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四集▪P2

  ..續本文上一頁菩薩這個術語,中國譯經有新舊兩派,這兩派是以玄奘大師爲分水點,玄奘大師以前的叫舊譯,古人翻譯的,玄奘大師他們翻譯叫新譯。菩薩,新譯叫「覺有情」,這是玄奘大師翻譯的,玄奘大師以前不是這個,它叫「大道心衆生」,實際上大道心就是覺,衆生就是有情。由此可知,佛沒有情,佛是智慧。情跟智是一樁事情,覺的時候情就變成智,迷的時候智就變成情,情是煩惱。菩薩雖然是覺悟,他的情沒有斷幹淨,他還帶著有情,所以叫覺悟了的有情衆生,這是菩薩,是這個意思。古譯也譯得好,大道心,大道心就是有菩提心,衆生無邊誓願度,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是大道心的衆生。這是菩提薩埵兩個意思,古今翻的實際上意思相同,翻譯用的詞不一樣。

  這裏告訴我們,「謂菩薩于有情衆生之中」,菩薩這個名詞在佛陀教育裏面,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我們稱佛,佛是老師,菩薩是學生。所以菩薩有大小不一樣,你看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到研究所還是學生,菩薩就像學生這個稱號。在《華嚴經》裏面,我們看到菩薩有五十一個等級,十信就像佛教的小學,初信位菩薩、二信位菩薩一直到十信位菩薩,這是佛教小學生,稱菩薩。十住好像是初中,十行好像是高中,十回向是大學,十地像是研究所,等覺好比是博士班,都是學生,都叫做菩薩。菩薩畢業了,博士學位拿到畢業了,稱佛,那就是老師。所以同學們一定要知道,菩薩用現在的話是學生。阿羅漢也是學生,但是阿羅漢有另一個意思,阿羅漢翻作無學,阿翻作無,羅漢是學,翻作無學,他小學畢業了。小學畢業,在小學就沒地方再學,所以叫小乘阿羅漢。佛經裏面常常有講阿羅漢是大阿羅漢,大阿羅漢是大學阿羅漢,大學阿羅漢是指誰?十回向的菩薩,或者是十地的菩薩。一般都講十地菩薩叫大阿羅漢,沒得學了,大乘學完,畢業了。所以阿羅漢是修學圓滿,是一個階段修學圓滿,都稱阿羅漢,名詞術語要搞清楚。所以佛、菩薩、阿羅漢,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人。這叁個是佛門裏面學位的名稱,最高的學位是佛陀,第二個學位是菩薩,第叁個學位是阿羅漢。小乘阿羅漢他跟大乘兩個對比,是哪一個等級的菩薩跟他平等?《華嚴經》說得很清楚,七信位;換句話說,小乘阿羅漢跟大乘菩薩相比,初信、二信、叁信一直到六信都不如他,七信才跟他平,八信就超過他。所以小乘初果跟大乘初信位的菩薩是平等的,一年級,大乘一年級,小乘一年級,他們地位平等。可是智慧不一樣,斷煩惱的功夫相同,統統都是斷八十八品見惑,大乘比小乘聰明,心量比小乘大。

  這是說菩薩于有情衆生之中,這個菩薩,人就多了,層次不相同,許多階級,這個我們講真菩薩,這不是假的。有假的嗎?有。不能說假的,說什麼?說相似即菩薩,他修菩薩道,也發菩提心修菩薩道,但是煩惱沒斷。你看我們現在,也修叁福、也修六和、也修六波羅蜜,這不是修菩薩道嗎?甚至還學普賢十願。可是修得怎麼樣?去考試,分數都不及格,不能說沒有,六十分算及格,考個十來分、二十幾分。這在佛法裏面講叫相似菩薩,像個菩薩,不是真菩薩。這種人就多了,太多了。你看現在受菩薩戒的,人家一合掌稱老菩薩,相似菩薩,他不是真菩薩。可是他對菩薩道、對菩薩行,真的很羨慕、很想學,也很想成就,能不能在這一生當中成就?那就是古德所講的「總在遇緣不同」,看你遇的是什麼緣。如果緣很殊勝,遇到真菩薩,你跟他學,遇到正法道場,遇到善知識、同參道友,這個緣就具足,叁種緣都具足。你看,好老師、好同學,又有好的修學場所,決定成就。

  可是這叁個條件真的很不容易得到,有很好的修學場所,沒有老師,沒人指導,這就難;有好老師,沒有好的同伴、好的同學,你也不能成就。老師指路不帶路,指你的方向、指你的目標,指示給你,可是走路一定是有結伴,幾個好朋友要一起走,一路上互相照顧、互相切磋,你不感覺到孤單,不感覺到寂寞,也不怕走錯路,你們幾個人好商量,不會走錯路,決定成就。這叁種因緣具足,自古以來都非常難得。所以修行基本條件,要有福、要有慧還要有緣,叁個缺一個都不行。有慧沒有福、沒有緣,不能成就,有緣沒有福慧,不能成就,總得要樣樣具足。怎麼具足?我們不修不行,所以要懂得修福,孝親尊師,布施修福;要知道修慧,修慧是要修清淨心,二六時中我們講日夜,要讓自己心定下來,少煩少惱,這個人就有智慧,永遠保持頭腦清淨。人爲什麼不清淨?實在講不清淨第一個因素就是自私自利,念念都想到自己的利益,他的心怎麼會清淨?念念想控製,對一切人事物想控製、想占有,錯了,這樣他心不清淨,他沒有智慧。

  緣非常重要,學《弟子規》、學《感應篇》,人緣就好。要緣好,頭一個條件就是自己要做出奉獻,要真正學會愛別人、關懷別人、照顧別人、幫助別人,你的緣就好。你愛別人,人愛你,「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喜歡幫助別人,別人喜歡幫助你,緣就好,這比什麼都重要。我們就看現在這個社會,父子沒緣,兒子爲什麼不孝順父親?父親沒把兒子教好,沒有給兒子做出一個好榜樣。小孩從出生到慢慢長大,他一出生就在學習,他雖然不會說話,他會看、他會聽。所以父母是小孩第一任的老師。從生下來到叁歲這一千天,這一千天叫紮根教育,你給他紮的是什麼根?這問題不就出來了嗎?你沒有給他紮個好根,你沒有做出孝順的樣子給他看。你能孝順你的父母,你的小孩看到,他將來就會孝順你;你不孝順父母,不聽父母的話,小孩看到,他將來也不聽你的,也不孝順你,不就這麼個道理嗎?叫冤冤相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現在小孩不好帶、不聽話,我遇到很多同修來告訴我,年輕的父母跟我講小孩不好帶,還有些老師,中小學的老師,看到我說學生不好教,什麼原因?你想想看他的紮根教育是什麼?現在小孩紮根教育是電視,一出生眼睛一張開就是看電視,電視裏邊演的是什麼東西?暴力、色情、殺盜淫妄,他全學會了,叁歲他就都學會了。再一上學,現在上學用計算機,現在在臺灣應該也差不多。我是二、叁十年前在美國,美國的小學生就用計算機,一年級他們就用計算機,就教計算機。計算機裏面除了他的科目之外,他還收看網絡的節目,網絡裏面的節目就更可怕,比電視還可怕,他就學會了。所以美國青少年犯罪率那麼高,小孩殺父母、殺老師、殺同學,有些小孩幾乎像瘋狂一樣,見人就殺,殺到最後自殺。反常!這些反常不是沒有原因,有原因,可是這個原因大家找不到。我們中國老祖宗知道,過去老祖宗幾乎沒有一個人不知道,社會有問題,問題在哪裏?教育出了問題,包括天災人禍。天災人禍怎麼來的?也是從教育出來的,教育出了問題才會有天災、才會有人禍,人禍是戰爭。

  這些仰慕菩薩的人,我們一般講慕道之人,仰慕道德,他們在大衆當中,廣大群衆當中,他自己覺悟了,同時又能幫助別人覺悟,覺他。無論他是什麼樣的身分,他在什麼樣工作崗位,他都能以種種善巧方便來幫助人、來覺悟人,這就叫做行菩薩道。衆生有感,佛有應,也就是說,衆生有感,我們自性清淨心就應。所謂佛陀究竟果位是什麼?就是自性清淨心,這篇文章第一段所講「自性清淨圓明體」,那就是究竟佛果,它會應。這裏面第一句就是「有情所證菩薩身也。菩薩隨彼心之所樂,即以自身現衆生身,乃至虛空身也」。它當中省了一句,我們在前面讀過,當中是什麼?器界身,器世間,乃至虛空身。虛空身是講自然現象,器界身是講樹木花草、山河大地,這是器世間,統統能現。事實上,現前的是什麼樣的身沒有一定,真的是大乘教裏常講佛沒有定法可說,佛也沒有一定的身相。現什麼樣的現象,現什麼樣的善巧方便,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衆生心想不同而異,確實不可思議!這是講的融叁世裏面現菩薩身。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第七「如來身」,「如來身者,謂乘如實道,來成正覺,爲如來身也」。如來這兩個字意思很深,「如」是說真如,就是自性,這個字是從體上講的,「來」是從相上講的,有體有用。來,現相出來,相從哪裏來的?相從真如來的,沒有真如,哪來的現象?從真起妄,妄不離真,所有一切現象都是從真如本性裏面變現出來的。《華嚴》說「唯心所現」,心就是真如。這個心我們凡夫不懂,在中國文字是一個寫法,也是一個念法,意思不一樣。古大德跟我們講,這個心叫真心,我們現在的心呢?起心動念,妄想分別執著,這叫妄心。妄心不能現境界,但是妄心能變,能讓境界産生變化,它不能現,它能變。所以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就是妄心,妄想分別執著都叫識,妄想是阿賴耶識,分別是第六意識,執著是末那識。識它能夠改變形相,它不能現相,它能改變,心跟識要搞清楚,心能現。

  心,我們永遠沒有法子體會到,爲什麼?六根接觸不到,爲什麼?它不是心法,你接觸不到。它不是心法,它不是色法,它能現心法、能現色法,色、心都是它現的。它是真的,永恒不變,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它不生不滅;它所現、所變的,精神現象、物質現象是有生滅的,剎那生滅。剎那是形容詞,我們無法了解,只曉得剎那是很短的時間,短到什麼程度?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就有叁十二億百千念,一個念是一個生滅,就是一彈指有叁十二億百千個生滅。這個生滅裏面有物質、有精神,他說「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形就是形狀,就是物質,念念有物質現象出現,所有物質現象裏面統統有精神現象,精神現象就是見聞覺知。你說多快!彌勒說得很好,他說這個識太微細,不可以執持,不但我們沒辦法執持,佛菩薩也沒辦法,它速度太快了。

  我們現代科學在時間單位裏面最小的都用秒,一秒鍾,彌勒菩薩…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