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疑,不相信,那就没法子。这是我们所听过的,古往今来这些念佛往生的人,什么站着、坐着走的,我们听的很多,见的也有,也见过,像他这样走,是用自己三昧火焚身的,这个我们没听说过。当时云南督军,这个地方上的领导人,军阀,那是民国初年的事情,唐继尧,听到这个消息,这是虚云老和尚通知他的,他带他全家老老少少都来看,赞叹,太稀奇了!为什么身体都烧化了,衣服没有动,衣服一点都没有动,这真奇怪!烧成灰了他不倒,他还是坐在那里。到老和尚送他的时候,唐先生全家跟着老和尚一起,对着具行法师顶礼三拜,老和尚敲三下引磬他才倒下去。当时云南省的新闻,这些记者都来采访,头条新闻报告。这是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他的成就有秘诀,秘诀是什么?一心不乱,《弥陀经》上所讲的。念佛,功夫是什么?功夫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不仅是在临终走的时候心不颠倒,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工作应酬,心都不颠倒。心怎么叫不颠倒?与觉正净相应,与阿弥陀佛相应,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应,心不颠倒。我们想想,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想什么?不但是佛的行愿我们忘掉了,连佛的名号都忘掉了,那怎么能成就?
所以人在这个世间,世尊对我们教诲的确是真实不虚,佛在灭度之前,教导后世的弟子怎样学佛,他讲了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两句话太重要了。为什么我们的心是散乱的?为什么这个具行法师有这样了不起的成就?他就是从小苦吃太多,从小父母双亡,真正是个孤儿,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做小工,做小工是童年,我们讲童工。他二十岁才遇到虚云老和尚,老和尚收留他在庙里做小工。以苦为师,他知道人间苦,对人间没有留恋,为了讨生活,要做到让大家欢喜,全心全力工作,为别人服务,无依无靠,这是他成就真正的原因。所以无依无靠的人,想到我将来怎么办?不靠自己,没有人靠得住。特别是在现前这个社会,你要是生病了,谁照顾你?你的家亲眷属多,那行,有人照顾你。如果你是个孤儿,亲戚朋友什么都没有,这时你怎么办?你自己不能不发愤,不能不真干,全心全力依靠佛,佛真灵,佛真的帮助你、成就你。这是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在现前这个时代,选择法门,除净宗之外,你选择什么?净宗还有五经一论,六门功课,全学未必能学好。应该怎么办?六门里面选一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要像具行法师一样,你会成就。你能舍得干干净净,这个传记里面讲的,他在往生前两天,把他自己衣钵,出家人就这点东西,都拿去卖掉,什么都没有了,只是身上穿的一件衣服,多余的全部都卖掉。卖了干什么?打斋供众,在寺庙里请大家吃饭。第二天他走了大家才晓得,他请客是饯行,他走了。什么都没有了,真干净!为我们真正做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生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带来,死的时候一样带不去。留一个纪念,那就是他穿在身上的衣服,身体火化了,衣服完整的,衣服留下来给大家做纪念;留了一个引磬,引磬在云南博物馆里面。这真觉悟了,真会选择!老和尚慈悲,教他这么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他成功了。所以我们想到现前这个环境,我们要不以他为榜样,还是这样每天混日子,将来,古大德常讲,腊月三十你怎么过?腊月三十是形容,你临命终的时候你怎么办?所以法门的选择太重要了。
今天在这个时代,成就自己,成就别人,现在讲经说法很辛苦,别人未必相信。在台湾、在中国还算不错,还有不少人听;在外国,没有接触中国文化的,他不听,他不相信。外国的社会还是信基督的多,全世界信基督教的超过十亿,这是最大的一个教派,基督教、天主教合起来超过十亿。阿拉伯的世界,回教(伊斯兰教),他们告诉我,在全世界大概也接近十亿人。全世界的人口六十多亿,这两个教就占三分之一。佛教殊胜,能遇到佛的人与佛有缘,稀有难得。在今天的社会,修行的榜样少了,由于科学技术发达、印刷术发达,经书的获得比从前容易太多。从前太稀少,可是那个经真看作法宝,珍惜!现在因为印刷术发达,价格低廉,流通量很大,不稀奇,不重视了。在从前一部《大藏经》还得了,见到《大藏经》拜啊!现在看不见了,对于法宝不重视、不尊重。从前佛弟子见到佛菩萨的形像如同真人一样,他有那么样的恭敬心,现在这个现象看不到了。这都是佛法衰的原因、衰的现象。真正发心,发菩提心,要发心护持正法,从哪里做起?从自己做起,就把佛的这两句话做到,我能持戒,我能吃苦,你就真正能护持正法,真正能弘法利生;这两句话做不到那就难了,不是真的。持戒,《太上感应篇》、《弟子规》、十善业要把它落实,变成自己的思想、言行,那就叫真正持戒。有这个基础,再学出家或者是在家的戒律,佛法就兴了,我们就对得起佛菩萨,对得起祖师大德代代相传。每天读经,我刚才讲了,选择一门。五经一论里面,面面都讲到的是《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是净宗的概论;《观无量寿佛经》是《无量寿经》里面重要部分的补充说明;《阿弥陀经》是便于修持,那是纲要。所以一般我们今天讲的知识分子,选择哪部经最好?《无量寿经》。如果年岁大的人,六十以上,你要问我选择哪部经,我就劝你选择《阿弥陀经》,年岁太大了,我们抓到净宗的纲要,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就成就了。如果你是八十岁以上的,我就劝你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什么经都不要学,为什么?来日不多,不必学经教,坚定信心,这一句佛号念到底。我们看到许许多多成就的,他就是一句佛号。
你看谛闲法师的徒弟锅漏匠,也是一句阿弥陀佛,那个也不认识字,一天经没有听过。也是吃苦重要,太苦,太可怜,他尝到六道里头人间的苦滋味,所以他离苦的心很切。我们今天生活很优裕,没有感觉到苦,不知道离苦,这个环境不错,没有出苦的心,所以我们的功夫不能跟他们相比,他们是吃尽苦头。锅漏匠跟谛闲法师是小时候的玩伴,在一个村庄里面长大的。谛老算是不错,家庭环境不错,念过书,以后出家当了法师,在那个时候也小有名气。他这个玩伴是没有念过书,贫穷困苦到极处,找到了他,找到他跟他出家,太苦了。谛闲法师就说(他那时候四十多岁了),你出家,出家的五堂功课你学不会,你在寺庙里头就不能住,讲经你不认识字,你怎么学?他赖着不走,赖定了。最后谛老没法子,给他谈条件,他说你真的要想跟我出家,我得要给你提个条件。他说没问题,你什么条件我都答应。谛老说好,我给你剃度,你不要住在庙里。谛老在乡下给他找个破庙,那个庙已经废了,没有人住,找这么个破庙,叫他一个人住在里面。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就接着念。他真听话。谛老在附近找两个信徒照顾他生活,找了个老太太,也是虔诚的佛教徒,每天替他烧两顿饭。他不错,吃饭、洗衣服有人照顾,他就专念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不分昼夜,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马上接着就念,三年,预知时至,往生的时候站着走的,还站了三天。老太太发现师父死了,很惊讶,没有听说过人是站着死的,她这个师父是站着死的。赶紧派人给谛闲法师报信,那个时候交通不便,走路去,一个往返三天,谛闲法师来看到了,非常赞叹:你这成就,现在名山宝剎的方丈住持比不上你,弘法利生的法师比不上你。这真成就了,你们想想,世尊这两句话做到了,他听话,依教奉行,那就是持戒、吃苦。「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他做到了,所以他成功了。民国初年的事情,距离我们不算远,这都是我们的好榜样。
我最近这两年,多半的时间住在香港,香港距离深圳很近。好像是三年前,深圳有个年轻的居士黄忠昌,听我讲经,讲到念佛法门,过去这些往生的人都没有超过三年。有人问我,他说:法师,这些念佛人是不是三年刚刚好他寿命到了?我告诉他,不可能,哪有这么巧的事情?每个念佛人三年往生他都是寿命到了,不可能的事情,一、二个也许有,那么多人不可能。那什么原因?功夫成就了,寿命不要了,他就走了,这个才讲得通。功夫成就他不走,那是什么?他跟众生有缘,要帮助这些众生,成就这些众生,他可以多住几年。功夫成就了就是我们一般讲生死自在,他愿意什么时候走他就能走,他愿意多住几年他也不妨碍,是这样的一个关系。如果不是为众生,没有一个不走的,你们念念《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极乐世界多美好,你随时都可以去,你能不去吗?哪有这种道理,不可能的事情,肯定他提早去了,这才能讲得通。黄忠昌听到这些事情,他就做试验,他来试一试看,看三年成不成功?在深圳闭关,向小莉居士护持他。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三年圆满,差两个月,他预知时至,走了;没有生病,坐着走的,瑞相稀有,三十几岁,成功了。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你肯放下,你对世间确实没有留恋、没有牵挂了,你的心定了;清净心,持名念佛,你能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功夫浅的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什么意思?你的心里真有佛,除了佛之外,你心里面没有东西;也就是我们常讲,所有一切牵挂都没有,妄念都没有,只有一个念头「阿弥陀佛」,不管念还是不念,心里真有,这叫功夫成片。这叫初级的事一心不乱,刚刚达到,但是这个功夫就能够自在往生,何况功夫更高的,功夫更高的,品位不一样。这样的功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所以古大德常常告诉我们,包括善导大师,善导大师是我们净宗第二代的祖师,唐朝时候人,传说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从前李炳南老居士告诉我,善导大师说的,不就是阿弥陀佛亲口说的,他说什么?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落选的。为什么在今天,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李老师说只有二…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