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八十五集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八十五集)  2009/8/27  臺灣  檔名:12-47-85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十七面,倒數第四行:

  【自下依止起觀。】

  大師假設個問答來教學。

  【問。准上義理。】

  『准』就是根據,依據前面所講的『義理』。

  【依之修行。足爲圓滿。雲何更要入止觀兩門耶。】

  問,問得很好,大乘教裏,尤其是《華嚴》,處處爲我們發明不二的道理,止觀不二,即觀之止,即止之觀,一門成就,一切都成就了。既然前面五止已經相當圓滿,何必還要修觀?這個問題主要就是問這個,意思在這個地方。我們看國師給我們的解答:

  【答。起信雲。】

  《大乘起信論》上說。

  【若修止者。對治凡夫住著世間。能舍二乘怯弱之見。】

  這是講單修止,止是放下,單修放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個話裏面功夫淺深差別很大,完全放下,幹淨了,絲毫都沒有了,那就成佛,究竟圓滿佛。如果放下沒有完全、沒有究竟,還殘留一點余習,那叫等覺菩薩,所謂是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沒有放下。什麼叫生相無明?實際上講,生相無明他也放下了,不起心、不動念了,他還有什麼?還有起心動念的習氣沒有放下,這就是等覺菩薩。習氣裏面殘余著生相,生什麼相?能生萬法,能生萬法是極其微弱的那一念,而且是習氣,不是真的有一念,那一念是講習氣,它也有現相,現實報莊嚴土。分別執著放下了,分別執著習氣沒放下,在方便有余土。如果說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有,那就是六道輪回;如果是嚴重的執著,那就是阿鼻地獄。你放下一分就提升一分,很現實。佛在大乘教裏把這樁事理講得透徹、講得清楚,我們要明了,我們要覺悟。放下,對自己有真實的利益,這一點不假,你要是不放下,那你就永遠搞生死輪回。

  這幾天,我是想用一個月的時間,帶著我們幾位同參道友,每天把美國的魏斯他的著作,我把它節要節錄做成一個光盤,大概四個半小時。我帶著這幾個同學每天看一遍,看一個月,也就是說把它看叁十遍。這裏面雖然境界不高,沒有脫離六道輪回,自始至終處處教人斷惡修善。他是用催眠,從催眠裏面得到啓示,知道什麼?知道確實有輪回。所以他肯定,人生到這個世間來,靈魂進入這個肉體來幹什麼?來學習的,生生世世都在學習。就像學生上學學習一樣,你能把你的功課都學習完畢,都及格,你就畢業了,離開這個世間;如果要是學得不好,下次再來,留級。魏斯博士大概沒有學過佛經,學過佛經會對他有更大的啓示。這個說法跟佛法裏面講的沒有兩樣,他說學習的功課,佛法叫什麼?叫見思煩惱。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就是來斷見思煩惱的,把這個東西放下,統統放下了,六道就沒有了。他告訴人一樁很重要的一個信息,肉身有生死,靈魂沒有生死,所以你不要怕生死,身體不是自己,特別強調這樁事情。那個書要是看了之後,對于生死的看法你就不一樣,你完全不在乎了,知道什麼?知道人從來沒有死過,換個身體而已。而且靈魂是永遠不滅的,靈魂是自己。他所講的靈魂,在佛法裏面講阿賴耶識,可是阿賴耶識比它高,它是什麼?阿賴耶迷在見思煩惱裏面就叫靈魂。如果阿賴耶識覺悟了,把見思煩惱放下,六道沒有了,這時候就不叫靈魂,叫什麼?靈性。諸位要曉得,魂是在迷的狀態之下。所以他怎麼樣說,說得再好,沒有離開六道,沒有講到禅定的功夫。我們這裏講止觀,止觀是禅定,比它高。沒有這一層功夫,他生生世世轉世,縱然在天道,在欲界天,色界、無色界他還見不到。二十八層天他只是最下面的六層,而且六層,實在講,六層上叁層很不容易,只有下叁層,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絕大多數是在四王天跟忉利天這個境界。我們學佛的人拿著經教一對比就曉得,可是那是很好修學的基礎。

  現在人相信科學,他是個科學家,有科學的數據做他的依據。譬如這個人受了催眠,知道過去生中是在哪個國家,投胎在那個地方,這個地方他從來沒去過,可是他對那裏就很熟悉,機緣成熟了,他到那個地方去找,真找到了。有一位婦女,前生在愛爾蘭鄉下,是個農民,過著很辛苦的生活,生了八個小孩,最後一個小孩出世,她並發症不幸死亡了,所以這八個小孩都變成孤兒。她在催眠當中知道得很清楚。以後到她叁、四十歲,經濟環境好一點,她就到愛爾蘭去找,真的找到了,還有五個小孩,分居在各個地方。把他們找來,這些小孩年歲都大了,都七十五歲了,她自己才四十歲,前世的兒子、女兒,女兒六十九歲,找到了。跟他講她在世的時候的狀況,兒子、女兒聽了之後想想是真的,真的是他母親再來。這是用科學的方法來做證明,真有其事。所以他這幾本書看了,你就真正相信有輪回,真正知道有過去世、有未來世,也曉得人在這一生目的是什麼,這個可不能迷了,但是大多數的人到這個世間來都被染汙,不知道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在佛法裏面講,到這個世間來就是斷見思煩惱的。見惑,頭一個就是身見,真正知道身體不是自己,身體是個工具,假的,佛門講借假修真,那就對了,一點都沒錯。借這個假身體提升自己的靈性,消自己的業障,修自己的功德,我們將來不就提升、升級了嗎?這就對了。如果自己這些不好的習氣還是保留,不願意放下,那你就沒法子,來生如果再到人間,學得不錯,留級,還是要學。什麼時候你能夠把見思煩惱統統丟掉,升級了。佛法講得細,太微細有的時候我們記不住,特別是年歲大的人,中年以上的人,愈簡單愈好。佛法有簡單的,它的東西真的是適合一切衆生的根性,這叫圓滿,這叫殊勝,佛法裏面叫勝義,能適合一切衆生根性。我們東方人,中國人不喜歡麻煩,可是印度人很喜歡繁瑣,確實很適合西方人的口味。

  知道身體不是我,我要好好利用這個工具,成就自己的道業,頭一個把身放下。身不是講舍掉,不是的,它是工具,我需要這個工具。千萬不要把工具看錯了,認爲是自己,那就大錯特錯。他也舉個比喻很有意思,他說你要記住,身體就像汽車一樣,不是你,你是什麼?你是駕駛汽車的人,你不要把自己駕駛汽車的人也當作工具,那你就錯了。汽車不好用,壞掉了,換一部,換個身體一樣。汽車壽命短,你看到它有生滅,人的壽命長,你就沒有看到生滅;這就是說身體是工具,駕駛這個工具的是什麼?是我們的靈魂,他說你要知道靈魂是自己。他只到這個階層,把靈魂看作自己,認爲靈魂不生滅。人死離開身體,漂浮在空中,他很清楚,靈魂很清楚,他也沒有痛苦。他看到自己的身體,離開他的身體,也看到周邊的人,親戚朋友在照顧他,甚至于醫生在照顧他,他看得很清楚。他很想跟這些人談話,但是他說話人聽不見,他去摸摸他,人沒有感覺,他可以從他身體這樣穿過,他也沒有感覺。瀕死經驗,這個案例很多,提出許多證據來說明。

  我們一定要知道,到這個世間來這一生,我們是有哪些功課必須要做的,這佛家講得透徹。你要把身見放下,不要再執著身是我,身是我的工具,要不要愛惜它?需要,要照顧它。放下身見,放下邊見,我們講對立,記住不跟任何人對立,人緣關系就好了。無論什麼人,跟你家人和睦相處,陌生人也能和睦相處,不同族群的人、不同信仰的人、異族人,甚至于修到最後這個境界好,毀謗你的人、侮辱你的人、羞辱你的人、傷害你的人,冤親債主統統可以和睦相處,那是佛菩薩的境界。你知道那些冤親債主是什麼回事情?他們在迷惑,他沒有覺悟,他要覺悟就跟我一樣。修行在哪裏修?順境裏面修、逆境裏面修,順逆都是修行最好的場所,最殊勝的緣分。順境裏面學什麼?學沒有貪戀。逆境裏面修,修沒有瞋恚、沒有怨恨,無論受什麼樣的災難、病苦,不怨天不尤人,修這個。所以,災難、病苦、折磨不是壞事,好事!你在這裏面通過了,確實沒有一點怨恨,你畢業了,成功了。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做忍辱仙人,修忍辱波羅蜜,遇到歌利王,暴君,碰到他,歌利王把他殺了,淩遲處死。什麼原因?歌利王在休息的時候睡著了,旁邊那些宮女有一個發現忍辱仙人在山洞裏面修行,向他請教,他給她講開示,非常歡喜。消息一走漏,這些宮女全部都到忍辱仙人那裏聽他說法。歌利王看到這個情形生氣,他說你這個修行人不是好人,你引誘我的宮女,殺掉。真是冤枉!淩遲處死。忍辱仙人不但不生氣,沒有怨恨,還感激他,成就他忍辱波羅蜜,真正圓滿了。臨死的時候跟歌利王說,我成佛第一個來度你,你看看。所以境界現前,看你有沒有智慧?有智慧去用它,沒有一個境界不是好境界。順境裏頭歡歡喜喜,心裏幹幹淨淨一塵不染,畢業了;逆境裏頭也是歡歡喜喜,一絲毫怨恨沒有,圓滿了,忍辱波羅蜜圓滿,提前成佛。本來釋迦牟尼佛成佛在彌勒菩薩之後,彌勒菩薩排名第四,釋迦牟尼佛排名第五,因爲忍辱波羅蜜先成就,所以釋迦牟尼佛提前,提到第四,彌勒菩薩延後。從這個地方你才曉得,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無非都是成就自己、提升自己。你這些境界要是疏忽,把這個機緣放棄掉,你這一生在這個世間白來了,修行都不及格。那怎麼辦?來生還要來,這些問題都要在人道裏頭修。

  魏斯博士說了一句話很有趣味,這個世界人口增加什麼原因?這個地方,他講這個地球,就是修行的學校,這個學校裏面的課程很熱門,許多的靈魂都想到這個世間來投胎。爲什麼?學的功課很多,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很多!成就很容易。所以人口不斷上升,還有許多靈魂都往這邊擠,都想到這個學校裏面來學習。他這個話說得有道理,我覺得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地方修行真的叫大起大落,你要修得好的,大幅度提升,可以提升到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真厲害。如果用蕅益大師的話來說…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八十五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