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七十四集▪P4

  ..續本文上一頁。善人教你善,你跟他學善;惡人,他從反面來教你,你看到他作惡,你看到他的惡報,你回過頭來想想,我有沒有幹這個惡?如果我有,趕快改,他不就是老師!沒有呢?沒有,我也提高警覺,不可以犯他這樣的錯誤,他也是我的老師。這都叫善知識。所以沒有惡人,沒有壞事。善惡是正反兩方面的教材,統統得益,所以善財一生成佛。我們現在修行一生成不了佛,就是這一關沒有辦法突破,善人可以跟他學,惡人離他遠遠的,不批評、不毀謗,你就很了不起、就很難得,沒有像善財對他還那麼恭敬,只是不贊歎。我們講的不贊歎、不批評,還是那樣恭敬供養他,還是可以親近他,細心觀察他的惡行,做一面鏡子反省自己有沒有。這是『如來深境界』。

  『其量等虛空』,如來在哪裏?一切人是的,一切事是的,一切物也是的,甚至于說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是的。乃至于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在佛經上稱之爲天地鬼神,科學家稱爲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有沒有?有,科學證明有。外國,聽說中國現在也有,催眠,催眠術能夠叫人意志集中,回到過去生,你的前世,再回到前世。我看到外國有個報告,有個人居然能夠回到以前八十多世,差不多是將近四千年。說明那個時候的生活狀況,他能講得很清楚,他住在洞穴裏,那時候的人還沒有房子,在洞穴裏飲食起居的狀況。人既然有前世,當然有來生。很多經過催眠,做過催眠之後,大多數的人把生死看得很淡,不再怕死了。曉得怎麼樣?曉得自己沒死,生死是身體,靈性不滅。一切人傷害我們,或者自然災害使我們受到傷害,傷害是傷身體,靈性沒有受到傷害。這些催眠師常說,沒有任何一種力量能夠把靈性消滅,不可能的,它永遠存在。也有人說它叫靈魂,都可以。但是靈魂跟靈性在佛法有差別,靈魂是靈性在迷的狀態,也就是說,靈性迷了叫靈魂,靈魂覺悟了就叫靈性,佛說這個說得好。因爲靈魂迷,迷你出不了六道,你的生活空間是在六道裏;如果覺悟了,靈魂就變成靈性,它就脫離六道。

  六道在我們看很大,叁千大千世界是六道,可是在法界虛空界裏面來講,六道範圍太小了。他一覺悟,他脫離六道,脫離六道也能夠進來,來去自由,好像有通行證一樣,他願意來就來,願意去就去。六道裏面,他拿不到通行證他出不去,覺悟重要!佛陀、菩薩對六道衆生最大的恩德是什麼?是幫助衆生破迷開悟,這是因。果是什麼?果是永脫輪回,離苦得樂。六道裏總是苦,不出六道不知道,出六道才知道,六道天上也苦。一出六道,這就四聖法界,比六道的範圍大太多了,還是有苦,那苦是無明煩惱,起心動念。起心動念要是止住,放下了,十法界沒有了,那就得大自在,你的活動空間是遍法界虛空界,「其量等虛空」。在遍虛空遍法界裏,與一切衆生感應道交,衆生有感,立刻就應,沒有距離、沒有時間。沒有時間,感應同時的;沒有距離,立刻在現前,爲什麼?前面講的入的意思你懂得,你的疑問就沒有了,跟整個虛空法界融成一體。他在哪裏?他就在現前,我們一念感,他馬上就應了,我們的感沒有了,他就消失了。他從哪來的?心現識變,佛講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就是這個道理。你想什麼,他就現什麼,不是他有意思,他沒有意思,他沒有起心動念,我們起心動念,我們起心動念他就現相。理很深很深!

  底下經文講『一切衆生入』,我能入,你也能入,他也能入,個個都能入,一切衆生入。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入,入就融了,入當融講,跟自性融合成一體。佛經裏有用水做比喻,比喻得好,佛比喻河水,印度恒河,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很長時間在恒河流域,這個河很長,像中國長江、黃河一樣,幾千裏路長。恒河的水在河裏面是河水,它流到海裏去,六道裏面衆生就像你還沒有脫離恒河,你是河水,你活動的範圍離不開恒河,一流向大海,那就沒有邊際,一入海就變成海水。海水流到海裏面去,跟以前這個水都彙合成一起,哪個先、哪個後?沒有了,先後不可得。古佛跟今佛找不到了,沒有古今、沒有先後,融入一體。

  我們如果回歸自性,就像這水流向大海一樣,在自性裏有沒有先佛、後佛?沒有。有沒有古佛、今佛?沒有。有沒有大佛、小佛?沒有,統統沒有了。什麼時候見到這個現象?實報土裏面就見到了,雖流入大海,流到性海裏面去了,無始無明習氣還沒斷。這在什麼時候?將入未入。恒河的出口,那面是海,這邊是恒河,你在出口之處,有這種現象。這種現象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這個現象,是在河海交界這個地方出現的,一入到真正大海,那就是習氣都沒有了,究竟圓滿佛。這個比喻很有意思,愈想愈有味道。可是,這四十一個位次,無始無明習氣已經不妨礙你跟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衆生感應道交,不妨礙。你到了大海的邊緣就不妨礙,能力就恢複,跟究竟圓滿佛果上可以說是沒有兩樣,而且很快他與一切衆生感應道交,幫助一切衆生離苦得樂。

  諸位要記住,幫助的方法是破迷開悟,破迷開悟的方法是教學,你不教怎麼行!教學的方法裏面最重要的是身教,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爲我們現身說法,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他爲什麼能做得成功?孔孟在中國爲什麼能做得成功?沒有別的,自己做出榜樣,威儀有則,他做成功了。我前幾年在老家安徽廬江湯池辦了一個傳統文化中心,我要求老師,告訴老師,釋迦牟尼佛教學成功,孔子、孟子教學成功,靠什麼?自己做到才教別人,自己沒有做到,要求別人做,就不能成功。所以要求老師先自己把《弟子規》落實,《弟子規》裏面一百一十叁樁事情,我們認真努力條條都學到,自己真做到,然後你再去教就成功了。這就是佛法融入《弟子規》,把《弟子規》變成我們的思想見解,變成我們的言語行爲。我們跟《弟子規》是合一了,我人就是個活的《弟子規》,表演出活的《弟子規》,你在我身上看到,成功。『而實無所入』,你契入境界,沒有入的痕迹。我們跟《弟子規》融成一體,實在講,跟《弟子規》痕迹都沒有。這個地方講的是融入「大方廣佛華嚴」,毘盧遮那佛的實報莊嚴土。這是這首偈的意思。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七十四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