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叁個人,這什麼原因?沒有真正依教奉行。不是你修不成功,是你沒有遵守往生的叁個條件,信、願、行。真信,你要真正相信,你就不會再相信這個世界的名聞利養,你就不會相信這個,你就不會相信這個世界的什麼功名富貴,假的,不是真的。所以把名聞利養、功名富貴舍得幹幹淨淨。知道什麼是真的?「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是真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是真的。他心裏有這個東西,除這個之外什麼都沒有了,他怎麼不往生?他的心跟阿彌陀佛的心一樣,願跟佛的願一樣,行跟佛的行一樣,決定成就,這真正有智慧。這就是大乘教裏面常講的一切種智,一切種智是大菩薩修的,我們修淨宗的人,能夠放下身心世界,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那就是一切種智,一往生到極樂世界,一切種智就起作用。
這個到極樂世界提升太快了,我們雖然是念佛,念到初級的功夫功夫成片,往生的時候佛光先照你,佛光注照就是阿彌陀佛本願四十八願加持你,這一加持把你的品位馬上就提升。如果你根利,你善根福德深厚,會提升到實報莊嚴土;如果你的根性差一點,也會被提升到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是事一心不亂,實報莊嚴土是理一心不亂,經教裏面把這些事情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我們自己能達到什麼樣的水平、等次,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世緣要舍,不要放在心上,世緣要隨緣,一切隨他去。無論是善緣、是惡緣都不要放在心上,都是好事,都是來成就我們的。許許多多一生成就的人,逆境多、順境少,惡緣多、善緣少,爲什麼?讓自己在這個世間不再貪戀,留戀這個世間的念頭逐漸放下、舍棄了,專心取淨土,那就是專心念佛。念念求生淨土,念念希望親近彌陀,這是個好老師,在整個宇宙裏最值得我們信賴的一個人。我們縱然造作許多罪業,五逆十惡,他不會責怪我們,他還是慈悲來接引。罪業再重,只要你能忏悔,佛菩薩就攝受你,所謂是浪子回頭金不換,過去造作這些罪業是迷惑顛倒幹的,我們總得堅定信心,相信人性本善。諸佛如來知道人性本善,你本來是佛,《華嚴經》上講得多好,「一切衆生」,包括餓鬼、畜生、地獄,「本來是佛」,他怎麼不照顧你?實在講,佛距離我們很近,是我們自己離佛遠了。這些事實真相你都搞清楚、搞明白,信願行,信願才生起來,你真信、真願,知道阿彌陀佛跟自己的關系就跟父子一樣、跟母子一樣,父母哪有不愛兒女的道理?兒女再壞,只要回頭,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行,行就是改過自新,徹底的改過自新是什麼?就一句阿彌陀佛,其它的再不想了,再也不放心上,那就是你真的徹底回頭。這樣的行,叁年沒有一個不成就。你說我沒有環境,我還要工作,沒有工作我不能吃飯,沒飯吃,或者還要養家活口,那怎麼辦?念佛這個法門與工作沒有沖突,工作照幹,心裏有佛就能成功。
我在前面跟同學們說過一個公案,我們現在講故事,過去的事,真的不是假的。我住在舊金山的時候,應該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不遠。有位甘太太,老居士,早年我初學佛的時候就認識她,她也是李老師的學生,到美國遇到了。她年歲比我大,是我母親一輩的人,她也往生了。給我說她有個朋友,過去都在臺灣,小孩到美國念書畢業了,在美國結婚,以後生了個孫子。她的兒子、媳婦寫信給她,請她到美國去,幫助他照顧孫子,做家事。每天做兩餐飯,因爲他們兒子、媳婦都上班,所以他們早晨吃了早飯就出去,中午不回來,晚上才回來,每天做早餐跟晚餐。小孩長大之後上學了,也是早出晚歸,家裏只有一個人。她也是一句佛號不中斷,沒人知道,往生走的時候也沒告訴家人,家人也不知道她什麼時候走的。只是那天早晨老太太沒有起來燒早飯,她的兒子、媳婦感到很訝異,老太太生活很有規律,爲什麼今天早晨沒有起來?房門打開來一看,她穿得很整齊,穿著海青,手上拿著念珠,盤腿坐在床上,叫她也不答應,走近一看,走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走的,已經走了。老太太留的有遺囑,還把兒子、媳婦、孫子的孝服都做好了,不知道她什麼時候做的,都做好了擺在床上,遺囑交代他怎麼辦後事,你看多潇灑。她在美國不是吃閑飯的,是來工作的,工作不礙念佛,不礙成就,她念佛家裏沒有人知道,走了之後才曉得。在美國她也不跑道場,所以她心是定的。成就自己就成就別人,家裏兒子、媳婦、孫子看到老太太是這個樣子,這是真的,可不是假的,這種走有幾個人能做到?像甘老太太這一幫同參道友都去看,看了之後沒有不贊歎的,沒有不禮拜的。對修行人來講增長信心,讓這些修淨土的人看了之後斷疑生信,做出來給你看。對她家裏人是個很大的啓示,你要不要學佛,你想不想象老太太一樣的成就?
特別在我們現在社會,一生病送到醫院,在醫院裏多麼辛苦,細心去觀察我們就感到害怕。醫療設備再好,受盡了折磨,無論是肉體還是精神,你說那多苦。我們要不願意受這個苦,就要在念佛上得到自在,預知時至,自在往生。往生的時候不生病,說走就走,走得幹幹淨淨,像具行法師那樣,那個功夫我們很羨慕,也希望能做到,你說多好,多自在,一點都不麻煩別人,後事自己全都做好了。這種選擇,認真努力修行,這才是成熟有情智。自己成就才能成就別人,自己沒有成就,說給別人聽,勸導別人,別人還是有疑惑。特別是煩惱習氣太重,眼前富裕的生活不肯舍離,這是大障礙。無論在人事環境、在物質環境,總有貪戀,總有放不下的,這事情麻煩就大了。所以古人無論在家出家都很重視參學,參學是什麼?讓你出去多看看、多聽聽、多接觸,爲什麼?都明白了,你才真能看破,你才真能放下。參學的源頭從哪裏來的?我想可能就是釋迦牟尼佛沒出家之前出去遊玩,到外面去遊玩的時候看到生老病死,覺悟了。所以去參學主要的用意在此地。多看看這個世間人,苦人多,樂人少,樂人你要一接觸他,你就知道他並不樂,他牽腸挂肚的事情太多。大富大貴的人,晚上睡不著覺,天天吃安眠藥。你要是都了解之後,這個世間真的沒有味道,真正做到對世間所有一切境緣不再有起心動念,真的看穿了,參學真正的用意在此地。所以我想這個緣起,應該就是釋迦牟尼佛遊四門,他真正能看到人間的疾苦,想到自己也免不了。怎麼解決?只有修道,只有妄盡還源,你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大慈大悲,幫助世間苦難衆生,與一切衆生感應道交,隨心應量,這就得大自在,這叫真學,這叫真實成就。選擇其它法門真難,遇到淨宗那是幸運。能夠真正相信,一點懷疑沒有,經教是擺在第二位。如果對淨宗還有懷疑,對于世緣還不能放下,淨宗經教會給你很大的幫助,要認真學習。學經教是斷疑生信,目的在此地,它是修行的前方便。所以,佛法講信解行證,研究經教是信解,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幹,你幹後頭就證果,往生就是證。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叁十五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