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八十四集▪P2

  ..續本文上一頁講得好、講得清楚,我們要記住,十法界依正莊嚴跟諸佛的實報莊嚴土,關系是什麼?佛在經上說不二!是一不是二。不二從哪裏講?不二從性上講,從能現、能生、能變上講;不是從所上講,所上差別很大,這個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知道。我們不會迷在名相裏,我們從許許多多的名相給我們的啓示,我們能夠悟入。悟入的訣竅是什麼?訣竅第一個是長時熏修,不斷的重複。所以現在的學習,無論是社會、學校,它都是一遍就完了,所以實實在在講他什麼都沒有學會。

  科學技術不是性德,有許多與性德相違背,所以它能夠給人帶來一點利益,副作用太大。中國人常講的「得不償失」,我們得到好處只有一分,而付出代是一百分,真可憐!我們不學這些東西,我們對科學方面這些利益,我們能不能得到?能得到,爲什麼?自性本具。今天的無線電話、電視給我們帶來很方便,遠隔重洋我們可以見面。不用這個機器行不行?行。用什麼?心靈感應,不需要用機器,這自己有的,每個人都有,心靈感應。你看澳洲那些土著他們還用這個,朋友在幾百裏之外,要想知道他現在在幹什麼,他到那裏一坐什麼放下入定,定中他就見到,他們就能溝通、就能談話。我們還需要這些機器設備,離開這些設備還不行;他們隨時隨地,找個地方坐下來,一切放下就行,這功夫淺的。功夫深的不需要,要不要坐下?不需要,只要一動念頭就見到。再遠的地方,甚至于過去、未來統統知道,這在佛法叫禅定。定功有淺深不同,深的定不需要坐在那裏,行住坐臥都在定中,高級的禅定;需要坐下來裝個入定的樣子,這個定功不是很深。很深,你看菩薩的定功不需要,不需要有這些規矩,你這一問他不要想,自然就答應,感應不可思議。旅行,交通現在輪船、汽車、飛機很方便,可以不必要,神足通。孫悟空七十二變那是小兒科,無量無邊的變化,想到什麼地方人已經到了。空間跟時間全部突破,突破空間沒有距離,極樂世界在哪裏?就在此地。時間突破,沒有過去、未來,釋迦牟尼佛靈山一會在什麼時候?就在現前,就這個時候。科學做不到,比科學高明多了,要這個東西幹什麼?哪要這麼多累贅,這些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學佛的同學,學道的同學,學了幾年有一點心得,經典上說的這些話,我們看到了深信不移,爲什麼?道理我們明白。我們今天還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是什麼?身沒放下,放下就做到了。放下一點都不難,我們中國人常講學生,老師不能輕視學生,有些學生超過老師太多,「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老師講得很透徹,老師沒放下,學生聽懂他真的放下,他真放下就超過老師,這叫青出于藍。老師沒成佛,學生成佛,這種情形不但大有人在,在這個法界虛空界裏面多得很!我們不能不知道。

  示現都是爲衆生,衆生品類不齊,迷悟有淺深。所以《華嚴經》上爲我們示現五十叁參,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多元文化。無一不是爲衆生,爲衆生有沒有爲衆生想?沒有,要有個爲衆生想,錯了,你是凡夫。沒用念頭能爲衆生做種種示現,不可思議,爲什麼?他沒起心動念,他從來沒有分別執著。所以我們要不是長時熏修不能體會,長時熏修還要用什麼態度?真誠。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長時熏修裏頭要沒有真誠,還是得不到。如果得到,充其量只能夠說記問之學,你記得很多,你很熟,你沒有悟入,爲什麼沒有悟入?你沒有誠敬。什麼叫誠敬?一心。曾國藩先生在讀書筆記裏面給誠下了個定義,好,下得好,什麼叫誠?「一念不生是謂誠」,你打個妄念把誠就破掉。你看《了凡四訓》,雲谷大師給了凡先生講開示說,他舉個例子畫符,道士畫符那個符很靈,靠什麼?誠。他這個符一筆點下去叫混沌開基,很快一道符畫成功,心裏沒有起一個念頭這符就靈,如果起個念頭就不靈。畫符如是,念咒亦如是,你念大悲咒,從頭到尾這一個咒念下來裏面沒有一個雜念,這咒靈。所以他對著一杯水,念一遍「大悲咒」,這水能治病。我以前看到的我的周師母,周邦道的夫人,她常常布施大悲水給人治病,很有效果,什麼原因?誠。別人念的大悲水爲什麼不靈?裏面摻了雜念,打了個妄想不靈,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曉得。所以古人講「誦經不如念咒」,爲什麼?經太長,一部經誦下來,沒有一個雜念太難!誦經不如念咒,咒短。然後告訴我們「念咒不如念佛」,佛號更短,阿彌陀佛四個字裏面怎麼會有雜念!可是一句佛號好像見不到效,十句就見效。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句裏頭沒有一個雜念這就管用,就見效。百句的效果就更殊勝;千句的效果就不可思議,一千聲佛號裏頭沒有一個雜念;一萬聲佛號裏頭沒有一個雜念,就跟念佛叁昧相應。這個道理不難懂,其實道理很深。

  我們要想用功,這個地方講止觀,就是講用功的方法。用念佛有止有觀,佛號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觀;沒有一個妄念夾進去,那是止,妄念止住。可是功夫要在什麼地方訓練?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裏面,你要是放不下,太難了。凡是功夫不得力,你立刻可以想到,對方的妄念太多,所以他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的時候他心清淨,沒有妄念;沒有妄念,在日常生活當中什麼都好,工作上也什麼都好。現在有人學《弟子規》,把《弟子規》放在公司裏面,公司不管了,營運還能照常,比以前管的時候還要好。什麼原因?人人都學《弟子規》,人人都是好人,好人做的事情全是好事,就這麼個道理。省心省事,員工遇到事情自己可以做主,自己可以做,不需要問老板。爲什麼?符合《弟子規》,就是符合老板的意思;違背《弟子規》,就是違背老板的意思,你說這個多好!多省事。老板不操心,老板把這些雜事情全丟下,智慧現前,這個公司裏面從上到下所有員工智慧都開,這還得了嗎?中國大陸真有人實驗,效果卓著,你能說它是假的嗎?

  底下說『行從理起,理徹于事』,「行」就是日常生活,就是日常的工作、待人接物,這都屬于行,行也是從理起,與理相應的行多好!與理相應的行,必定跟戒定慧相應,與戒定慧相應那就是道場。道場在哪裏?處處是道場,時時是道場,沒有離開大道場。守法就是持戒,《弟子規》是基本法,《弟子規》是根本戒,它就是淨業叁福前面兩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的落實,所以它是基本戒,是根本法。怎麼孝順父母?怎麼奉事師長?你把《弟子規》做到就是的。什麼叫深信因果?你能夠把《太上感應篇》落實,那就是深信因果,要做到。你要做到,頭一步你就得念熟,古人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長時間的熏修,真誠心去修行,戒定慧統統有,守法守久了心清淨,雜念少了那就是定;雜念少的時候智慧就開,智慧開了你能悟入。入無所入,實在講真的它是迷悟,原先你迷了,現在一下覺悟,迷的時候並沒有丟掉,悟的時候你也沒有得來,所以稱覺爲悟,我們稱覺悟,覺悟就是入!不覺的時候迷了,迷了好像跟性德有了距離;覺悟呢?覺悟又融合成一起,融成一體。真的,迷的時候我們覺得我們自己跟一切人、跟一切萬物都不相幹,你不是我,我不是你。覺悟怎麼樣?覺悟之後他就沒這種分別,分別執著都沒有,沒有怎麼樣?自他不二。我們現在自他還是二,這是迷,標准迷惑顛倒的現象;到自他不二,真的覺悟。

  我們自己常常檢點,檢查我們迷悟的濃度,就從這裏檢查。自他的界限愈來愈模糊的時候,就是好事情;自他的界限愈來愈清楚,不是好事情,那是執著,那是分別執著;愈來愈模糊的時候,好像是一體。首先要有個想法,因爲這是很難的一樁事情,尤其在現代的社會,我們從小賢聖教育的根沒紮,所以迷得太深,迷得很嚴重,要覺非常困難。應該怎麼樣?先從人,從人事下手,這是最猛厲,效果很卓著。把一切老人看作是我自己的父母,年齡差不多的看成是我的兄弟姊妹。中國人講年齡少過二十歲,小我二十歲以下的看作自己的子女,你先用這個方法,你真能用這個方法,你的人際關系會變成很好,爲什麼?你有愛心。常講愛心生不出來,慈悲心生不出來,總是跟人對立,對立習慣,總是對立,就生不起來。你常常這樣想,我對父母,我對兄弟姊妹,我對兒女,中國文化裏是親、親屬,他真有愛心。可是在西方的價值觀就沒有,西方關系,你看看兒女跟父母的關系,十六歲以上就成年,美國的法律。十六歲走出家門,幾天不回來,我在舊金山,是我們同修,小孩在美國出生,離家出走,他去報警,警察問:你小孩多大?十八歲。十八歲你還找他,他成人了,警察不理。十六歲以下他會替你找,滿十六歲他不會替你找,他可以獨立。所以現在很難!有些小孩,美國人很可憐,他真愛他的小孩,小孩不愛他。老人一生是念念小孩、懷念小孩,有小孩一離開,十七、八歲離開之後,一生不會再見他父母。偶爾過年或者生日,兒女寄一張賀卡來,拿到之後,能夠看他那個心情激動、歡喜、流淚,兒子還沒有忘記。這是東西方文化不一樣,差距很大!

  我們在美國多年,美國人對中國這個家庭,因爲中國在美國很容易看到叁代同堂,祖母、孫子。那是什麼?人性,他是人,他有人性。所以看到中國、看到日本、看到韓國人,叁代人住在一起,他很羨慕。他們確確實實孤獨,小孩沒成年兩代同居,成年之後就孤獨,小孩就走了,不知道到哪去了。所以有人說,在外國是兒童的天堂,年輕人的戰場,老年人的墳墓,形容得不錯。老人年退休之後真苦,雖然美國的福利,老人福利不錯,物質生活國家照顧,每個月生活費用國家會寄給你,物質生活不愁,精神生活沒有,那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講的坐吃等死,你說那是什麼味道?我們不難想象而知。我參觀過很多老人院,我感觸很深,回想到中國從前的社會,我覺得那個製度好,那個製度在中國實行了幾千年。如果製度不好怎麼流傳這麼久?中國自古以來實行的大家庭製度,…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八十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