭,不可以有占有的念頭,不可以有控製的念頭,我們的心清淨、平等了,你是在用真心,用真心那你就是佛菩薩。如果我們幹一些事,就是做佛門裏面的事,建道場做佛事,我們有心,有自私自利的心、有分別執著的心,那不叫佛事,那叫什麼?你在造六道輪回。你所造的是善,利益大衆的,你在造叁善道;你完全爲自私自利,不是爲別人,爲別人目的還是爲自己,不是舍己爲人,藉別人成就自己,這還是造業,還是在造叁惡道。不過這在叁惡道裏面受的苦少,爲什麼?他有利益衆生。惡道裏頭也很複雜,有人在惡道裏不受什麼苦,業力在感應,業感,因爲他是福德不是功德。所以記住,功德是清淨平等心,造善是功德,清淨平等覺造惡也是功德,爲什麼?造惡是幫人消業障,要不然他業障怎麼消得了?他用什麼心造惡?用憐憫心、慈悲心造惡。有沒有例子?有,《華嚴經》五十叁參裏頭有。幫助你消業障,他自己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菩薩,不是凡人。這一句裏頭最重要的啓示告訴我們,一真法界諸法實相裏面沒有時空。

  『大用自在無障礙故』,這講起用,用有兩種,一種是幫助自己提升,另外一種是幫助別人提升。但是提升之前,也就是說你在修善、你在積德之前,必須要把業障消除,業障要不消除提不上去,想提就是提不上去。爲什麼?業障在障礙你、在妨礙你。所以古大德常講,我們行善,「未論行善,先須改過」,就這麼個道理。我們要積功累德,不先把業障消除,這個功德就不能成就。前面諸位要聽懂你就明白,你幹的是福德,功德沒分。學佛同學這一點你要不搞清楚,還自己認爲一生我修了不少功德,産生誤會。凡事是清淨平等心去做的是功德,那想一想我們心清不清淨?我們心平不平等?不是清淨平等心,修的是福德,福德的果報在六道,六道裏的福報,善道。功德是什麼?功德是了生死出叁界,那是功德。淨土宗,特別法門,一生造作惡業,臨命終時真心忏悔,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叫難信之法。幾個人肯相信?不相信。爲什麼可能?我們的眼睛只看到這一世,不知道他過去世,如果你要有天眼能看到過去、能看到未來,你就恍然大悟。這個人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積功德,臨終時出了問題,不是本身出了問題,冤親債主來擾亂,他受到幹擾,不能往生。這一生到人世間來,一生沒有遇到佛緣,臨命終時才遇到,這一遇到,他過去阿賴耶裏頭善根,一聽他就相信、他就接受、他就依教奉行,時間雖然短,成就非常殊勝,這麼個道理,不是沒有原因的。說實在話,世出世法裏頭沒有偶然的,都與前世有因,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不疑惑,知道佛法非常殊勝。所以造業不怕,不要天天提心吊膽擔心這個,無量無邊的惡業就怕你不肯忏悔,一忏悔就消了。忏悔要發露,不能夠隱瞞,不好意思說出來,隱藏在裏面,那叫什麼?那叫業,罪業。你把罪業藏在你心深處,那就是你的病根,你怎麼能不生病?你怎麼能不生煩惱?你怎麼能消除業障?

  我們最近看到民國初年王鳳儀一生的事迹,他給人講病,病講講就好了,道理就是這個,就是忏悔。外國,美國的魏斯心理醫生,一些疑難雜症他用催眠的方法,讓他回到過去世,回到再過去世,把這一生現在得病的因找出來,找出來之後忏悔,病就好了,一個道理。佛法裏面講忏除業障,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忏悔要發露。王老先生說,你心裏哪怕芝麻蒜皮的一些小事情,你盡量去回憶,盡量把它發掘找出來,把它說出來,吐掉。他叫這個東西叫陰氣,陰氣是病根,把它吐掉,你吐掉陰氣之後,你吸進去是陽氣,那是健康的能量。這講得很合道理,你把它吐幹淨,你身體就健康、就沒有毛病。這跟外國人講的隱私權恰恰相反,隱私是什麼?你不肯告訴別人,把這種不善的事情藏在心裏,永遠是你的病根,你的疾病就從這裏生的。你把它吐出來之後,你病根就沒有了,你不會生病。我們看到好多人講的跟佛法講的是一個道理,而且它真管用,真能把病治好。醫藥範圍很有限,真正治好病主要是在心理,這個道理很久之前我們就明了,但是並不這麼清楚。我在很早,在美國那個時候我就知道,這個病與心理關系很大。我有一次在達拉斯感冒,好幾天不能講經,同修們帶我去看醫生。醫生也是中國人,他給我診斷,給我開了處方。我告訴他,我說醫生能把病人的病治好不是在醫療。他聽了很驚訝,那是什麼?我說:心理占百分之九十,病人相信醫生,沒有懷疑,醫生也相信病人,從信心當中把病治好;如果病人對醫生懷疑,對你醫道懷疑,對你的診斷懷疑,對醫藥懷疑,你再好的東西治不了他的病。他同意我的看法。這個醫生聽說現在不在了,年歲不大,我說年歲不大,大概也有五、六十歲的樣子,我們在一起他比我年輕一點。由此可知,精神確實影響身體。

  魏斯四書最後一本《回到當下》,這本書裏幾乎只講一個字「愛」,真誠的愛心很不容易生出來。愛心是性德,是你自性裏頭本來具有的,而且我們常講「萬德萬能」,萬德萬能的第一能就是愛心。從他一生當中用催眠術治療,他得到這麼一個結論。你要怎樣把你自性的愛心發掘出來,你真的愛自己,你真的愛別人,你真的愛山河大地…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九十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