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六十二集▪P2

  ..續本文上一頁十二地,那就是究竟圓滿,完全明了了。所以佛法講證據,信解行證,你沒有證得那不算數。開悟,悟有解悟、有證悟,解悟是你聽佛說的、聽菩薩說的,你聽明白了,你不懷疑,也肯定了,但是你不得受用,爲什麼?你沒證得。證悟得受用,那不一樣。這樣的境界,八地以上才得這個受用,八地以下是解悟。我們很幸運,能夠理解這樁事情,能夠深信不疑,這靠什麼?靠五十八年沒有離開經教,天天接受大乘經教的長時熏修,我們明白了。雖然沒有證悟,可是解悟也有很大的受用,受用裏面最殊勝的是知道人沒有生死,世間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對于死亡的恐怖。信仰宗教,學了佛的人,死了以後到哪裏去?許多問題。如果能夠把宇宙起源搞清楚之後,這些問題都沒有了,你沒有疑慮、沒有顧慮,疑斷掉了,這個疑就是根本煩惱裏面的貪瞋癡慢疑。疑斷掉之後,真正的信心生起來,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我們這一生過得非常充實,也過得非常圓滿。其它一切事,包括佛法,都是第二義,都是次要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麼?念佛求生淨土,這最重要。

  印光大師他老人家有幾句話說得很好,特別是對于現代的年輕人,年輕人求知欲很重,好高骛遠,這是毛病,障礙。他勸年輕人,首先要老老實實的去念佛,爲什麼?你既然在六道,你就要承認業障深重,習染難舍,消業障、除習氣,念佛的效果最殊勝。我們現在也天天念佛,爲什麼業障除不掉,習氣離不開?那是你不會念。要怎麼念法?大勢至菩薩教得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八個字,想想我們念佛有沒有做到?沒有做到。頭一個,我們都攝六根做不到,攝是什麼?收回來,我們六根沒收回來。眼往色上跑,耳往音聲上跑,鼻往香上跑,舌往味上跑,六根向外攀緣,你的心怎麼能定下來?都攝六根是我們的眼從色上收回來,觀世音菩薩修行的方法,「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那個反聞就是都攝六根,回過頭來,眼不緣色相,回過頭來緣什麼?緣色性,耳從音聲、聲塵裏面回過頭來去聞聲性。我們沒有做到,我們的心是雜亂的,一般人講心浮氣躁,所以功夫不得力。真正修行人他心是定的,他不向外跑,所以他功夫得力。頭一個要曉得,功夫得力要收心,都攝六根是收心,然後就是淨念,淨是清淨,什麼叫淨念?至少你做到不懷疑、不夾雜,這叫淨。我們念佛有懷疑,夾雜更不必說,所以不是理論、方法不靈,是我們自己做得不相應。相繼是不間斷,長時熏修。我們細心去反省,佛沒有過失,經典沒有錯誤,我們曲解了經義,我們自己搞錯了。自己真正是如理如法,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我們是凡夫,自己要肯定,祖師的話我們要細細去思惟,爲什麼教我們先念佛?先把心定下來,把業障消掉;業障消掉,智慧就現前,福報也現前。一個人有智慧、有福報,你再去研究經教,你再去弘法利生,那就是變成祖師大德;沒有智慧、沒有福報,研究經教那是把佛法當作世間學術來研究,你所得到的是知識,不是智能。如果先從念佛把心定下來,那是求智能,不是知識,智能能解決問題,知識不能解決問題。這個道理很深,這個道理是真實的,現在人所謂的硬道理,跟我們中國古聖先賢的教學相應。孔子當年在世教學,第一個德行,第二個言語,第叁才教政事,再教文學。印祖教我們先從念佛下手,德行。在佛法大原則裏面講,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我們念佛是修戒定,智慧開了再去研究經教,智慧沒開不研究經教,非常有道理。我們的方向、目標要正確,身口意叁業要像佛一樣的清淨,戒定慧叁學要像佛一樣的圓滿,我們就真幹了。自己成就之後才能夠幫助別人,自己沒成就,拿什麼幫助別人?所以佛法有方法,方法非常巧妙,依照這個方法去修學,真的事半功倍。你不懂這個方法,你所得的實在講,古人講事倍功半,你都得不到。真的,讓我們想起來古人所說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話不是假話。出家五衆不能違背佛陀的教誨,在家也不例外。下面這個答,我們念一念,答得好。

  【答。出家之輩自有嚴科。在家之俦通持五戒。】

  這就說明無論出家在家,都要從持戒下手,「戒爲無上菩提本」,這是真的。現在出家、在家都有問題,問題在哪裏?我們把持戒丟了,雖念佛,看不到效果,每天念佛念得不少,依舊煩惱一大堆,依舊是痛苦不堪。疏忽了戒律,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很嚴肅的問題。爲什麼我們做不好?我們得找原因,把原因找到,把原因消除,我們才有救。真正的原因是我們從小家教疏忽了,中國古聖先賢,世世代代出家、在家,有那麼樣好的成就,原因是什麼?從小紮根教育所成就的。在全世界每一個國家族群裏面,說老實話,中國人最懂得教育,中國人最重視教育,你看「學記」裏面所講的,「建國君民,教學爲先」,這重視教育。不但是說到,真做到,曆代帝王政治設施,把什麼擺在第一?把教育,教育變成中國古時候的人生第一個價值觀,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把這個擺在第一;名利不屑一談,擺在最後,把孝親尊師擺在第一。佛法也不例外,「淨業叁福」是大乘教裏面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這叁條,佛說得很清楚,「叁世諸佛淨業正因」,叁世是過去、現在、未來,這些修行人成佛證果正因是這叁條。頭一條,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條,人天善,中國古人所講「人之初,性本善」,這就是性本善。孝親尊師是天性,慈悲、十善是性德,人人都具足。沒有人教,沒有人教學壞了,所以人是教得好的,人也是教得壞的。現在這個社會,我們大家都說社會太亂,爲什麼會亂?教出來的,誰教?媒體在教,電視在教,網絡在教,這些報章雜志在教,社會大衆互相在教。內容是什麼?暴力、色情、殺盜淫妄,與性德完全相違背,所以社會動亂,衆生生活得這麼辛苦,不是沒有原因。

  在這個世界上,確實我遇到很多,包括國家領導人、專家學者、志士仁人,我遇到不少,真有心想幫助這個社會回頭,恢複安定和平,不知道從哪裏做起。我有這個緣分,這個緣分也是稀有難逢,參與聯合國的國際和平會議,我參加了十幾次。我把中國老祖宗傳統的這些理念、智慧、方法,建造了中國五千年的長治久安,用什麼?用教學,不是開會。教什麼?教倫理、教道德、教因果,這叁樣東西普及,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我們這十年來,天天在世界上宣傳,有了效果,可是還有人懷疑,不少,來找我,他說:「法師,你講得很好,這是理想,不能兌現,做不到!」因爲這麼一個嚴重問題,這是信心危機,對古聖先賢喪失信心。這怎麼辦?只有一個方法,做出樣子給他看,科學,科學拿證據來,我們做出樣子給你看。逼不得已,我找了很多地方,緣不成熟,最後找到老家,緣成熟了,辦了個文化中心,搞一個小鎮做實驗。小鎮十二個村莊,居民總共四萬八千人,我讓四萬八千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一起學《弟子規》,不到半年,成效卓著。我的信心足了,聲音也大了,到聯合國做報告。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辦了叁天大型的活動。我們把湯池做的實驗做了八個小時的報告,做叁天的展覽,大家看了,相信了。會後,一百九十二個國家的代表都希望到湯池去考察、去參觀。如果我們對于古聖先賢的教誨能夠恢複信心,依教奉行,這個社會能回頭。我們在湯池做了叁年,肯定了兩樁事情,第一個,肯定了老祖宗教給我們的「人之初,性本善」是真的不是假的,人性本善。第二個,讓我們肯定了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問題就看你怎麼教法,是可以教得好的。現在我們這個機構交給政府,希望政府能夠繼續推動,幫助世界走向安定和平。世法、出世間法都必須在和平安定的社會才能成長,發揚光大,如果社會動亂,沒有法子成就,我們希望社會安定和平。幫助整個世界走向安定和平不能不靠宗教,所以宗教團結是必要的,宗教互相學習是可貴的。從哪裏下手?從自己下手,一切法從心想生,從自己的心想生。學爲人師,行爲世範,在大乘教裏面發菩提心,菩提是覺悟,真正覺悟,自覺而後覺他。

  賢首大師在這一段裏面給我們講四種性德,第一個是「隨緣妙用」,第二是「威儀有則」,我們現在在學習。威儀有則最重要的就是戒律,《弟子規》是戒律。《弟子規》是什麼?是落實孝親尊師。「淨業叁福」頭一條講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們怎麼做法?《弟子規》裏面所說的,就是詳詳細細教導我們,怎樣孝養父母,怎樣奉事師長。慈心不殺這是講因果,《太上感應篇》,經文不長,也只是一千六、七百字。你真要學會了,在我們儒家講道德仁義禮,《弟子規》是禮、是義,你看五個,道德仁義禮,《弟子規》是占兩個;慈心不殺是仁,提升了,向上提升,跟道德接近了。佛法,十善業道,十善業道就幫你走向道上去。由此可知,我們今天在家學佛,十善業道沒有做到,出家學佛,《沙彌律儀》沒有做到。原因現在我們懂了,因爲我們缺少《弟子規》跟《感應篇》的教育。這兩種教育,不一定讀書,不讀書的人也學,不讀書他不認識字,現在人講他沒有學過文化,但是他受過教育。古時候學校少,但是教育很普遍,爲什麼?代代相傳,老人做出好樣子給後人看,給他的兒孫看,兒孫從小耳濡目染,他就學會了。我母親不認識字,很會教小孩,很會做人,相信因果。沒念過書,她從哪裏學來的?她的父母、長輩從小教給她,所以她有威儀住持,她有原則,她不會亂來,她懂得孝悌忠信,她知道禮義廉恥。所以中國教育是全民教育,是普及教育。

  教育硬件設施現在人疏忽了,硬件設施最明顯的,第一個是祠堂,每一家都有祠堂,祠堂教什麼?祠堂教孝悌、教倫理,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民間樸實,人的心地厚道,從這裏教的。孔廟教道德,城隍廟教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看這叁樣東西在…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六十二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