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九十二集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九十二集)  2009/9/3  臺灣  檔名:12-47-9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九面倒數第四行當中看起,從「何以故」看起:

  【何以故。由心不起。外境本空。論雲。由依唯識故。境本無體故。真空義成。以塵無有故。本識即不生。】

  到這裏是一段。六觀裏面第一「攝境歸心真空觀」,實際上它講的六觀,六觀是圓融,一觀得到後面五觀統統具足。《華嚴經》上常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所以說六門任何一門進去,你都得到究竟圓滿。所以講它的境界、義理深廣完全相同,而不同的是方法。這就是佛菩薩契機、契理,能夠適應各種不同根性的人,就同他自己的方便,怎麼方便都行,都能夠入門,也就是入明心見性之門。「攝境歸心」,這個意思我們前面學過,知道一切分別都是從心起來,實際上佛在大乘教裏面常講,「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境一如」。大師在此地接著假設一個問題,『何以故』,用現在的話說,爲什麼。『由心不起,外境本空』,這是事實真相,這個心起是什麼?就是動念頭,我們常講起心動念。你要是不起心、不動念,外面境界統統沒有。外面境界是什麼境界?我們淨土宗講的常寂光,常是永恒不變,寂是什麼都沒有,一片光明,這是自性。明心見性的人見到什麼?就是見到這個。惠能大師見性說得很簡單,就是講這回事情,當你不起心、不動念的時候你見到自性,自性是清淨,所以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自性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精神現象,什麼現象都沒有,佛法裏形容還有個名詞叫「大光明藏」,一片光明。什麼都沒有,你不能說它是無,爲什麼?它能現,唯心所現,它能現。什麼狀況才現?起心動念就現。

  起心動念極其微細,起心動念我們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我們要是知道,這個事情就好辦,我們不知道,什麼人知道?《華嚴經》上講法身菩薩知道。也就是說不但六道衆生不知道,四聖法界也不知道,六道上面聲聞、緣覺、菩薩、佛都不知道,十法界裏面都不知道。離開十法界就知道,爲什麼?你不知道離開不了十法界。怎麼離開十法界?不起心、不動念就離開,十法界就沒有。只要十法界還在,那你就得一定要明了,你起心動念,但是你不知道你起心動念,這是能理解的。爲什麼?起心動念太微細,那個念頭的微弱,我們今天最高明的儀器都測不出來。就這微細的振動,那麼一點點的振動,宇宙、生命就出現。振動的時間很短很短,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這麼短,這樣的微弱。誰看到?佛法裏面不是講推測。我們世間人都說數學是科學之母,宇宙之間許多不知道的東西,從數學裏頭演出來。像太陽系的行星在數學裏演出來,可能還有一顆星沒發現,去找果然找到,數學是科學之母。佛法不需要數學,數學是推演,佛法是親見,在叁量裏面講現量,數學是比量。親見的,這是最真實的,你六根都接觸得到,這不假!什麼人能見?佛告訴我們,八地菩薩。

  你想想看,《華嚴經》裏面十信位的菩薩在十法界,我們在《華嚴經》上讀過,初信位到六信位沒有離開六道,七信離開六道,生到十法界裏面聲聞。我們往上去看,七信是聲聞,八信是緣覺,九信是菩薩,十信是佛。十信修圓滿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十信心滿真成佛,那不是假佛。《華嚴經》上也稱他們爲法身大士、法身菩薩,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他是真佛,這才算是聖人,真的聖人。凡與聖,十法界裏面我們通常稱小聖,實際上天臺大師稱他們爲外凡,凡夫,六道是內凡;四聖是外凡,六道以外的凡夫。真的聖人是在一真法界,我們尊稱他,他比我們高得真是太多!我們望塵莫及,稱他爲小聖。這就說明佛法所講的是在甚深禅定當中見到的,禅定裏頭有境界,他能夠突破時間跟空間,也就是時間、空間在禅定裏面沒有了。所以入定就能看到我們一般凡夫看不到的東西,聽到我們凡夫聽不到的音聲,這樁事情現在學科學的人不難理解。我們眼見色,能見是因爲有光做增上緣,沒有光我們就見不到。所以在晚上如果沒有燈,日月星統統沒有,燈也沒有,漆黑,什麼都見不到。禅定當中要不要光?不要,不可思議!爲什麼?禅定當中是見性見,不是眼識,眼識從緣生。禅定當中是見性見,見性見、聞性聞它不要緣,有光、沒有光與他不妨礙,時間、空間都突破了,他能見到。定功有淺深不同,你見的量大小就不一樣,小定,像佛經上講的「四禅八定」,你能見的範圍就是六道,六道之內你全能看見,沒障礙;六道之外你就見不到,定功不夠達不到。

  十法界以外是一真法界,諸佛菩薩的實報莊嚴土殊勝。這裏面的菩薩稱佛也可以,他真的是佛不是假的,他們的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沒有斷幹淨,這個東西對他六根起作用産生障礙,就是對于徹底了解無始無明的現象,這個他見不到。你看看,他們破除無始無明的習氣也分等級,所以佛在《華嚴經》上,把他們說成四十一個階級,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十個,上面加個等覺是四十一個,這從哪裏分的?習氣帶的多寡。愈往上面去,習氣帶得愈少,真相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白,最後看出宇宙怎麼發生的,原來是不知不覺微微的動一下。極其細微,不但我們不能發覺,你看經上佛說的,七地菩薩以下統統不知道。他們知道,就跟我們現在一樣,聽佛說的;佛要是不說,我們怎麼會知道?不可能知道的。到八地知道,八地見到,宇宙的緣起他見到。定中的現量境界,不是一個人見到的,八地菩薩很多,九地見得更清楚,十地、十一地那就不必說,他們全見到。這哪裏是假的!見到之後,什麼問題徹底解決了。

  我們今天在這裏學《華嚴經》,這些信息完全是釋迦牟尼佛跟這些大菩薩,寫這篇文章的人是菩薩,賢首國師是華嚴宗的叁祖,清涼是第四代祖師,宗密是五祖,菩薩,一點都不假。佛在經典上義趣講得很深,利根的人一聽他明白,中下根性的人聽不懂,那就需要佛菩薩來當助教,佛的助教,把釋迦牟尼佛講的經典詳細給我們講解,我們這才恍然大悟。我們要搞清楚,這個悟是什麼?這悟叫解悟,我對這個事實真相我知道,聽佛說的。得不得受用?那要看自己,自己真的依教修行,得受用;我是明白,我做不到,你就不得受用。什麼叫不得受用?你生活在世間還有苦惱,你還有苦,你還有煩惱,這不得受用。真的依教奉行,苦惱有沒有?當然還有,如果沒有你不成佛了嗎?但是你的苦惱比一般人要輕很多。煩惱有,煩惱輕、智慧長,這個生活就是我們世間人所羨慕的幸福美滿的人生,這是佛法在世間,對于中下根性的人的真實受用。所以受用,要記住,要在行!你沒有行,你就沒有受用。實際上在中國,古聖先賢教人也是如此,中國在上古時代老祖宗教我們,求學要「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後頭有個「笃行」,你得要幹,真幹你就得受用。如果不幹,有前面四個,那就是現在所講的學術,對我們生活沒幫助。

  人生在世,我們搞了這麼多年真的明白了,人生在世爲什麼?提升境界。你要是提升不了,等于在學校念書,爲什麼?升級,我這一年學得不好,考試不及格升不了級,升不了級明年再留級。于是我們就明白,如果我們在這一世當中,把我們的功課統統做完,都做得很好,來生要不要來?不來了。不來是什麼?不搞輪回,你畢業了。畢業之後到哪裏去?到四聖法界去。六道好比是小學,四聖法界是中學,聲聞是中學,緣覺是高中,菩薩是大學,佛是研究所。六道是小學,他升級了。升不上去就留級,來生還要來。我們的功課是什麼?功課是兩個,一個是學明了,觀,你對宇宙人生怎麼個看法;第二個是止,放下。這是行門,觀是解門,解行相應,解在行中,行在解中,你是真佛弟子。我們就明白,我們對六道的一切人事物,包括世尊在六道裏面的種種活動,弘法利生、講經說法,都不能執著,徹底放下執著,我們六道裏面的功課就修完,就畢業。我這一生當中沒有遇到淨土法門,直接就上升到四聖法界去,脫離六道,小學畢業,這個要知道。對這個世間法,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還有一點點放不下,就去不了,徹底放下才能往生。諸位要記住,這個往生是往生四聖法界裏面的聲聞法界,是往生到那裏,就好比小學畢業升初中,初中畢業升高中,慢慢去拿到博士學位,博士學位成佛了。

  假如很幸運,這個法門真的不容易遇到,淨土法門,遇到淨土法門有什麼好處?這些初中、高中、大學都不要念,在一生當中就超越,直接念研究所。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什麼人難信?十方世界的菩薩。他們生生世世沒遇到、沒聽說過,你跟他講這個法門,他不相信,哪有這種道理?讀書你要拿到最高的學位,你怎麼能不按照順序?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研究所,肯定是這個順序,不可能你一下就跳班跳到研究所去,難信之法。所以我們要真的很清楚、很明白,遇到這個法門,相信這個法門,修學這個法門,不是偶然的,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接觸到,跟這個法門有緣。有沒有修?有修。爲什麼沒去得了?爲什麼沒有往生?緣上出了問題,沒去得了。而緣裏面最嚴重的是冤親債主,你想去,他找你麻煩,你過去欠他的命,你沒有還他的命他不甘心,他要障礙;你過去欠他的錢你沒有還清,他也不會饒你。還有什麼?還有感情,最麻煩的親情,所謂人情債,你不把它還清不行。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曉得事實真相,在這一生當中除了要放下、要提升自己,還得要把債務了掉。我欠哪些人債我也不曉得,我怎麼還?有法子還。我們一生當中的福報,財富是屬于福報,拿出來做好事,用你的福報幫助諸佛如來的正法久住,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這是用這個方法還他,全都有了,我不爲自己,我爲冤親債主還債。人情債也不例外,我把功…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九十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