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叁十集▪P3

  ..續本文上一頁好,心裏總覺得很難受,嚴重一點的,想辦法障礙他,想辦法破壞他,嫉妒。這個是專門對付嫉妒心的。佛教我們不嫉妒別人,要懂得隨喜。隨喜的功德,跟那個造作功德的人是一樣大。他修的那麼大功德,我這一隨喜,他的功德我都得到了,你說這個便宜多大。如果你要是嫉妒他、障礙他,你造的罪業可大了。在這種境界裏頭,何必要造罪業?爲什麼不成就自己的功德?真正修隨喜,這個人,特別是我們不喜歡的人,或者是我們的冤親債主,跟我們是對立的人,但是他做出這一樁事情是有利于社會的,要不要去幫助他?要,全心全力去幫助他,這叫隨喜。沒有力量,沒有大力量,小的力量去幫助他,盡心盡力。這一點力量都沒有,歡喜贊歎,給他宣揚,希望社會大衆成就他,這是好事。

  在現前的社會,在全世界,今天社會的動亂因素很複雜,不是單純的。我這些年來,有這個機緣參加國際和平會議這些活動,也認識了許多的國家領導人,我們在一起交流都會提到社會嚴重的弊病怎麼解決,每個人都希望這個社會上不再有沖突,能夠回歸到安定和平。現在最普遍的這個沖突,而且是一切沖突裏的根本,這個沖突是什麼?夫妻沖突,這是所有整個世界沖突的根本。什麼是夫妻沖突?離婚就是沖突,他要不沖突,怎麼會離婚?所以離婚這個事情不要小看它,影響太大,這是沖突的根源,家不和了。中國古人常講「家和萬事興」,夫妻沖突,家不和了。如果你還有小孩的話,父子沖突,兄弟沖突。孩童的長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愛,夫妻一分離,受害最嚴重的是誰?小孩。小孩長大的時候他有怨恨,他沒有愛心;換句話說,你就製造將來社會動亂的分子,你要不要負責任?你可不可以這樣做法?不是你自己得方便,你在傷害社會,你造的這個業可重了,你自己不知道。

  所以,拯救社會從哪裏拯救起?要從教學上。教什麼?教倫理、教道德、教因果、教宗教。現在這個社會不講這些了,可是除了這些之外,沒有方法來拯救這個社會。我們就曉得今天隨喜功德應該怎麼做法,我這麼多年來,無論接觸什麼人,我都告訴他結緣重要。倫理是講關系,人活在這個世間,不能不知道,人際的關系,首先要曉得父子的關系,夫婦的關系,朋友的關系,兄弟的關系,踏進社會,所以有君臣的關系,就是現在所講的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要關系搞清楚,關系處好,那你人際上的問題就沒有了。你不懂這些關系,人際關系處不好,就處處遇到障礙。怎樣把關系處好?那是道德問題。你要是明白道理,你自然就懂得怎樣去處理了。還得要懂得因果,你做事情就不會越分。因爲人不是一世就完了,一世完了就好辦,他有前生有後世,這個事情就麻煩大了。知道過去,知道未來,你處事待人接物就會很謹慎。而且你要知道隨喜功德非常重要,爲什麼?跟一切衆生廣結善緣,不但現在結善緣,還結來生的善緣。過去無知,不知道事實真相,做了很多錯事情,結了很多怨,現在明白了,總得要把這些怨結化解,不要等到來世。

  除這個之外,宗教教育好。我接觸許許多多宗教界的人士,我跟他們大家談中國人對「宗教」兩個字的解釋。我們要宣傳,把中國這個宗教的理念,希望所有宗教都能接受。我在這裏推銷,還沒有遇到反對的,還沒有遇到不願意接受的,這個很難得,中國文化太好了,圓融,博大,精深。中國人講「宗」,什麼叫宗?宗有叁個意思,第一個是主要的,第二個是重要的,第叁個是尊崇的,非常尊貴,非常崇高,就這叁個意思,宗。教是什麼?教是教育,是教學,是教化。合起來是重要的教育,主要的教學,崇高的教化。你看,這宗教意思多好,大家都願意接受,與多神、一神沒有關系,你看這宗教意思有多好。所以希望各個宗教都來推動宗教教學,宗教教育。宗教的儀式我們不反對,儀式可以照做,但是教學比儀式還要重要。所以宗教教育是宗教的靈魂,不能夠只有形式沒有靈魂,那就變成迷信。所以我們找不同宗教的經典,我找了十種,把他們經典裏面有關于倫理的教誨、道德的教誨、因果的教誨,把它抄下來,印成一本書,普遍贈送給不同的宗教。你看我們學自己的,同時也學別人的。關于這方面,每個宗教所講的大同小異,所以宗教可以團結。真正要想化解一切沖突,能夠得到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一定要從宗教教學下手。宗教教學,首先當然要求得宗教的團結,這是整個地球上的居民有福了,這樁事情我們要隨喜。現在我們看到一些宗教領袖在做了,羅馬天主教教皇,很難得,他這次拜訪伊斯蘭教、拜訪猶太教,我看到這個信息,好事情,肯定宗教都是一家人。所以我們在這上做出隨喜功德。

  下面第六,「請轉*輪」。請轉*輪,我們把這四個字省略一下,中國人喜歡簡單,請法。加個「轉」、加個「輪」,反而把人搞迷惑了,「請法」就簡單了。這個請法是什麼意思?我們這裏辦一些短期的佛學講座,請這些法師長者居士來爲我們上課,就是這個意思。你看最近這兩年,我們推動《弟子規》,《弟子規》這些老師們很有智慧,他們想出一個短期講座,訂的名字訂得好,「幸福人生的講座」,時間期限四天到五天,短期的,免費,鼓勵社會一般大衆來學習,幸福人生講座,辦得很成功。這兩年來,各地方辦的大概已經超過叁百次,每一堂都辦得很成功。我聽說高雄准備在九月份要辦一次,應該也是四天到五天的,臺北、臺中,好像臺南也辦過,這是愈多愈好,這都是屬于請轉*輪。在佛法裏面講,這一條就是請出家或者是在家的這些大德來爲我們講解經典。我們要學佛,學佛先決的條件就是要相信,不信你就沒有意思去學了,首先要相信。信了之後要求解,信了之後不解,很容易退心,那就得上課,這個很重要。真正理解明白了,修行是自己。所以大衆在一起共修的例子不多,佛陀在世沒有。釋迦牟尼佛在世一生就是上課,就是講經,沒有在一起共修的,在一起共修是我們中國祖師大德他們提倡的,佛陀時代的時候沒有提倡這個。你看看佛經裏面,沒有哪一部佛經講佛陀在世的時候大家打個佛七,沒有,打個禅七也沒有,全都是教學,研究討論,解答辯論,這佛陀時代就有了。所以它確確實實,用現在的話來說,它是學術,跟西方這些宗教不一樣。

  佛教傳到中國來,把教學擺在第一,一直到前清的初期還是如此。所以我們看在曆史上記載到的,前清在康熙、雍正、乾隆,乃至嘉慶這個時代,每個寺廟裏都是講堂,都上課。這個風氣逐漸衰下來應該是在嘉慶以後,實在講,也隨著清朝國運慢慢衰了。嘉慶以後,道光、鹹豐、同治那就變質,講經教學的風氣衰了,經忏佛事超度的這個逐漸多起來,法會也多起來了。這些曆史我們不能不知道。但是現在你說我們請法,在出家在家裏面哪些是善知識?幾乎找不到了。在從前,講經教學的人,不但是他有修,他有證。李老師以前告訴我們,古時候這些大德上臺講經、能夠著書立說傳給後世都不是普通人,至少也證二果、叁果,再不然肯定有初果。只要有證就叫聖人,小聖,我們稱小乘叫小聖。小乘有四果,初果、二果、叁果、四果都叫小聖。至少也是小小聖,那就是初果須陀洹。他證了什麼?我們能不能跟他比?他放下身見了,也就是他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換句話說,他自私自利沒有了,我們能不能做到?小乘覺悟了,五種見惑斷掉了。見惑是什麼?惑是迷惑,見是見解,五種。五種錯誤的見解他放下了,他斷掉了。這五種頭一個就是「身見」,你看我們六道裏面的衆生,哪一個不把身當作我?佛告訴我們身不是我,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就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身體是我所有的,身體不是我。所以這個身體用了幾十年,不太好使用了,換一個,這就是我們一般人叫生死,生死是什麼?換身體。我們每天都要換衣服,換衣服難不難過?不難過。你要是懂得身體不是我,換身體就像換衣服一樣很自在。六道就是衣服不一樣,你的心地善、行爲善,你身體愈換愈好;如果不善,愈換愈壞。你投胎到這個世間來,身體不錯,很好,爲什麼二十幾歲、叁十幾歲得一身病?那個病絕對不是父母他們帶來的,那是什麼?那是你造的不善業。

  劉善人講的,十二歲以前,你的身體受父母影響,十二歲以後,你自己造的業影響你自己。所以他說小孩得病,老人的心行不善,他感染的,所謂「兒女的身,父母的心」,他真有感應。父母的心地善良,兒女健康;父母的心不善,十二歲以下的小孩往往他得病的病因是在父母。十二歲以後他造的業,他是自己要負責。連這一點我們都能看出來,現在這個身,我們這個念頭在主宰。我們的心清淨,身就清淨;心染汙,身就染汙。心善,身體就好,心不善它就得病,病不是從外頭來的。像現在這個傳染病,瘟疫,是有傳染,如果心地善良,就等于說你有很強的免疫能力,它傳不到你身上來,你有一層保護膜,真誠、清淨、慈悲,這是好的保護,不會受傳染。如果心思不正,自私自利,貪瞋癡慢,那就很容易感染,這是一定的道理,我們不能夠不知道。

  現在我們想找一個好老師,到哪裏去找?古人說得很好,學生找個好老師可遇不可求,這個東西要靠感應。善與善相感,我們真的想學道,真的想學好,上天不負苦心人,你會遇到好老師。如果沒有這種懇切的願望,你一生遇不到,縱然遇到,你也不得利益,遇到怎麼樣?對他懷疑,對他沒有足夠的信心,你不會成就。我年輕的時候,在臺灣,遇到叁個好老師。可是這叁個好老師不是教我一個人的,他有很多學生。方老師的學生多,章嘉大師就更多,李老師的學生也不少,我在臺中住了十年,我估計至少超過五十萬跟李老師修淨土,這麼多學生,有幾個成就?有沒有一個能超過李老師?不要說超過,跟李老師達到平等境界的有沒有?沒有,這就是說明一代不如一代,這個麻煩…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叁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