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七十八集▪P2

  ..續本文上一頁要發了,就是福報要現前,你看他什麼?你看他容光煥發,你看他謙虛,你看他包容,你從言談舉止上來看就知道。袁了凡先生多少次參加考試,看到同學當中,有非常謙虛的、處處讓別人的,他判斷這個人今年一定考中,統統被他預料到。你看他心浮氣躁、自私自利、傲慢自大,決定考不取。他自己也有這些毛病習氣,他考很多次,前面都沒有考取,每次他都參加,最後被他考中。好在他有個好處是什麼?天天忏悔,天天找自己的毛病,他修功過格。習氣很難改,知道這個不好,它發作,真要功夫,要克己的功夫。看一個家庭的興衰,你看這個家和不和,這個家人與人之相處,尊卑、上下,你看他的禮節,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照顧,家和萬事興,你從這裏看一點都不錯。那個家要衰敗的時候,家人不和,真的叫父不父、子不子。現在這種家庭很多,做父母的不知道怎樣教兒女,小孩長大,不要父母、不養父母、不敬父母,這個人會有前途嗎?不會有前途。你看家,你看一個團體,然後你再看社會,看一個國家,再看世界,你就明白。世亂,它爲什麼亂?教育沒有了,就亂了。中國這個社會、這個國家幾千年來長治久安,外國讀曆史的人對中國人都佩服,都感到不可思議。我們多次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把中國過去這些智慧、經驗、方法、效果,給與會的朋友們介紹,大家聽了是聞所未聞,聽了歡喜。可是最後發現他們有懷疑,會後我們在一起吃飯、在一起聊天,很多人問我,「法師,你講得很好,這是理想,這不能落實。」他們認爲這是古代的東西,不適合現代社會。現在社會還就得讓它亂下去,亂到最後,西方人說,西方宗教也說「世界末日」,世界走向毀滅。

  我們看看大師的文,有志之士不忍心坐視,想什麼?想挽救的方法。可是大師給我們講,「然人心已死,不易挽回」,這講我們現前社會,這個話說得非常嚴肅,人心已死。他說「孔子不雲乎」,孔子不是這個說法嗎?「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爲貴」,法語是什麼?大聖大賢嚴正的教誨,這是法語。能無從乎,我們能不能聽進去?能不能接受?能不能依教奉行?底下一句說得好,改之爲貴,你要聽從聖賢人的教誨,把自己的毛病改過來,這就行,就有救,你不改就沒救。「巽與之言,能無悅乎,繹之爲貴」,巽與是柔順,委曲婉轉的勸告。跟法語不一樣,法語是很嚴厲的教訓,這是委曲婉轉、和顔悅色來勸告你,你喜不喜歡?這人很喜歡聽的。繹之爲貴,繹是什麼?認真去研究,這些話合不合理,要怎樣去落實?這行,這能收到效果。如果是「悅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你喜歡聽這些悅耳的話,你不研究它真正的意思,嚴厲的教訓你不能夠改,不能改過自新,夫子說我也沒法子,無可奈何!老法師引用夫子這段話,用意很深,確實針對著我們現實社會。

  「然于無可設法中,不妨特爲設法。以世道之亂,人心之死,在于不講因果,不講家庭教育」。這是大師把病因說出來,無可設法當中要特爲設法,世道之亂,人心之死,原因是什麼?是不講因果,不講家庭教育,諸位在此地要記住,不講因果在前面。我們這些年來,在中國大陸推行傳統倫理文化,推動儒家《弟子規》的教學,家庭教育。因爲現在大陸一般,不只是大陸,在整個世界都是一樣,不講因果,不能接受,認爲宗教是迷信,因果不符合科學。科學會把這個世界帶向末日,因果能夠拯救這個世界,讓大家回頭,這就是我們認真要看待因果教育。中國自古以來紮的是叁個根,兩千多年佛教到中國,儒家的根是倫常教育,道家的根是因果教育,佛法的根是十善業道的教育,幾千年來普及社會是這叁種教育。硬件的設施在從前大家知道,臺灣現在還有,家家有祠堂,宗祠,祠堂教的是倫理教育,孝悌忠信;有孔廟,孔廟代表是道德教育;還有城隍廟,城隍廟講的是因果教育;佛的寺廟是佛法的教育,在從前,這些設施全是教學的機構。到現在在臺灣祠堂、孔廟、城隍廟,到處還能看見,也只是形式,實質沒有了。乃至于佛教的寺廟,也就是我們一般講變質了,變質以後變成什麼樣子?變成世亂已極、人心已死,變成這個樣子。

  我們學佛的同學要警覺,要救自己從哪裏救?從根救起,從因果教育救起,深信因果你就把戒持好了,就把教學好了。自己得救,你就能救你的家庭;你一家得救,你就能救你的親戚朋友、鄰裏鄉黨;最後你功德大、福報大,你救了社會、救了國家、救了世界。從「我」做起,從「我心」做起,要痛下決心,從今之後把所有一切不良的嗜好改正過來。不良的嗜好裏頭最重要的,浪費時間,浪費你的生命,你這一天二十四小時幹些什麼?幹些都是不重要東西,對自己真正有利益東西沒有去做。什麼東西最有利益?親近仁者。《弟子規》裏面講,「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仁慈的人,仁慈的人在哪裏?經書就是仁慈。我們能不能多用一些時間,盡可能的多用時間去親近古聖先賢,讀聖賢的書,那就不一樣。真正能下定決心念上半年,你會法喜充滿;念上一年,你就會有悟入。人心已死,起死回生,一天不能少過四個小時,讀經就是親近聖賢,一天能有八個小時最好,那個效果就非常明顯。

  從哪裏入門?可以從聽光盤入門。蔡禮旭講的《弟子規》四十個小時,一天聽六個小時,一個星期聽一遍,一個月聽四遍,十個月聽四十遍,至少要十個月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你才真正把聖人東西變成自己的。一遍、兩遍學沒用處,救不了你自己;一口氣要是你聽十個月的話,你就得度。學東西要這樣學法,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一天不能少過六個小時,怎麼也把這個時間抽出來,我聽,專心聽,不要有任何人打攪。《弟子規》聽完十遍,一遍四十個小時,聽《感應篇》,我們都有光盤,聽《十善業道》,都像這個方法。這叁樣東西再加一個《了凡四訓》,四樣東西用多少時間?叁年,叁年完成。叁年把什麼東西都放下,除念佛之外,早晚課念一遍《彌陀經》,念阿彌陀佛,這叫紮根,這叁年下來根深蒂固。你念佛能不能往生?肯定往生。爲什麼?你確確實實是經典上所說的標准,「善男子善女人」,你真做到!真是善男子善女人,這四門東西叁年完成。要不從這上做,你就不能紮根,你要想把已死的心再把它複蘇起來,難,不容易。

  有了根,然後無論是儒釋道、是佛,或者是其它宗教,你有一種信仰,你能夠在一部經典上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十年你會開悟。爲什麼?一門深入,這是持戒;長時熏修,你是在修定。有個五年六年你得定,七年八年你就開悟,這一悟問題解決,一悟什麼?通了,所有障礙沒有,全通了。然後你要想博覽群經,可以,任何典籍你只要看一遍,意思全部通達。惠能大師,大家知道沒念過書不認識字,他開悟,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的一切經,你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這真的不是假的。爲什麼?通了,不但佛法通,世間法都通了,儒家的典籍、道家的典籍,你向他請教,他沒有絲毫障礙。爲什麼?恢複到清淨心,恢複到平等心,清淨平等裏頭哪有障礙!我這樣給諸位說這個時間十叁年,叁年紮根,十年不能有大悟也有小悟,小悟就不得了!就非常管用。不走這條路,無路可走!這條路只有在中國有,在外國找不到,中國人確實得天獨厚,古聖先賢很多,生爲中國人多麼幸運;我們把祖宗東西丟掉,罪人。

  這裏給我們一個提示,在無可設法當中,不妨特爲設法。我在早年,二十幾歲的時候,親近方東美先生,那個時候我困難到極處,僅僅能維持自己溫飽,一無所有,老師憐憫,不收學費,跟他學習。當時他就告訴我,衛星,那個時候還沒有衛星,黑白電視。他說電視、媒體不能輕視,這個東西將來對社會會産生極大的影響,可以拯救社會,也可以毀滅社會。他就提醒我,將來講經教學,不要忘記這個工具。那個時候我們是姑妄聽之,爲什麼?衡量自己哪有這種力量,沒有這種財力,沒有這個緣分,聽聽而已。叁年前我在馬來西亞講經,前首相馬哈迪長老也跟我談過這問題,現在科技進步。他跟我講,「晶體,小小的一片晶體像指甲這麼大,裏面可以含藏大量的信息,這個東西可以毀滅世界,也能拯救世界,看人怎麼用法。」用在自私自利上,世界就毀滅了,用在利益衆生上,那你就拯救世界。換句話說,用佛法來講,用在菩薩的手上那就救世間,用在魔的手上那就毀滅世間。我們總希望這個世間有多幾位菩薩住世,這就講特爲設法,我們要想方法。

  下面這句話說得很好,「以世道之亂,人心之死,在于不講因果,不講家庭教育」。現在是真的,在臺灣的社會,講因果朝野都還不反對,好機會,家庭教育在臺灣也沒有了,但是可以提倡,障礙還不太大,應該努力朝這個方向去邁進。我這一次回到臺灣來,時間很短,沒想到能遇到這麼多的縣市長,有緣我們一起來做訪談,這個緣分想不到,太好了。我都是把這些古聖先賢的東西介紹給他們,每個人都歡喜,都想做。我們在中國做了一個湯池,做了實驗,現在很多人都知道,臺灣的朋友很多人曾經到那邊去學習過,也很想在臺灣做,好事。這件事情能做出成績出來,成敗關鍵在老師,老師要真正是菩薩,要真正懂得因果,淨業叁福裏面講的「深信因果」。舍己爲人,我活在這個世間來幹什麼?是來幫助世人離苦得樂,要發這個大願,這就是菩提心。苦從哪裏來的?苦從迷來,現在是因果迷了、道德迷了、倫理迷了。倫理迷了,人跟人的關系不知道,父子關系都不知道,這個可悲。

  我聽胡小林的一個報告,他說他們公司裏一個員工去修鍋爐,到一個人家敲門,一個年輕人開門。他們的員工都學《弟子規》,都懂得禮貌,給這個年輕人深深的一鞠躬,年輕人理都不理他。問他鍋爐放什麼地方,他也不說話,嘴巴一轉,叫你去看,找那個人,他的爸爸。一會兒老人出來,很客氣接…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七十八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