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四集) 2009/6/11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本第七面第二行最后一句:
【即三身即十身。】
这次我们学习,选择《华严大疏》清凉大师所讲的「融三世间十身」,我们学到第五独觉,今天我们接着看第六「菩萨身」。「菩萨,梵语具云」,具是具足,就是完全的名号叫「菩提萨埵」。中国人喜欢简单,菩提把提字省掉,萨埵把埵省掉,就是语音省掉,中国人就称菩萨,应当称菩提萨埵。如果跟古印度人说菩萨他就不懂,说菩提萨埵他就懂,这梵语。意思是「觉有情」,华是中国,我们中华,中华的意思是觉有情。翻译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世尊当年在世,一生四十九年教学说法,没有写成文字,印度有文字,没有写成文字,只是口头讲解,学生提出问题,答问。一直到佛陀灭度之后,这些学生们由大迦叶、阿难他们发起,希望把佛陀一生所讲的一切法记录成文字,这是很大的工程。诸位想想看,四十九年所讲的,我们能够想象得到,所记录下来的绝不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原文。而最重要的,佛在入灭的时候告诉我们四依法,四依法就是个准则。四依法里面,第一个是「依法不依人」,实在讲这一条连释迦牟尼佛自己也遵守。法是什么?法是法性,法是法相,法性是本体,法相是现相,它还有作用。《华严经》经题上「大方广」就讲这个意思,大是讲法性,方是讲法相,广是讲作用,有体、有相、有用。佛必须要遵守这个原则,不能随便乱说,一定与体相用相应,这是正法;如果违背体相用,那就是邪法,就不叫正法。所以,随顺体相用是随顺性德。佛所说的,是从自性里头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这就是依法不依人,不是释迦牟尼佛随便说的。
第二个「依义不依语」,这句话就说活了,重要的是要我们依他的意思,不一定依他的语言。他的语言说得多、说得少没关系,说浅说深、说长说短都没关系,我们依他的意思,意思对了就行。由此可知,结集经藏的时候一定守住这个原则,依义不依语。再「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叫了义?契机契理就叫了义。如果说契机,契机是大家听了很欢喜,但是违背性德,你今天教人杀盗淫妄,杀盗淫妄是违背性德,可是欢喜的人很多,这不是正教。如果契理不契机,讲的是佛所讲的没错,讲的是个道理,人听不懂,人不能够透彻明了,当然他就更不愿意学习。这虽然不是邪教,也算是正教,但是众生不得利益,这都是佛不许的。所以佛教菩萨,他自己老人家当年在世亦如是,一定是随顺性德,一定是说得很浅显,不会说得很高深,让普通一般人都能懂得。
佛经的翻译也是遵守这个原则,这是我们懂得当年结集经藏,你了解就不会怀疑,所结集的决定是正确的。而且结集是大众在一起,第一次结集,五百大阿罗汉,阿难尊者是佛弟子当中多闻第一,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阿难统统听过。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成道那天阿难出生,阿难二十岁的时候给佛做侍者;换句话说,二十年前,世尊说法四十九年,前面二十年阿难尊者没听到,怎么能说阿难尊者统统听到?那二十年所说的虽没有听到,应当是所说的这些大意,世尊利用生活闲暇的时间统统都告诉阿难。过去哪些人提问,哪些人有问题,像讲故事一样讲给阿难听,于是阿难真的全部听到。他的记忆力特好,确实可以比得上我们现在的录音机,他听一遍,他一生都不会忘记,我们讲这是特殊的天才。结集经藏,大家就请阿难升座,把佛所讲的你重新讲一遍给我们大家听,复讲,绝没有阿难自己的意思。所以经文一开端,「如是我闻」,如是,就是这个样子的,佛所说的是这个样子,我亲自听佛说的,我重复把它说出来,大家才相信。同时,五百阿罗汉都是佛的常随众,他们来听,给后来的大众做证明,阿难讲得没错。他们听证严格到什么程度?五百个人都点头,这才能写下来成为经典;五百个人当中有一个人反对,说「阿难,这个话我没听过,我不知道」,阿难讲的这句话就不能写下来,一个反对都不许可。所以经藏结集非常严格,不是随随便便的,不这样的严格,怎么能取信于后世,千年万世的人展开佛经对它没有怀疑。你懂得这个结集经藏。
经典传到中国,翻译也非常谨慎,那个时候是国家力量来做译经的工作。最早建立的寺院,寺院主要的工作就是翻译经典、解释经典、指导修行,所以它是学术,好像我们现在的编译馆这样的性质,是学校,与寺庙、与宗教丝毫不相干。翻译最盛的时候是隋唐,大量的经典都翻出来,到宋朝就很少,数量很少,宋以后就没有了。所以,翻译我们要知道。翻译,我们这一辈的年轻人有怀疑,为什么?接受西洋的一些概念,怎么可能把原来的东西翻出来?你不相信试验试验,拿中国东西,古人写的文章,古文,《古文观止》你们去翻翻看,把它翻成白话文,这个比翻佛经容易多了。那个味道就翻不出来,翻得再好不是原味,这个我们亲身经历,我们晓得。当年我跟李老师学经教,我就提出来,我就把古文,文言文翻成白话文,我的疑惑。老师笑笑,他说佛法跟世间法不一样,头一句告诉我不一样。世间确实,你看写文章的人,韩愈写的文章,你能懂得韩愈的意思吗?李白写的诗,你懂得他的意境吗?你不了解他的意境,你怎么能够把他的东西完全翻出来?最后老师说,我的意思你懂得吗?这是真的。
佛法为什么跟世间法不一样?佛法没有意思。原来是这样情形。不是讲无我吗?无我、无众生、无寿者,它没有意思。没有意思,翻经的人也没有意思,他就能懂得佛的意思;我们有意思难翻,没有意思的好翻。老师告诉我,中国人有福报,因缘特殊,自古以来译经的这些大德至少三果以上。三果是斯陀含,要在《华严经》里面来讲,十信位里面四信、五信,达到这个境界。又何况每个译经场所里面的主席,都是诸佛菩萨、法身大士应化再来的,虽然他们身分没有暴露,我们学佛的人能够肯定。你看十身你就晓得,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他来主持这个译场,哪里还会有错的!所有参与翻译工作的人都是证果的,至少也是须陀洹以上;换句话说,他真的入门了。须陀洹我们知道,《金刚经》上说的四相破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才能证得须陀洹果,《华严经》上讲初信位的菩萨,那不是凡人。
李老师给我们这么一说,我们对经典翻译才不再怀疑。怀疑是大麻烦,只要你有疑,你一生就不会开悟。为什么?疑是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这个疑是专门讲对于古圣先贤教诲有疑惑,不能诚信,你就不得利益。现在这一代的人麻烦更大,脱离传统教育时间太久,四代到五代,被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染污非常严重。尤其科学的态度就是怀疑,然后求证,这是科学;我们把古人东西拿来,都相信,一点不怀疑,这是不合科学逻辑。这样一个观念,把古圣先贤的教诲完全排斥,排斥,你就要受现前这些灾难;如果你能够依照古圣先贤教诲,今天世界灾难可以化解。实在讲,不要太深,要今天世界上没有对立、没有冲突、安定和平,我常讲儒释道这三个根就能做到,儒家《弟子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佛家的《十善业道》,这三样东西能够普及到全民教育,天下太平。
我们在中国国内,安徽庐江汤池小镇做了个实验,这个实验做了三年,做得非常成功,我们只用一个《弟子规》。用什么做纲领?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我们用这个做纲领。五伦是讲父子、夫妇、君臣、兄弟、朋友,五伦是讲人与人的关系,关系不能不知道。如何把这个关系处好,这是五常,常是什么?常道,常是不能够须臾离开的,你从早到晚起心动念你要用这个做标准。这五个字就是仁义礼智信,跟佛法的五戒相同,常道!常道就是大道,完全是随顺性德的。仁在五戒里面是不杀生,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仁义礼智信。四维是「礼义廉耻」,八德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就依这个。这种教育要是普及,人人都明了,人人都遵守,这个社会和谐,社会安定,世界和睦,真的让每个人家都能享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就这三样教育就能搞成功。
我从二00三年第一次代表澳洲大学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这么多年参加了十几次,我亲眼看到许多专家学者,还有很多国家领导人,真有心,他不是假的,找不到方法。我们参与,把中国老祖宗的方法说出来,这个方法在中国推行了五千年,五千年不算短的时间,禁得起历史的验证,说明中国老祖宗的智慧、方法、经验、效果。大家听了欢喜,可是他们有疑惑,这个疑惑就是什么?科学精神的概念,他怀疑。会后我们在一起聊天吃饭,就很多人问我,他说:法师,你讲得很好,这是理想,做不到!怀疑。这句话我听了之后,的确很可怕,为什么?信心危机,他不相信。要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没有别的,要做出样子给他看。所以我们在汤池,选择这个小镇来做实验。实验成功了,很短的时间就成功,大概三、四个月实验成功。我非常惊讶!那时候我说出两句话,第一个,通过这个实验证明了《三字经》上前面两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证明人性本善。没有人教他,他学坏了,有人能够教他,很快他会回头,他会良心发现。第二个,我说了一句话,人民是怎么这样好教的!出乎意料之外。这两句话里面的含义很深,化解今天天灾人祸,用这个办法可以做得到,这不是理想。无论在什么地区,无论在哪个时代,这是性德,从自性流露出来的,它超越时间、超越空间,就跟佛经一样。佛经是超越时空的,无论在哪个地方,你去学习都得利益。佛陀在世的时候教学,依教奉行的人得利益;今天去佛三千年,今天的人依教奉行,一点不怀疑,所得的利益跟佛陀在世没有两样。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